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环境下英汉互译学习策略分析

2023-08-10 10:31刘川川
中国新通信 2023年11期
关键词:英汉翻译网络环境合作学习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要求教育工作要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以丰富教育教学内容,为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教育拓宽了新的渠道和形式,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渗透,高职英语教育也逐渐朝着信息化转型,英汉互译学习是高职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技术以自身靈活、方便多样的特点渗透到预习、学习、复习、考核等环节中,一方面利用互联网技术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保证学生的学习效率;另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的认知内驱力,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就“互联网+”环境下英汉互译学习策略展开分析和论述,希望以此可以给广大教育工作者建议和启发。

关键词:网络环境;英汉翻译;合作学习

一、引言

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要求高职阶段的英语教学要从传统的“应试教学”中脱离出来,不仅仅是关注学生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的掌握,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学科综合实力,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英语学科来说,其本身就是一门“应用性”学科,虽然英语学科不是母语学科,实践性和工具性不比语文学科,但是也不能忽视英语的实际应用。而英汉互译作为英语学科一项基本的实用性技能,随着新课改对英语实用性的强化而被广泛重视。但是就现阶段高职英语教学来说,英汉互译的课时比较少,老师多依赖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再加上大环境的影响,导致英汉互译教学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被大打折扣。此外,不难发现,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学生的发展需要,创新教学模式、提高英汉互译学习的质量和效率成为现阶段高职英语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基于“互联网+”环境下英汉互译学习的优势

基于互联网开展英汉互译学习,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依托于网络和各类资源平台,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比如小组合作学习、自主学习、自测式学习等,完成老师所布置的学习任务,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纪律的学习,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以保证学生学习的质量和效率。此外互联网的英汉互译学习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多元化”等特点[1]。一方面,互联网技术可以帮助老师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获得世界各地的教学资源,并结合高职阶段的学生认知特点和教学目标,筛选出有利于拓宽学生认知视野的教育素材、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资源。另一方面,因为大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高职阶段英语英汉互译教学存在课时不足等问题,可利用互联网技术弥补这一缺憾,还可以“沿着网线”形成师生互动[2]。由传统的老师单一的“教学”转变为学生“多项互动”的学习,这不仅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有助于新时期“教学相长”“尊师爱生”的新型师生关系的形成,还能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意识和主观能动性,这正是践行新课改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具体要求。最后,在传统的英汉互译学习中,学生往往都是一头埋在“题海”中,需要大量的书籍还有各类词典,并结合自己的经验和老师所传授的翻译技巧进行学习,长此以往,学生对老师和字典的依赖性就越来越强。久而久之,学生虽然是自我完成作业,但是一直都处于“被动驱动”的状态,这并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还会使学生出现浮躁心态,甚至对整个英语学科失去了兴趣。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为技术,利用各类英汉互译软件,提高学习的效率,还可以利用互联网各类资源拓宽自己的认知视野,在不断自我实践中总结英汉互译的经验和技巧。这不仅可以提高高职英语教学的效率,还可以提高英语学习的质量,促使学生在兴趣驱使下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结果的学习,这也正是新课程英语改革中所要求的[3]。

三、现阶高职英汉互译教学现状

就现阶段来看,很多高职学校英汉互译教学中有几点共性问题,这类共性问题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被不断削弱,导致很多学生对英汉互译学习还停留在“翻译意思即可”阶段[4]。一方面,这与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背道而驰,另一方面,学生的主观意识和主观能动性被束缚住了,违背了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特征,具体有几点共性问题。

第一,英汉互译教学目标缺乏明确性。对于高职阶段的英语教学来说,要让学生掌握到什么样的英汉互译水平,这是很模糊的,在英语教学提纲中也没有明确地指出这一点。要知道,开展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是以教学提纲和教学目标为出发点,以教材为蓝本,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多样化的教学形式等等。正是因为出发点的“模糊”导致老师无法掌握好教学的“度”,虽然新课改主张把课堂“还”给学生,但是老师依旧是教学的“主体地位”,只有老师发挥好自身的“引导者”作用,才能实现“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如果老师不能明确所传授的教学目标,学生必然也是一头雾水。在教师素质中,要求教育工作者要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法,根据课程制度要求开展教学活动,老师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就无法掌握课堂的“松弛度”,也无法作为打造高效课堂的推动剂[5]。

第二,翻译教材内容缺乏科学性与结构性。就现阶段高职英语英汉互译教学来说,多体现在概括和举例中,翻译的重点缺乏结合语境和结构特点,很多“中式翻译”较为明显。虽然语言是相通的,但是汉语和英语之间还是普遍存在许多本质问题的差异。就拿汉语举例,现代汉语中语音、词汇、语法为最基本的要素,和英语有一点很明显的不同就是“虚词”。中国现代汉语的虚词是有结构且“表意”的,所以翻译出来也是不同的,容易缺乏意境。再举个例子来说,“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Ascend another storey to have a further sight retrospect and prospect.”但是有的同学所翻译的就是“Go upstairs if you want to see higher”(如果你想看得更高,就要上楼),完全失去了古诗的意境和氛围感。这就导致了英汉互译存在独立性,英语是英语,汉语是汉语。

第三,英汉互译教学方法古板、单一。就现阶段来说,很多英汉互译教学和普通的传授学生英语基础知识的教学无二差别。通常都是老师为“主导”读一遍文章,或者逐字逐句地阅读文章,带领着学生做翻译,然后再通读文章理解文章的大意。在学生掌握文章的内容后,老师根据语音、词汇、重点句式、语法等强调英汉互译学习的技巧。最后,老師根据上述流程让学生反复地阅读——翻译——阅读。这种英汉互译教学方式,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逐渐产生一种厌倦心理,学生也会在心里形成一种思维定式,认为翻译就是知道意思就可以了,这根本就违背了英汉互译教学的本质目的[6]。

第四,学生翻译过程思维缺乏变通性。对于英语学科来说,其本身就不属于我们的母语学科,虽然语言是相通的,但是英语思维和汉语思维是不同的,学生如果没有英语思维的意识或者是不能把英语思维、汉语思维之间相互转化,就会出现比较死板的翻译,过于“抠字眼”,这不仅仅是限制了学生的英语思维,也很难提升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这一点在英语作文中所体现得非常明显。很多学生都是汉语式翻译比如“He is good at planning his time, so he has enough time not only for work, but also for play.”(他很善于安排自己的时间,所以他既有足够的时间工作,也有足够的时间玩儿。)但是有的学生用自己的汉语思维翻译的就是“He can arrange his time, so he can play or work.”虽然句子并没有错误,但是却不像是高职阶段学生的英语翻译水平。

四、“互联网+”环境下英汉互译学习的策略建议

(一)利用互联网翻译工具辅助英汉互译教学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教育拓宽了新的教育形式和内容。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要求教育工作者学会利用互联网技术拓宽教育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教学的质量,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可以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的翻译工具来解决学生翻译障碍的问题,但是要注意掌握基本的语音、词汇、语法、句式、时态特征等是英汉互译的学习前提。只有学生在掌握这一基础之上,才能对未掌握的词汇或句式,通过互联网翻译工具进行翻译,解决翻译学习中出现的阻碍,否则也只是简单的“翻译”,无法培养学生英语翻译的思维性。在“互联网+”背景下,像“谷歌”“有道翻译”“百度翻译”等翻译软件都被开发出来,并被广泛地应用。我们可以利用界面中简单的“输入”“转换”“搜索”轻松获得想要的答案。

举个例子来说,在“中国菜单”这一主题的翻译学习当中,很多内容学生是比较难接触到的,比如“酒酿丸子”“卤鸭”“糖醋里脊”“鱼香肉丝”“麻辣兔头”等具有中国特色的菜名,这时就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的优势,利用有道词典或者是百度翻译,翻译这类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字,如ermented rice balls,braised duck,sweet and sour pork tenderloin,Yuxiangrousi,spicy rabbit head等等。这种翻译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识的认知范围,还可以增加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培养学生英语翻译的语感。除此之外,学生在完成某一篇文章或者是句式的翻译后,也可以利用这类软件进行自我翻译、自我检查,看自己独立完成作业当中有哪些问题,并针对问题及时改正。但是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使用正确的网络软件,坚持“扬弃”的态度,选择适合自己的工具。此外,这类翻译软件只是我们教学的一种辅助性工具,重点不是让学生简单地翻译,而是借此培养学生的语感,让学生学会翻译,长此以往,学生就逐渐可以通过自己的语感和日常积累去翻译陌生词汇。

(二)利用信息技术资源,拓宽教学广度,突破语境限制

对于英语学科来说,自身的工具性和实践性并不比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要差,所以在英汉互译学习当中,也要把这一教学当作是一种跨文化的实践性活动,并非要局限于语种不同的限制。同时,也不必局限于课堂的书本教学,因为借助互联网技术拓宽教学渠道也是必然的选择。此外,学生在英语翻译当中缺少一定的语境或者是生活化的概念,所翻译出来的句子或者是单词效果就会被大打折扣。举个例子来说,之前热播的《甄嬛传》被流传到了国外,但是对于国外来说,并没有类似于“皇上”“皇后”“贵妃”这方面专有的英语单词,因为这是我们本土文化,所以制片方就自创了一些英语单词,“yellow up ”“yellow  back”等这类称呼,这就失去了原本的意境。那么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看一些国外生活化的影片,或者是具有代表性的影视作品,比如《破产姐妹》《老友记》《绿皮书》等等,这里最推荐《老友记》的评价:“这大概就是老友记最令人着迷的地方。无论何时,都会有新的收获,大到生活哲学,小到人物穿搭。老友记给我们呈现了性格不同的人相处的模式,也展示了一种向上的价值观。永远不要放弃自己,努力去成长吧!生活会帮你,爱会帮你。”因此,可以让学生先去了解国外口语化的交流,语气的变化,研究交流之间有什么特点,并充分地了解西方文化的背景、生活、习惯等等,为英汉互译学习奠定良好的文化基础,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意识。

(三)在互联网英汉互译中坚持“信”“雅”“达”的原则

在利用互联网多元化的翻译过程当中,并非要把每一个英语单词或者是对中文进行逐字逐句的翻译,而是要联系起来,建立在整体的范围基础之上,再去研究某一个单词的特性。所以在翻译的过程当中,也要掌握“理解”和“表达”之间相互转换的关系。除此之外,英汉互译的水平也不仅仅局限于词汇之间的翻译,在我国古代汉语当中的《天演论》当中,翻译的主要标准就是“信”“雅”“达”这三个标准,大概意思就是并不拘泥于原文的本身,只要语句通顺、明白,翻译的文字得体而优雅即可。所以在英汉互译学习的基础上,也可以遵循“信”“雅”“达”的理念,不拘泥于研究某一个词汇的翻译,而是要立足于整体。当然,想要实现“信”“雅”“达”,就要求学生掌握较多的词汇量和熟练的语法技能,才能探究英语文本背景、内涵以及知识特性等。

(四)利用现代化教育方法提高学习质量

基于“互联网+”,学习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也可以实时地了解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以及风俗习惯等等,便于拓宽学生的认知范围,建立在“信”“雅”“达”的翻译标准之下,提升学生英汉互译的学习能力。新课程改革,要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提高教学的质量和学习的效率。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部分学生对于英语学科,存在思维和认知上的局限,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会存在“溜号儿”的行为,然而教育的输出是具有不“可逆性”的,所以可以将微课或者是“互联网+”这类教学辅助工具广泛应用到高职英语教学过程当中,实现教学的高效性。比如,教师可以用先进的设备,将自己的教学课程录下来,利用云端传送给学生的客户端,同时还可以制作精简的微课视频给学生,以丰富英汉互译的学习素材。一方面,学生不再局限于课堂,另一方面,也降低了学生对课堂和老师的依赖性,从而可以更加灵活主动地进行学习,提高学习的效率。例如,微课,其自身短小精悍、内容丰富的特点深受广大师生喜爱,不仅可以直接突出教学的重难点,并且,其时间较短,一般在5-10分钟左右,完全可以在学生思维强度之内进行拓展学习。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互联网+”技术被广泛应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教育的进步,把信息技术应用到实际的教学中,以此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对于高职阶段英汉互译教学来说,可以利用现代化教育方法提高学习质量,通过信息技术资源,拓宽教学广度、突破语境限制,利用互联网翻译工具辅助英汉互译教学,在互联网英汉互译中坚持“信”“雅”“达”的原则,借此,促使学生提高学习效率,从而促进学生的英语学科素养。

作者单位:刘川川 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参  考  文  献

[1]候娟妮.“互联网+”背景下英汉笔译教学的优化路径研究[J].数据,2021(12):159-160.

[2]王长兴.基于互联网背景的英汉互译策略分析[J].校园英语,2021(43):253-254.

[3]张椭,王晓晨,赵牟丹,等. 基于“手机+互联网”的中国传统外宣和英汉双语平台[J].海外英语,2021(10):171-172.

[4]王晓宇.文本类型理论视角下的《互联网与电子商务》英汉翻译实践报告[D].广西民族大学,2021.

[5]朱倩茹,胡仲彬,都潔,等.基于“互联网+”的英汉笔译教学改革研究[J].现代英语,2021(08):35-37.

[6]祁鑫.互联网技术类文本(英汉)机器翻译译后编辑实践报告[D].沈阳:东北大学,2020.

猜你喜欢
英汉翻译网络环境合作学习
高校英汉翻译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英汉翻译中的文化负迁移
试论高校图书馆在网络环境冲击下的人文建设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浅析
网络环境下的商务英语课程资源库的建设研究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推进合作学习激活中职英语教学研究
合作学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