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开设雕塑课程的实践探究

2023-08-31 15:34姜文
基础教育研究 2023年9期
关键词:空间思维小学高年级

【摘 要】雕塑是立体的空间艺术,在小学美术中进行雕塑课程教学符合小学高年级儿童绘画发展阶段的特征,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在小学高年级雕塑教学中进行欣赏与评述,可通过分析感悟雕塑的创作方法、学习雕塑家的造型元素、掌握形式原理的应用,启迪学生的雕塑创作。文章以亨利·摩尔的作品为例,论述小学高年级雕塑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践,將雕塑课程的欣赏研究与现场实践操作相结合,能多方面提升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造型能力和雕塑技艺水平。

【关键词】雕塑课程 小学高年级 空间思维 立体造型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75(2023)09-71-04

姜文 / 重庆德普外国语学校,一级教师,从事小学美术教学(重庆 401320)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对“造型·表现”学习内容的指导建议中有平面造型和立体造型,但部分学校的美术课程受工具材料、教学环境和师资力量等现实因素的影响,学生很多时间都只能接触和学习平面造型的知识,对立体造型方法了解较少,这一现实情状不利于学生造型表现能力的全面发展。

雕塑是立体的空间艺术,相对于二维平面绘画而言,雕塑是多角度欣赏的可触摸的形体空间。这种形体空间的建立是抛开色彩与光影关系,通过形体的高点与低点的形式建构,具有体积感与触摸感。因此,为培养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促进其造型表现能力的发展,在教学中可采取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雕塑课程教学设计,进行小学高年级雕塑教学的课程实践。本文以亨利·摩尔的作品为例,重点探究雕塑课程在小学高年级美术教学中开设的途径和意义。

一、雕塑课程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的研究现状

随着雕塑课程进入中小学美术课堂,受到了学生的喜爱,一些教师将在雕塑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展开了深入研究。

杨晓钟在《青少年雕塑课程教学中的空间认知问题研究》中提出:“为建立青少年空间认知能力的培养,以彩泥课程教学训练为空间教学搭建实践化平台,在系统的作业安排和难易相间的课程安排中融入空间意识,将雕塑形体空间的艺术外延与学生的思维与生命成长联系到一起。”[1]文中提到了用彩泥课程的教学训练培养青少年的空间认知能力。笔者认为,彩泥做一些造型简单和小巧的作品比较适合,真正要让学生深入了解和体会三维空间概念则雕塑教学更合适。

聂裕荣在《现阶段中学美术教育中雕塑教学方案研究》中提出:“中学泥塑教育的基本任务是让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获得一定的造型意识和表现技巧,同时形成对形体的感知力和鉴赏力,对立体图形有一定的观察力。”[2]认为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三维立体观察方法和整体意识。而文中对具体实践操作建议的描述略少,在强调雕塑教学要有创新性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方面描述过多。

雕塑课程在中学都有开设和实践研究,也提到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三维空间能力和感知形体的能力,但小学阶段雕塑课程的开设是比较少的,也缺少深入的实践探究。

二、在小学高年级开设雕塑课程的意义

小学高年级是学生思维发展的重大转折期,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仍与感性经验、具体形象性相联系。这种思维有助于雕塑教学,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和造型表现能力。

(一)符合小学高年级学生绘画发展阶段的特征

每个学生的爱好各不相同,绘画能力也会有所差异,但不能否认学生的美术发展有着基本规律,而这一规律是实施美术教育的基本理论依据。

屠美如的儿童绘画发展阶段理论将8~15岁的儿童划分为写实期。常锐伦的儿童绘画发展阶段理论将9~15岁的儿童分为:萌生写实期(9~11岁)、推理写实期(11~13岁)、仿成人写实期(13~15岁)。王大根的儿童绘画发展阶段理论将9~15岁的儿童分为:陈述的写实期(9~11岁)、分化的写实期(11~13岁)、视觉的写实期(13~15岁)。[3]虽然关于8~15岁儿童发展阶段的划分一直有争论,但是对于写实期的划分大致是相似的。而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正好就处于这一时期,开始对写实的和成人的绘画作品感兴趣。杨景芝指出:“此阶段的思维发展已趋于成熟。一部分人因兴趣转移已不再像儿童时期那样喜欢画画,但设计和具体美术操作活动仍普遍受欢迎,美术教育中的鉴赏和设计课程对促进学生发展创造力、提高审美文化修养十分必要。”[4]对于思维发展已趋于成熟的学生来说,雕塑课程的学习可以提高学习兴趣,促进创造力的发展和提高审美文化修养。

小学高年级学生在绘画空间表达方面有较大的进步,逐渐放弃透明空间的表达方式,开始用平面透视的原理表现物象的厚度和体积,有“近大远小”的意识,但从绘画的二维平面思维转换到三维创作思维仍有一定难度。学生需提高作品整体意识与立体思维能力,由绘画中点线面的元素上升到有体积的概念和意识,才能深入理解和体悟空间的概念。在此时期的美术教学不能只学习平面绘画,应开设雕塑等立体造型课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接下来进入更高层级的艺术学习做准备。

(二)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空间思维能力

雕塑是占有三维空间的艺术,雕塑课程开设的目的不仅是学习如何制作一件优秀的雕塑作品,而且还以培养学生立体空间思维为导向,贯穿整个课程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空间思维和整体意识。雕塑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三维空间的概念,锻炼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完善学生造型表现能力。例如创作一位坐姿的人物,相比于绘画,雕塑可以很容易制作出“坐”的动作。

朱尚熹提出:雕塑的本质是物质的本质,物质存在的本质其实就是雕塑语言的全部。这里面有我们常说的形体与空间,还有他的重力与重心状态。[5]由此得出,绘画的实际空间就是平面画面,这样的空间是由画纸的长度和宽度决定的。在平面描绘一个三维空间时,“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起着主要的作用。而雕塑的空间是由自身的空间和周围的空间所确定,即雕塑的三维空间存在与物体周围、上方、下方和物体之间的区域,也包括在物体里的空间。在雕塑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在不断探究雕塑形体的同时,空间思维也得到显著提升。学生在刚开始创作人物头部五官时,有时会把眼睛、鼻子和耳朵都塑造在面部位置,而头部后面很大的空间都是后脑勺。究其原因,是因为学生还停留在正面的平面思维中,缺少“深度”和“厚度”的立体空间思维。罗丹提出:“塑造的时候,千万不要在平面上,而是要在起伏上思考。”[6]这里所说的“起伏”就是空间的意思,就是“深度”和“厚度”的概念。在教学中后期,学生渐渐理解了立体空间的概念,塑造形体注重从上下、左右、前后各个方向观看和制作,有时候还跑到桌子对面去观察自己的作品,多角度的旋转雕塑,以便于创作立体的雕塑作品。学生经过一个月的雕塑实践后,认识到空间是讲究纵深的,有体积的。在后期的雕塑制作过程中,学生面对正面的雕塑时,会特别注重雕塑侧面的形体塑造,追求雕塑深度空间的表达。

因此,通过小学高年级雕塑课程的学习,可以训练和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让学生在以后的美术学习和创作中拥有立体造型能力。

三、小学高年级雕塑教学中的欣赏与评述——以亨利·摩尔为例

亨利·摩尔是20世纪著名的雕塑家,他的作品中巧用孔洞的技巧,对雕塑形体进行了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的划分,由此开创了雕塑空间的革新。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使用他的作品来启迪学生的雕塑创作。

(一)分析感悟雕塑的创作方法

雕塑语言的核心是形体空间的设计,形体空间语言的训练就是形体修养,学生在雕塑课程中通过对比分析雕塑家的作品,提高自己的形体修养能力。在课堂中,教师可引导学生了解亨利·摩尔的雕塑创作方法:从自然界有机形体(如鹅卵石、树根等)中领悟空间、形体的虚实关系;以骨骼的驳接方式作为雕塑的基本构成形态,又在实体中挖出孔洞,制造出负空间以暴露雕塑内部的形体,把负空间作为实体的延伸,再将不同形体组合起来,以造成新的象征有生命的形体。这位雕塑家启发了学生的思考:任何微观细小的物体,通过巧妙的处理放大后会给人视觉上的审美愉悦。学生在创作雕塑时,可以从身边熟悉的、细微的物体入手,通过放大、拼接或重叠等处理方式,组成新的物体,从而创造出独特、新颖和个性的雕塑作品。

(二)学习雕塑家的造型元素——孔洞与空间

雕塑的空间可分为实体空间和虚空间。在教学初期,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未能完全建立,引用亨利·摩尔雕塑作品中孔洞的处理,可以让学生逐渐理解雕塑的空间概念。教师可结合亨利·摩尔的作品重点分析雕塑的形体与空间深度的处理,以及如何处理形体大面的组合结构与体积的塑造。例如在作品《斜倚的人》中,雕塑身体被故意挖出孔洞,由此造成主体弯曲或凹凸的造形。亨利·摩尔带有孔洞的雕塑给予学生的雕塑创作指导,当学生的雕塑形体厚重感很强时,他们会像亨利·摩尔一样,在雕塑身上开个孔洞,增强作品的空间感,同时也使作品显得轻盈、巧妙。孔洞的运用打破了“雕塑是被空间包围着的实体”这一传统概念,让空间穿透雕塑,使空间成为实体的一部分,鲜明的反映出空间、形态的虚实关系,让雕塑与周围的环境有机的融为一体。

(三)掌握形式原理的应用

从形态的二维到三维,加上一定的形式原理,能让雕塑充满生命力。亨利·摩尔的雕塑作品善于运用“S”型结构线,在作品《斜倚的人》中,人物身躯强有力的占据了一定的空间体积,从正面看,人体呈“S”型的线条从紧绷的肌肉到夸张了的脖子,从后面看,顺着双肩直到头的后部,雕塑动势连贯,一气呵成。“S”型结构线的造型方式启发了学生的雕塑创作,学生在塑造雕塑形体时会关注雕塑动态与动势的变化,注重雕塑结构线与雕塑局部的和谐统一。

四、小学高年级雕塑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践

小学高年级雕塑课程的开设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立体造型能力和自主实践能力。

(一)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雕塑课程教学设计

1.教学实践中二维到三维的空间意识转换

对于第一次接触雕塑的小学生来讲,理解雕塑造型中的空间概念是有困难的。因此在教学时,可先让学生从最熟悉的平面绘画开始,在二维平面上绘制雕塑的造型,这是构思雕塑作品最快速便捷的方法。在学生完成雕塑草图后,教师根据学生的草图,提出如何给雕塑“搭”骨架的问题,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与此同时,引入平面绘画中“火柴人”与人物“动态线”的概念帮助学生理解雕塑内在的形体与动势,并指导学生运用空间中的“动态线”来完成制作三维立体的铁丝骨架。要求骨架的“搭建”要准确表现出立体雕塑的形态与动势,再在铁丝骨架上捆绑“铁丝花”和小木条,使得雕塑骨架坚实牢固。骨架制作完成,雕塑作品就完成了一大半,剩下的就是用泥巴包裹骨架,塑造表面形体的空间关系。

从平面草图到立体雕塑骨架的设计制作,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储备解决新的问题,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通过对空间知识的迁移,形成从二维平面空间到三维立体空间的思维转换。

2.激发学生形体空间思维能力

尹少淳在《尹少淳谈美术教育》中提出:“模仿是很重要的学习方式,对儿童而言尤其如此。模仿也是创造的基础,很多情况下,我们往往是通过模仿而进入到创造的。模仿能力中有天生的因素,有的人模仿能力生来就比其他人要强,但模仿能力也是可以通过观察、训练而得到培养。”[7]因此,教师给学生上雕塑第一节课时,可带领学生先欣赏经典的雕塑作品,拓展学生的认知,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并着重讲解一两个著名的雕塑家,建议学生从模仿雕塑家的作品开始创作自己的作品。例如讲解雕塑空间概念时,可引入亨利·摩尔创作的雕塑作品《斜倚的人》,让学生理解雕塑家是如何思考和实践创作雕塑作品的。

学生在实践中将雕塑空间的处理作为评判雕塑的重要标准,弱化了雕塑主题的概念。他们喜欢做自己喜欢的动物,如马、猫、熊等,在制作过程中,学生用大团块状的形体塑造身躯,小团块状的形体塑造四肢与头部,虽然各部分比例不一定写实准确,但是在制作过程中着重强调团块与团块之间的联系与对比,最大化的保持形体的流畅,也会用孔洞的方式处理形体,使作品有着自然的有机形态,与周围空间巧妙的相互映衬。

3.提升学生形体造型空间能力

雕塑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立体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形体空间。空间思维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的雕塑教学至关重要,学生通过雕塑实践,对立体形体有了深入的思考,可以创作出更立体、准确和清晰的雕塑作品,提升形体空间能力。学生在课程中后期,处理雕塑细节时,更强调整体思维,细节的位置与形态服从与整体的关系。例如在学生展示作品中,虽然人物雕塑的骨骼与肌肉部分的比例不是那么写实与准确,但是作品突出了“H”形造型,雕塑整體强有力的占据了实体空间,双手高高向上打开,四肢动势强烈,作品的实体空间从视觉上不断向外延展,充分表现出男孩在投篮瞬间时激动与喜悦的内心活动。该学生在雕塑课程中完成了雕塑空间能力的提升。

(二)小学高年级雕塑教学的课程实践安排

课程标准将美术学科课程内容划分为“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设计·应用”“综合·探索”4类艺术实践,而雕塑选修课程的设计安排将这4类艺术实践融为一体,每类艺术实践既有侧重,又相互关联,旨在培养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

由于小学五、六年级的学段特点和学时的限制,本课程不可能涉及雕塑专业的所有内容,因此必须从学生的心理分析角度出发,了解一件雕塑作品完整的制作过程,并将重点放在泥塑造型环节。雕塑课程深受学生的喜爱,选到雕塑课程的学生从每学期第二周开始每周有一节60分钟的雕塑选修课,每学期一共16个课时,具体课程安排见表1。

随着美术教育的不断发展,美术课的创作形式与内容不断细化。雕塑课程的开设正好弥补了课程标准中对“造型·表现”学习内容的指导建议,使学生在学习平面造型知识的同时深入了解立体造型的方法,有助于学生造型表现能力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雕塑课程是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立体造型能力的一门课程,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有助于学生艺术创新,从而提高学生美术核心素养。将雕塑课程的欣赏研究与现场实践操作相结合,能多方面提升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造型能力和雕塑技艺水平。因此,在小学高年级的美术课程中开设雕塑课程是非常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杨晓钟.青少年雕塑课程教学中的空间认知问题研究[J].雕塑,2015(3):71.

[2]聂裕荣.现阶段中学美术教育中雕塑教学方案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4(4):131.

[3]人民教育出版社美术室.幼儿美术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47.

[4]杨景芝.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M].2版.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97.

[5]朱尚熹.重识罗丹:朱尚熹雕塑微博41篇[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12.

[6]张昌华,汪修荣.世界名人名篇经典[M].哈尔滨:北方文艺出版社,1995:912.

[7]尹少淳.尹少淳谈美术教育[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6:73.

猜你喜欢
空间思维小学高年级
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的策略分析
对数学思维在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学中渗透的思考
浅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高年级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现代信息技术与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
英语趣配音对小学高年级学习英语的影响
浅谈平面图与立体图的思维培养
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及有效策略
浅析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空间思维
利用区域地理课堂读图训练 培养学生必备地理学科素养
例谈基于中尺度区域的地理复习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