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创新与发展,基于创新教学理念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被广泛地运用在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学环节,为教师和学生打造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智慧课堂”。文章分析了翻转课堂的特点以及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翻转课堂打造“智慧课堂”的基本模式,并在此基础上,以具体的案例设计探讨了高中语文教学中“智慧课堂”的构建策略。
关键词:智慧课堂;翻转课堂;高中语文;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3)28-0054-05
最近几年,在教育改革的大环境下,教育部门提倡教师结合核心素养的理念创设智慧课堂,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教学的多元化。智慧课堂是目前比较流行的一个观念,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获取更多的资源,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对学生实施监测,很大程度上为学生创建了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在打造智慧课堂的过程中,如何利用“翻转课堂”的形式来实现智慧的创新呢?這是教师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有效地运用翻转课堂,可以解决目前传统课堂中教学时间有限、学生无法思考、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等一系列问题。教师要在教学环节进行大胆的尝试,结合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让智慧课堂因为翻转而精彩。
一、 智慧课堂“新理念”——翻转课堂特点分析
翻转课堂是智慧课堂的一种形式,其名称的由来是因为颠覆了传统的教学环节师生角色、教学环节以及教学内容,为学生呈现了一个全面翻转的课堂。翻转课堂的运用,是在智慧课堂理念提出之后,被最先运用在高中课堂上,通过录制教学内容视频,然后上传到互联网上开展教学。这一新型的教学模式,受到很多教师的青睐,成为智慧课堂教育理念下的一种重要教学模式。虽然说在教育创新遍地开花的大环境下,有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形成,但是翻转课堂的优势较多,成为不可替代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
(一)角色翻转:教师变引导,学生变主动
在传统的教学当中,教师往往扮演着“主导者”的角色,占据课堂的主要地位,并且执行“传道授业解惑”的工作,这也直接看出了教师在课堂上的权威。尤其是在高中语文课堂上,教师为学生讲授新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这也是最常见的一种教学模式。在智慧课堂的理念下,师生的角色有了翻转,学生不再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转化成为主动探索、主动解决问题的主体,这也与新时代的教育理念相契合。而教师也不再主导课堂,转变成为引导者,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分析和探索,助力学生能力的提升。
(二)教学翻转:学习在课下,强化在课堂
在传统的课堂上,教师需要按照大纲的内容,为学生讲述需要掌握的内容,然后学生在课下,利用练习题的方式来完成知识的巩固,这一过程为:先教学——后强化。而智慧课堂下的翻转,则是将这一教学过程进行了翻转,具体过程为:教师为学生录制学习内容让学生课下学习,而课堂则主要以师生的互动、问题的解决和知识的强化为主。一般情况下,翻转课堂的教学步骤为:
①教师为学生在网络选择或者录制微课视频,将知识点分解成简短的教学视频,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水平自由地选择学习;
②学生课前结合任务完成视频的自学,掌握主要的知识,提出自己的疑惑,并将疑惑反馈给教师;
③教师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对问题和讲解的内容进行提炼,在课堂上进行解疑和复习。
(三)内容翻转:基础为核心,重点在拓展
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上,教师为学生所呈现的内容,基本上以教材的知识为主,即课标要求的学生所需要掌握的知识,加上一部分拓展性知识。而智慧课堂下的翻转模式和传统的教学内容相反,教师在课堂上不需要系统性地讲授基础知识,而是以知识的拓展和解答疑问为主,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大纲中学生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则需要学生在课下自由地学习掌握,课堂时间用来拓展知识,以此来落实《新课程标准》当中的相关要求。
二、 智慧课堂“新模式”——翻转课堂模式构建
(一)“四步五环”模式
“四步五环”的翻转课堂的模式,正如名称所言,需要在课前完成四步,在课堂上强化五个环节,具体的流程如下图所示:
课前的四个步骤,指的是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的内容,采用集体备课的方式来制作导学案,然后结合具体的目标以及学生的差异录制微视频;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并且针对学习情况提出疑问;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的流程。
课堂的五个环节,指的是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进行问题的探究,并且整理出未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上结合问题进行答疑和知识的拓展;学生结合知识的延伸来巩固课堂的知识,并且完成问题的纠错;最后,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反思和总结。
(二)“探索——翻转——应用”模式
探索阶段,主要运用的是引导探究的教学理念,具体分为任务布置、活动开展和确定结论三个部分。比如,在课堂上,教师结合课程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设计解决问题的流程。翻转阶段,主要是视频教学的方式,包含学生观看微视频学习和提交问题反馈两个过程,由学生自主完成。应用阶段,主要是针对前两个阶段的总结,包含练习测试、巩固强化等环节,在课堂由师生共同完成。
三、 智慧课堂“新教学”——翻转打造高中语文新课堂
在“智慧课堂”建设的环境下,我们要勇于创新,实现课堂的翻转,以此来不断地提升教学的效率。下面以《诗经》为翻转课堂的教学案例,分析如何为学生打造一个高效的语文课堂。《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语言优美、内涵丰富,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值得少数民族的学生去学习和探索。《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将《诗经》列为高中生的必读书目,传统的课堂大多以单篇教学的方式进行,如《采薇》《蒹葭》《氓》等篇章,系统性的教学导致学生无法品读诗经的韵味。面对这样的困境,智慧课堂应该做出怎样的改变?
(一)课前知识输入——设计教学视频
1. 基于學情,个性定制
对高中语文教学,我们主要思考两个问题:第一,针对具体情境当中的学生,为了达成既定的教学目标,教师实际上需要教什么?第二,为了使情境中的学生可以全面掌握课程内容,最好运用什么样的方法去教?由此可见,语文教学需要教师明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认知,结合教材内容和实际学情来确定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为学生个性设计教学视频材料,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生在初中时已经学过《蒹葭》,因此在高中《氓》的学习时,便可以从《蒹葭》入手,采用“以旧带新”的方式来引入课程,初步地确定学生的学习主题。
2. 任务引领,资源辅助
翻转课堂中目标任务的设定,对课堂是否可以翻转成功极其关键,虽然说正常的教学也会设计三维目标,但是目标的界定却是比较模糊的。翻转课堂要设定出明确的目标任务,需要教师为学生设计学习任务,提供自主学习的微视频,让学生依据任务达成既定目标。
一般情况下,目标主要分为课前自主学习的目标和课堂学习强化的目标。以《诗经》的教学为例,我们设定以下课前目标:
①掌握《诗经》文学常识;
②重点鉴赏《氓》这首叙事诗,区分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并仿照写作手法写一段鉴赏文字;
③学会《氓》吟诵,体会《氓》诗歌的音韵之美。
如何完成上述的目标呢?需要教师结合目标设计相应的任务,而支持学生完成任务的辅助工具,则是相应的微视频。依据目标①,需要学生掌握《诗经》名字的由来、含义、主要的内容和语言上的特色。依据目标②,学生应该尝试运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撰写评价文字。依据目标③,学生需要完成吟诵《氓》的任务。
针对目标①,笔者设计制作了《诗经》基础知识的短视频,让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完成以下任务:
①学习《诗经》名字的由来;
②《诗经》包含哪“六义”?
③《诗经》的主要内容有什么?
④简述《诗经》的语言特色。
针对目标②,笔者以《氓》为例制作了鉴赏方法的短视频,让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完成以下任务:
①视频中是如何鉴赏《氓》这首诗的?(方法概括)
②按照学习的方法,选择一首诗,写一段鉴赏文字。
针对目标③,笔者设计制作了《氓》吟诵视频,学生反复对视频进行观看,学会《氓》吟诵。
(二)采用任务驱动——检验导学效果
翻转课堂的开展,是建立在学生在课前掌握充分知识的基础上的,这一过程是学生知识内化的过程,更是检验教学成果的过程。
下面以《氓》教学为例进行具体的阐述:
首先,学生通过检测,吸收《诗经》的文学常识,同时也是对学生自主学习效果的一个综合性的评估,题目内容如下:
(1)及尔偕老,老使我怨。____,隰则有泮。《氓》
(2)《诗经》是我国第____部____的诗歌总集,又称《____》或者《____》,收集了从公元前____世纪西周初年到公元前____世纪春秋中叶的诗歌,开创了我国____的先河。
(3)“言笑晏晏”中“晏晏”的意思是____。
(4)“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这两句话的意思是。
(5)《诗经》是按照____、____、____三类编辑的。
(6)《诗经》的艺术手法,经常用____、____、____三个字来概括。
(7)《氓》的主要内容是。
然后,教师设计进阶型任务,以此来提升学生文字鉴赏的能力,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设计的题目内容如下:
鉴赏《诗经·邶风·谷风》
习习谷风,以阴以雨。黾勉同心,不宜有怒。采葑采菲,无以下体?德音莫违,及尔同死。
……
我有旨蓄,亦以御冬。宴尔新婚,以我御穷。有洸有溃,既诒我肄。不念昔者,伊余来塈。
(1)结合注释(这里省去注释和部分内容),分析出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2)这首诗和《氓》有何异同之处?
(3)小组推荐展示《诗经·邶风·谷风》的鉴赏。
(三)课堂内化吸收——构建探究课堂
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在课前已经完成了传递,课堂上则需要开展高质量的探索活动,达到学有所用的目标。在高中语文课堂上,采用翻转的形式为学生提供了实践探索的空间,针对学生个体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引导和指正,学生的交流、合作、探索变多了,教师的理论讲解减少了,取而代之的是适时的点拨和学习方法的引导。当然,这一环节还需要教师留心观察、统揽全局,具体做到以下几点:
1. 确定探究问题
著名的教育家斯宾塞说过:“在教育的过程中,要鼓励个人的发展,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探讨、推论,讲授的应该尽量少一些,多引导他们去发现。”为此,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在课前学习过程中所提出的问题,总结出值得反思、探究的疑问。在该环节,教师需要结合问题对学生进行分组(将提出相似问题的学生分为一组),每一个小组5~7人,小组的成员先对问题进行独立研究,最后合作研讨。教师需要为学生创设适合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进行自我激励,凸显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比如,在《氓》的课前学习环节,在学生提出的问题中,将其问题方向归结为两类:
①写作手法问题:无法找出赋比兴的例子(“赋”对学生来说容易区分,“比”和“兴”往往会区分错误),在借鉴手法仿写句子上出现问题。
②品读思想问题:对“女主人公的婚姻悲剧”解读出现差异。
为此,在课堂上将学生按照这两类问题进行分组,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让课堂的探究有方向、有目的。
2. 小组协作学习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識的收获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人际协作实现意义建构的一个过程。协作学习主要指的是学生通过对话、交流、争论的方式,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论证,以此来完成学习目标。在高中语文翻转课堂上,开展协作学习,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个体认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在课堂上,教师发挥的作用主要有以下两点:
①教师和学生形成互动,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对每一位学生进行个别的指导;
②教师将对同一问题有困扰的学生组织起来,开展小型的研讨活动,并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教师要确定自己在翻转课堂上的地位,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让学生成为“自主学习者”,这便是智慧课堂的灵魂所在。
3. 成果交流共享
小组互动是智慧课堂构成的基本模块,每一位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小组合作的活动中,将自己的想法与同伴进行分享,并且还可以随时地检查自己理念和想法的正确性。通过独立思考、协作学习,最后将小组的成果进行汇聚,在课堂上完成共享汇报。
以《氓》的翻转教学为例,课堂上将写作手法问题和品读思想问题两个问题划分为两拨阵营,每一个阵营再进行小组的划分,然后围绕问题开展探究。在最后的整合环节,可以是一个小组进行重点的解答,也可以采用小组合并成阵营的方式完成问题的解答,其他的小组进行补充或者提出疑问。在课堂上,教师要及时地归总学生的想法,并上传到网络平台上,实现知识的共享。
学生在这一环节能够实现思维的拓展,该过程是开放式的,在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形成全方位的交流,在交流过程中顺利解决问题。教师在这一环节不能局限在课前的预设中,而是要结合学生的表现及时地调整教学活动,达成智慧课堂的教学效益。
4. 适时反馈评价
在课堂上,适时的反馈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内心产生共鸣,进而促进学生形成奋进的学习心理。在智慧课堂上,翻转教学的评价与传统的教学评价体制不同。翻转课堂的反馈评价,应该由学生、教师、同伴,乃至专家来共同完成。当然,不仅要注重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还要注重过程的评价,结合学生的表现来制订学生的个性学习档案,评价的内容包含:自主学习中问题的选择、小组学习中具体的表现、分享交流中结果的表达等各个方面。
5. 拓展提升运用
最后的拓展运用,其实就是反思和总结的环节,教师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点拨,有利于学生找到自己的思维方向,实现语文综合水平的提升,这也是实现智慧课堂高效构建的保证。
拓展运用环节,更加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氓》的学习中,教师应该为学生设定一个话题,比如“等待”“感动”等,也可以让学生自由地拟定话题,仿照《氓》的写作手法和思想表达写一段话,写完后进行交流。
这种形式一改以往的传统总结,而是通过实践性作业的设计,让学生达到知识迁移的效果,这对学生语文水平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四、 智慧课堂巧应用——翻转贯穿语文全过程
(一)翻转课堂运用在课前预习中
传统的语文课堂以教师的讲解为主,而翻转课堂发生了彻底的改变,利用信息技术的方式打造智慧课堂,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资料,提升整体的学习效率。以《蜀道难》教学为例,为了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和情感,教师可以为学生打造翻转的智慧课堂。首先,在网络上查找《蜀道难》的朗诵视频,让学生在观看过程中感受蜀道的雄伟壮丽。在这一步的引导下,学生对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还初步地理解了文本的情感。其次,教师整理作者的生平、历史背景,收集重难点知识,将其制作成PPT,学生通过自主查阅、学习的方式,完成预习问题,针对未能解决的问题,放在课堂集中探讨。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处理能力。
(二)翻转课堂运用在教学活动中
对高中学生来说,由于自身的认知有限,在课前预习环节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因此课堂的讲解对学生知识的消化至关重要。为了让课堂的教学效率更高,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展示自己的平台,让学生可以畅所欲言。仍以《蜀道难》的教学为例,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身份互换,学生充当“小教师”,对课前预习所留下的问题进行讲解,教师则站在学生的角度提出自己的疑惑,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上,教师还要巧妙地利用微视频,来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使学生掌握翻译和语言表达的技巧。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还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三)翻转课堂运用在合作学习中
合作学习是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开展的,利用交互性来促进学生完成学习目标。智慧课堂上的翻转教学,则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主,不仅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发展,还可以打造一个高效的课堂。在翻转课堂下,教师可以将班级的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让学生以小组共同学习的方式来完成知识的解答。以《林黛玉进贾府》的教学为例,A组的学生描述林黛玉的人物特点,查找和林黛玉相关的资料,在教材中找到描写林黛玉外貌的句子,以此来对林黛玉的性格特点进行总结。B组的学生描述王熙凤的人物特点,教师可以为该组的学生提供和林黛玉相关的视频,让学生结合视频材料和文中的节选部分来完成对王熙凤性格的总结。C组的学生描述贾宝玉的人物特点。通过小组交流讨论的方式,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翻转课堂运用在课后拓展中
由于课堂的时间有限,在课堂上无法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在翻转课堂的理念下,教师可结合学生在课堂的学习能力和效果,让学生在课后环节完成拓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以《李凭箜篌引》一课为例,在学习完本首古诗之后,为了拓展教学内容,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韩愈的《听颖师弹琴》,鼓励学生查阅相关的资料和视频来进行学习。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智慧课堂的教学效果,丰富学生的认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水平。
五、 结论
总而言之,在智慧课堂的教学理念下,“翻转课堂”仍然处于探索阶段,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运用翻转的形式打造智慧课堂,还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教师制作短视频、学生个性化学习都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持,这些也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为此,如何运用翻转创新课堂形式,实现新课标对语文教学的要求,也是我们教师对教学新模式进行探索的一个方向。教师应该付出更多的时间来研究翻转课堂,组织课堂的教学活动,以此来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杨永强.微课让高中语文课堂“翻转”出高效率[J].学周刊,2022(17):145-147.
[2]孙敏.翻转课堂,延伸精彩课堂:论翻转课堂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作文,2022(12):37-38.
[3]刘子强.构建智慧课堂,让语文教学充满活力:高中语文课堂构建策略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3(1):91-93.
[4]高洪生.高中语文自主学习与智慧课堂结合的理论与实践基础[J].安徽教育科研,2021(24):117-118.
[5]孙家来.“翻转课堂”运用于高中语文教学的可行性探究[J].学语文,2020(6):41-42,21.
[6]姜春春.搭建高中语文智慧课堂模式的原则与方法[J].语文教学与研究,2021(10):48-49.
作者简介:吴婷婷(1985~),女,布依族,贵州望谟人,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望谟县实验高中,研究方向:高中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