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实,学生的作业负担大大减轻。要想在此背景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需要在布置作业时进行创新,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知识的趣味性。这就要求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多环交融,探索如何创新作业设计,在保证语文学科工具性的前提下,增强其人文性与趣味性。
【关键词】作业设计;任务群;“双减”
作者简介:徐娴(1992—),女,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实验小学。
2021年4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这两份文件体现了“双减”背景下作业的重要作用。做作业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那么如何根据教学内容精简化地设计作业呢?下面笔者以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为例进行阐述。
一、基于调研的语文作业现状分析
笔者之前就两个班的91位学生对于传统语文作业的喜好进行过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有27%的学生表示喜欢,有30%的学生表示觉得一般,而有43%的学生表示不喜欢。另外,笔者发现当前的语文作业设计主要有如下几个问题。
(一)重字词轻感悟
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部分一线教师比较喜欢设计一些机械式、重复式的抄写字词的作业,认为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字词。实际上,不少学生对于这样的作业比较缺乏兴趣,而且在做作业时往往不会动脑筋思考。在语文学习中,学生的感悟十分重要,因为对每一篇课文的学习都能让他们有不同的感受,并且语文是一门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这说明教师在注重语文的工具性的同时,不能忽视其人文性。
(二)重技能轻趣味
部分教师虽然清楚学生学完每一课之后应该掌握哪些语文关键技能,围绕这些技能设计作业,也会考虑每道练习题应包含的语文要素,编排指向明确的练习题让学生去完成,却没有意识到应该将学生的兴趣放在第一位,学生如果没有兴趣,就会应付了事,甚至不愿意去完成作业。
(三)重要求轻差异
在教学中,部分教师没有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特长优势等设计适合不同学生的作业,而只是一味地按要求让全班学生均完成相同的作业。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在教育的每一个阶段都要有针对性地了解每一个学生。对于他们的优点和缺点,教师都应了如指掌,这样才能因材施教、对症下药,根据每一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去安排相应的学习任务,从而促使他们健康成长。
二、“双减”背景下单元作业任务群的设计
(一)单元作业设计原则
1.整合性
教材中的每个单元、每篇课文的编排都有一定的联系,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不应该把每一课的作业割裂开来,而应该放眼全局,将同一类的作业整合成一个任务群(这个任务群当中的作业难度是逐级提升的),从而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2.针对性
教师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对教材内容、学生的学情有详细的了解。由于不同年段、不同册次的教材之间存在纵向联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也是循序渐进的,因此,教师除了要知道本册教材所提的要求,还要提前了解学生的学习达到了什么样的程度,再针对每个学生不同的情况,通过分层的方式进行作业的设计,这样能够更好地让学生体验到语文这门学科的魅力,激发学习的主动性,提升学习水平[1]。
3.实践性
教材中的“口语交际”和“语文园地”板块都突显了语文学科的实践性,都要求学生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知识。教师应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加入一些常用的定性与定量评价的方法,激发学生对于完成作业的积极性。
此外,反馈评价是作业设计极其重要的一环。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清晰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以及学生的主要问题等,为今后有效帮助学生弥补差距做铺垫[2]。
(二)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作业设计具体案例
1.教材解读
本单元主题是“有趣的故事”,旨在让学生通过阅读本单元中的那一篇篇有趣的故事,在会心一笑中引发无尽的思考。围绕这一主题,教材编者编排了《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方帽子店》《漏》《枣核》四篇课文,设置了以“趣味故事会”为主题的口语交际板块、以“这样想象真有趣”为主题的習作板块和“语文园地”板块。单元导读部分也明确了两个目标: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根据提示,展开想象,尝试编童话故事。本单元的四篇课文虽然形式不同,或是用对话、线索来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或是根据民间故事整理出来的,但也有异曲同工之妙—故事的趣味性十足,可读性强,插图色彩浓厚,等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借助表格和示意图来让学生复述故事,让学生懂得复述是用自己的话把故事内容说出来,而不是背诵;也要注意教材的整体性,创设多种情境,让学生在感受到课文的趣味性的同时,激发创造力和表达欲望,并充分落实单元目标。
在三年级上册教材的学习中,大多数学生已经学会了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而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教师要基于学情,适当给予学生提示,让学生明白在复述故事时不能漏掉重要的情节。为了帮助学生复述故事,教材在每篇课文的课前提示或课后练习中都明确了“复述”这一要素具体落实的要求与方法。教师在教学时应好好利用教材的这些内容。
2.作业目标制订
在设计“双减”背景下的作业时不能一味地舍弃基础性作业,因为字词仍然是语文学科的基础,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需要立足多个方面,制订综合性的作业目标,如可以制订:(1)基础目标—能正确书写课文后面的田字格里的字,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阅读目标—采取适当的方法复述故事,概括故事情节;(3)习作目标—能够整合某种动物的相关信息,完整地进行介绍。
3.单元作业任务群设置
基于以上三个作业目标,教师需要设置一个任务群。而这个任务群应该指向一个总目标。教师在设计语文作业时不应该局限于某一个方面,而应该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推动学生对语文的学习,为学生减负,让学生形成对语文的感知。
(1)基础作业
本单元的课文生动有趣,学生的阅读兴致高。放眼整个单元,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所要掌握的基础性知识,从三个维度设置一个有梯度的任务群:①预习时从课文中找出应掌握的生字,对于“语文园地”中应认识的词语,运用多种方法了解它们的意思;②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每个人物的语气;③理解古诗《大林寺桃花》的大意,能够默写下来。将所有基础作业任务整合成一个任务群,并以预习单的形式提供给学生,能够让学生有目的性地预习、学习课文,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本单元的课文中,有 “卷”“衬”“喂”“贼”这4个易错字,“缝”“夹”“溜”“哩”“旋”“折”“涨”
“嚷”“吐”这9个多音字,以及“厉”“历”这2个极易混淆的形近字。教师可以让学生将上述内容整理出来并记录在预习单中,在课堂中注意进行专项讲解,如在讲解“夹”这个多音字时,可以通过图片以及动作来帮助学生辨析“夹”何时读“jiā”,何时读“jiá”,从而取得良好的效果。
另外,在本单元的课文中,人物对话也十分有趣。学生主要应读出裁缝、顾客、老虎、贼的语气,注意人物的表情、动作、心理等细节,进而感悟出人物的特点。在预习时,学生可提前听一听录音,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来,为之后的复述课文做好铺垫;在学习完课文后,可以课本剧的形式进行表演,读好每个人物所说的话。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准备面具等辅助道具,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快速进入角色。
(2)阅读作业
教师可以结合本单元的整体目标,将阅读作业整合成如下任务群:①默读课文,借助表格和示意图复述故事内容;②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中自己最感兴趣的一部分;③借助相关提示,有依据地续编故事。下面笔者结合课例具体谈谈以上任务的开展。
《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与《漏》这两篇课文篇幅都比较长,教师在教学时应注意化长为短,长文短教。纵观《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全文,可发现文中有明显的提示时间的词语“第二天”“第三天”“又过了一天”。所以教师可聚焦在顾客与裁缝之间的对话上,以时间顺序罗列每一天发生的故事,让学生做课中作业时,先找出顾客和裁缝所说的话,再以此为抓手,梳理出顾客的要求和裁缝的反应,填好表格(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然后进行复述。而纵观《漏》全文,地点由屋子开始最后又回到屋子,并且课后习题中的示意图及关键文字提示,也让学生的复述有依据可循。
在让学生讲述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动手画下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幕。如在《方帽子店》一文中,笔者班上的不少学生都画了方帽子店主人与其儿子争吵甚至是抓帽子、丢帽子、互相推搡的场面。于是在复述故事环节,笔者就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的动作、神情、语言等细节,将故事复述得更加生动。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与同桌之间互相讲故事,或讲给家长听。
因为学生通常看到故事结尾时会觉得意犹未尽,所以教师此时就可以设置续编故事环节,将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在布置续编故事的作业后,教师应注意及时给予反馈,如可以根据故事续编的情况进行评奖、颁奖,让课内外学习更好地融合,也可以让全班学生欣赏续编出的优秀故事。如学完《枣核》一课后,学生大都已经了解了整个故事的情节,也认识了勤快、聪明、勇敢的枣核。于是在续编故事环节,笔者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在组长的带领下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共同完成任务。在各组组长把所有内容整理好后,笔者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向其他同学分享本组续编的故事,并由学生投票选出“最佳故事大王”,这对于学生而言也是一种鼓励。
(3)习作作业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都是至关重要的,二者缺一不可,相得益彰。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升华和创造。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将本单元的口语交际板块与习作板块进行整合,组织学生交流发言的同学讲的这个故事有趣之处在哪里,有哪些自己意想不到的地方,吸引自己的地方在哪里。
学生之前写过有关想象的作文,不过本单元习作指向明确,提供了母鸡能飞、蚂蚁变大、老鹰胆小如鼠、蜗牛健步如飞这四幅插图。这些插图中动物的特点不同于学生平常对这些动物的认知,所以学生在写作时需要变换思维方式,放飞想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讲一讲自己认知中的某种动物最鲜明的特点是什么,再提问:“你觉得这种动物最不可能具备的特点是什么?”在展示范文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借助表格、示意图、思维导图等,创作出在这种动物身上发生的神奇的故事。这个过程可以体现出学生是否掌握了复述故事的方法。然后,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让学生自主创编故事,再由组员进行评价。这样可以真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突破本单元习作的难点,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
结语
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教师应该对作业进行优化设计,所设计的作业要由“量”向“质”转变,作业目标要更加精准,指向学生的综合素养,而复述故事的能力只是其中的一方面。借助任务群可以化散為整,大大提升作业的有效性,这也和新课标的要求相契合,有利于取得“1+1>2”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邓丽越.因人而“异” 寓练于“趣”:对小学语文校本作业设计的思考[J].教育实践与研究
(A),2016(12):18-20.
[2]詹出文.让小学语文作业丰富多彩:浅谈小学语文作业的布置[J].亚太教育,2020(6):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