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与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3-08-28 09:17高莉莉李雯雯
关键词: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文化产业

高莉莉 李雯雯

摘 要:随着国内外环境的不断变化,双循环发展格局的理论环境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我国文化产业也要基于新发展格局培育新竞争力,以实现高质量发展。利用2011—2020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数据,构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通过构建面板回归模型分析双循环战略格局对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国内大循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对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该作用存在区域异质性。加强文化供给侧与需求侧良性互动,优化文化要素空间布局,延伸文化产业外循环链条,有助于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长江经济带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450(2023)03-0049-09

一、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1]。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基于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对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做出的科学判断,且是立足于国际国内实际,以实现高质量发展为根本目的,对过去的经济发展战略做出的超越与突破[2-3]。双循环中的国内经济循环指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各环节在国内进行,国际经济循环各环节部分在国内进行,部分在国外进行[4],国内国际循环相互促进,具体而言国内经济循环是国际外循环的基础[5]。国内大循环的畅通,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优势,刺激内需潜力,吸引国际优质资源要素,提高中国的开放水平和产业技术,推动高质量发展。那么,要如何推进实现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呢?杨玲认为,要从畅通国内大循环入手,以供需动态协同为抓手,打通社会再生产四个环节的堵点[6]。具体而言,可以调整区域布局,建立多元化产业体系,利用数字化管理节约成本、大规模数据发掘消费和活力创新,催生产业发展新动能;改革完善现有收入分配格局,建立全国统一市场,积极推进人口城镇化,实现要素自由高效流动[7]。此外,如何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可以从两方面入手,其一,以国内大市场为导向重构产业链,依托创新驱动,以内需为主实现供需平衡。其二,依托“一带一路”倡议提升国际循环水平[8-10]。同时,要推动要素资源区域间的自由流动,科学布局产业链、价值链,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通过打造区域小循环促进国内大循环来助力国内国际双循环[11]。

新发展格局是对过去经济发展战略做出的超越与突破,以实现经济和社会高质量发展为根本目的,而高质量发展在新时代被赋予了新的意义[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意味着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同时能够体现新发展理念,实现高效、稳定增长和创新驱动。我国文化产业经历了十多年的高速增长后,增速明显放缓,短板逐渐凸显,市场竞争力下降,日益暴露出基础配置有待优化、资源流动及利用效率不高、自主创新能力欠缺和政策支持力度不足等问题[12],文化产业也需要向高质量发展迈进。目前相关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内涵。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必须走质量改革、效率改革和动力改革的道路,由于文化产业发展还存在意识形态属性,还要注意产品和服务内容的高质量[13]。从宏观角度讲,还要把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与扩大内需战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二是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一般需要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来多维度衡量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14],喻蕾提出基于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新发展理念来构建评价指标体系[15];袁渊等提出可以从产业效率、文化创新、协调发展、发展环境和对外开放五个维度来选取指标,运用熵权法计算指标权重得到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数[16];江晓晗等则运用DEA模型对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17]。三是文化產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素。相关影响因素主要聚焦于经济、社会、政策及自身发展四个方面,贺达等指出,中央直接干预与政府间接引导的政策会对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产生显著影响[18]。

总体来讲,大多数研究聚焦于文化产业发展对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影响。徐瑶认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不仅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新发展动能,也是提高国际贸易质量的根本举措[19];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可以通过内循环协调均衡以及外循环链条攀升助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发展[20]。目前,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作为动力反向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研究相对较少,余均等指出,通过提升循环动力有助于文化产业由规模扩张型转为质量效益型[21],但是并没有明确指出新发展格局对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究竟存在多大影响。此外,现有研究空间尺度多集中于省际和城市,对于区域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研究相对较少,长江经济带作为参与全球竞争的主要区域,不可避免地成为中国经济稳定增长和结构调整的动力[10],因而,本文选择长江经济带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熵值法测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数,探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对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是否存在显著提升作用,不同循环类型是否存在差异化影响及影响的区域异质性。

二、理论机制分析

(一)影响机理

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产业动力转换、效率变革和质量提升[3-4],因而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对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新发展格局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动力转换。新发展格局的构建实现了国内市场的畅通,高质量、全方位的文化市场体系使文化消费价值转换并创造新动能,只有消费价值转换形成一定规模才能激发文化消费市场潜力,实现文化消费升级。当前文化消费价值转换主要表现在从单一型文化产品消费向复合型文化产品消费转换、从大众化文化产品消费向个性化文化产品消费转换等产品功能性到服务体验性的消费方式转变。文化消费价值转换不仅为文化产业高质量创造新动能,也是文化产业实现国内大循环的必由之路。

第二,新发展格局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效率变革。新发展格局的构建打通了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环节,提高了要素配置效率。有助于推进文化产业链和创新链精准对接、配套互动、双向融合,将独立的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从而提升文化产业在全球文化产业价值链位置、进一步增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效能。促进文化产业不断培育新的市场主体,坚持多链条协同,多角度形成合力,统筹推进多链条的计划性、导向性联动发展。

第三,新发展格局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质量提升。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对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也提出了新的经济诉求,即挖掘文化产业融合深度、创新文化产业业态和商业模式、丰富文化产业供给、推进文化产业数字化进程、全面渗透高新技术。随着文化市场化水平的提升,文化消费价值转换增速,催生了融合功能性、体验性、价值性的高品质观赏型和参与型文化消费需求。这种高品质的文化消费需求在创造产业新动能的同时,也提升了文化产品和文化供给水平,实现文化产业升级的循环螺旋式发展。新发展格局要求处理好内需结构优化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传统消费升级与文化市场行为、新兴消费培育与产业空间创造的关系,以完善的供给体系激活我国大规模的文化市场需求潜力,形成内需主导的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体系,通过国内大市场驱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互联互通。

H1: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具备的独特优势对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产生协同促进作用。

(二)区域异质性

本文选取长江经济带作为研究对象,研究范围包括长江上游的四川、重庆、贵州和云南,长江中游的湖南、湖北和江西及长三角地区的三省一市,共11个省市。沿江各地区之间在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水平上存在一定差异。长江经济带贯穿我国东、中、西部的重大战略承接区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有利于实现“双循环”相互促进。从国内大循环的层面来讲,长江经济带产业进行科学有序的转移和承接合作,能够促使上中下游地区发挥各自优势,起到互补的作用,从而形成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同时,有利于充分发掘上中下游地区的内需潜力,刺激国内经济发展。从国际大循环层面来讲,由于长江经济带下游地区改革开放起步早,大部分产业已经成为全球价值体系的重要部分。长江上游为成渝地区,产业发展水平在我国西部内陆地区中最高,且是“一带一路”和西部大开发等重大国家战略的集成地。长三角城市群基于其空间区位、发展基础、市场规模、全球资源整合的开放平台、创新高地的人才技术及国家战略规划政策叠加等优势,具有率先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先天条件。因此,长江经济带各省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对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效果也将受到区域经济发展先天优势、城市化水平和交通枢纽能力等要素禀赋的影响,有必要划分不同区域,从区域异质性角度探讨双循环对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提出以下假设。

H2: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对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驱动作用在长江经济带上存在区域异质性特征。

三、长江经济带文化产业高质量水平測度

(一)指标选取

本文基于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内涵,从创新、协调、开放、共享四个理念出发,构建了包含“产业效率、文化创新、结构协调、对外开放、文化共享”5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的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二)熵值法

熵值法在消除主观因素的影响下,能客观地反映不同指标在评价系统中的重要程度,从而使评价系统科学合理。本研究采用熵值法来求取各个指标的权重,由此测算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

1.标准化处理数据。由于指标性质不一致,为保证数据的可比性,需采用极差标准化对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公式为:

(三)长江经济带文化产业水平测度结果

图1为测算的2011—2020年文化产业发展水平波动趋势,具体来看:(1)从整体时空演变来看,近十年来,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的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总体是波动上升的,但各省市之间的产业发展速度存在差异。这可能是由于中国经济走入新常态,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阶段,产业结构不断转型升级,产业效率不断提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三去一降一补”促使文化产业质量不断提高,同时创新驱动等计划的实施成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力。此外,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在空间上的高低分布与地区文化资源禀赋和基础设施条件有较大关系,如四川虽然处于西部地区,但是文化资源丰富且特色明显,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比较好,文化产业发展水平比较高。但总体来看区域发展差距依然显著,呈现“东西高—中间低”块状分布。(2)从局部时空演变来看,2011年,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数0.02以上的省份有2个,分别为江苏和浙江,其余省市的文化产业发展指数均在区间[0,0.02];

2020年,文化产业发展指数达0.02以上的有9个,可以看出,近些年各省市的文化产业发展水平都在上升,其中上升幅度最大的是上海市,这与各个省市地理禀赋、产业布局、经济基础等有密切联系。从区域间文化产业发展差异来看,位于经济带下游的上海、江苏和浙江的文化产业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省市;安徽和江西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但都缺少龙头企业的带动;湖北和湖南的文化产业虽然得到了一定的重视,但在产业结构和文化创新上存在不足;重庆发展势头较好,却因基础薄弱而受到了限制,四川文化产业发展在西部地区领先,因此,重庆可利用区域优势,汲取四川成功的经验;云南和贵州虽然文化资源丰富,但文化产业的发展排在末端。

四、研究设计与实证分析

(一)计量模型构建

1.基准模型构建

(二)变量、数据选取及处理说明

1.解释变量

本文参照原伟鹏等的分类和测度方法,采用熵权综合评价法对国内大循环、国际外循环发展指数进行测度,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用国内大循环与国际外循环的乘积表示[22]。国内大循环选取年末常住人口数、地区生产总值、内贸依存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GDP)进行测度;国际外循环选用外资利用度(利用外资总额/GDP)、外贸开放度(地区进出口总额/GDP)、贸易发展水平(地区出口额/地区进口额)进行测度,变量描述见表2。

2.控制变量

从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力出发,并参考相关文献,本文选取以下三个控制变量。一是经济发展维度。经济发展水平提升,产业结构升级,产业融合加深,文化产业的基础设施和环境会进一步优化,更多市场主体可以进入文化行业,行业发展趋向成熟,竞争日益加剧,会促进文化产业朝向高质量发展。本文选取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GDP3)作为经济发展维度的代理变量。二是科技创新维度。激发文化创新活力,推进文化产业内容创新,文化与科技更深层次融合,有利于激发文化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本文用专利授权件数(DTP)作为科技维度的代理变量。三是人力资本维度。促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人才是关键。培养创新型、实践型人才,有利于壮大文化产业高水平高技能人才隊伍,适应创新成果转化、市场规模扩大的需要,本文用高等院校毕业生数(GR)作为人力资本维度的代理变量。

3.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2011—2020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数据,数据来源于《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及《中国文化统计年鉴》。为了数据完整性,部分缺失数据利用插值法补齐。同时,为减少异方差带来的差误,本文对各变量进行对数化处理。

(三)回归结果分析

1.总体回归结果

在构建面板回归模型时,为使回归结果更准确,进行豪斯曼检验,检验结果显示P值皆为0.0000,因而选择固定效应回归模型(见表3)。

总体回归结果中,由模型(1)可以看出:在不加入控制变量时,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回归系数为0.384,在1%的置信水平下显著,说明双循环对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明显的协同提升作用,故验证了假设H1。分结构看,国内大循环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正向作用,国际外循环呈负向作用,且皆在1%的置信水平下显著。国际外循环对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为负的原因在于,近些年国际复杂的外部环境对国际金融市场、贸易投资环境和多边贸易主义产生了剧烈冲击,欧美国家逐渐意识到“产业空心化”对于本国就业、产业和经济发展的弊端,出台多种差异化产业政策促进产业回流。

模型(2)为加入控制变量之后的结果,可以发现:在加入控制变量之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对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仍然具有很明显的协同促进作用,且回归系数在5%的置信水平下显著。分结构来看,加入控制变量之后,国内大循环仍然产生积极作用,国际外循环具有负面作用,说明双循环对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驱动效果会因类型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控制变量之中,经济发展与科技创新对于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皆具有提升作用,且在1%的置信水平下显著,人力资本也呈正向作用但是均不显著。

2.分循环结构和地区异质性回归

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地区的产业分工各异、经济基础和地理位置也不同,因此沿岸省份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与文化产业发展水平也参差不齐,双循环对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也极有可能存在流域异质性。为验证是否存在地区异质性,本文进行了地区分组回归,结果如表4所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对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在上中下游均表现为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在下游和中游地区的影响较大。表明我国双循环良性互动的循环机制有利于释放较大规模的市场需求,发挥各地区对外开放的先天区位优势,从而构建完善的市场竞争机制,达到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协同驱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效果。相比而言,市场规模较大的下游和中游地区的协同作用较大。具体来看,在上游地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对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最小,这极有可能是因为位于长江上游的成渝城市圈,产业分工仍处于产业链的中下端,传统产业仍占据主导地位,缺乏强势新兴产业支撑,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融合不佳。技术支撑和资本支持在上游地区也欠完善,导致双循环协同作用对就业和消费的带动有限。在长江中游地区,双循环发展对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估计系数为0.273,且在1%的统计水平上估计显著。这说明长江中游地区近年来后发潜力较高,在中部振兴政策的号召下,长江中游地区的交通条件、经济基础、技术支持等都日益完善,为双循环赋能产业融合提供了条件。在下游地区,双循环发展对文化产业高质量的估计系数为0.427,且在10%的统计水平上估计显著。这说明以江浙沪为中心的长江下游地区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区域之一,各种新兴技术、产物都在这里发源和传播,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最为完善,市场自由度较高,消费结构完善,升级也较快。因此,双循环对下游地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带动作用最大也最显著。因此,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对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正向影响效果存在一定的区域异质性。国内大循环对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在上中下游地区均显著为正。国际外循环对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在上游、中游地区产生显著抑制作用,在下游地区表现为显著的促进作用。这可能是由于下游长三角地区主要以高新技术、金融发展和服务业发展为主,是国家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易受到国际外循环影响,国际外循环在投资端、贸易、技术引进、要素循环的过程中,产生外生动力,促进国内经济在市场竞争合作中不断提升文化产业发展质量要素高效配置。国际外循环的推进,很大程度上实现了知识、技术、数据等非物质资源的充足,改变了传统由资源、区域和政策等生产要素决定的文化产业发展。这一部分验证了假设H2。

3.稳健性分析

本文采用五种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一是更换回归模型方法。为解决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可能存在的内生性[23],本文进一步使用系统GMM回归来检验前文结论的稳健性。表5列出的检验统计量显示,工具变量均有效,满足系统GMM使用条件。表5的回归结果显示,在控制代表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创新水平和人力资本水平的变量后,双循环的回归系数为0.143,通过了5%显著性水平检验,表明在考虑了控制滞后一阶的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及其导致的内生性之后,双循环对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依然存在,前文结论稳健。二是更换时间段。由于原样本区间内2011年和2020年所观测的核心解释变量均有缺失值,虽已经对相应的缺失值进行处理,但是仍会产生一定扰动。故本部分采取缩短样本区间的方法,将样本区间调整为2012—2019年来进行稳健性检验,再用两步系统GMM进行估计。三是替换控制变量。为了防止控制变量测量误差对回归结果的影响,本文将控制变量中的经济发展指标替换为人均生产总值,回归结果如表5所示。经过替换后的GMM回归结果中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估计系数依然为正,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四是对因变量进行1%的缩尾处理,以排除极端值对结果产生的影响。然后使用缩尾后的变量数值重新进行系统GMM回归,结果如表5所示。从经过缩尾处理的回归结果来看,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估计系数的正负号并未发生改变,且仍在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基准检验是准确的。五是联立方程偏误,将所有控制变量滞后一期进行处理,结果依然稳健。

五、结论与建议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对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长江经济带11个省份2011—2020年的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固定效应模型,考察了我国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对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异质性,结果发现:(1)国内大循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均显著促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2)国际外循环仅在长三角地区对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有显著促进作用。(3)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在长江经济带中游及下游长三角地区对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果更优。根据以上结论,得到以下启示。

(一)加强文化供给侧与需求侧良性互动,促进文化产业内循环迭代升级

统筹实行文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文化需求侧管理,消除疫情影响下我国文化产业存在的文化供给梗阻现象及文化消费内需不足、需求外溢等产业弊端,从而更好地实现文化产业内循环的良性互动和迭代升级。

第一,应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契机,创新文化产品供给模式,实现文化产品和服务的高质量供给。充分借助现代化科技手段,全方位深挖优秀传统文化及其历史底蕴,创造更具“沉浸式”的产品供给。发挥文化产业对其他产业的赋能和引领作用,将文化理念渗透到其他相关产业中,引导一般性产品向带有文化属性和文化价值的产品转变,提升其品牌价值和文化价值,适时延长文化产业链。

第二,更加重视打通需求侧中的关键“堵点”,采取多种方式激发人民在疫情之下被压制的文化消费刚需,消除制约人民文化消费的障碍。开展多种线上文化消费活动,拓展文化消费新空间,利用“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先进技术改善消费者的被动消费状态,通过直播、短视频等实时互动的消费场景拓展文化消费新空间,形成线上线下并行发展的文化消费新模式。特别是应抓住当前海外高端消费回流的机遇期,不断培育新的文化消费热点。

(二)优化文化要素空间布局,实现文化产业内循环均衡发展

第一,以政府引导、精准帮扶为导向促进文化产业要素在不同区域间自由流动。政府应借鉴精准扶贫和对口支援模式,积极推动和引导发达省份将资本和人才输出到落后地区,在文化产业欠发达地区实施有区分的、基于各自比较优势的发展路径。提升文化产业要素跨区域流动的质量和效率,逐步实现文化产业区域布局由局部集聚走向动态平衡。

第二,文化脱贫与经济脱贫并重,挖掘乡村文化资源优势,打造属于当地特色的文化品牌,增添乡村传统产业的文化附加值。借助“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的机遇,在经济脱贫的基础上实现文化脱贫,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才能缓解文化产业空间格局的城乡严重失衡情况。

(三)塑造开放型、国际化的文化发展格局,促进文化产业外循环链条延伸

第一,树立国际品牌意识,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文化品牌。推动中国文化产业在全球产业链条中由组装、加工的中下游环节向文化IP孵化、创意、授权等上游环节攀升。在这一过程中,既要加强自身文化品牌建设,加大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探索、研究和创新转化,同时也要充分研究中国故事国际表达的有效方式,形成能与国际交流的对外话语体系,做大做强我国文化产业的外循环体系,在文化产品输出的同时提升中国文化元素在全球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推动我国文化产品与服务向全球文化产业链的高端跃升,从而整体提升文化产业在全球经济中的竞争力,创造出新阶段我国文化产业内外循环互促的新模式。

第二,以构建境外产业园区或产业板块为抓手,积极推动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亚非拉国家开展多种形式的人文交流,助力中国文化“走出去”。借助“一带一路”建设、亚太区域合作及中非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发展机遇,将中国元素融入文化产品中并优先向文化认同感较强的国家传播,更多地展现国家文化“软实力”。特别是,在境外产业园区的建设管理中,应将文化产业要素作为不可或缺的一环加以考虑,既要弘扬中国的特色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也要添加东道国当地的异域文化要素,激发东道国消费者心理上的情感共鸣。

参考文献:

[1] 周跃辉.习近平关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重要论述研究[J].中共党史研究,2021(2):14-22.

[2] 王维平,陈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释读: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总体性视域[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21(1):36-43.

[3] 王晨曦,满江虹.“双循环”格局下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意蕴、应然逻辑及实现路径[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22(6):21-27.

[4] 黄群慧.“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深刻内涵、时代背景与形成建议[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1):9-16.

[5] 范欣,蔡孟玉.“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内在逻辑与实现路径[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3):19-29.

[6] 杨玲.“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径研究[J].湖南社会科学,2021(3):98-104.

[7] 江小涓,孟丽君.内循环为主、外循环赋能与更高水平双循环:国际经验与中国实践[J].管理世界,2021(1):1-19.

[8] 刘勇,李丽珍.“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企业转型发展的机理、路径与政策建议[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21(1):41-50.

[9] 郭克莎,田瀟潇.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与制造业转型升级路径[J].中国工业经济,2021(11):44-58.

[10] 肖汉平.发挥好长江经济带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关键作用[J].国家治理,2021(10):37-41.

[11] 韩坚,熊璇.新发展格局下长三角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新机制和路径研究[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2):103-112.

[12] 推動文化产业高质量增长[N].中国文化报,2012-03-02(6).

[13] 李培峰.新时代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内涵、动力、效用和路径研究[J].重庆社会科学,2019(12):113-123.

[14] 任保平,李禹墨.新时代我国高质量发展评判体系的构建及其高质量路径[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105-113.

[15] 喻蕾.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其政策意义[J].经济地理,2021(6):147-153.

[16] 袁渊,于凡.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与评价[J].统计与决策,2020(21):62-66.

[17] 江晓晗,任晓璐.长江经济带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J].统计与决策,2021(2):15-19.

[18] 贺达,任文龙.产业政策对中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J].江苏社会科学,2019(1):19-27.

[19] 徐瑶.“双循环”驱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11-18(8).

[20] 潘爱玲,王雪,刘昕.新发展格局下中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思路与实现路径[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6):11-21.

[21] 余钧,戚德祥.新形势下文化产业双循环发展的战略思考[J].科技与出版,2022(2):15-21.

[22] 原伟鹏,孙慧.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与经济高质量发展[J].统计与决策,2022(18):10-15.

[23] 宋敏,周鹏,司海涛.金融科技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赋能”和信贷配给的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21(4):138-155.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change of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environment, the theoretical environment of double cycle has undergone great changes. In the period of building a new development pattern mainly based on the unimpeded domestic cycle, China?蒺s cultural industry should also cultivate new competitiveness based on the new development pattern, so as to realiz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cultural industry. This paper collects the data of 11 provinces and cities in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from 2011 to 2020, constructs the index system for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y, and calculates the industrial high quality index by entropy method and the index of the new development pattern of domestic circulation, international circulation and double circulation. Construct a panel regression model to analyze the influence of the double-cycle strategic pattern on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cultural industr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new development pattern of large circulation and double circulation in China has a significant promoting effect on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y, and there is regional heterogeneity in this effect. This study has some implications for the suggestions for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y in the new development stage.

Key words:new development pattern of dual circulation; cultural industry;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猜你喜欢
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文化产业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长江经济带低收入医疗保障基金建立与管控措施
长江经济带产业竞争力现状分析
长江经济带股权交易所建立与管控措施
长江经济带战略下江西稀土产业升级研究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