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实践的研究生志愿服务生态系统研究

2023-08-05 06:35张超杜嘉
国际公关 2023年12期
关键词:生态系统志愿服务研究生

张超 杜嘉

摘要:本文围绕研究生劳动实践育人的目标,结合研究生的特点,从组织机制、保障措施、实施路径等方面着手,探讨充分调动学校及社会资源开展品牌志愿服务活动和优秀志愿服务基地建设相关策略,构建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生志愿服务生态系统。

关键词:研究生;志愿服务;生态系统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 《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全党全社会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實加强劳动教育。[1]志愿服务作为高校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载体,能够有效促进在校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研究生志愿服务是研究生提升实践能力、增加社会阅历、体现社会价值的重要方式,是培养研究生爱国情怀、合作精神、责任意识的重要渠道。

一、研究生志愿服务的现状及问题

(一)研究生志愿服务的现状

伴随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研究生的招生规模逐渐增大,研究生作为高校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更高的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通过搭建适合研究生的志愿服务平台,能够有效推动研究生的劳动教育。但是现有志愿服务体系没有结合研究生的特点,活动类、文体类志愿服务较多,科普类、科技咨询类相关志愿服务很少,无法与研究生的时间精力、能力水平、成长需求相匹配,尤其是无法发挥研究生的专业技能优势,[2]不能满足研究生在志愿服务过程中提升实践能力的需求。

(二)研究生群体的特征

由于学历层次的提升,研究生群体普遍具有较高的学习能力,具备更高的专业技能和更好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研究生群体需要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和研究工作,课余时间相对较少,与社会接触的机会更少,缺少社会实践机会。相对本科生,研究生的学制相对较短,科研压力较大,导师对研究生的要求更加严格,这些因素限制了研究生对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的投入时间。

由于年龄和阅历的增加,研究生的价值观更加具有多样性,价值观的多样性造成个性化差异较大,对于志愿服务活动的选择目的性也更强。[3]因此明确的活动目标、可预见的个人成长与收获,都会成为影响研究生参与志愿服务的重要因素。同时,研究生的学习方式更多的是在导师指导下的自我学习,因此研究生具备更强的自律能力和适应能力。

(三)研究生志愿服务中的问题

研究生的志愿服务缺乏整体规划,研究生参与志愿服务的意愿逐渐降低,无法实现在劳动实践中育人的目标,对研究生志愿服务的长远发展造成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

第一,研究生参与志愿服务内在动力不足。研究生经历了本科成长阶段,相对更加成熟,对学生活动的热情有所减弱,对社会活动的自主选择能力更强。如果不能将志愿服务与社会需求、个人需求相关联,研究生主动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意愿较难提高。[4]作为劳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在研究生志愿服务方面缺少必要的激励和引导。同时,研究生阶段班级概念相对弱化,群体的相互影响力减弱,通过班级组织志愿服务的难度更大,因此,研究生志愿服务的发展遇到了多重困难。

第二,志愿服务内容与研究生的需求不匹配。高校志愿服务活动内容相对单一,社区活动、敬老院服务、环境清理等传统方式较为普遍。[5]这些志愿服务内容与研究生较多的服务经验、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不匹配,难以实现对研究生劳动品质的塑造和劳动能力的提升。相对固化的志愿服务模式难以帮助研究生将专业知识用于实践,会进一步影响研究生参加志愿服务的积极性,不利于研究生劳动教育的开展。

第三,研究生志愿服务组织不健全。高校志愿服务活动一般是由学校团委或学生会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内容主体更多地针对本科生,研究生群体中的志愿服务组织相对较少,研究生在志愿服务中的自我认同感不强,志愿服务的参与程度远远低于本科生。同时,研究生志愿服务机制不健全,缺少固定的管理人员,缺少规范的管理和培训,志愿服务活动缺少有针对性的长远规划,不能充分发挥研究生志愿服务的育人作用。

第四,研究生志愿服务保障欠缺。研究生开展高质量的志愿服务需要高效的保障体系作为支撑。专业化志愿服务需要必要的资金支持,需要有力的科研团队作为技术保障,需要具备丰富经验的志愿服务教师做活动指导,需要研究生导师在时间安排方面给予重要的支持。然而,在具体实践中,研究生志愿服务往往缺少资金支持和规范化指导,缺少与研究生导师的必要沟通与协调,造成研究生志愿服务的发展缓慢。

二、基于实践的研究生志愿服务生态系统

通过合理规划,结合研究生的特点,从宣传报道、服务内容、保障体系等多渠道解决研究生志愿服务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使研究生志愿服务更加系统化、规范化和信息化,构建适应研究生全面发展的研究生志愿服务生态系统。

(一)构建路径

1.培育研究生志愿服务校园文化

通过校园媒体加强对研究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宣传,改变研究生对志愿服务活动的认知,帮助研究生重新认识志愿服务活动对自身成长的价值。树立研究生志愿服务榜样人物,开展榜样人物宣讲,在研究生群体中分享志愿服务的感受、成长和收获,传播志愿服务的精神。通过校内外志愿服务的实践与宣传,在研究生中营造出良好的志愿服务文化氛围,引导研究生提高自身思想素质,承担社会责任,主动参加志愿服务实践活动,实现劳动育人。

2.创新研究生志愿服务内容

研究生志愿服务的内容既要满足社会的实际需求,同时要满足研究生在志愿服务中发挥自身价值、提升劳动技能和促进成长成才的需求。将被动参与服务转变为主动提供服务,通过社会志愿服务组织,实现社会需求和研究生志愿服务的有效对接,引导研究生更多地参与到知识型校外志愿服务中。结合研究生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专业技能的特点,拓展科普宣讲、农村科技支持、小微企业科技咨询等知识型志愿服务项目。通过导师及课题组拓展专业相关志愿服务活动,将研究生志愿服务与科研项目的预研相结合,实现服务的专业性和有效性,让研究生有更多的机会在科学普及、法律援助、设备改造等领域开展服务实践。

3.发挥研究生志愿服务平台作用

在研究生志愿服务中实现劳动育人,需要完善研究生志愿服务组织建设,搭建研究生志愿服务的信息化平台,更好地服务于研究生劳动教育。通过研究生志愿服务组织,对学校内研究生志愿服务进行统一的组织和管理,建立研究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从项目拓展、人员招募、技能培训、服务考核等方面促进服务的规范化。通过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研究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实时发布,手机端实时报名、自动化报名统计与任务分配、智能化实践考核与归档。形成研究生志愿服务的发布、报名、考核、表彰全程化记录,生成研究生志愿服务信息档案。

4.优化研究生志愿服务保障体系

从经费和志愿服务激励机制两个方面优化研究生志愿服务保障体系。将研究生劳动教育纳入研究生培养的实践环节,研究生志愿服务作为劳动教育的重要形式,所需经费可以从实践经费中划拨。志愿服务的实践时长和成果也可纳入研究生培养实践的考核中,真正实现研究生在志愿服务实践中成长成才。同时,优化志愿服务的经费管理,确保经费的有效利用,形成研究生志愿服务实践和成果的良性循环。

完善研究生志愿服务的激励机制,通过优秀志愿者评选、优秀志愿项目评选、优秀志愿服务基地评选等方式,让在研究生志愿服务每个环节做出贡献的参与者都能得到相应的荣誉,促进研究生志愿服务的健康发展。打通研究生到导师的志愿服务后援通道,让导师和科研团队成为研究生技术型志愿服务的强大后盾。

(二)具体措施

1.大力弘扬志愿服务精神

在全校范围内通过各类宣传平台加强劳动教育学习宣传,弘扬志愿服务精神,保证志愿服务宣传的实效性和多样性。充分发挥研究生志愿服务队组织育人功能,通过组织研究生志愿服务,引导研究生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关于劳动教育的论述,培养广大研究生 “入主战场、干大事业”的家国情怀,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校园文化活动,通过开展研究生入学教育、研究生党团组织 “微宣讲”等方式,引导研究生深入理解劳动内涵,主动参与志愿服务。发挥榜样引领作用,评选研究生志愿服务典型人物、典型团队,鼓励更多的研究生能够投身志愿服务实践,培养研究生的志愿服务情怀。

2.将劳动实践纳入必修环节

把劳动教育纳入研究生培养方案,推动劳动实践教育成为必修环节,促进研究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可在 《研究生手册》中增加 “研究生劳动实践管理”相关内容,进一步明确研究生在校期间需要完成劳动实践的时长,毕业前存入研究生学位档案。同时,加强研究生志愿服务信息化管理,依托 “研究生信息管理系统”设置 “研究生劳动实践”模块,将全校研究生志愿服务进行整合,实现研究生志愿服务统一发布、统一管理、统一审核、统一归档,增加研究生志愿服务管理的规范性和权威性。

3.加强技能培训,提升研究生志愿服务的水平

高水平的志愿服务离不开稳定和专业的技能培训。依托研究生志愿服务队,结合校内课程资源,组建常态化志愿服务培训队伍,将志愿服务礼仪、紧急医疗救护、沟通技能提升等打造成常规培训课程,在提升研究生基本素质的同时,形成研究生志愿服务的人力储备资源库。同时,要发挥研究生志愿服务队组织内部的传承作用,做好高年级和低年级研究生的工作传承,注重志愿服务资源、志愿服务经验、志愿服务精神的传承和分享,为研究生志愿服务不断积累高品质资源。

针对一些需要专业技能的志愿服务,邀请活动主办单位为志愿者提供专业化的服务技能培训,颁发相应技能证书,增加研究生志愿者与其他高校及社会组织志愿者的交流与合作,实现研究生在志愿服务中获得收获和成长的目标。

4.拓展服务内容,深耕政策性研究生志愿服务

在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共同组织下,研究生支教团志愿服务开展已经超过20年,20多年来一批又一批的研究生志愿者按照自愿报名、公开招募、定期轮换的 “志愿+接力”方式,投身到中西部地区的中小学开展为期一年的支教志愿服务。这一政策性研究生志愿服务不仅在中西部教育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让每一个参与其中的研究生得到了锻炼,增长了本领。依托研究生支教团的资源,学校推进落实与科尔沁左翼中旗的 “百年·百人·百对”帮扶计划,通过帮扶学校联系科尔沁左翼中旗七所学校的100名困难学生,选派100名研究生党员志愿者进行一对一帮扶,让更多的研究生参与到研究生教育志愿服务中,让更多的困难孩子得到高水平的教育帮扶。

5.打造研究生志愿服务品牌活动

加强对研究生志愿服务品牌活动支持力度,鼓励各学院积极发挥专业优势,开展品牌特色志愿活动,结合学科特色与实验室资源,从建立志愿服务基地、打造志愿服务特色活动、弘扬工匠精神、搭建劳动关系学术平台等方面入手,积极打造有针对性、创造性和影响力的品牌志愿服务活动。加强研究生勤工助学、研究生助管、研究生助研、博士研究生助教岗位等劳动实践平台建设,推进暑期社会实践、就业实践等基层劳动实践,鼓励更多研究生通过多种形式参与志愿服务,加深对基层工作的认识,培养具有过硬的政治素质、深厚的劳动情怀、扎实的专业基础和突出的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研究生人才。

三、结束语

实践证明,基于实践的研究生志愿服务生态系统,能够结合研究生的群体特征,最大限度挖掘学校和社会育人资源,满足研究生志愿服务实践的需求,增强研究生的志愿服务动力,形成育人合力,有效解决目前研究生志愿服务中的问题,促进研究生志愿服务活动的持续开展,促进劳动实践育人。

参考文献:

[1] 新华社.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EB/OL].[2023-03-29]http://www.gov.cn/zhengce/

2020-03/26/content_5495977.htm.

[2] 白剑,汤月芳,李桂荣.硕士研究生志愿服务的调查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A5):246-249.

[3] 张静,张宝生,杨冬寶.研究生志愿服务制度的建设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22(03):110-112.

[4] 周玉成,王捷.论研究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构建: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为例[J].新西部(理论版),2016(03):37+35.

[5] 万坤利,张晓红.志愿服务育人功能的实现路径研究:以研究生支教团为例[J].思想教育研究,2018(09):118-121.

猜你喜欢
生态系统志愿服务研究生
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医院志愿者角色和功能的研究
生态系统视角下:农村留守幼儿情绪问题的形成
基于协同发展理论的大学生志愿服务可持续化社会支持系统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的大学生志愿服务
基于价值共创共享的信息服务生态系统协同机制研究
发挥志愿服务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载体作用
志愿服务与“互联网+”结合模式探究
网络空间的生态化治理研究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