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故事化教学

2023-07-22 22:27:29顾燕
数学之友 2023年1期
关键词:数学故事课程思政

顾燕

摘要:故事化教学,通过数学故事深入挖掘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内涵与德育因素,促进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之间的相互融合,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数学专业课和综合素养课相互融合的育人体系.故事化教学搭建了课程思政全新的教育载体,对实现数学与思政课同向同行与协同效应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数学故事;课程思政;数学品格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学科教学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行课程思政不可或缺的阵地.通过数学故事深入挖掘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内涵与德育因素,促进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之间的相互融合,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数学专业课和综合素养课相互融合的育人体系.数学故事化教学,提供一条培养数学品格、培养个性品质、培养社会公德的“ 快车道 ”.它让课程思政变得灵动起来,变得婉转而温润、丰富而多彩,给学生留下一段充满科学、人文、艺术、精神的旅程.

1妙趣引力:用故事“精彩”数学课堂,提升课程思政的“甜度”

数学故事如同一弯清澈的泉水,给枯燥的数学课堂带来了勃勃生机,给理性的数学课堂裹上了一层“糖衣 ”,学生浸润其中,宛若沐在春风中,思政融入其中,甘甜而沁人心脾.当数学文化的魅力能够渗透我们的教材、进入我们的课堂、溶入我们平时的教学时,数学会让学生觉得更加亲近,数学教学就会通过文化层面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喜欢数学、热爱科学.

1.1故事直观化隐为显,课程思政“看得见”

英国哲学家赫伯特·斯宾塞说:“儿童在快乐的状态下学习是最有效的,牢牢抓住这把钥匙就能开启儿童一生幸福的大门.”数学故事能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形成富有挑战的思维场域,让学生不知不觉浸润其中.

例如,在教学《体积》的练习课上,一开始讲述了故事《王冠,真的or假的》,这个阿基米德的巧辨真假皇冠把不规则皇冠的体积转化为有形的水的体积的智慧故事讲到一半,戛然而止.后面阿基米德会有怎样巧妙的主意呢?引发了学生智慧探究的强烈欲望.故事牢牢地粘住了学生,学生的思维从停滞到下课愉悦的游戏之中,进行了迅速的切换,隐形的故事带来显性的效果,学生思维像是安装了一个助跑器,带着强烈的探索欲望展开高效的学习.这个故事给课程思政一股助推力,使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数学的兴趣,对于科学真理追求的种子已经迅速生根发芽.

1.2故事想象化无为有,课程思政“理得清”

遇到数学课的难重点,枯燥的数学说教、思政说教常常让学生“肚子胀,不消化”.加入故事后的数学教学,犹如喂了一颗“消食片”,给学生思政教育的消化增加了无穷动力.

如新授课《确定位置》时,将为什么可以用数对确定位置视为难点,教学时整节课穿越时空,进行了历史溯源,和笛卡尔这位年轻人一起躺在病床上,看着蜘蛛在墙面上爬来爬去,如何确定蜘蛛的位置呢?想象这如果有一把尺子就好了,而一把尺子不方便,再来一把尺子从两个维度去量,就可以准确定位蜘蛛的位置,理清了发明坐标轴的道理.想象这个追求完美的年轻人在表述时对数学简洁美的追求,理清了产生了数对描述位置的必然性.借助于身临其境的故事,学生经历数对产生过程,感受数对产生的意义,感悟数对的简洁准确之美,体验笛卡尔敏锐的数学眼光、克服困难的意志.数学故事给课程思政喂了一片“消食片”,学生依托这个动态情境想象,感受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体验获得成功的快乐,自动“消化数学”故事留给学生的“美味大餐”.

1.3故事思辨化虚为实, 课程思政“道得明”

常常,孩子们在课堂结束时,思考也就结束.更多的人只喜欢短线思考,只考虑当下.然而纵向思考和横向思考同等重要.更多的伟大的发现都不可能通过短线思考一蹴而就.长线思考,能让人有深度共鸣的幸福感.

例如,《容积与体积》复习课,课堂尾声讲述了两个故事:(三个木桶故事之一)从数学的角度在这个单元看到“木桶”,你会想?(容积有大小)看到这样的三个木桶,你还会想到什么?介绍木桶原理.思考讨论:根据木桶原理,说说对自己的启发.

(三個木桶的故事二).讨论:由从数学的角度你看到了什么?(容积相等)透视人生,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木桶?你想往自己的肚子里装什么?

两个小故事积淀着丰厚的数学文化和数学理性精神,因而有着独特的育人价值.第一个故事用“水桶原理”反思自己学习“短板”,自我反思、自我调节.第二个故事从“三个水桶的故事”中透射着做人的哲理,人性化的数学教育,引导学生思考做学问、做真人.数学故事的拓展让课堂“枝繁叶茂”,让课堂“意犹未尽”,课已经结束,而学生的研究思考则尚在远方.

“儿童本身就是故事.童年是一个五彩斑斓的故事世界,在童年的天空下,是一片故事的田野.同样教师建构、完善、坚守自己的儿童立场,首先要建构、丰富自己关于儿童立场的故事田野.”用故事“精彩”数学课堂,可以提升课堂思政的“效力”.

2感性引力:用故事“融化”数学理性,提升课程思政的“粘度”

米山国藏说过,“作为知识的数学,出校门不到两年就忘了,唯有深深铭记在头脑中的数学精神、数学的思想、研究的方法和着眼点等随时随地会发生作用,使人终身受益”.小学数学故事课程的建设,需要用生动具体的数学故事来诠释数学知识、感悟数学道理、渗透数学思想、品味数学文化、增强课程思政的“粘度”.

2.1数学故事黏附数学品格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情感态度目标中明确地提出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怀有好奇心与求知欲;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体会数学的特点,了解数学的价值,这些都属于数学学科德育价值的目标范畴.要达到这些目标,数学故事无疑是有效途径.

数学教育的首要目标在于培养理性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拥有理性精神和逻辑推理能力能让人终身受益.如:《厘米的认识》这节课用了《小熊的鱼娃娃》这个绘本故事,熊妈妈要求小熊钓一条三拃长的鱼,小熊满心欢喜钓到了一条有三拃长的鱼,可熊妈妈再一量,发现没有三拃了,难道鱼变小了吗?有趣的故事立刻让孩子们卷入矛盾冲突之中,学生对感性材料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立刻认识到了内在本质,鱼变小的原因是两次度量的标准不一样啊!有趣的情境中抽象出本质问题“是什么”,尝试分析说理“为什么”,思考“还有什么”,故事的分析思考让学生更理性.

2.2数学故事胶黏个性品质

关于数学教育所形成的个性特征,辛欣提出如下四点:真诚、正直、坚韧、勇敢.历史上数学的曲折发展,数学家对科学锲而不舍的精神等等都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求真精神、坚持真理、勇于怀疑批判精神.在教《圆的周长》这节课时,可以通过介绍圆周率的故事,让学生了解祖冲之数学研究方面的突出贡献,同时介绍祖冲之按照刘徽割圆术之法,利用算筹进行精密计算的艰难、艰辛,体悟数学家身上的坚韧、精益求精,锲而不舍的个性品质等等.教师从数学史的角度引导学生感悟到了知识背后隐藏的数学文化,品味数学家身上的精神,对待科学的态度等等.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让学生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与数学家“隔空对话”,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言行举止和价值观.

2.3数学故事黏连社会公德

特级教师张齐华说,“学科的重要价值是育人,而育人的根本要义是让儿童成为更好的人,成为合格公民”.“数学教育,要为未来的新时代公民,贡献学科的独特力量.”有人认为数学似乎和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没有直接关系,但是实际上数学仍然具有至高无上的“善”.

如《厘米的认识》课上,老师讲述了一个故事《30厘米的尊严》:克里斯发现,很多拾荒者个子矮小,有的还有残疾,耸立街头的垃圾箱就像一座座高山等待他们去征服.第二天,克里斯写了一份关于改造城市垃圾箱的提案,交到了相关部门.提案很快得到了上级的批复.一个月后,高度被压缩了30厘米的垃圾箱出现在了哥本哈根街头.设计者别出心裁,不仅仅缩矮了垃圾箱,而且垃圾箱还可以翻转,這样拾荒者就能很方便地捡到里面的“宝贝”了.这30厘米,让我们看到了政府对弱势群体的人性关怀,让弱小者看到了自己不能被忽视的尊严.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关注弱势群体的实例,学生发现了电梯高低按钮等等.数学故事的学习再一次将触角伸向了真实世界利益权衡、人性考量与道德关怀,是学生值得重视的问题.

理性、批判、明察、辩证,领悟、悦纳、尊重、反思……以数学故事阐释数学知识提升学生的学力,以数学故事渗透数学思想,领悟数学道理,品味数学文化人生哲学,为新时代培养创新人才.

这根学科育人的数学故事“棒棒糖”对课程思政有着强大吸附磁力.

3创意引力:用故事“点亮”数学生活,提升数学教学的“温度”

数学学科育人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教师在意识上从“学科知识本位”走向“学科思想本位”,更要转向“育人为本”,建构起一种数学学科独特的经历、体验和形成的思维方式,实现数学教学与学生生命成长的共赢.近年来,我们除了用融入式和主题式两种范式进行课堂教学外,还用敏锐的数学眼睛,在故事、实时事件中捕捉有“营养丰富”“口味极好”的育人材料.

3.1编写故事课程,播下课程思政之种

数学阅读能够发展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近年来,我们从学生兴趣出发,开发小学数学阅读课程《小学数学故事会》.

在编写数学故事时,我们既注重读物的可读性,又要充分体现读物具有浓郁的数学味.同时故事的编写要有针对性地考虑到孩子们的年龄特征、知识基础、课本的进度等等,这些书目,巧妙地将数学知识融入数学故事中,将思政教育浸润在故事里,让这些读物能够吸引住学生,让学生产生非读不可的欲望,同时每个故事都有故事感悟.

3.2加强资源建设,扎下课程思政之根

数学故事阅读需要一个固定而又机动的时间,也需要一个稳定而又适宜的空间.因此,我们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建设多元的阅读时空,为儿童阅读数学故事提供有效的机制保障.一是设定数学阅读课程.每周二下午,有一节班级社团时间,可以充分利用《数学故事会》《小学生数学报》等资源,进行由点及面的数学故事阅读方法指导.二是设定自主数学阅读时间.每周三是全校的无书面家作日,也正是我们数学阅读、自主探究的好时间.三是开辟数学图书角, 学校图书馆准备了大量的数学课外读物,学生身边的数学故事阅读材料丰富班级图书角,实施班级“ 漂流”制度,交流阅读的想法和感悟,提升阅读的价值.

3.3创写数学故事,开出课程思政之花.

让学生写数学故事,能够让老师真正走进学生的数学王国,感受学生的所想、所思.例如,一位同学的故事《二百五不傻》——一天我和邻居家的小朋友正在玩游戏,爸爸走过来告诉我们,单位的同事给他发了一条十分有意思的短信,最新的算命方法,从1~9选一个数,加上9再乘9,将个位与十位相加再乘50减200,得到的数就代表了你的命运,试一试一定告诉我你的命运……一条捉弄人的信息,孩子们在玩耍中用课堂学到的数学方法,通过自己的思考寻找到信息背后的本质规律,对生活中与数学有关的事物进行了阐释. 数学和生活脉脉相通,相互交集,“生活故事”里藏着“数学故事”,数学是生活的一部分.此时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尝试撰写数学故事,主动用数学的视角去观照生活,主动接触生活中的数学信息,散发浓郁人文味道.

3.4多元阅读评价,品尝课程思政之果

学生数学故事的阅读兴趣是需要不断激发的,首先借助“我的数学故事阅读成长记录袋”,通过自评、互评,家长评等不同的方式,将数学阅读纳入学期成长手册的数学学习评价之中.让学生经历过程评价,感悟数学故事阅读的乐趣.由此进行班级“十佳数学故事小作家”“十佳数学故事演说家”等系列评比.

数学故事能够营造出一种和谐充满情感体验的氛围.思政教育在学生读数学故事、写充满幻想,充满情感的数学故事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走进数学故事,能够主动走进儿童的数学世界,体味儿童色彩斑斓的生活,感受儿童充满幻想的内心.

将数学融入故事中,用故事引领儿童走进更大的世界,让儿童在无痕的阅读和表达中不断去探求简洁数学知识背后的“潜台词”,去捕捉曲折动人的数学“故事”中的思想精髓,感受其价值意义、思想方法和精神本质.故事化教学搭建了课程思政全新的教育载体,对实现数学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协同效应具有重要价值.

猜你喜欢
数学故事课程思政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科技视界(2017年23期)2017-12-09 10:55:55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科技视界(2017年21期)2017-11-21 09:06:22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以故事促进学生乐学数学
江苏教育(2017年7期)2017-05-18 17:01:28
浅析数字故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人文教育途径研究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编与阅读数学故事
教师·上(2017年2期)2017-03-22 11:30:23
恰当渗透数学史 突显数学文化价值
文理导航(2016年36期)2017-02-07 00:36:58
初中数学课堂情境创设之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