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红艳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数学教育的需求已不仅仅满足于获取知识,而更多的是关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情感交往”能力的提高。实践“情感交往”型教学,提高小学生数学学科素养,培养人际交往能力,帮助学生用数学的方法去思考、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关键词:“情感交往”型教学 小学数学课堂 实践研究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基础教育从“知识本位”的教育逐渐过渡到“核心素养”时代,核心素养的落实问题逐渐引起教育研究者和一线教师的重视。新课程标准改革作为近年来基础教育界的重大改革得到了教育界和社会各界的重大关注,课堂上教学模式的更改也势在必行。
一、新课改下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与新型教学相结合
(一)小学数学的核心素养内涵与特性
学科核心素养是以学科知识与技能为基本,融合了感情、心态或价值观念而产生的全面性的、本质的质量或能力,在处理繁杂问题的过程中更能反映学生的核心素养水准。核心素养是基于知识却又高于知识的存在,不再是单单学习知识,而是所学知识的运用,让学生通过实践,提升综合能力。2022版新课标小学数学包括11个核心素养,分别为数感、量感、符号意识、运算意识、 几何意识、空间意识、 推理意识、数据意识、模型意识、应用意识、创新意识。这是学生适应社会发展必备的数学知识和能力,是数学学科核心价值的体现,也是学生必须具备的数学综合素养,[1]培养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是数学教师的重点目标。
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有明显的实践性和发展性。实践性是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或者将自己的想法转变为实际,拓展思维。发展性是指学生对问题的发现、提出、探究及解决,甚至对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思考,举一反三的能力。这一特性体现出学生的细心和耐心,学生从问题中找出隐含条件,通过思考并解决问题。故实践性和发展性是相辅相成的,教师要同时关注这两大特性,促进学生数学学科的全面发展。
(二)“情感交往”型教学促发展
“情感交往”型课堂是一种融合情感教育,课程育人、情感德育和教师情感素质提升为一体的教学课堂。[2]该模式下教师不再单单传授知识,而是将情感融于知识,将知识融于现实,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不仅融合了情感交流和人际交往,同时学生可以亲自动手实践,思考钻研,与数学核心素养相呼应,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之后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情感交往”型教学不仅关注学生的情感,也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它强调获得学业的方式和过程,每个人在课堂中既能体会到集体智慧的魅力,也能感受到竞争的压力,让个体认知和情感都得到关注、尊重和激励。
二、“情感交往”型教学方式的重大意义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中的每一个元素,如教师、学生、课本等都是不可或缺的,他們彼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不同程度的联系将会呈现出不一样的课堂氛围。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最需要的是关心、爱护,应当在此基础上建立知识的桥梁,让学生们在玩中求识。在他们眼中,教师是最好的朋友,书本是最好的玩具,教学框架是最好的游戏规则,而知识便是游戏中最丰厚的奖励。教师应用不同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迷恋“游戏”,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乐中学,在学中乐。
(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英国教育学家约翰·洛克提出:“人最初的心灵像一块没有任何记号和任何观念的白板,一切观念和记号都来自于后天的经验。”而对于小学生来说,正值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树立正确的情感价值观刻不容缓。学习是一个个性化行为,树立正确的情感价值观,是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前提和基础。“情感交往”型课堂中,不应只有纯粹的师生情,亲情、友情等情感也应融于课堂情景,甚至上升到国家情怀。树立价值观并不具有绝对性,根据学生的差异性,他们对价值观的判断和选择也不尽相同,教师不应将价值观强加于学生,尊重他们的判断与选择,教师能够针对每位学生显性或隐性的情感与价值需求,在恰当的教育契机予以积极回应,引导并帮助学生改善与提高。[3]
(三)促进情感交流互动
认知能产生情感,情感也能产生认知,二者可以产生良性循环。良好的师生关系应是思想上的沟通、情感上的交流以及人格的碰撞。课堂上教师不应进行独白式教学,增强与学生的沟通,无疑是正确的教学方式,活跃的学习环境更利于学生情感的表达。同时,课堂上不仅仅只有师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之间的交流更为重要。学生在讨论中学习,在交流中互补。把传递知识视为沟通与交流,真实的知识掌握水平就会呈现出来。课堂教学将会变得更有意义和价值,不再是单向的教或学的过程。[4]
三、“情感交往”型教学方式的实施策略
(一)在实践中调动积极性
小学生比较好动、好奇心较强,教师可利用这一特性,将数学课堂变成“游戏”场地,让学生玩得尽兴,学得高效。比如“租车”问题,分别以大客车和小客车的载客数为基准组成不同的方案,使学生按照不同方案分为大大小小的组别,讨论出最佳结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仅如此,还可将实物来代替数字进行知识讲授,激发学生们学习的热情。同时,教师要观察学生的差异性,以此来设定不同的实践方式,给学生创造参与实践的机会,才能真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潜能。
(二)在趣味中树立情感价值
课堂之上不仅只有知识传递,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品德的教育。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上,创设有趣的情境远远高过单纯讲解理论知识。首先,利用生活中的现象,创设问题情境。例如:在讲角的度量时,在课件上展示不同角度的滑梯,依次为高、中、低,问学生们想滑哪个滑梯,为什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激活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课伊始,趣已生,引导学生在玩中学。其次,利用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小学生对故事有极大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知识渗透到教学中,通过故事情节来活跃课堂氛围。例如:在讲体积与容积时,可以巧妙地利用乌鸦喝水进行一个导入,乌鸦是如何喝到水的,把石头放入水中,水面为什么会上升,通过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与讨论,进而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
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教师仔细观察、敏锐捕捉学生思想生发的契机,并通过提问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思维,这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教学进行新的组织。[5]教师和学生应以平等的身份相处,通过和学生之间眼神、语言、肢体等交流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学生的心理、动机。“情感交流”型教学方式更要求教师在课堂发现学习困难的学生,并且对他们的疑问进行解答。课下与学生以朋友相处,从和他们的交流中了解自己教学方式的不足之处,反思分析自己的欠缺之处,同时为他们解决困难。同时教师应创造更多讨论的机会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提升交往能力,增强班级凝聚力。同时教师要以积极兴奋的心态去传授知识,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活跃课堂氛围。
四、结语
“情感交往”型教学方式是以“情”贯穿整个教学计划,教师以情授课,以情育人,以情自省,学生以情呼应,将真情实感融于课堂。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改善教学方式,培养数学意识,是“情感交往”型教学的重要目的。
参考文献:
[1]张凤丽.小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J].西部素质教育,2022,8(14):75-78.
[2]史俊华.以“情感-交往”型课堂涵养家国情怀[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8(17):18-20.
[3]史俊华.以“情感-交往”型课堂涵养家国情怀[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8(17):18-20.
[4]杜忠贤.论情感—交往型的课堂教学[J].现代职业教育,2019(27):192-193.
[5]杜忠贤.论情感—交往型的课堂教学[J].现代职业教育,2019(27):192-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