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后作业设计的优化路径探索

2023-08-10 06:10:07王海波
数理天地(初中版) 2023年15期
关键词:课后作业家校共育初中数学

王海波

【摘要】“双减”政策在推行的过程中颁布了“五项管理”规定,其中“作业管理”规定要求教师加大作业优化设计的力度,助力学生减轻作业负担,能真正地发挥作业的功能,使学生能高效复习,掌握学习方法,端正学习态度,产生求知欲,同时可以通过做作业提升核心素养.如何有效地设计数学作业,成为初中数学教师基于“双减”需探究的问题之一.本文通过探索初中数学课后作业设计的优化路径,以期为提高初中数学作业管理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后作业;家校共育

课后作业是育人体系的一部分,主要指的是学生需在课下完成的作业,相关作业具有基础性、综合性等特点,助力学生养成自学习惯、掌握数学知识,以及强化建模意识、创新精神、运算能力等素养.当前有些初中数学教师存在作业设计质量较低的问题,出现了设计思想陈旧、模式单一等情况.基于此,为了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探析课后作业优化设计的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1 初中数学课后作业优化设计的要点

1.1 明确作业设计的目标

教师在作业设计时可实施OBE教育理念,事先设定作业设计的目标,推行“反向设计”原则,紧抓目标聚拢作业设计所需资源,确保学生通过做作业能获得学习成果,有效缩短求知路径,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 教师在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法”的教学时,可以将“掌握有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视为作业设计的总目标,在此基础上安排若干课后习题,如“+8与-7的和取( )号,-7与+18的和取( )号”“小明过年收到压岁钱550元,买文具花了150元,爸爸又给了他200元,现在小明有多少钱”“-11+99=( ),66+(-19)=( )”等,依托填空题、计算题等常见题型输出数学基础知识,确保学生可以在做作业时掌握加法结合律、加法交换律等运算法则,同号两数相加能取原来的符号并将绝对值加起来,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一个数和零相加仍得这个数,a+b-c=a+b+(-c),继而使学生可以在做作业时高效复习,还可增强运算能力、符号意识等数学素养.

1.2 把数学知识渗入数学作业

数学作业的主要功能是指引学生学习迁移,掌握基础知识,强化学科素养.基于此,教师需把数学知识与数学作业融合在一起,同时引导学生用学习经验、知识储备做作业,完善知识链,提升自学能力,为学生今后深度学习数学知识打下基础.

例如 教师在进行“从算式到方程”的教学时,因为学生在以往的学习实践中对方程有了一定的了解,初步形成了建模思维以及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意识,所以教师可以在设计课后预习类作业时要求学生规设思维导图,用以说明何为一元一次方程,指引学生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鼓励学生举例分析,自编、自解应用题,进而助力学生完成新知预习任务,还可在做预习类作业时发挥学习迁移的优势,进一步增强个人的数学素养[1].

1.3 用趣味元素驱动学生做作业

“双减”政策指出,教师需帮助学生减轻学习压力,用良好的心态迎接学习与成长中的挑战,这就需要教师在作业设计时应用趣味元素,用以“调和”作业的基调,使作业更加令人期待,能吸引学生,驱动其自学,学生可以在做作业时变被动为主动.

例如 教师在进行“几何图形”的教学时,可以在作业设计时准备若干视频片段,这些小视频源自当前比较流行的探案类综艺节目.在闯关游戏中几何图形随处可见,有时需要通过拼组成世界名画获得线索,有时需要根据线段的平行关系与角度探寻一串数字,总之需要用到几何图形相关知识.教师引导学生化身为“探员”,走进“案情”,利用新知搜集线索并破解谜案,继而让数学作业变得有趣,达到“玩中做”的效果.学生能在破案中更为专注,灵活应用数学知识,这利于其优化数学思维品质以及观察能力、抽象思维能力、推理能力等核心素养,继而落实数学课后作业优化设计的目标.

2 初中数学课后作业优化设计的现状

第一,部分数学教师在设计课后作业时存在思想过于陈旧的问题,强调数学知识预习、复习的重要性,以计算题为主,题量较大,学生在完成数学作业的过程中倍感压力,很难优化做作业的效果.

第二,作业模式单一,计算类作业、复习类作业、预习类作业占比较大,这虽利于学生提升数学素养并掌握基础知识,但学生很难从做作业的过程中产生获得感与愉悦感,还会排斥作业,用应付了事的态度做作业.

第三,初中数学作业管理未能与读物管理融合在一起,作业设计思路较窄,未能助力学生开阔眼界,不利于学生延伸性自学;第四,家校共育的力度较小,部分家长总是给学生额外安排数学作业,购买许多试题与卷子,学生因精力有限而在课上出现走神、睡觉等情况,课后家庭作业严重影响到学生课上的学习状态,这不仅背离了“双减”政策,还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2].

3 初中数学课后作业优化设计的路径

3.1 改进作业设计思想

教师在设计作业时需贯彻落实“育人为本”思想,根据学生数学学习的状态、需求设计作业.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师可以实施分层教育理念,把作业分成三层,难度不尽相同,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基础类作业、能力类作业、拔高类作业,同时指引学生挑战自己,完成一些对自己来讲较难的数学作业,使学生能挖掘潜力,持续强化数学素养.

例如 教师在针对“多边形及其内角和”设计课后数学作业时,可以把“概述多边形的边、顶点、内角、外角等要素”“用思维导图呈现正多边形、多边形对角线、多边形内角与外角计算公式等知识点”等设为基础类作业,助力学生回顾所学知识,理顺知识脉络,巩固学习基础;将“观察图形并给图形分类”“证明n边形有n(n-3)2条对角线”等设为能力类作业,引领学生使用多边形及其内角和相关知识解决问题;把“观察五边形ABCDE,已知∠B=150°,∠D=60°,∠E=150°,BC∥DE,求∠A的度数”“观察图形,把△ABC各角向内折叠,求∠1+∠2+∠3+∠4+∠5”等设为拔高类作业,指引学生挑战自己,進一步强化抽象思维能力、观察能力等素养.因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与精力自选需要完成的作业,所以能减轻其作业负担,还能打造螺旋上升形态的作业体系,使学生能逐渐提升自学能力与数学素养.

3.2 优化作业模式

为了使初中数学课后作业能更令人期待,教师要改变作业的形式,拓宽作业设计的思路.

例如 教师在针对“画轴对称图形”设计作业时,可以把“利用传统文化元素设计节能建筑物”设为一项创意类作业,助力学生在完成数学作业时解放大脑以及手脚,还能主动关注传统建筑,从吊脚楼、八角亭、牌楼、祠堂、故宫等建筑物中探寻灵感,并为节能建筑物设计提供依据.因为我国传统建筑强调“中正”的重要性,无论是门窗、长廊、立柱,还是房屋的布局,都讲究对称,所以对学生深度理解轴对称图形以及赏析对称图形之美有益.值得一提的是,学生在了解、创制传统建筑模型时能接受优秀民族文化熏染,加强数学作业的人文性,学生能增强文化自信,使学生可以在做数学课后作业的过程中有更多的收获.

又如,教师在针对“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设计课后作业时,可以设计视频类作业,为学生准备一段视频,内含学生编设应用题与列方程所需信息.学生可以自选角度整理、筛选信息,无论应用题是否有难度,都能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运算能力、建模能力.教师应用视频资源创设多模态作业,同时把编设作业的权利交给学生,学生能在做作业的过程中更为主动,还能摆脱束缚大胆创新,在做作业时产生成就感与愉悦感[3].

3.3 将作业管理、读物管理融合起来

教师实施“五项管理”可以有效地整合数学课后作业设计所需资源,助力学生开阔眼界,接受数学文化熏陶,提升核心素养.

例如 教师在针对“随机事件与概率”设计作业时,可以把作业管理、读物管理融合在一起,指引学生阅读《猜猜看》这一充满童趣的绘本,通过閱读绘本学生能初步理解概率的定义,用浅显易懂的事例介绍可能性,这可起到高效预习新知的效果.教师还可上网搜集与概率、随机事件有关的研究性文章、史料,以压缩包的形式输送至学生端,作为学生延伸性学习的载体,使学生能对概率诞生的历史有所了解,在浏览帕斯卡与费马往来信件的过程中走进概率,对谁在何时应该赌博、掷骰子、比赛奖金分配等问题产生兴趣,并能带着兴趣拓展性自学,有效开阔数学视野,在数学家的带领下徜徉知识海洋,提升自学水平,优化数学思维品质.

教师在筛选数学拓展性阅读内容时需遵循读物管理规定,确保读物对学生数学素养发展有益,同时有趣味性,可以减轻学生课外阅读及延展性学习的负担,继而有效地设计阅读类数学作业[4].

3.4 加强家校共育

课后作业通常需要学生回家完成,教师除了要根据作业管理规定合理控制时长以外,还需加强家校共育,确保家长能不给学生额外布置过多的家庭教学作业,助力学生减轻负担以及高效地自学.教师还要在布置阅读类作业、创意设计等新型作业之前,借助微信群告知家长数学作业创意设计的必要性,使家长不只是关注学生的计算能力、建模能力,还能关注学生的创新能力、观察能力、抽象思维等数学素养的个性化发展情况,鼓励学生多动手、多阅读、勤思考、勤创新,继而发挥数学课后作业的育人作用.教师在安排课后数学作业时,可基于家校共育组织开展“我们一起做”的实践活动.

例如 教师在针对“投影与视图”设计作业时,可以将“制作立体模型”视为一项实践活动类作业,指引学生与家长一起看一些动画电影,如《头脑特工队》《憨豆先生》《杨戬》等,并挑选感兴趣的场景予以再现,利用废旧硬纸壳、雪糕棍、废纸、铁丝等材料根据投影与视图制作实物模型,并把模型放在一起还原电影场景.“六大解放”教育思想指出,学生需在求知的过程中解放大脑、嘴、双眼、手脚,以及时间、空间,其中“解放空间”的难度较大,学生在观看动画电影并绘制投影与视图的过程中就能拓展想象时空,亦可解放大脑与双手,使学生能主动地完成作业,还能在创意设计时提升核心素养[5].

4 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教师为了能达成“双减”的目标,需优化设计课后作业.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师需明确作业设计的目标,把数学知识渗入数学作业,用趣味元素驱动学生做作业.在此前提下,改进作业设计思想,优化作业模式,将作业管理、读物管理融合起来,加强家校共育,培育学生的自学能力、学习兴趣,以及建模意识、运算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等核心素养,继而提高初中数学课后作业设计的质量.

【课题项目:本文系2022年度甘肃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一般课题“‘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后作业优化设计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GS[2022]GHB0878)】

参考文献:

[1]王靓.初中数学多样化作业设计研究[J].基础教育课程,2022(20):48-54.

[2]郑少卿.“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后作业的创新设计[J].亚太教育,2022(19):138-140.

[3]黄霖明.“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策略[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2,23(05):31-34.

[4]沈木勇.“双减”背景下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的策略[J].中学数学,2022(02):91-93.

[5]赵世强.初中数学课后作业设计的有效性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4):19.

猜你喜欢
课后作业家校共育初中数学
影响小学家校共育的因素以及解决策略初探
《语文学科课后作业的有效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考试周刊(2016年100期)2017-01-07 18:02:30
浅议如何化解家校教育的矛盾
青春岁月(2016年22期)2016-12-23 10:47:37
精心营造学习氛围 成就语文高效课堂
亚太教育(2016年35期)2016-12-21 19:49:50
浅析新课标下学好数学的方法
东方教育(2016年4期)2016-12-14 08:30:31
浅述幼儿良好品质习惯的培养
探究小学数学作业的有效设计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00:03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59:50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5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