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若晴 唐彦林
摘 要:新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场深刻变革,其自提出之日起就一直在根据我国具体情况不断地推进实践。“五大必由之路”的提出使新发展理念在新时代达到了新的思想高度,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必由之路”的再次强调赋予了新发展理念强大的生命力。在实践中,要把握好新发展理念的系统性、前瞻性和问题意识特点。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在新时代围绕人才强国、和谐社会、生态底色、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共同富裕进行指导,紧跟我国发展中面对的国际发展潮流,它是辩证的理念而不是形而上学的理念。在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中,党员干部作为“关键少数”既要增强理念自信,又要不断地提高自己将理念贯彻实践的素质和能力。
关键词:新发展理念;问题意识;创新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450(2023)03-0018-06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1]53。这一重要论断在新时代更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全面系统地论述了“五大发展理念”,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乃至更长一段时期内所要坚持的最根本的行动指南。在2022年的“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提出“五大必由之路”的新论断,其中一条就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必由之路”的再次强调,使贯彻新发展理念在新时代新阶段被赋予了强大的生命力。
一、新发展理念是党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际国内的环境都发生了巨大变革。从国际来看,政治经济环境发生重要变化,贸易保护壁垒、核心技术的限制,再加上国际经济新制度新体制的建立等,都需要我国应对国际变化来贯彻新发展理念。从国内来看,社会主要矛盾发生重大改变、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国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这些国际国内复杂的环境和形势,都促使我们用新的理念来应对,从而使我国不断向着经济社会繁荣前进。习近平总书记“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与“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的新论断,体现了党对目前及未来我国新时代发展规律的了解已达到了新的高度,是我们党新时期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
(一)深刻把握新发展理念的系统性
系统观念是唯物辩证法的重要内容。五大发展理念是各有侧重又相互支撑的紧密集合体,是关乎我国未来发展方向的系统化的逻辑体系,是彰显马克思主义辩证思维和统筹兼顾的科学方法论。它们是一个整体,“要统一贯彻,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相互替代。哪一个发展理念贯彻不到位,发展进程都会受到影响”[2]136。创新是核心,是理念的“发动机”,为社会发展提供动力,它能整体驱动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向更优化、更有效的方向发展。协调发展是前提,绿色发展是基础,开放发展是关键,这三者也是协助创新发展的内化要求和实现途径,它们掌握着“五大发展理念”整体的平衡、整体的底线和整体的构建,推动更高质量的发展。共享发展是根本,是其他四方面的归宿和目标根基,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提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发展理念是个系统的理论体系”[3],它们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政治问题。新发展理念是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最新的中国化成果,新阶段我们要将新发展理念贯彻到发展的各个领域当中,让我国各个领域发展的目标方向都是一致的,都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二)深刻把握新发展理念的前瞻性
新发展理念源于对我国发展经验的深刻启示,蕴含着我国特色的发展规律。新发展理念遵循着眼长远、立足实际、按客观规律办事的原则,因此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预见性。发展理念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是发展行动的先导。行动要有计划,计划要有预见性。发展理念作为我国长期发展的最根本的行动指南就要有一定的预见性,用前瞻性的眼光为我国发展“下好先手棋”。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了未来五年我国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其中一个就是“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1]21,这要求我国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这一未来发展目标就是未来变革的指导方针,为我国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主动、赢得未来。
目前,我国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前方的道路并不是平坦的,诸多矛盾相互叠加,风险变化莫测,挑战依然严峻,所以我们一定要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引领我国不断壮大,向现代化强国发展。新发展理念不仅是提高发展的理念,其最终目的是为了人民,是以其前瞻性和预见性提高我国防范化解风险挑战的能力,在遵循规律发展的情况下能有效应对突发事件,让全体人民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深刻把握新发展理念的前瞻性,可以使我们增强在困难局势中化风险为机遇、化挑战为动力、化被动为主动的自觉意识和责任意识,增强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深刻把握新发展理念的问题意识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和矛盾内部的不同相对层面在事物不断更新变化中所在的位置和所具有的能力是不同的,其中主要矛盾和其主要相对层面是处于支配地位的,对事物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在发展中要坚持问题导向,具有问题意识,找到发展中的问题所在。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重大转变,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需要我们以解决这个主要矛盾为问题导向,在新时代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4],以此来解决我国在发展中的诸多问题。这“五大发展理念”中包含的五大问题,是我国发展中所要面临的最显著、最艰巨的任务和亟待解决的矛盾。发展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需要我们用新发展理念指导实践来加以解决。
二、新发展理念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上现代化强国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1]21。新时代,我国在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下,一步一个脚印地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一)创新发展理念引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强国
在马克思创立的唯物史观中,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作者,人是历史发展中最重要的关键因素,同时也强调人在生产中是最具灵活性的变量。在生产力发展进程中,科学技术是必不可少的因素。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也正是因为科学技术不断创新才使得社会向前发展。而在生产中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同时也具有科学技术。马克思指出:“社会的劳动生产力,首先是科学力量。”[5]355在改革开放中,邓小平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等思想,不仅仅要抓经济,科学技术才是促进经济发展最直接、最根本的因素。邓小平强调,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6]40。
创新在发展中起着引领性的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就一直以创新为首,为我国发展指明方向和提供动力。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坚定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以科教和人才来推动创新驱动发展。面对当前我国科技“卡脖子”问题和西方国家对我国核心技术的制裁,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科技创新能力,需要聚揽创新型人才,只有拥有人才和具备能力,才能使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断向前迈进。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自古以来人才都是各国争取的对象,所以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谁掌握了人才,谁就掌握了绝对实力。这一发展理念为我国建设人才强国指引了方向。
(二)协调发展理念引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习近平总书记点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调的不仅是“小康”,更重要、更难做到的是“全面”[7]。“全面”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协调出来的。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所以我们要用唯物辩证法来看待世界万物,不能形而上学地来看待世界。人类社会是由诸多因素和范畴组成的,各因素和范畴之间既联系又制约,并在一定条件下进行转化,这种诸多因素和范畴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使得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协调发展理念引领下提出了“五位一体”和“四个全面”两大布局,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从整体上进行战略部署,既体现了“全面”的重大意义,又兼顾了布局的协调性。协调发展可以说是关于整体性和全局性的发展理念,既关注社会的方方面面,又关注全体人民,其主要战略意义是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区域、城乡差距是新时代影响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因素,是直接关乎民生的重大问题,也是人民最关心的热点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1]24。当前,我国脱贫攻坚战已取得了全面胜利,但是仍然要继续关注农村的发展,提高脱贫质量,让农民有自主脱贫能力,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水平。
(三)绿色发展理念引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底色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1]38,这一理念为我国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指导方针。习近平指出,人类发展活动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否则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这个规律谁也无法抗拒[8]37。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经济已转变到高质量发展阶段,不再盲目追求速度,可是速度可以慢下来,而在经济发展中导致的生态破坏却是不可逆的。大自然是生命之母。马克思认为,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活的无机界”[9]95。在悠久的人类历史中,自然界既是人类直接生活的来源,也是人类进行生活、劳动和生产的基础和工具。但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当人们不再依赖大自然而是从中索取时,大片的树木被砍伐、大量的工业污水排入河流,渐渐地生态环境受到的伤害已不可逆转。人类不应该对自己战胜自然而沾沾自喜,恩格斯曾做出警告,不要陶醉于战胜自然,因为每一次胜利的背后,都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也许不是即时体现出来的,但这颗坏的种子已经埋下,有些生态破坏是不可修复和逆转的。
保护生态环境不是一国的责任和义务,世界各国人民是地球上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人人有责。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民美好生活的根本,更是国家进行高质量发展的根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然要求我党用绿色发展理念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四)开放发展理念引领构建新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莫斯科国家关系学院演讲中,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概念。他指出:“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10]275这个概念,是我国站在全球的高度,放眼世界,充分体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大国担当,深切饱含世界各国携手共同守护我们的地球家园和保护全体人民的伟大情怀,从各国人民的切身利益提出的开放发展理念。全球化的进程是不可逆的,开放的脚步也是无法停止的。全球生态恶化及一些世界性问题,更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努力,用开放发展的理念作引领,共同为地球村的全体人民创造和平、美丽、富饶的幸福家园。
开放不仅仅是国家的事情,它与人民的生活需求和切身利益是息息相关的。我国的开放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对外开放,开放的主体是人民,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一直是党团结带领人民不断地进行实践探索、勇敢地开辟新天地,才取得了新时代的今天我们所看到的伟大成就。从“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开始,由东向西、由南向北、由沿海向内陆的开放,再到加入WTO,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立自由贸易试验区,到我国独立举办进口博览会,这些伟大成就不仅壮大了我国的综合国力,还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的生活,这些成就都是由人民创造的,也是供全体人民共享的。开放发展是为了更好滿足人民的热切期盼和日益增长的需要,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今天,我们不再枯燥地强调对外开放,我们现在更注重的是其质量和发展是否相符的问题,为此,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1]25。开放发展不仅仅要关注我国自身获得了什么利益,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要有大国的担当,注重发展内外联动性,坚持主动开放、双向开放和全面开放。
(五)共享发展理念引领我党着力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享发展理念实质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的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11]41,该要求揭示了共享发展的唯物史观的根基,共享发展是与人民最密切相关的发展理念。马克思、恩格斯曾指出: 在未来社会,“生产将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12]200。我国坚持一切发展为了人民的共享发展理念,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与其他政党的根本区别,也是与资本主义只追求剩余价值的理念完全不同的。我国“十三五”规划纲要指出:“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13]15这一论述阐明了共享发展和共同富裕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发展的最终目的就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共享是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共享发展是在前四个发展的的基础上,将成果共享给人民,同时要保证共享的公平正义,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正式提出我国已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习近平在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这两个伟大成就是我国坚持贯彻落实共享发展理念的有效证明。从共享发展到共同富裕是个长期的过程,我们要明确方向和坚定目标,把握好新阶段的特征和要求,坚持贯彻共享发展理念,引领全国人民脚踏实地走向共同富裕。
三、新发展理念的贯彻落实要抓住党员干部这个“关键少数”
“时代是出卷人,时代提出了怎样的新课题,党员干部就要及时进行调整,具备相应的素质和能力与之适应。”[14]“五大发展理念”是新时期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发展理念。如何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是时代赋予我们党员干部的新课题,新时代要贯彻落实好新发展理念,作为“关键少数”的党员干部一定要充分发挥好领导作用,提升自身素养、锻造过硬能力,在带领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道路上,认真自觉带头树立和践行新发展理念。
(一)增强政治判断力和把握发展大势的素养与能力
政治判断力是辨别是非、观察大势,对重大决策做出判断的重要能力。贯彻好新发展理念,就要有正确的政治判断力,认清发展形势、找准发展定位。处于国际国内环境更为复杂的新时代,我国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坚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定大局,谋大事,科学应对“两个百年”交汇期面临的各种风险和空前严峻的挑战。作为“关键少数”的党员干部,应该首当其冲认清我国所处的“时”与“势”,掌握国际发展大势,认清国内基本情况和我国发展的基本特征,透彻了解新时代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优势和劣势,在此基础上作出正确判断,既要了解我国经济发展一直向好,并由高速增长转变为高质量增长,所以目前良好的发展状态可以维持;又要清楚地认识到我国目前发展状况仍然具有劣势。同时,要保持头脑清醒,准确把握我国的国情,清晰了解我国没有变的基本国情和国际地位。还应该深刻把握我国已经发生变化的社会主要矛盾,做到对发展大环境了如指掌,对环境的变化具有坚定的战略决策,深入学习新发展理念并提高自己对理念的执行能力。
(二)增强思想理论素养和对新发展理念的自信
思想能达到什么样的高度会直接影响行动能达到什么程度,而思想能达到的位置来源于理论的学习和支撑。要想将新发展理念很好地进行实践,最先要梳理清楚的是理论如何支撑实践的问题,就是在思想上把发展的方向、條件和实践路径搞清楚,使它们之间的环节衔接正确。党中央及以下党组织应教育党员要将新发展理念切实进行实践,使新发展理念落到实处,可以采取专题讲座、交流研讨等方式。针对“五大发展理念”的不同方面开展专题讨论活动,根据我国现代化建设中不同发展领域突出尖锐的问题,找到不同方面各自发展的根本道路。除了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外,还要靠党员干部提升自身的自觉能力。贯彻新发展理念,领导班子要对干部个人进行思想洗礼,使其思想与时俱进地吸收新理论,不是仅仅知道、了解新理念就大功告成。领导干部是接触新理念的第一人,对待新理念自己要多进行思考并强制自己去记忆、领悟。学习和实践相结合,使领导干部在思想上真正接受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不仅要对思想进行革命,新发展理念所涉及的相关知识也要进行专门的学习,通过学习和研究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要掌握辩证法和在实践中运用的科学方法论,以此来寻找使新发展理念落实的有效途径,从知识储备到实践方法的掌握这一系列的努力会保障在实际情况中新发展理念完整准确地贯彻,从而发挥出最大的成效。
(三)增强将新发展理念贯彻到实践的能力
发展理念是行动的指南,新发展理念贯彻落实的成效是在实践中取得的,是党员干部领导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体现。提高对新发展理念在实践中的执行能力,既需要每个党员干部的自发奋进,也需要一定的规章制度来监督管理。作为“关键少数”的党员干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中,要充分发挥领头羊和先锋队的作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探索,取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胜利。既要加强规章制度的监督和管理,也要注重选拔和培养在政治上、思想上、实践上都具有担当能力的党员干部,提高他们用创新理论指导并推进实践的素质和能力,将新发展理念付诸实践,转化为落实发展任务的工作举措和推动科学发展的实际成效;要完善对党员干部的监督和考核制度,更好地激发他们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在实践中敢于做事创业的精气神。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2]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3] 習近平.全党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J].奋斗,2022(16):6-11.
[4] 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N].人民日报,2013-11-16(1).
[5]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新时期科学技术工作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
[6]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7] 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节选)[J].求是,2016(1):3-10.
[8]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9]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10]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1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12]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3]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14] 程姝,张康喆.“关键少数”新时代必备的五种素质[EB/OL].(2018-01-15)[2022-11-15].http://appapi.81.cn/v3/public/jfjbshare/?itemid=1087_91&type=3.
Abstract:The new development concept is a profound change in relation to our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which has been continuously promoted in practice according to our concrete conditions since it was proposed. The proposal of the“five necessary roads” has made the new development concept reach a new ideological height in the new era, and the proposal of the report of the 20th National Congress has endowed the new development concept with strong vitality. In practice, we should grasp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ystematic, foresight and problem consciousness of the new development concept. Innovation, coordination, green, opening and sharing in the new era around talent power, harmonious society, ecological background, human community of common destiny and common prosperity, closely followed the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trend facing our development, which is a dialectical idea rather than metaphysical idea.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concept of development, Party members and cadres as the“key minority” not only to enhance the concept self-confidence, but also to constantly improve their quality and ability to put the concept into practice.
Key words:new development philosophy; consciousness of problems; innov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