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中忧患意识教育研究

2023-08-06 12:51徐楠刘新华
基础教育研究 2023年7期
关键词:忧患意识初中地理教学策略

徐楠 刘新华

【摘 要】针对我国在发展中出现的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的问题,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起忧患意识值得思索。文章以湘教版初中地理教材为例,从人口、资源、环境、灾害、发展、国家安全六个维度梳理教材中体现忧患意识的内容,并且围绕课堂教学提出教学策略,将忧患意识教育融入地理教学中。

【关键词】忧患意识 初中地理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75(2023)07-73-04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开发过度、环境污染、人口老龄化等问题逐步凸显。面对这样的形势,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问题亟须引起思考与重视。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当代大部分中学生从小就享受着优渥的物质条件,各科教材也多介绍我国发展的优势及成就,一些教师在初中教学与忧患相关的内容时经常一带而过,缺乏深刻性。因此,部分初中学生的忧患意识比较淡薄,在生活中存在缺少规划、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等问题,这既不利于社会可持续发展,也不利于学生个人成长发展,在地理教学中开展忧患意识教育十分有必要。

一、忧患意识与地理教育

忧患意识指主体对国家、社会、个人前途命运自觉产生的危机感、责任感,以及预见意识和防范意识,其中还包含主体想要化解危机的能动性,体现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爱国精神,它是推动个人、社会、国家不断向前发展的原动力。忧患意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就指出,“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孟子作议论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左传》中有记载,“思则有备,有备无患”。这些都体现出了古人对于世间万物的忧虑与思考。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发展,忧患意识这一精神传统也历久弥新,在新时代不断被赋予更多的内涵。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和人地关系的科学,兼有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的性质,研究范围广泛,因此地理学科中有大量的内容适合进行忧患意识教育。《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簡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地理学“对于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维护生态安全,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要作用”。在地理课程中应当引导学生“认识到地球资源是有限的、生态环境是脆弱的,形成保护地球家园的观念、热爱祖国和家乡的情感,以及关心世界的态度”。可见,地理学科不仅具有进行忧患意识教育的优势,而且还有义务承担起忧患意识教育的责任。同时课程标准还提出:“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家安全、生命安全与健康等重大主题教育有机融入课程,增强课程思想性。”

思想教育是各学科都应重点关注的内容,初中阶段是塑造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初中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易于接受新鲜的事物和观点,开始萌发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等各种复杂的情感,理性思维也在逐步发展之中。[1]教师应该把握好教学时机,在地理课程中适当开展忧患意识教育。

二、地理教材中体现忧患意识的内容

地理学科涉及的内容包括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环境,以及常见灾害,还包括社会发展过程中取得的成就、面临的危机及其解决途径等。此外,地理学科跨越的地域范围十分宽广,聚焦于中国,更放眼于世界,因此教材中有大量的内容适合渗透忧患意识。本文以湘教版地理教材内容为例进行分析。例如七年级第三章第一节“世界的人口”一课涉及世界人口的数量、增速与人口问题(包括人口增长过快和人口增长过慢两个极端),以及这些问题已经或即将对世界造成的各种影响。又如七年级第七章第三节“西亚”一课中西亚干旱环境中的水资源稀缺问题,包括缺水事实及其对居民生活的影响。除此之外,教材涉及的黄河水土流失、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及民族文化保护不到位、青藏地区草场退化等内容也可进行忧患意识教育。本文基于湘教版初中地理教材,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将忧患意识划分为人口、资源、环境、灾害、发展、国家安全六个维度,对教材中适合渗透忧患意识的知识内容进行梳理,由于七年级教材内容为世界地理,因此不涉及国家安全维度(见表1)。

三、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开展忧患意识教育的策略

(一)寻找恰当时机,注意教育的适切性

在地理教学中进行忧患意识教育最基本的途径就是立足教材,寻找恰当的切入点。这些切入点有些是显现的,而有些则需要教师进一步挖掘拓展。需要注意的是,忧患意识的教育不是生硬地拼凑,而是水到渠成地有机融入,自然而不显突兀的渗透才能够收获良好效果。

例如在七年级第七章第五节“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一课的教学中,教师提出一个问题:“极地地区非常干燥,南极甚至有‘白色沙漠之称,那么极地地区水资源是否匮乏呢?”有些学生很快就得出答案:“极地地区缺少水资源。”但是他们又从教材中找到“地球上68%的淡水以冰雪的形式储存在两极地区”。此时,教师抓住时机进行忧患意识教育:“2022年夏天有一则新闻称‘北极地区的科学家可以穿短袖短裤在冰上打排球了,这说明了什么?”学生由此联想到全球气候变暖,冰川大面积融化。教师再向学生介绍:“有科学研究表明,如果极地地区的冰川全部融化并流入海洋,可能会导致海平面上升66米左右,世界上许多低海拔地区都面临着沉没的风险。”接着举例图瓦卢正面临的困境或播放相关影视片段,并且引导学生思考我国是否会受到影响,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忧患意识油然而生。

(二)创设具体情境,增强教育的生动性

初中学生正处于好动的年纪,讲解式的知识教学很难使其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具有启发性、趣味性、生动性的课堂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忧患意识教育时创设相关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在情境中学习,在情境推进的过程中产生忧患意识。

例如教学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中国的地形”一课时,教师通过多媒体再现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发生时和发生后的情景,让学生在实景重现中感受危急情况和严重后果,产生生命安全忧患意识,从而积极学习自然灾害预防、逃生知识。又如亚马孙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有着各种珍贵的树种和动物,附近的居民及外来人员不断破坏热带雨林攫取利益。教师设置环保组织员、当地居民、开发商、热带雨林等角色,邀请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学生从各自扮演的角色角度探讨为什么要破坏或保护热带雨林。在激烈的辩论后,教师放映一段视频,视频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第一人称,解说“我”正在遭受的“洗劫”。视频结尾热带雨林沉重地对人类说:“如果我消失了,你们也就无法生存了,而我是可以重生的。”教师在黑板上写下:大自然不需要人类,而人类需要大自然。在视觉、听觉的双重冲击下,学生陷入了沉思,认识到保护森林资源的重要性。

(三)事物横纵比较,突出教育的针对性

比较法是教学中常见的方法,直观、鲜明的比较可以凸显某一事物的特征。地理忧患意识教育中的横向比较即在同一时间对比不同区域之间的某种地理事物,纵向比较即对比同一区域不同时间段内某种地理事物。通过横向和纵向对比,事物的劣势一面得以突出,从而使学生产生危机感与责任感。

在进行横向比较时可将我国的某一要素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相比较,例如学生知道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教师借此引起其認知矛盾:大家都知道我国地大物博,是资源大国,但由于我国人口总量较大,人均资源相对较少。例如2021年度《中国水资源公报》中,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9638.2亿立方米,远超世界许多国家。而2023年5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指出,我国人均、亩均水资源占有量分别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和[12]。又如我国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但是人均耕地面积相对较少。通过横向对比,我国人均资源存在的问题显现了出来。纵向比较时,应着眼于对比事物一段时间的前后变化,如洞庭湖目前面临面积萎缩、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通过种种资料对比,突出事态的人为性、后果的严重性,使得学生产生保护生态环境的紧迫感。

(四)结合新闻时事,注重教育的时代性

初中阶段的学生对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地理教育应与时事联系。教师应寻找恰当时机在课堂中延伸教学内容,分析其中可能存在的危机,不仅能够引起学生兴趣,而且可以凸显问题的紧迫性,有助于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关心国家发展的意识习惯。

例如2022年7月21日,中国新闻网发布一则新闻,即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盟发布最新版全球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宣布长江鲟由极危转为野生灭绝,并证实白鲟灭绝。白鲟是长江特有物种,教师教学八年级上册“中国的河流”一课中“滚滚长江”部分时,可引入这则新闻,并引导学生对白鲟灭绝的可能原因进行探讨,从而引出长江生态与环境问题,通过了解白鲟灭绝案例以及长江各段面临的资源、环境、灾害问题,学生能够认识到保护长江、保护资源、保护环境刻不容缓,从而树立起相应的忧患意识及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

四、总结

忧患意识教育不仅有益于国家、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还有益于个体生涯的长足发展。“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教师应有意识地在地理教学中帮助学生建立起忧患意识。在实际教学中应当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初中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此时被接纳的思想、观念会影响学生终身,因此教师在进行忧患意识教育时应把握好“度”,切忌为了突出忧患而过分夸大事实,以防学生产生消极心理,进而形成悲观的人生态度。

第二,忧患意识教育不可牵强,教师应当抓准时机,巧妙地将其渗透于教学当中,让学生能够真正地将忧患意识内化于心,外显于行。此外,课堂教学应以基础知识、技能的传授为主,不可本末倒置,占用大量的的课堂时间进行思想意识教育。

第三,忧患意识教育应强化实践教育,地理实践包括野外考察、走访调查等形式。添加实践教育有助于学生将课堂中的抽象文字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在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过程中,学生更能产生忧患共鸣,从而收获良好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陈作青.中国近代史教学中忧患意识的培养途径与方法[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20:1-65.

猜你喜欢
忧患意识初中地理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湖湘文化中的忧患意识与魏源的“救亡图存”“经世致用”
中原文化与文晓村新诗创作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试谈乡土地理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