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月成 杨斐
【摘 要】通过内外联动构建完善的质量保障系统,是提升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教育质量的关键路径,此举既保证了更多适龄儿童接受优质学前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同时对于幼儿园自身高质量发展也具有重要作用。当前,尽管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教育质量有所提升,但是仍面临教育质量观偏离、内部机制不健全、外部保障支持乏力等问题。针对上述困境,可以构建多元质量保障主体,健全内部教育质量保障组织体系,构建教育质量政府监管体系,建设教师质量保障体系,培育教育质量第三方评估组织。
【关键词】普惠性民办幼儿园 教育质量 内外部保障系统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75(2023)07-93-04
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是指受政府委托或资助,不以盈利为目的,办园规范、面向大众、质量可靠、收费合理的民办幼儿园。随着国家一系列支持政策的出台,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地位逐渐抬升,如今办学规模、在园人数、发展速度都有了长足发展,成为公办幼儿园的重要补充,对于实现基本普及学前教育、保证教育公平公正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鉴于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基础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如何提升、保障其教育质量意义重大。
一、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教育质量内外部保障系统的内涵
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教育质量内外部保障系统是指在开展学前教育时各要素、各环节在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过程中形成的一个能够有效保障教育质量、促进幼儿身心和谐成长的多结构、多层次的完整系统。这一系统是本着一切围绕幼儿的理念和原则,在幼儿园、家庭、社会、政府等多部门共同参与下构成的一种管理机制,反映的是各方基于自身定位和共同育儿理念而采取的一系列行为的动态,对于保证幼儿健康、全面、和谐成长意义重大。
该系统包括内、外两个组成部分,其中内部保障系统主要是幼儿园决策、管理人员和专任教师等,他们相互协作建立管理机制,在这一过程中形成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主要保证日常教学活动的开展和各项教育政策落实;[1]外部保障系统指政府、相关组织和社会等非幼儿园机构,主要负责对幼儿园的办学行为和教育质量进行评估和督导。内外部保障系统各司其职、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缺一不可,共同保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为确保广大幼儿健康、全面成长提供重要的支撑。
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教育质量保障系统构建的现实困境
内外部保障系统犹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在相互配合中促进教育质量的持续改善,为幼儿身心和谐成长创造良好条件,但是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构建这一系统的过程中,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限制,导致如今各项保障措施难以有效落实到位,影响实际效果的发挥。
(一)教育质量观偏离正轨
教育理念直接影响教育效果和教学质量,当前,一些幼儿园受急功近利思想的影响,“小学化”倾向明显,为迎合部分家长希望孩子“多学知识、早学知识”的功利性思想,偏离学前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采用“小学化”教学方法,抛弃适合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游戏化教学,并将这种“成人化”“小学化”教育质量观念作为自身办学的特色和亮点,进行大肆渲染和鼓吹。这种拔苗助长的教育质量观念虽然短期来看能够促进幼儿知识的增加,但是因其违背正常的认知发展规律,长远来看不利于幼儿的情绪稳定和身心和谐。
(二)内部保障系统有待完善
内部保障系统的问题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其一,管理模式待改进,由于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特殊的办园性质,即园长集管理、经营等诸多权利于一身,各项管理工作主要由园长来进行,而真正了解学前教育规律和幼儿成长习性的广大教师的主要工作是执行,即便个别园所给予教师对教学管理提出意见建议的权利,但是实际效果却并不理想,在决定关键事务时仍是出资人“一言堂”,专业人员与直接管理者之间的对话、沟通、反馈渠道形同虚设。其二,管理内容单一,与家长的沟通记录、教育活动计划、教师的教学总结等常规性工作是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日常教学检查的主要内容,不仅在内容上缺少丰富性、在形式上缺少针对性,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产生了疲沓、侥幸心理,甚至在个别幼儿园已经沦为应对上级检查的摆设和形式。其三,教师素养待提升,与普通公办幼儿园相比,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无论是在教师准入门槛方面,还是在日常管理方面,都存在一定差距,且相当一部分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不强,流动性较大,自觉提升业务素质和综合能力的主动性、积极性等都相对不足,造成专任教师职业素养不高,成为构建内部保障系统的一大障碍。
(三)外部保障系统难以形成合力
教育质量的持续提升,既需要过硬的管理和专业师资,同样也需要外部各要素的协同配合,只有内外共同发力,才能够促进教育质量的稳定提升。外部保障系统存在以下不足:一方面,地方政府在財政补贴、管理督导方面存在滞后性,与普通公办幼儿园相比,办学资金是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一大短板,需要地方政府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帮助,但目前某些地方政府在经济补偿这一方面的工作与预期存在差距,导致幼儿园办学来源单一、资金紧张,且在教育质量提升的督导、管理等方面滞后,奖励机制与监管制度保障不完善,管理机制流于形式。[2]另一方面,社会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知存在偏差,这种局面既源于人们固有思维的限制,也凸显出当前相关部门在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宣传、推介方面存在盲区,导致家长、民众认知片面、视野狭窄,甚至还会影响舆论,给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带来负面作用。也正是基于上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社会相关机构、组织、团体支持、参与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积极性受挫,社会范围内难以形成发展合力,导致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发展后劲不足。
三、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教育质量内外部保障系统构建策略
鉴于保障系统对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作用和重大意义,结合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当前一个时期在内外保障系统构建方面的现状和暴露的问题,本文因地制宜提出措施。
(一)构建多元质量保障主体
对于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而言,教育质量的提升不仅事关自身办学水平和社会效益,而且从宏观层面还对构建公平公正的学前教育格局、促进幼儿身心和谐成长等诸多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这是一个长远工程、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密切协作、久久为功。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虽然具有一定公益性、社会性,但是办学主体仍与公办幼儿园不同,以股份制或个体为主,在日常管理方面尚未完全纳入公办学前教育体系,政府对幼儿园指导、管理的实效性、针对性十分有限,主要以提供财政资助、进行评估[3]和资质认证等为主。基于这一现状,结合提升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办学质量的实际需求,应改变目前以幼儿园自身为主的单一质量保障格局,基于幼儿园、政府、社会构建三位一体的多元质量保障主体。
其一,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自身对现有教育质量管理机制进行完善和丰富。结合时代发展和幼儿身心成长需求,不间断增加各项投入,并积极协调各相关主体之间的关系,提升多元主体在促进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教育质量方面的创造性、积极性,促进教育质量持续提升。其二,成立教育质量管理专职机构,明确其性质、职能、定位,具体负责教育质量标准制订、分级分类管理以及日常指导、评估、督导等各项工作,提升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业务质量提升的针对性,促进其教育质量稳定、全面发展。其三,加大宣传力度,最大限度地争取社会支持,利用多种形式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性质、优势、定位等进行广泛宣传,进一步提升社会各界的知晓率、关注度,破除因宣传不到位导致的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造成的片面认知和误解,调动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到幼儿园的建设、发展中,借助合力促进教育质量的稳步提升。
(二)健全内部教育质量保障组织体系
教育质量的提升,关键在于幼儿园内部要加强管控、发挥主力军作用,结合自身实际和幼儿身心发展需求,构建一整套完善的内部教育质量保障组织体系,将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幼儿和谐发展作为一以贯之的办学理念,并贯彻到日常各项办学措施中。具体来说,应本着全员性、发展性、系统性、全程性、全面性的基本原则,构建包括质量保障决策系统、信息反馈系统、评估与监督系统、主体系统等在内的一整套内部教育质量保障组织体系。
其一,坚持全员性,即让全体人员意识到,教育质量管理不仅事关教育质量管理部门、教师和园长,而且还与家长、全体教职工、所有部门息息相关、密不可分,每一名幼儿园利益相关者都应该结合自身职责,主动参与到教育质量全流程管理中。其二,坚持发展性,要结合时代发展和幼儿成长实际需求,对教育质量管理的方法、内容、目标等进行动态更新、完善,以确保教育目标与实际需求之间匹配,在教学相长中促进多方共同提升。其三,坚持系统性,即将教育质量提升看作一项系统工程,将幼儿园日常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纳入质量提升环节中,并基于总体质量提升目标,分门别类制订各个环节和不同部门的指标、体系、职责、分工,做到权责明确、分工有序、合力发展。[4]其四,坚持全程性,即全流程监督、管理幼儿园教育质量提升过程,涉及各个不同的环节,例如教研活动、课程建设、教师招聘、办园条件改善等,确保每个环节都符合相应质量标准和幼儿园整体教育目标,以全过程质量建设改变过去单纯重视结果性质量、条件性质量的评估体系,促进教育质量全面提升。其五,坚持全面性,即教育质量的提升要做到师生统筹兼顾,既要促进幼儿学习品质、社会技能、语言表达、身体健康等方面的提升,又要考虑到幼儿园环境创设、质量意识与质量文化营造、教师能力与素质的提升等多方面,以各个方面的协调发展促进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
(三)构建教育质量政府监管体系
各级地方政府作为重要的指导、监管、审定、验收部门,在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教育质量提升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长期以来其扮演着控制者、管理者的角色,而非教育质量提升的促进者,这种职能、定位的模糊,在一定程度上会制约幼儿园自身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因此政府应进一步认清自身定位、梳理职责范围,实现与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之间的互补共促,从而将自身从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教育质量的评判者、管理者和控制者中抽身,转变为幼儿园提升教育质量的支持者、指导者与合作者。
其一,抽调专人成立教育质量专职管理部门,组成人员除相关部门人员之外,还可以将评估、指导机构相关人员纳入其中,进一步提升人员的丰富性、多元性,促进部门职能作用的充分发挥。其二,结合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实际,制订严格的准入和准出标准,并严格执行到位。一方面,在准入方面严把关口,明确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各项具体最低标准,并确保各幼儿园在获得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资格后,要严格执行该标准并履行自身职责义务;另一方面,针对已获得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资格的,加强内部考核,对于无法履行相应职责、社会反响较差、教育质量较低的幼儿园,责令其退出。其三,根据本地发展水平、幼儿成长需求和幼儿园办园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教育质量标准评估体系,严格按照标准进行评估,发挥“以评促改”作用,带动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持续提升。
(四)建设教师质量保障体系
教学质量的提升,需要一支专业素养过硬、师风师德优良的优秀教师队伍作为强有力的后盾,鉴于当前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师资建设面临的待遇保障较低、质量不高、数量不足等问题,地方政府、幼儿园应围绕各自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
一方面,幼儿园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加大经费投入,促进教师待遇稳步提升、逐渐改善,并为其购买保险,保障基本权利。建立完善的在职培训、继续教育制度,加大与优秀幼儿园的交流沟通力度,通过“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让更多教师的知识素养、学识眼界、教育方式等得到更新与丰富,促进教师队伍的不断优化升级。另一方面,政府应发挥自身作用,通过制定相关规定,明确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教师最低工资待遇,为保障教师自身合法权益制定切实依据。同时,在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认定、准入方面,对提升教师素质提出明确的要求并加以严格审查,例如规定应聘人员必须取得教师资格证,且在学历、专业等方面设定硬性标准,从源头上杜绝素质能力不达标者进入,为提升教师素质和办学质量解除后顾之忧。同时,还要加大财政投入,改善教师工资待遇,例如,在社保、工资、福利等多方面构建定期增长机制,让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教师能够安心工作、放心从教,全身心投入到教学质量提升、自身素质完善的各项工作中。
(五)培育教育质量第三方评估组织
在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办学过程中,政府在由“掌舵者”转变为“划桨者”之后,对于办学质量的评估这一工作应交由更为专业的第三方机构来独立完成,以改变当前评价主体单一、评价标准滞后、评价导向作用发挥不充分的现状,通过评估来促进办学主体结合时代发展和幼儿自身需求,对现有教学教育情况予以完善,促进教育质量的稳步提升。
一方面,要通过出台措施、给予支持等多种措施,吸引更多社會力量、社会资源参与其中,培育更多的第三方评估组织,以此促进各项评估指标、体系的完善和更新,改变现有的以政府为主体的单一评估模式,使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教育质量的评估更加科学和合理。另一方面,借助媒体进行宣传推广,让民众更加客观、全面地认识到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促进学前教育公平、促进幼儿身心和谐成长方面的重要作用,让大家关心、支持、热爱幼儿园的建设与发展,形成全社会支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发展格局,为其办学质量提升营造和谐氛围。
综上所述,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是当前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满足社会对多元化、高质量、高层次学前教育的关键变量,要针对幼儿园自身办学实际、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幼儿身心发展需求,从内外两方面入手,充分调动、发挥幼儿园、政府、社会组织和机构等多元主体的优势,形成办学合力,促进学前教育质量的持续稳定提升。
【参考文献】
[1]王声平,皮军功.我国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内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构建[J].教育评论,2017(10):12-15,152.
[2]李红霞,张纯华,张邵军,等.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教育质量保障外部治理机制现状及优化[J].教育评论,2017(10):67-71.
[3]夏涛,袁书山.普惠性幼儿园教育质量保障政府管治现状考察:以重庆市酉阳县为例[J].科教文汇,2021(35):151-153.
[4]王伟.我国民办幼儿园教育质量保障的政府治理工具困境及应对[J].中国教育学刊,2017(1):3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