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霞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我们常说,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教师在努力提高课堂阅读教学效率的同时,必须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使课内外阅读有机结合起来。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如何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让学生主动积极、愉悦地遨游书海、采珠拾贝呢?对此,我有以下几点浅见。
一、向学生精心推荐适合他们的读物
小学生的辨别是非的能力不佳,不会选择恰当的课外读物,而课外读物的质量不仅影响着学生读书的兴趣、读书的效果,还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成长。因而教师有必要为学生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目,为他们选择有益的读物。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因为年龄小,無意注意仍起重要作用,注意力往往容易被直观的东西吸引。所以,可以向低年级学生推荐一些注音插图的童话、儿歌、寓言、绘本、科普故事等。推荐的读物最好以名篇为主,让小学生在读书的启蒙阶段首先接触的是水平较高、趣味性较强且能引发他们好奇心的读物,如《安徒生童话》《昆虫记》《365夜故事》《一千零一夜》《十万个为什么》,等等。向学生推荐的书要具有教育意义,能使学生从中受到良好的教育和启发,帮助他们形成高尚的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我校每年都按年段给学生列出推荐书目,这样能防止家长盲目购买一些不适合学生的书籍。在班级内开辟了“天天书吧”“图书角”等。学生把自购的书本放在“天天书吧”内,午休时大家交换看书,实现资源共享。
二、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阅读方法是为了人们取得良好的阅读效果,而在阅读过程所采取的阅读行为方式与手段的总和。看书报时,有时可以浏览,不必逐字逐句地读,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要求学生先看看序言、目录或开头、结尾,迅速地把握读物的脉络和主旨,明确主要内容,决定是否要仔细阅读。对于长句要善于抓主干,遇到难词、生字,只要不影响对大意的理解,可以跳过去。但对于重点文章、精彩句段,我提倡集中精力,精细地阅读。学生以朗读为主,充满感情地朗读时,还可以加上适当的动作,这也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让他们通过眼、口、脑、耳等多种感官同时活动,记忆内容,想象情境,感受文章的美。让学生熟读精彩句段后尽可能地背诵下来,进行语言的积累,为中高年级的写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好的习惯成就一生的成功。我们应该让学生真正从心里爱上阅读,愿意阅读,才能爱不释手,才能渐成习惯。
(一)可以开展一些活动来促进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形成。如:每天利用课前10分钟开展“我读了……”的读书交流活动,定期开展“我知道的科学”“我知道的名著”“我知道的名人名言”“名人趣事话你知”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良好的阅读习惯需要在父母的参与下形成。教师应重视家校联系,构建校内外沟通、课内外结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建议家长在家庭里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家里要有报纸、杂志、书籍。当孩子有零散、短暂的时间时,可要求他们随手拿起一份报纸来读;当他们有完整的时间时,可要求他们捧起一本书静静地阅读。书应该在家中无所不在。父母与其规定孩子每天应花多少时间看书,还不如关心孩子们所看故事的情节发展,让孩子告诉你故事讲到哪儿、讲了什么,这样可以让孩子获得阅读的成就感。不要强制要求孩子不能看电视,要去看书,这样会让孩子觉得书与电视是对立的矛盾,应让阅读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他们重要的生活方式之一。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作为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课外阅读,积极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主动帮助他们选择课外阅读的内容,经常围绕课外阅读组织形式多样的阅读交流,给处在记忆黄金时期和人格形成时期的学生们,播下最好的种子,提供最好的养料,留下最好的回忆。我真心希望我们的学生能愉悦遨游在书海里快乐长大,展翅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