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合作学习能够驱动学生为集体利益而努力,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理想。互动合作是近年中学地理教学改革中高频提及的词汇,与之相关教学模式的构建及优化策略研究,对于中学地理教学的发展和改革意义重大。文章介绍互动合作教学模式的概念与价值,结合中学地理教学现状,深入研究构建及优化互动合作教学模式的策略,旨在为教师的教学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与实践思路。
【关键词】中学地理;互动合作;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张有琴(1982—),女,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文峰中学。
互动合作教学模式以互动传递教育信息,以合作组织学生思考和学习。教师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应用互动合作教学模式,能够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中学地理学科的人文性较强,为了进一步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打造适合学生学习的环境,教师应当充分了解当前中学地理教学的现状,对互动合作教学模式展开研究,深入思考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互动合作教学模式概述
(一)基本概念
互动合作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组织生生、师生互动,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热情,由此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互动合作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弥补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学模式的不足。
在互动合作教学模式下,传统的师生角色定位有所改变,学生能够掌握学习的自主权,教师的引导作用日益突出,师生处于平等地位。总之,互动合作教学模式是一种能够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教学模式。
(二)应用价值
首先,互动合作教学模式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能够营造更加热烈的课堂氛围,充分激发学生讨论地理问题的兴趣,调动学生表达自我想法的热情,继而能够收获更好的地理教学效果。
其次,互动合作教学模式的应用,可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充分与小组成员交换意见,从而形成独到的见解,深化对所学地理知识的理解。
最后,互动合作教学模式能够凸显中学地理学科的人文特色,降低学生理解抽象理论的难度,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创造机会,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地理学习基础[1]。
二、中學地理教学现状分析
(一)师生关系淡漠
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能够保障教学活动顺利进行,而且可以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在中学地理教学中,部分教师与学生之间缺少沟通,教师难以及时了解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困难,学生遇到学习困难也不愿与教师分享,长此以往,学生积累的问题越来越多,学习难题得不到解决。
此外,除了课堂教学时间,部分教师很少与学生接触,师生缺乏沟通与交流,导致师生关系比较淡漠,课堂学习氛围不浓,如此,对中学地理教学产生了消极影响。
(二)教学形式枯燥
教学形式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直接影响,中学地理教材中蕴含丰富的地理图文信息,如果教师能够依托教材开展形式丰富的教学活动,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际的中学地理教学中,部分教师未能灵活应用教材,采取枯燥、重复的教学形式,只简单地口述知识,然后一味地让学生刷题。
教学形式枯燥无趣,影响了教学的生动性与丰富性,课堂沦为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场所。长此以往,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会下降,从而影响学习地理的效率。
(三)教学模式单一
教学模式是决定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关键因素,部分中学地理教师为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选择采取灌输式教学。学生在灌输式教学下,难以满足学习需求,无法在课堂学习中有效内化知识,即使他们暂时记住了一些知识点,也不能充分理解、消化,不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四)教学空间有限
教学空间包括但不限于课堂,宽广的教学空间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助于学生学习的进步。此外,学生的个性发展会受到教学空间的影响。部分教师将教学活动局限于课堂,未能有机整合课堂内外的教学资源,只注重课堂教学,忽视课外的拓展,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三、中学地理互动合作教学模式构建及优化策略
(一)精心备课,设计互动合作教学过程
备课是构建互动合作教学模式的开端,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目标、课前预习内容以及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能够为学生的互动合作学习提供良好保障。教师不仅要备课程,而且要备学生,切实立足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设计科学的互动合作教学过程[2]。
以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世界主要气候类型”一节的教学为例,气候的类型以及分布情况是此课的教学重点。教师在此课的教学过程中要针对主要气候类型的特征、纬度位置、海陆分布等知识点设计互动合作教学过程。
首先,教师要分析教材,将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和高山高原等气候类型设计成多个自主学习专题,让学生在小比例尺分布图的辅助下,分析这几种气候的区别。在此基础上,教师要以合作学习的形式,指导学生将对气候的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
其次,教师要分析学生,结合学生的问题回答、合作表现、学习成果等因素,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学习习惯,以便及时调整教学计划,让学生更好地开展互动合作。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如下合作学习任务:第一,借助小比例尺分布图,记忆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位置;第二,根据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降水的逐月分布图理解主要气候类型的特征;第三,根据景观图将对气候的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第四,结合气候变化案例,分析影响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
最后,教师要在学生互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了解学生遇到的困难,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计划,让学生理解决定气候的诸多因素,理解气候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备课是教学活动的重要基础,教师课前应当充分解读教材,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课中应根据学生课堂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由此构建有效的互动合作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扫清学习障碍。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互动合作的兴趣
情境是支撑互动合作教学模式的重要条件,有效的情境能够激发学生互动合作的兴趣。教师应当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进行互动和交流,完成各项学习任务,从而促进学生学习的进步[3]。
以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一节的教学为例,教材将教学内容划分为“冰雪世界”“独特的野生动物”“极地探险和科学考察”三个部分,教师可以根据有关的内容创设情境,开展不同形式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首先,教师可以呈现3D地球仪,结合北极和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根据地球运动来判别方向,从而在脑海中建构北极和南极地区的位置概念。
其次,教师可以列举海豹、海象、北极熊、北极狐、企鹅、磷虾等动物图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思考极地动物一般都有哪些特点,激发学生互动合作的兴趣。如此一来,学生能够通过极地动物对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形成更具体的认识。
最后,教师可以播放电影《攀登者》的片段,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合作讨论“为何探险队要去环境恶劣的极地考察?”“野生动物在极地可能会遇到哪些麻烦?”等问题。学生在合作讨论中结合所学知识辩证地分析问题,自由地提出自己的看法,从而能够增强保护动物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保证互动合作的各环节顺畅过渡,使互动合作教学模式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学情。
(三)引导实践,增强学生互动合作的能力
实践活动有利于优化互动合作教学模式,让学生习得真知、掌握技能。教师应当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着眼于学生的学习进步和未来发展,在互动合作教学模式下,设计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切实培养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实践素养的发展[4]。
以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中国的海洋资源”一节的教学为例,海洋资源及其开发是此课的重点教学内容。教师可以以增强学生互动合作能力为切入点,引导学生通过实践的方式逐步建构起“中国的海洋資源”知识体系。
首先,教师可以为学生介绍“中国四大海产”—大黄鱼、小黄鱼、带鱼、乌贼,由此拓宽学生的地理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互动合作,了解我国的渔场、盐场。学生通过互动合作,了解了我国海洋渔场在世界上占据重要地位,黄渤海渔场、舟山渔场、南海沿岸渔场和北部湾渔场是我国的四大渔场,其中舟山渔场最大;我国沿海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都有海盐生产,以长芦盐场、淮北盐场、布袋盐场和莺歌海盐场最为著名。
再次,为了让学生对我国的海洋资源有更为直观的认识,教师还可以利用生动的图片和纪录片,引导学生互动合作,设计保护海洋资源的方案。由此,可以向学生渗透环保理念,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学生互动合作的能力。
最后,教师可以在各个实践环节融入思维导图,让学生互动合作,将学习收获以思维导图的形式记录,逐步建构系统的知识体系,从而获得良好的互动合作体验。
(四)布置作业,增加学生互动合作的机会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也是优化互动合作教学模式不可或缺的因素。教师科学地布置不同类型的作业,能够拓宽教学的广度,为学生增加互动合作的机会,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能力发展。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多元化的作业,让学生通过互动合作的形式共同解决作业中的难题,促进学生的能力发展[5]。
以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一节的教学为例,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位置与范围是此课的教学重点。教师可以围绕四大地理区域的差异设计不同类型的作业,为学生增加互动合作的机会。
首先,教师可以设计基础性作业,要求学生小组合作,按照以下要求,巩固课上所学新知,反思学习过程:第一,绘制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图;第二,绘制“四大地理区域”图并标出分界线。
其次,教师可以设计实践性作业,要求学生设计实践活动计划,并通过合作来分析问题、得到结论、积累经验。具体的实践性作业为:在“四大地理区域”图上划出各个区域的山区、平原、林区、农耕区,并借助课外资料分析四大地理区域的河流、农作物、居民点分布的情况。
最后,教师可以设计挑战性作业:第一,探讨影响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分界线的主要因素;第二,探讨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的区域特征。相比基础性、实践性作业而言,挑战性作业的难度较高,对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要求也较高。学生唯有在互动合作中深入探讨,方能高质量地完成作业,实现能力的发展。
结语
总而言之,互动合作教学模式对于地理教学的发展和改革有积极影响。教师积极探讨互动合作教学模式的构建及优化路径,能够让地理课堂焕发生机,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乔自成.高中地理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应用探析[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9(18):20.
[2]王寿喜.分析高中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构建与培养策略[J].教师,2019(25):82-83.
[3]刘振坤.分模块合作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9(16):93.
[4]翟丛丛.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华夏教师,2019(20):69.
[5]张军.在高中地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探究核心素养培养策略[J].新课程导学,2019(1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