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冬平
【摘要】将问题导学法引入到实际的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能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学生也能在问题的帮助下找到正确的学习方向,并能够逐步理解数学学习的意义,掌握数学知识学习方法.运用问题导学法,教师也能较好地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帮助学生提升课堂学习的效率,使学生能够更快更好地攻克学习难题.本文主要从初中数学教学面临的问题以及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问题导学法;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难度不断提升,因而学生在开展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也会遇到较多的困难与问题.很多学生会因未掌握学习的方法而出现畏难心理,进而使得自身的数学学习效率较低.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加强对数学学习的理解,教师也需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运用问题导学法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使学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方法.如此学生也能改变固有认知和观念,从新的角度认知数学学科,既能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也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1 初中数学教学面临的问题
1.1 缺乏良好的学习方法
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内容逐渐抽象化,其学习难度也在不断提升,因而学生也很难较好地开展数学学习活动,更无法掌握较好的数学学习方法.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学生也会出现学习效率不断降低、学习能力难以提升的问题.而且学生也容易出现挫败心理,既无法掌握数学基础知识,也无法较好地运用自身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的生活问题,影响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提升与发展.不仅如此,很多学生也会形成错误的学习观念,只能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加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而这样的学习活动不仅不能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能力,还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使学生很难较好地处理自身的学习问题.久而久之学生也会出现学习懈怠思想,既无法主动地参与日常的数学学习活动,也无法提升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不利于学生多方面能力的提升与发展.如此学生也容易形成错误的学习观念,影响学生的长远发展.
1.2 不能独立思考问题
许多初中学生在开展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都会出现不能独立思考的问题,进而也使得学生们很难结合日常的学习活动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而且很多学生也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形成了较强的依赖性,既无法主动地开展数学学习活动,也无法在日常的学习练习中提升自身的思考能力.缺乏独立思考能力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使得学生很难提升自身的思维活跃度,也无法促进自身数学核心素养能力的提升.如此学生也很容易出现学习懈怠性,其很难较主动地完成日常的学习活动,也无法加强对数学学习内容的认知和理解.在遇到各种数学难题时,学生也很难结合自身掌握的数学知识主动地思考解决难题,而是会依赖教师的讲解.不仅如此学生也很难在学习练习的过程中找到头绪,既会使学生出现挫败心理,也会使学生出现自我质疑的情况.这样的情况也会使得学生出现学习思路混杂、无法理清头绪的情况,学生也很难掌握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
2 引入问题导学法需要注意的原则
2.1 启发性原则
引入问题导学法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高效率的数学学习方法,使学生能够加强对数学学习活动的理解,促进学生多方面能力的提升与发展.因而在实际的提问过程中,教师也需要从学生角度出发,遵循启发性原则,运用自身设计的数学教学问题启发学生,使学生找到解题解答的思路,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发展.结合启发性原则,教师也需要考虑到自身提问问题的难易程度,避免提问问题难度过大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基础且具有一定启发意义的问题,不仅能帮助学生找到数学解题的思路,还能引导学生逐步理解数学学习的方法,使学生能够不断提升自身的学习效率.如此学生也能更好地理解数学学习的意义,并能够在教师的启发与引导之下找到正确的学习方向,实现自身学习能力的提升与发展.如此学生既能提升自身的学习自信心,也能更主动地开展学习思考活动,实现自身数学综合素养的提升与发展.
2.2 目标性原则
运用数学问题启发学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注意到学习内容的细节,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结合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教师也需要明确自身的教学目标,遵循目标性原则,不断地优化自身的提问.如此教师也能在明确的教学目标帮助之下实现自身提问效率的提升,为学生的学习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基础.在教师的提问引导之下,学生也能有针对性地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并促进学生思维的快速发展.这样一来学生也能充分理解数学学习的关键,并能够在日常的学习练习中快速地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实现自身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不仅如此,学生也能在数学问题的引导与帮助下实现自身数学综合素养的提升,学生将能在主动思考、主动探究的活动中实现自身思维能力的提升与发展.在遵循目标性原则的过程中,教师也能更好地调整自身的教学问题,设计更多适合学生的数学学习问题,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攻克学习难题,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方法.
2.3 有效性原则
在设计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教师也需要从有效性原則角度出发,加强对学生实际学习问题的关注,给予学生更多的指导与帮助,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如此一来学生也能在有效的提问引导之下加强对数学学习活动、数学解题活动的理解,实现自身思维能力的提升与发展.有效的提问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活跃课堂的气氛,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使学生能够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在设计提问内容的过程中,教师也需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结合学生的存在的各种问题深入思考,如此才能更好地发挥有效性原则的作用,使学生能够在数学问题的引导之下提升自身的学习效率.长此以往,学生也能在数学教师的问题帮助下找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不仅能够主动地开展数学学习活动,还能积极地开展课外学习活动.既能锻炼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也能实现学生思维素养、学习能力的提升.学生也能喜欢上数学学科的学习活动,并能够拥有较强的学习思考能力.
3 引入问题导学法的意义
在问题导学法的帮助之下,教师也能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并以数学问题为指引,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如此一来学生也能逐步地掌握数学学习方法,提升自身的学习效率.在不断提升自身学习效率的过程中,学生也能树立学习自信心,并能够掌握部分有效的学习方法,能够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1].而且学生也能逐步地形成理性思维,在学习练习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解决运用能力.有效的提问引导也能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为课堂效率的提升与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教师也能以提问内容为基础,加强对学生的帮助,使学生能够逐步地克服畏难心理.在问题的引导之下,学生也会发现,只要找到问题的关键,再难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并能够树立正确的学习发展观念.长此以往,学生也能提升数学学习的兴趣,并能够在数学学习成就感的帮助下实现自身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也会更加活跃,学生将能更好地开展数学学习活动,并能够运用自身的努力攻克更多的学习难题,实现自身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与发展.
4 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4.1 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
在引导学生开展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也需要设计有针对性的数学问题,使学生能够加强对数学学习内容的理解,提升自身的学习效率[2].
例如 在刚刚接触二元一次方程部分内容时,学生很容易出现混淆的情况,也会出现无法较好理解二元一次方程定义的问题.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教师便可以用“二元一次方程的二元指的是什么?”“二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一次方程最大的区别在于哪里?”等一系列问题帮助学生加强知识对比.在对比学习内容的过程,学生也能加强对二元一次方程定义的认知和理解,并能够将对比思想应用到实际的学习活动中.如此一来学生也能更好地掌握数学基础概念知识,并能够降低自身的学习难度.而且在不断回答教师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也能更主动地思考学习问题,既能提升自身的思维活跃性,也能提升自身的学习成就感.长此以往,学生也能提升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而教师也能运用有针对性的数学问题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学习数学学科的基础知识.
4.2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
很多学生在日常的数学学习活动中会出现无法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的情况,进而使得自身的数学核心素养难以得到提升.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学生的学习效率也难以得到提升,学生也容易出现学习方面的问题.因此,教师也需要结合实际的学习内容和生活情境,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加强对数学问题的认知,实现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
例如 在学习“直方图”部分内容时,教师便可以引入具体的生活情境,以某公司的年度收益为基础,引导学生寻找更适合的数据对比分析方法.在引导学生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直接抛出一系列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从文字内容和数字内容中筛选信息[3].如此一来,学生也能在教师的问题指导之下,加强对直方图学习内容的理解,并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和掌握的数学知识开展综合化的学习活动.有了数学问题的指引,学生也能更快地找到学习方向,并能够结合自身的学习生活经验快速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实现自身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如此一来学生也能在问题情境的帮助下提升自身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能力品质,并能够逐步地理解数学学习的意义.
4.3 开展问题探索学习活动
在引导学生开展数学学习活动,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提升的过程中,教师也需要运用问题导学法开展问题探究活动,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小组探究学习活动,使学生能够在探索、研究的过程中加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升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 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部分知识时,教师便可以设计某一情境主题,让学生结合之前所学的方程知识开展解题探索活动.当学生结合掌握的方程知识列出方程式后,学生便会发现一元二次方程与以往学习内容的差距.而教师也可以趁热打铁,继续运用问题引导学生,帮助学生逐步地找出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答方法.在逐步思考分析的过程中,学生的探索、总结能力也会得到提升,学生也将能树立正确的数学学习观念,不仅能主动地开展学习活动,也能实现自身学习效率的不断提升.学生也将能理解合作探索的意义,并能够主动地开展学习活动,实现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提升.
4.4 拓展教学设计综合问题
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拥有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基础,因而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也需要从学生的长远发展角度出发,加强对学生的综合化引导,运用拓展教学帮助学生拓宽视野[4].如此学生也能在学习积累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掌握更多的综合化知识,实现自身能力的全面均衡发展.
例如 在学习“勾股定理”知识时,教师便可以引入勾股定理的研究发展历史,并提出相关的学习问题,引导学生加强对勾股定理的认知.在问题的引导之下,学生不仅能加强对勾股定理知识的理解,还能感悟数学家精神,促进自身思想道德修养的提升.与此同时,学生也能结合综合问题更好地运用勾股定理,既能提升自身的运用能力,也能提升自身的解决问题能力,实现自身数学综合素养的提升.而运用拓展教学引入综合化问题,教师也能有效地提升数学课堂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5 结语
运用问题导学法,教师不仅能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还能帮助学生找到解决数学问题的关键,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解決问题能力.如此学生也能提升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并能够在日常的数学学习过程中树立自信心,既能大胆地开展学习探索活动,也能加强对数学学习的理解.长此以往学生也能掌握数学学习的方法,并能够提升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实现自身数学综合素养的提升,并能够运用自身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更多的实际生活问题.
参考文献:
[1]章延军.问题导学法与初中数学教学[J].中国教育学刊,2022(12):100.
[2]邢金铭.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家长,2022(32):13-15.
[3]宋晶莹.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基础教育论坛,2022(30):72-73.
[4]于国玲.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学苑教育,2022(28):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