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眉?王志悦?陈华?刘娜
摘要:本文通过对兰州××职业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授课方式、实践效果等进行调查研究,提出从学生及教师两方面入手,采用信息技术手段,将专业课程和相关实践融合起来。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确立学生职业发展方向,并为高职院校毕业生提升就业竞争力奠定基础。
关键词:高职;学前教育;信息技术;融合发展;实践
社会在不断进步,世界在不断发展,教学形式及教育资源已经从传统的纸质教材教辅,如卡片、挂图、练习册等,发展到现代的數字化教学产品,如课件、App、网络课程、云平台等。信息技术的深入推进,使得教学资源和形式都全面进入了数字化时代。学前教育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强的专业,是整个教育阶段的启蒙和基础。信息技术渗透进幼教课堂,为幼儿教育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也使得幼儿教育变得多元化和形象化,为幼儿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力量。信息技术手段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和探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必须大力推动信息化教学改革,加快信息技术发展与教育产业的融合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与学前教育专业的融合创新。
通过对兰州××职业学院的学前教育专业的问卷调查研究表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中存在如下问题: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置不明确,教师对专业建设不明确,学生对专业认知有偏差,课程体系缺乏职业化以及不够信息化,课程内容重理论轻实践,教学方式方法传统化、固定化,学生存在兴趣丧失、难以学懂等。
为了找出上述问题的成因,问卷调查中也进行了关于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学生评价及专业就业前景的调研。从这些方面入手,找出学生学习困难、学习效果达不到预期和难以培养出职业型人才的根本原因。
一、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问题成因
(一)从问卷调查入手分析成因
1.学生职业规划模糊
作为高等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未来有两种出路,一个是继续深造学习——“专升本”;一个是找到适合自己专业的工作,服务社会,实现自我价值。一项针对学生职业发展前景调查的问卷表明,学生对于自己所学专业并不了解而缺乏职业规划的情况非常多,占比达到了80%左右,剩下不到20%的被问卷学生中,对自己职业有想法和规划的学生仅有14.27%,其余5.31%的学生打算深造,如图1所示。
2.专业课程缺乏系统性
目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的课程内容涵盖了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专业实训课程等多个方面。这些课程是学校为培养学前教育专业人才而制定的。但经过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对于这些课程的认知与学校初衷大相径庭。学生认为开设的课程虽然各有特点,但各课程之间互不关联,加之理论与实践内容存在差异,使得专业课程多而乱,学习内容规划也不够有效。这也导致学生认为毕业后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工作实践中的占比仅有52.36%。
3.课程教学出现诸多问题,难以统一解决
鉴于问卷中学生提及的大量有关于课程学习内容等问题,我们统一做了如下分析(如图3)。根据图表显示,学生诉求主要集中在传统教学理念为主、教学方法、手段和课程评价方式的单一、课程缺乏实践、课程内容重复性高等方面。这些问题表明,学生期望教师采用更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希望课程能够更加注重实践,避免重复性高的内容。此外,学生们也希望课程内容能够更加简洁实用,注重与时俱进,以及培养奋斗拼搏的精神等方面的拓展。
(二)从调查访谈内容分析成因
1.教学资源匮乏,信息更新滞后
高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有别于普通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它更体现的是专业的职业化教育。但是通过对几位教师的访谈,发现对于职业化教育的概念,教师的想法还是趋于与本科教育相联系,对职业规划和设想欠缺目标性。这是由于职业教育相关专业的教学资源不完善,教学发展及教学环境的滞后造成的。
2.专业学习缺乏实际化、职业化、实践化
高职职业院校培养的是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教师应注重学生在自己职业领域里体现的综合能力,包括智力能力、学习能力、整合能力、社会能力等。但现有课程内容与实际工作要求有偏差,造成课程设置与实际工作岗位需求脱节严重;学习内容多但没有联系和针对性,导致学生无法学以致用;学习内容缺乏职业化、专业化的统筹规划,致使学生丧失就业竞争力,短期培训出的人才也能担任相同的工作,降低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必要性和不可替代性。
3.专业理论课教师、技能课教师、实践课教师各自为营,缺乏合作精神
职业院校的学生应该在技能和实践能力方面要强于本科院校的,这是特点也是亮点,是职业院校学生应聘和工作的竞争优势。实践中,高职学生课程科目及理论内容学习非常全面,但他们在工作中总会出现理论与实践分家、技能应用不全面等问题,归根究底还是各科之间有壁垒,各自学习,无法将学前教育的知识体系做到融会贯通、有效结合、整体化统一。
二、高职学前教育课程优化策略
(一)重塑专业理念,确定专业方向
为避免再次出现与本科以上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类似或者雷同,目标定位宽泛等问题,我们需要修订高职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精准人才培养目标,以职业为导向,适应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培养专职化的市场需求,涉及育婴师、保育员、早教服务、幼儿教师、幼儿照护等各类职业。同时,为了凸显高等职业教育的竞争力,我们应该把握市场,定位职业目标,制订符合市场需求的教育方案,并通过实践课程、实习实训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从而为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做出充分准备。此外,为了培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和职业素养,学校应在新生入学教育、课程职业体验、职业素养实践、行业优秀人才职业讲座等多项活动中下功夫。学生也应该积极参与活动,不断增强职业敬畏感、规范职业行为、拓宽职业视野、培养职业兴趣,以便在踏入社会能快速完成职业岗位的顺利对接,树立职业信心,更好地展示自己的职业才能。
(二)适应社会环境发展,广泛应用信息技术
1.加强学前教育与信息技术融合发展,改变教学模式
针对前面学生和教师提出的教学方法传统、教学手段落后等问题,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的手段来解决。利用大量的数字化工具来完成课堂内容讲授,如舞蹈、钢琴、声乐等技能课程可通过电视媒体、短视频、动画的形式来完成,刺激学生的视听觉及感知力、想象力,来丰富课堂内容;美术课程的教学可通过投影仪、绘图仪等辅助工具,让学生体会到交互式学习的乐趣,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完成课程内容的学习;实践领域的课程由于缺乏实践场地和实践时间,导致完成效果不佳,我們可通过在线网络互动或者云平台等方式将活动投放在生活中的幼儿园,形成园校合作,让学生直观地学习知识并能切实体会到时间课程内容的重要性。
2.善用国家资源平台,提升学生课程感受度
国家给教师提供了很多便利条件,其中在教育资源方面,完成了无数专业及课程的项目建设,便于一线教师参考和应用。例如智慧树、MOOC、超星等国家教育资源平台,均能找到学前教育相关课程,里面有大量的课件、视频资料、实训资料,还有名师课堂、名师解答等各项内容,教师和学生都可随时线上学习,也可在课堂过程讨论分析。这都提高了课堂教与学的效率,也丰富了课堂教学形式,活跃了课堂互动氛围,既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此外,教师也可善用网络资源,将自己的教学成果,如精品课程、典型多媒体课件、典型教学案例、实验讲义等资源进行网络共享,以便学生在线学习与线下交流,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形式,同时开通网络教学平台,实现网上预约在线课程、在线实验、网上答疑等功能,既突破了传统实验教学模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也使得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灵活化,学生掌握了更多的学习主动性,也能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学业。
3.建立微格教学系统,“空中链接”各方教育教学资源
组建微格教学系统,以常态多媒体课堂教学为基础,通过全自动录播系统交互式直播系统微格教学分析与诊断系统、资源管理系统等四部分的协同作业,构建了一个立体、动态具有一定显示度的“学前教育教学网络资源”应用中心,实现教育教学资源自主开发、资源共享互动教学、课堂直播、教学观摩、远程研修等。
可将系统录制的课程内容,上传至校园网络点播系统,可完善疫情条件下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不足,建立了师生的信息交流平台,应用信息技术新方式打开课程教学的新天地,完成教育教学的数字化发展。
4.搭建实虚一体、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实训教室
建立多媒体网络学习资源库,创设虚拟学校和互动平台,打造形成网络学习校本教材,引进多媒体网络的教学评价机制。依托虚拟现实、多媒体、人机交互、数据库和网络通信等技术,搭建出虚拟仿真平台,构建高度仿真的虚拟实验环境,让学生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在有经验的教师指导下,利用这种仿真虚拟的情景和项目中体验和练习。通过这种高端的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结合应用,借助多感官多媒体的技术与手段,遵循专业教学规律,突出优质资源开发,再配备学校的智能化实体实验教学平台、网络化虚拟仿真教学共享平台和数字化实践教学云平台,学校就能培养出职业性的学前教育专业相关从业者,既提升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也开拓了学生的数字化教学理念。
(三)善用信息技术手段,发展融合教育,精准定位高职学前教育
1.优化课程比重,多项信息技术手段融合实践学习
对于课程内容之间联系不紧密,课时安排不合理,学生实践能力较弱等问题,可以通过应用信息技术手段,优化课程比重,采用视频情境创设等形式将实践教学有机融合进入理论学习中,完成教学任务。
为此,我们需要将理论与实践知识相结合,更深层次来说就是理论融合于实践中,将基础课程体系融合进入核心课程体系,通过学习涉及生理学、心理学、教育学、卫生学等基础课程的知识,结合实践课程中实用的方法和技术,作用到学前教育的核心课程中,完成学前教育知识体系的整体学习。做到既能培养学生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又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信息技术帮助下课岗证赛相融合,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水平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出,要完善“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机制,设计开发课程须对接生产实际以及岗位需求,同时要积极开发模块化和系统化实训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其中“岗”指工作岗位,“课”指课程体系,“赛”指职业技能大赛,有校级、市级、省级和国家级四个级别,“证”指职业技能相关等级证书。这就要求:1.做到“岗课融合”,以岗位能力需求确定课程内容,依托典型工作任务设计教学目标,做到对接产业岗位需求,以岗定课;2.完成“课赛融合”,将大赛项目融入实践课程,大赛评价标准融入实践技能评价标准,构建出“校—市—省—国家”的四级技能竞赛体系,以赛练技;3.完善“课证融合”,将职业技能标准融入课程标准,各项技能证书评价标准融入课程教学评价标准,做到职业技能证书体系与课程内容体系的相辅相成,以证定标。
完成“岗课赛证”的融合,不仅仅是对教师能力的提升,也是对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的必经之路,为了顺利完成这一融合发展,可将岗位工作的实践内容拍成多个视频,再根据“证”和“赛”的不同要求,设计成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网络点播课程体系,满足不同教师、不同学生的学习要求。
三、结束语
总之,要培养出符合时代背景、满足国家和社会需求的学前教育职业化人才,我们一定要着眼于学前教育融合教育的条件,善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把握住发展先机,做到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实践实训等方面,大胆创新,促进学前教育职业化的多元发展,绘制一幅美好蓝图。
作者单位:杨眉 王志悦 陈华 刘娜 兰州现代职业学院
参 考 文 献
[1]郑晓红,韩冰.浅论信息技术对学前教育的作用[J].才智,2012(04):125.
[2]韩姼姼.现代化信息技术如何与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模式相整合[J].戏剧之家,2018(07):135+137.
[3]钟艳,廖凯.信息技术在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的融合体验[J].科技资讯,2016,14(28):120-121.
[4]公燕萍.技能大赛与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融合路径探索——以幼高专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为例[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33(07):58-60.
[5]舒志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创新发展研究——以酒泉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0(39):356-357.
[6]杨云舒.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基于课岗证赛融合视角[J].辽宁高职学报,2019,21(01):6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