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课练”视角的初中体育教学

2023-08-08 02:33杨中原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23年7期
关键词:课课练五育并举初中体育

杨中原

[摘 要] “课课练”是初中体育教学的重要抓手。当下的“课课练”,存在着学练内容随意化、学练过程程式化、学练方式单一化等弊端。教师要积极地发掘相关的“课课练”内容,丰富“课课练”的形式,完善“课课练”的过程。借助时空安排、结构安排和反馈安排,不断提升学生“课课练”的质量,优化学生“课课练”的生态。

[关键词] 初中体育;“课课练”;教学方法;德育;五育并举

发展学生的体能应当成为初中体育教学的一种常态。“课课练”是发展学生体能的重要载体。所谓“课课练”,顾名思义是“学生每一节课都要进行的一种练习”。当下的体育课堂教学中,“课课练”存在着诸多问题。厘清“课课练”存在的问题,采用有效的对策,能让“课课练”充分发挥体育学科的育人功能,彰显体育学科的育人价值。实践证明,好的“课课练”是提升学生体育学习力、发展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课课练”是初中体育教学的坚守与回归。

一、对“课课练”问题的关注

当下,在很多体育教师的课堂上,“课课练”往往成为“走过场”,“课课练”缺乏针对性、实效性,没有发挥应有的效能。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方式三个方面来对“课课练”进行审视,能让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课课练”存在的问题,进而找出有针对性的举措。

(一)学练内容随意化

“课课练”是体育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这一部分内容,教师同样要进行精心设计、组织、实施。但当下很多体育教师的“课课练”内容往往是“老调重弹”。这种形式容易让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生厌,会让学生对“课课练”不上心、不上手。很多教师仅仅将“课课练”作为体育课堂的一种简单的程式,一个美好的点缀、前奏,或者作为学生体育学练之后的一种简单的“修补”等。凡此种种,都是对“课课练”的一种误解。

(二)学练过程程式化

在一些体育教师的体育课堂上,“课课练”的时间安排一般是固定的。如一位体育教师将“课课练”全部安排在课前,同时,在“课课练”中附上高强度的训练项目,导致每节课一开始,学生的体能就已经透支;还有体育教师将“课课练”全部安排在课尾,导致学生会想办法应对“课课练”,“课课练”被偷工减料、马虎应对甚至取消,“课课练”成为一种摆设,没有发挥应有的效果。同时,在“课课练”教学中,教师往往不加选择地让所有学生展开同样的“课课练”,统一化、一致化的体育学练,不能促进学生体育学练的个性化发展。对一部分学生而言,统一强度的“课课练”不能满足他们的学练要求;而对另一部分学生而言,统一强度的“课课练”已经超过了他们的学练要求。这样的一种无视学生主体地位的“课课练”,往往不能切入学生的体育学练的最近发展区,不能让学生的体育学练富有挑战性,因而不能有效地挖掘学生的体育学练潜能。

(三)学练方式单一化

在很多教师的体育课堂上,“课课练”的练习方式枯燥、单一,因而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体育学练兴趣,调动学生的体育学练积极性。学生在“课课练”的过程中往往就是简单应对。如有的教师将“课课练”简化为“跑步”,“课课练”的内容雷同、学练方式雷同。如此,学生在体育“课课练”中总是会产生疲劳感、厌倦感。这样的一种“课课练”不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体育技能,不能让学生在体育学练过程中感受到乐趣,也不能有效地健全学生的人格、锻炼学生的意志。

体育“课课练”教学内容的随意化、教学过程的程式化、教学方式的单一化等,让学生的体育“课课练”实践处于异化的边缘。积极研究“课课练”、实践“课课练”,引导学生借助“课课练”实现体能的增强、技能的进阶,是初中体育教学的应有追求。教师必须深入研究体育课堂中的“课课练”的内容、方式和组织实施过程。通过研究,让“课课练”促进学生体育素养的全面、可持续性发展。

二、对“课课练”的理性审视

实践证明,“课课练”是提升学生的体育学习力、发展學生体育核心素养的重要平台。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深入研究“课课练”,优化“课课练”的学练内容,完善“课课练”的学练过程,丰富“课课练”的学练方式,调控“课课练”的学练时长等。通过对“课课练”的理性审视,让“课课练”走向实践的理性自觉。

(一)优化“课课练”的学练内容

学练内容是学生的体育学练的“第一要素”。在体育课堂中,教师要深入研究学生的“课课练”的学练内容。要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上展开研究,让学生的学练内容丰富、多元化。如针对学生的体育学习重点,可以开展针对性的“课课练”;针对学生的学习弱点、学习盲点和疑点,可以开展补偿性的“课课练”;针对学生的体能发展,立足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可以开展持久性的“课课练”等。不同的“课课练”内容有着不同的功能,在实践中教师要相机设计、组织、实施。“课课练”的学练内容要注重针对性、发展性、前瞻性、全面性、延续性等。比如,在某一个星期的三节体育课教学“山羊分腿腾越”这一部分内容中,笔者设计研发的一周“课课练”的内容是:开合跳、团身起跳、立卧撑起跳等。通过这样的一种有针对性、目的性、指向性的“课课练”,为学生的体育正式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它既巩固了“山羊分腿腾越”的相关技能,又有效地发展了学生的体育专项体能。优化“课课练”的学练内容,能让学生的体育学练自然呼吸、自由呼吸。

(二)完善“课课练”的学练过程

在引导学生“课课练”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课课练”的时间分布进行有效布局。如针对“课课练”的不同强度,教师可以让学生的“课课练”动静结合;针对学生的体育素养的差异性,可以让“课课练”多元化;在安排具有系统性“课课练”的学练内容的时候,要注意循序渐进,将学练内容有计划地穿插于“课课练”中,进而系统设计学生的“课课练”的学习进程,让学生的体育素养通过“课课练”拾级而上;等等。比如,在一周的体育学练内容——“足球:脚背正面运球”教学中,笔者对“课课练”的内容、过程进行了循序渐进性的安排。从“无球模仿”到“踢固定球”、从“行进间触碰球”到“对抗中触碰球”、从“干扰中触碰球”到“比赛中灵活应用”等,教师合理地安排学生的“课课练”练习强度、练习密度,在“课课练”的过程中不断地强化学生的运动记忆。在这个过程中,根据学生的正式学练情况,将学生的“课课练”的时间相机安排。这种灵活性的“课课练”学练过程,成为学生正式的体育课堂学习的重要补充、支撑。“课课练”与正式的“课堂学练”相互映衬、相互搭配,共同促进学生的体育素养发展。

(三)丰富“课课练”的学练方式

学生的“课课练”的学练方式应当是多形态、多样化的。“课课练”不应当是枯燥的、乏味的。在体育“课课练”的教学中,教师应当增强“课课练”的趣味性,要根据体育课堂教学内容设计研发“课课练”,从而让“课课练”的学练方式更丰富。如在教学“长久跑”这一部分的教学内容时,为了增大学生的步幅,笔者设计研发了多样化的“课课练”。

“课课练”是提升学生体育素养的重要抓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紧握“课课练”这个抓手,就能有效地引导学生投入体育学练之中。虽然“课课练”不如课堂教学正式,但由于其贯穿学生的整体体育学练的始终,应当成为教师的体育教学研究的聚焦点。

三、对“课课练”的实践透视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对“课课练”的内容、方式和过程进行深度探寻,并积极地实践。“课课练”不仅要着眼于育体,还要着眼于育脑、育心。要借助“课课练”,形成对学生体育学练的整体性观照,形成一种立“体”的育人格局。通过立“体”育人,促进学生体育学习力的全面提升、体育素养的全面发展。

(一)“课课练”的时空安排

在实践“课课练”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优化“课课练”的内容。要秉持渗透性、融入性的原则,将课堂教学内容融入“课课练”之中,从而让“课课练”成为一种发展性的学练,成为一种补偿性的学练,成为一种追加性的学练。这样的一种学练既能提高学生体育学练水平的针对性,又能提升学生体育学练素养的一般性。在渗透、融入的过程中,教师要把握时机。要让“课课练”与“课堂正式教学”之间有一个间隔,让学生能恢复体能。尤其是当一节课中安排了多个“课课练”的时候,教师同样要设置一定间隔。比如,教学“肩肘倒立”这一部分内容时,笔者在教学中合理安排了学生的“课课练”,让“平板支撑让学生训练三十秒”“仰卧起坐让学生做三十个”这两个项目在“课课练”中交替进行。如此,能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腰腹力量,为学生“肩肘倒立”的练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课课练”的结构安排

实践“课课练”,要立足于技能、技术等。只有这样,才能通过“课课练”有效地提升学生的体育学习力。一般来说,在课始设计的“课课练”,往往是奠基性的“课课练”;而在课尾设计的“课课练”则往往是拓展型的“課课练”。在“课课练”的实践中,教师要处理好学生的学练结构,安排、设计好学练的内容、方式、过程等。可以说,学练的结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决定着学生的学练效果。好的“课课练”安排,能有效地处理学生体能发展的阶梯型关系,能有效地处理学生技能进阶的层次性关系,能处理好学生体健发展的多元性关系。

(三)“课课练”的反馈安排

对于学生的“课课练”,教师要引导进行及时的、有效的反馈、评价。要对“课课练”的内容、方式、过程等进行有效反馈、评价。通过反馈、评价,认识和把握学生的“课课练”的问题、障碍、困惑、短板、劣势等。如果更细微一点,教师还要对学生的“课课练”的次数、组数、规则、方法等进行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要将教师的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等结合起来,从而通过反馈、评价,不断提升学生的体育学练效能。通过评价,提升学生的“课课练”实践质量,优化学生的“课课练”实践品质,完善学生的“课课练”实践生态等。比如,在上述的“肩肘倒立”的“课课练”项目之一“仰卧起坐”的训练中,尽管笔者提出了许多要求,但学生在完成动作的时候,有的拉起了裤腿,有的在后仰时肩胛没有着地等。面对这些问题,笔者适时跟进、果断介入,进而通过评价有效地改变学生的学练行为,促进学生的体育学练不断改变、完善。通过评价,让学生认同“课课练”的相关动作要求、目标等,让学生形成积极的“课课练”的学习体验、感受。

“课课练”的实践要遵循学生体育学练的基本规律,同时要符合学生的具体学情。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课课练”既要从体育学科知识、技能、技巧、体能等入手,又要致力于学生体育素养的可持续性发展,观照学生的体育学练质量的提升。“课课练”的实践,不仅要让学生形成积极的体验,还要让学生强化相关的技能、技巧等。通过“课课练”的实践,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

“课课练”是初中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课课练”的内容应当多元化,形式应当多样化,器材应当简便化。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课课练”的育人功能,让“课课练”显现出一种应有的生命力。通过“课课练”,展现学生的体态之美、运动之美,让学生享受良好的体育学练、体育运动的乐趣。要让学生的“课课练”成为学生生命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学生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

参考文献

[1]吴健.归去来兮 身体素质“课课练”——学生体能下降问题的有效解决策略之一[J].中国学校体育,2010(8):23-24.

[2]吴健.创新是“课课练”持久生命力的第一要务——再论“新课课练”[J].中国学校体育,2011(5):14-15.

[3]毛振明.在体育课中如何有效地锻炼学生身体(上)——论当前体育课改形势下的“课课练”回归[J].体育教学,2011,31(1):24-27.

猜你喜欢
课课练五育并举初中体育
建设教育强国的鸿篇巨制
“五育并举”育新人:开启首都教育新时代
走向“五育并举”的现代学校管理
身体素质趣味课课练
基于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优化体能“课课练”的研究
《中国青少年体能素质“课课练”创新研究》结项总结报告会在京举行
初中体育学习方法指导
如何在初中体育中有效开展健美操教学
中学体育先学后教模式探讨
篮球教学中三步上篮教学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