聚焦内容本质的单元教学设计与实践

2023-09-06 20:43张海燕
数学之友 2023年10期
关键词:弧长单元教学数学史

张海燕

摘要:单元教学设计强调以单元作为教学设计的主体,在设计中教师要整体化地把握单元的目标、结构、内容与作业等.本文将数学史融入单元教学,以《弧长》与《扇形的面积》为例,聚焦内容本质与内在联系规划单元,融入数学史帮助学生理解公式本质,运用一贯的情景引入与课堂活动突显单元整体.

关键词:单元教学;数学史;弧长;扇形的面积;核心素养

单元教学设计强调教师整体化地把握整个单元的内容,结合多种教学形式和教学策略,在一个单元周期内帮助学生完成对一个知识单元的相对完整的学习.单元教学与常规教学相比较,单元教学在结构上更具连贯性与完整性,以单元为教学设计的着力点,基于学生学情,构建关注知识结构与内在联系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整体性地建构知识内容,且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将数学史融入单元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呈现贯穿整个单元的核心与本质,学生可以跟随着前人的足迹感受数学思想以及数学的价值与魅力.本文以沪教版初中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章《圆与扇形》第2节《弧长》与第4节《扇形的面积》的教学为例,探讨如何在单元教学设计中进行单元规划、融入数学史料、设计整体的教学环节与活动.

1聚焦内容本质与内在联系规划单元

本单元是沪教版《数学》六年级第一学期第四章《圆和扇形》.教材中的课序为:4.1 圆的周长(1课时),4.2弧长(1课时),4.3圆的面积(2课时),4.4扇形的面积(2课时).本单元在第1节第1课时《圆的周长》与第3节第1课时《圆的面积》的研究中,运用化曲为直、无限逼近的极限思想得到圆的周长、面积公式.第2节第1课时《弧长》与第3节第1课时《扇形的面积》运用弧与圆周、扇形面积与圆的面积间部分与整体之比转化为圆心角与周角之比推出弧长与扇形面积的公式.弧长是圆周长的一部分,扇形的面积是圆面积的一部分.基于这种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如图1所示),本单元将分为两个专题,专题一《圆的周长与面积》,通过化曲为直、无限逼近的极限思想学习圆周长与面积的公式.专题二《弧长与扇形的面积》,运用弧长与周长之比、扇形的面积与圆面积之比均等于圆心角与周角之比推导弧长与扇形面积公式,感受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2本单元相关的史料素材

弧长与扇形的面积公式由圆的周长与面积公式推导得到,在历史上证明圆的周长与面积公式的方法丰富多样,核心都是围绕着微积分方法与极限思想.

古希腊思想家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年—公元前212年)运用无限逼近的极限思想来得到圆的面积公式.我国汉代的《九章算术》中记载了圆的面积公式“半周半径相乘,得积步”,也就是半周乘以半径得到圆面积.魏晋时期数学家刘徽(约公元225年—公元295年)在《九章算术注》中提出了“割圆术”的方法,德国数学家开普勒(公元1571年—公元1630年)在思考酒桶体积算法时,想出了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本次单元教学选择了开普勒求圆的面积的方法,这个方法可以更好地体现扇形的面积是圆的面积的一部分,也可以从几何的角度更直观地阐释教材中的方法,即由公式恒等变形得到圆的面积公式1/2Cr以及扇形面积公式1/2lr.

3教学过程设计与解析

3.1实际情境贯穿单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弧长》一课的引入环节,以学生准备迎新年活动中需要为道具扇子准备亮晶晶的毛条彩带装饰扇子边沿的实际情景引出求扇形弧长的问题,从学生的亲身经历创设“情境”,让他们能够“触景生情”.用问题“把扇子抽象成为一个图形并试着画出这个图形”帮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将实物“扇子”抽象为一个扇形,让学生学会用建模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画扇形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到弧是圆的一部分,感受弧与圆之间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为弧长公式的推导做铺垫.

在《扇形的面积》一课的最后学习环节中,回归到《弧长》引入环节的情境中,提出问题“如果我们想为上节课中迎新年活动的这把扇子制作一幅美丽的扇面,那么我们能求出这个扇面的面积吗?”继续解决精美扇面的面积问题,帮助学生感受数学源于生活又回归到生活的应用价值.学生可以运用在《扇形的面积》中学到的圆心角、半径、弧长及扇形的面积四个量的关系解决相同实际情景下的问题.这样,学生对四个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本质才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以学生身边的实际情景作为引入本专题的问题,同时也是本单元结束的最后一个问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实现了首尾呼应,体现了教学内容的整体感.

3.2公式推导深化理解,感悟内容本质

学生经过第二章分数的学习后已经知道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可以用分数,也就是几分之几表示.在《弧长》的教学中通过问题链,能激励学生自主思考,帮助学生认识到弧是圆的一部分,弧的大小与圆心角的大小有关.学生自然地结合本单元学习圆的面积公式的经验说出“沿半径将圆360等分,每一份弧所对应的圆心角是1°,弧长占圆周长的几分之几就等于它所对圆心角占圆周角(360°)的几分之几”.教师再追问“这样等分的依据是什么?椭圆可以这样等分吗?”让学生意识到等分的依据是圆的旋转不变性.在此环节中,学生对弧与圆之间的部分与整体关系的深刻理解是学习扇形的面积的基础.

在《扇形的面积》的教学中,复习回顾推导弧长公式的方法,类比弧长公式的推导过程,运用扇形的面积与圆的面积之间的关系(部分与整体),学生可以自然地说出“扇形面积占圆面积的几分之几等于扇形所对的圆心角占圆周角的几分之几”.课堂中扇形的面积公式的自然生成正是对单元教学意义与价值的反馈与印证.

3.3融入數学史,理解公式本质

利用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学生在弧长公式推导的基础上可以直接类比得到扇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扇形的面积公式后再运用弧长与扇形的面积公式变形,学生可以自主推导出扇形的面积还可以等于扇形的弧长与半径乘积的一半,即S=1/2lr.

历史上开普勒通过无穷分割法求扇形的面积,可以帮助学生从几何直观的角度对代数式恒等变形得到的公式S=1/2lr给予形象的解读,而这种求扇形的面积的方法正是对本单元第二节无穷分割法求圆的面积的呼应,在课堂中引入这部分数学史,可以更好地阐释了运用化曲为直、无限逼近思想方法推导扇形面积与圆面积公式的一致性,也再一次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扇形的面积与圆的面积之间部分与整体关系的本质,更为由公式变形得到扇形的面积公式S=1/2lr提供了直观的几何视角.在推导出扇形的面积公式后,一位学生主动举手分享了他的想法.

教学片段:

生:其实也可以把扇形的面积用S=1/2lr表示,因为在刚刚我们推导出的公式S=n/360πr2中,360是180的2倍,而l弧=n180πr,所以可以把扇形的面积公式变形为S=1/2·n/180πr·r也就是S扇=12l弧r.

师:这位同学用公式变形的方式得到了用弧长与半径求扇形面积的公式.像他一样发现这个结论的同学请举手.大多数同学通过公式变形已经得到了求扇形的面积的另一个公式,这就是教材第115页给出的第二个扇形的面积公式.

问题:我们知道第一个公式S=n/360πr2表示扇形的面积与圆的面积的比等于扇形的圆心角与圆周角之比.那么S=1/2lr表示什么呢?

师:17世纪誉满欧洲的天文学家和数学家开普勒通过几何的方法得出这个扇形面积公式.当时开普勒正在他自己的婚礼上思考酒桶体积算法,但他却首先想出了计算圆和扇形的面积的方法,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想的.

将圆从半径出发,分割成若干等份,在学习圆的面积推导公式过程中,我们知道分割的份数越多,每个小扇形就越接近于一个小三角形.

现在将其展开,如图2所示,让圆周拉直接近于一条线段,每个小三角形的顶点到对边的距离都是圆的半径,它们的面积和就是圆的面积,阴影部分的面积和就是扇形AOB的面积.

现在让所有小三角形的顶点与圆心重合,那么这些三角形将转化为与原三角形等底等高的三角形,它们的面积不改变.圆的面积就等于△OCD的面积,扇形AOB面积等于三角形OA′B′的面积,所以S=1/2lr.

图2

3.4课堂活动巧衔接,突显关系本质两节课的课堂活动互相衔接(如表1),《扇形的面积》中的第1题正是《弧长》中的第1题,这样的设计让学生感受弧长与扇形的面积之间的关联,体会在已知半径与圆心角的条件下扇形的大小已经被确定,即可以求出弧长也可以求扇形的面积.通过变换已知量、未知量、已知数据的形式,结合学生计算方法的对比及教师的不断追问,帮助学生体会到圆心角、半径、弧长和扇形的面积四个量关系的本质,即已知两个量可求出另外两个量.在《扇形的面积》课堂活动环节结束时,请一位学生谈谈有哪些体会?学生很自然地说出这四个量里只要知道两个就可以求出另外两个.

4教后感悟与反思

4.1感悟部分与整体的相对关系

沪教版《数学》六年级第一学期除第一章《数的整除》为约分、通分及化简运算这些奠定知识基础外,从第二章《分数》、第三章《比和比例》到第四章《圆和扇形》三个章节的核心思想都是在帮助学生建立相对量的概念,也就是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虽然学生在小学学习了倍数,但只仅限于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在小学学习了总体与部分的概念,但仍需借助把总体看作单位“1”来理解整体,学生在六年级通过《分数》与《比和比例》两个章节的学习,基本能够理解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会求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几分之几,并可以将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用比来表达.以此为基础,本节课在设计弧长公式推导以及通过类比得到扇形的面积公式推导的教学环节中,着重帮助学生理解并運用相对量的概念将弧长与圆周长之比或扇形的面积与圆的面积之比转化为圆心角与周角之比,这也是弧长与扇形的面积公式的核心,同时也是贯穿本单元教学设计的主线.

4.2恒等变形与方程思想的运用

代数式及方程的恒等变形是初等数学重要的知识与技能之一,也是解决函数及方程问题的重要前提和手段,还蕴含着代数的思想方法.掌握并灵活运用代数式的恒等变形,能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在弧长公式以及扇形的面积公式的课堂活动环节中引导学生体会圆心角、半径、弧长、扇形的面积四个量之间的关系时,可以运用恒等变形将未知量用两个已知量表示,得到“知二求二”的结论,这为未来的方程以及代数学习奠定了基础.

4.3从直观感知到理性认识的转化

本单元建立在学生小学时已经直观认识圆的基础上,学生在小学知道圆心、半径等相关概念,知道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确定圆的大小,对圆有较强的直观感受与丰富的生活体验.本单元的教学设计着重帮助学生逐步地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测量、分析、计算与应用的方式掌握圆的周长、圆的面积、弧长及扇形的面积的计算公式,为进一步学习图形与几何的相关内容打下基础.

4.4古今相融、首尾呼应的育人价值

在本单元主题二《弧长与扇形的面积》部分的教学设计过程中,《4.2弧长》从班级身边正在发生的实际情景出发,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求知欲.《4.4扇形的面积》再次回到相同情景解决艺术节道具扇子的制作问题,此环节既检验了教学目标“体会圆心角、半径、弧长、扇形的面积四个量之间的数量关系”的落实情况,又体现了数学从实际问题中来到生活中去的育人价值.

在扇形的面积的教学中引入开普勒分割酒桶得到扇形的面积的方法,帮助学生体会公式S=1/2lr的几何含义,再一次引导学生感受在学习本单元上一个主题《圆的周长与面积》中运用的化曲为直、无限逼近的思想方法,体现了本单元的整体性与连贯性.

5结语

单元教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在《圆与扇形》的单元设计中,笔者将《弧长》与《扇形的面积》整合为一个模块组织教学,更好地让学生感受本单元中弧长与圆的周长,扇形的面积与圆的面积之间的内在联系,体会圆心角、半径、弧长、扇形的面积四个量之间的关系,感悟单元知识结构与本质,为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打下坚实的基础.将数学史融入到本单元的教学,可以在教学中让学生对化曲为直的思想有初步的感知与理解,也可以从几何角度更直观地阐释公式本质,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体现“立德树人”的生命体验和教育价值.参考文献:

[1] 朱宸材.HPM视角下的课时目标设计——以沪教版“圆与扇形”单元教学为例[J].数学教学研究,2022(2):3439.

[2] 庄河.“理解为先”模式下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设计的思考与应用[J].中学教研(数学),2022(8):14.

猜你喜欢
弧长单元教学数学史
求弧长和扇形面积的方法
三角函数的有关概念(弧长、面积)
三角函数的有关概念(弧长、面积)
歪写数学史:孤独的贵族阿基米德(上)
歪写数学史:孤独的贵族阿基米德(下)
歪写数学史:绝代双骄和数学史上最大公案
数学史上的骗子和赌徒
运用分析、比较策略设计单元语言实践活动
初中语文单元教学现状与对策初探
“学讲方式”在语文单元教学中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