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下高中数学大单元教学实施策略

2023-08-06 08:16:32蒋利敏
数理天地(高中版) 2023年15期
关键词:单元教学深度学习高中数学

蒋利敏

【摘  要】  新课标教学要求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思维、语言,对世界进行观察、分析和表达,形成数学六大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深度教学作为一种教学理念,以学生的素質培养为目标对教学改革和落实学科育人目标均具有深远意义.而大单元教学作为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的重要途径,在深度学习下的高中数学教学中,通过对教学内容的结构化处理,对知识点的整合性思考,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和数学能力的提升,同时也有利于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改善与提高.

【关键词】  深度学习;高中数学;单元教学

高中数学是一门有着庞大体系的系统性学科,涵盖了十分复杂的知识和较多的内容。例如,基础函数、函数导数、函数性质等,都是高中数学中比较复杂和困难的知识点.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把复杂的数学知识进行大单元设计,把大的问题和大的知识系统的设计分解为一个个小的问题,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对问题有更好的了解,把问题按照知识点的不同,逐一地解决,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并将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学生要运用所学,能够举一反三,使自己的能力得以提高.所以,在高中数学课上,大单元教学是必不可少的,也是行之有效的.

1  大单元教学策略概述

大单元教学是以相同的数学知识组成为一个整体,再根据单元内重点数学知识内容制定数学教学方法,然后根据整体性原则展开数学教学,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水平.教师需要充分地掌握教材,挖掘教材中的数学内容,将数学知识联系在一起,再针对整体重点内容进行教学[1].这样一来,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时候就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教师需要把握好前后知识的学习时间,向学生展示完整的数学知识之间的逻辑性,开展数学单元整体教学.而学生在大单元教学引领下,可以构建数学知识系统,将相关数学知识整合在一起,对数学知识有良好的掌握.

2  高中数学开展大单元教学意义

开展大单元教学,就需要教师首先明白大单元教学与单元教学之间的区别[1].单元教学是局限于对某一整体教学内容进行着重讲解,而大单元教学则是将多个教学内容融合为一体,通过重新梳理、整合,形成一个完整且向外发展的大框架.使得学生能够在进行相关知识学习时,透过大框架进行知识内容扩充与构建.而高中阶段开展大单元教学过程中,所需要学生进行知识拓展的内容也不再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点,更多的是倾向于教师在进行备课期间,结合教材中知识进行向外思维发散,使学生能够将课内外知识进行整合,促使教育真正地融入学生生活[2].大单元教学的终极意义是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得学生在进行数学知识学习期间得以形成完善且充盈的知识体系,让学生在系统学习之下形成独立自主的学习意识,为终身学习习惯打下坚实基础.

3  现阶段大单元教学设计的不足之处

3.1  教师不重视大单元教学设计

大单元教学设计对高中数学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不仅要求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提高,还要求教师能够对教材内容熟悉掌握.但由于这种教学模式在教育领域的使用时间并不长,可以借鉴的教学经验比较少,教师难以在短时间内进行教学模式的完善,甚至部分教师浮于表面.

3.2  大单元教学设计参考案例不足

由于新的教学方式推行时间短,高中数学单元教学设计成熟案例少之又少,教师可供参考案例不足.此外,教师基于《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有关介绍,无法全面理解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实际价值,以及其深层次的内涵,教师难以独立进行大单元教学设计.

4  基于深度学习开展高中数学大单元教学实施策略

4.1  要重视“单元导学”的设计,提升教学设计的整体性

在进行一个大单元的教学时,我们如何上好单元的开篇呢?笔者认为应设计好每个大单元的“单元导学”,不过目前可能很多教师还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班级的某个单元学得很好,而另一个单元学得不太好,遇到这种情况,教师们大都将原因归结为单元难度的差异.在笔者看来,不一定是因为难度的不同,还可能是因为学生在学某个单元时不得法,没有真正地入门.因为不同的学习内容,所用的数学思维和数学方法往往是不同的,如学习解析几何部分和排列组合部分时,都有各自独特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我们要让学生学好它们,必须先让学生掌握其中的学习方法,即解决好入门问题.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往往缺乏单元导学意识,往往是一上来就直接进入知识点的学习,从而导致学生缺乏学习方法的指导.良好的开端是成功进行大单元教学的一半,单元导学正是进行大单元教学的开端,是大单元教学的启蒙课,所以我们务必要重视每个大单元教学的开篇课.

4.2  营造课堂氛围

高中的数学知识要比初中的复杂、抽象得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这就造成了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不足,无法对数学进行深入的探索,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对数学产生厌恶和排斥.因此,教师要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这样才能让更多的学生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从而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投入到教学中[3].

例如  在“等比数列”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分析出这个知识点的复杂程度,再用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让学生明白,等比数列在解决数学问题上的作用,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另外,在课堂上,我们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他们互相交流,互相帮助,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

4.3  深度解析教材,掌握教学内容

在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过程中,数学知识点难度较大,为此教师便可以结合大单元整合的方式,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可以首先对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系统化分析,找到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并将其进行单元化整合与梳理,进而为学生构建一套更为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

例如  在“函数的概念与性质”的章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为学生设计单元化教学模式的过程中,首先应当仔细分析教材内容,找到本章节中的重难点知识,然后确认学生的学习思路和情感價值观导向,并结合这些知识元素对章节知识内容进行整体化构建.在这个过程中,数学教师还需要将各个知识点进行拆分和整合,使知识体系更为完善.最后,基于这种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将整个单元的数学知识点融合串联在一起.同时,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还可以结合新课标、新课程、新高考理念的要求,比如在开展函数知识点教学工作中,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进行,使学生在相互讨论、相互帮助下更为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强化学生的学习意识.

4.4  见微知著,探索数学单元问题

为了进一步提升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教师可以从更加细节的角度入手,注意观察学生的解题能力,以见微知著的思想检验学生的大单元学习成果,并且优化数学课堂的教学环节.例如,组织大单元整体教学,平时给学生布置课后学习任务,教师应该调节题目的特点.

例如  讲解“一元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相关的单元知识,教师可以将本单元内容与下一章节的函数概念和性质结合起来,综合教学.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而言,了解函数概念与性质,也是学习函数知识的大前提.给学生安排系统性的学习任务,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知识迁移思维,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效果[4].为了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教师会给学生布置一部分检测题.需注意,适当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可以根据知识点设计问题,比如让学生自主分析函数的概念及其表示,通过解答一部分选择和填空题,展示自身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答题状况,教师便可以判断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力.课堂上,带领学生一起分析大单元的相关练习题,教师便可以将更有代表性的题目整合出来,拿到课堂上一起探索.由此,教师在课堂上能够引入更加贴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数学问题,减少无形中的时间浪费,进而实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目标.

4.5  解析大单元内容,推动课程进度

在高中阶段,主导学生学习效果的因素往往不是外部环境引起的,学生与课程进度之间的关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当学生对大单元内容的掌握水平降低时,其将会越来越缺乏追赶课程进度的主动性.故为了推进课程进度,教师需要从学生对大单元内容的掌握情况出发给予学生积极的正向引导.

例如  在开展“函数概念与性质”相关内容的教学中,教师面对函数这一整体的大单元内容时,可以利用函数知识之间层层递进的理论关系,分选出其中如函数的概念及其表示、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等基础内容面向全体学生来进行教学活动,同时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以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后面的课程进度打下基础.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对“幂函数”“函数的应用”等较为困难的内容进行二次分选.之后,可以根据不同数学水平学生的需求进行教学内容上的重点解析,进而强化学生对这一部分知识的认识.

4.6  重视主观体验,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

在高中数学单元的教学设计中,教师要主动创造生动、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真实的生产和生活是数学模型的源泉,激发学生强烈的数学求知欲望.教师也可以利用专门的材料或者教材内容创设相应的例题、练习题,有效整合不同领域与类型的知识,从而将抽象的数学理论知识具象化,转变为具体的生活背景,拓宽学生的数学学习视野.从表面上来看,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与教学内容没有太大的联系,但是可以满足学生的情感学习需求,给学生带来直观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为学生数学单元学习提供强大的内在动力[5].

例如  在学习“数列”这一单元知识时,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具体的教学案例,如出租车的计费方法、银行存储存款等,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和全面掌握数列单元中抽象的知识、难理解的概念.在设计数学习题中,教师要有效应用各种背景材料,如融入汽车折旧、九连环游戏等材料,让学生在解答数列问题过程中认识到数列知识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此外,高中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利用数学建模使学生从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认知.这样不仅可以达到学生深度学习的目的,增强学生的建模能力,而且可以增强学生认知体验过程的丰富性.

5  结语

教师应根据教学情况进行动态大单元教学设计,不可僵化自身思维,盲目套用他人设计方案.高中数学大单元教学设计应具有明确指向性,将重点指向学生的深度学习,教师在进行教学的同时,一方面实现学生的深度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另一方面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实现了教学相长,双效互促.

【课题来源:台州市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课题名称:指向深度学习高中数学大单元教学实践研究,课题编号:TG23164】

参考文献:

[1]杨彦彦.浅谈深度学习下的高中数学大单元教学设计[C].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学术研究论坛论文集(二),2022:86-88.

[2]孟丝雨.指向深度学习的高中数学单元教学设计研究[D].淮北:淮北师范大学,2022.

[3]孙会明.高中数学深度学习调查与教学对策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21.

[4]史亚军.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数学单元教学设计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21.

[5]汪元生.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成才之路,2022(03):87-89.

猜你喜欢
单元教学深度学习高中数学
运用分析、比较策略设计单元语言实践活动
考试周刊(2016年100期)2017-01-07 18:01:22
初中语文单元教学现状与对策初探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
软件导刊(2016年9期)2016-11-07 22:20:49
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人脸年龄分析算法与实现
软件工程(2016年8期)2016-10-25 15:47:34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0:58:31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54:54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20:33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1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