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发有
摘 要:中国的教育历经几次变革,虽然改变了落后的状态,但是仍然存在着很多根深蒂固的弊端,要想实现突破,一定要教育工作者以身作则,突破瓶颈,才能有所成就。
关键词:教育变革;教育工作者;教育质量
中图分类号:G47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12-0290-01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教育就进入了转型和变革期,教育领域发展着全面而深刻的改革,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对教育变革的现实观察
迈克尔·富兰曾说过,“意义的问题是理解教育变革的核心。”①明确教育变革的意义是为提高教育质量,造福于学生的成长需要,才能充分的把握教育变革的方向。在教育变革中,教师的作用不是在于教会学生知识,而在于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即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教育者的全部智慧与艺术,最终要落实和体现在对教育活动的设计和创造性的开展上,落实和体现在使每个学生积极投入,使活动充满生命力并充分促进学生发展的综合功能上。克服“应试教育”所造成的弊端和问题,努力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
教育变革作为人为的社会行为,总是与人的利益需求相关。新的利益需求与原有教育供给之间的不适应,在一定意义上就成为教育变革的原动力。②教育制度的僵化导致学校过于注重升学率而忽略了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唯升学是图。我国基础教育的价值定位过于注重理智的全面发展,忽略了通过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人的自由学习,来达到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
二、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改革时期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为什么中国出不了大师?
“为什么中国出不了大师”,这是值得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循着钱老的疑问,重新审视中国的教育。在高等教育方面,南方科技大学的曾轰动一时,成为了培养创新人才和高教改革的试验田。但是温总理多次讲的“钱学森之问”,却指到了当代大学教育的痛处。“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审视今日之大学:不难发现我国的大学已经高度“同质化”,大家迫切盼望出现一些类似钱学森讲的加州理工学院那样小规模高质量的一流研究型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的目标和定位就是要在总结改革开放三十年经验的基础上,让南科大实现去除行政化、教授治校、创新学科设置、培养偏才怪才等,成为一个法定的高校,正式成立、正式招生,建世界一流大学,回答“钱学森之问”。
(二)教学质量的提升需要改变教育机制
中国的大学教学质量一直得不到显著提升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即目前的机制,中国的大学发的文凭全部是国家教育部承认的国家文凭。“这就很类似于过去中国的农村吃大锅饭,现在中国的大学都没有积极性提高质量,要解决这个问题,只能把中国大学都推到市场上去,让社会来评价,看社会是否认可你这个学校的教学质量,来决定社会接不接受你这个学校的文凭,而不是靠学校的文凭是否由国家行政权力做后盾,如果走到这一步的话,中国大学的活力就可能真正解放出来了。这个机制问题解决了,大学才可能培养出一流的大师,如果教学质量不提高,培养一流大师永远是遥不可及的。”南科大校长朱清时如是说。
(三)学生能力本位而非学位本位
大学生在高校期间学不到真本事,对所学课程没有兴趣。就业压力、学术剽窃,都成为当代大学生的标签。事实上,在国外,有好些学校是不发文凭、没有学位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能力。比如巴黎高等师范学校,不发文凭、没有学位,但是由于是国际一流的大学,法国人也习惯了最高水平的学校是不发文凭、没有学位的,整个法国社会都很认同巴黎高师的学历。只要学校的教学水平高,得到社会的认可,公众就会慢慢认同,不管是学校自授的文凭,还是国家教育部认可的,关键还是在于学生在学校是否能学到东西,并能学以致用,为以后的职业生涯做准备。南科大走的是中国教育改革必由之路。
(四)教育工作者应加强理论和实践的沟通
在这样一个教育亟待变革的时代,教育工作者应多深入教学一线进行实践,并且多与长期在教学一线的教师进行沟通。担起教育理论工作者与实践工作者的之间的桥梁与应有使命。教育理论工作者的目的在于理论指导实践,致力于在理论与实践之间建立沟通的桥梁,从而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相互促进。任何事物的发展,首先需要理论的探索和支撑,没有先进理论的引领,事物发展会走许多弯路。先进的理论是一种普遍真理的反映,具有方向性、指领性、依据性,要把理论与教育的实际有机的链接起来,这就需要一个转化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架桥”的过程。实施这一工程,需要理论工作者的研究向实践领域延伸;需要实践工作者科学地学习理论,并加强与理论工作者的互动,努力找准理论与实践的融合点。教育理论工作者回归实践,是以一种入世的态度对待教育研究,对待教育生活。实践就是教育生活本身,教育理论工作者只有在教育实践中才能安身立命,也只有在实践中,教育理论工作者的观察,思考和观点才更接近教育世界本身。
(五)优秀的教育家都是理论型实践家
教育实践工作者,尤其是长期活跃在教学一线的教师,应多提高自身教育学的理论修养,并与其所参与的教学实践相结合。教育实践工作者缺乏理论学习和对教育实践的研究,是近年来教育理论工作者为什么位居其上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国近代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不仅自办学校,亲身实践,而且著书立说,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此。教育实践工作者要摆脱教书匠的角色,向成为一个成熟的专业教育家迈进,首先必须与理论工作者对话,强化对理论的渴求,摒弃非理论实践,争做理论型实践家。在教育实际问题中,教育实践工作者应该有选择的学习,这样研究出来的理论才能表现出价值。教育实践者不能将教育研究完全让渡教育理论工作者,在发展性研究中,经过反复感受、比较、体验、理解,就会获得新的教育理论思考,发生教育观念的变化。
教育家千百年来都在苦苦探索教育的真理,要想实现教育质量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需要全体教育工作者持之以恒的努力和国家方针政策的宏观调控。
(作者单位:广东科贸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迈克尔·富兰著,赵中建等译.教育变革新意义[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8).
[2]叶澜.当代中国教育变革的主体及其相互关系[J].教育研究,20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