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策略

2023-07-17 01:19秦茂森
学周刊 2023年22期
关键词:德育渗透初中体育德育

秦茂森

摘 要:为进一步提升学校育人质量,各学科教师需在课程教学中积极渗透德育,依托课程育人元素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与思想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现阶段,仍有不少体育教师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没有挖掘利用体育课程中的德育资源,不利于达成体育课程育人目标。因此,作為初中体育教师,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德育渗透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及成长规律,灵活引入德育内容,有机统一体育知识教学、技能训练和德育工作,切实提升体育课程育人效果。

关键词:初中体育;德育;德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3)22-0163-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3.22.054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学校德育工作,明确要求各学科教师要紧密融合课程教学、教材内容以及育人元素,在课程教学全过程中贯穿德育,统一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体育课程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德育资源,是德育渗透的重要载体。作为初中体育教师,我们要深入挖掘体育固有的德育功能,结合初中生的认知规律选择适宜的渗透形式,实现润物无声、铸魂育人的教育目标。

一、初中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必要性

初中生面临着日趋复杂的社会环境,利用网络技术可以便捷接触外界信息,很容易受到不良风气、错误思想的侵染,对学生价值观念的形成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初中生缺乏丰富的社会经验和较强的辨别能力,无法全面认知与准确判断复杂的社会现象,社会中存在的不良因素会对学生道德认知的形成造成阻碍。针对这种情况,学校教师要充分发挥课程育人功能,引领学生的思想成长。体育作为初中阶段一门重要课程,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品质素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理应承担起德育任务。因此,体育教师既要加强知识教学与能力训练,又要灵活渗透德育内容,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认知,培养发展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二)可行性

体育和德育具有基本一致的培养目标,皆为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体育教育侧重于身体运动,依托类型多样的体育活动帮助学生掌握相应的体育健康知识与运动技能,培养发展学生的思想品德和意志品质,具有十分丰富的德育功能。体育教师通过开展运动游戏和竞赛活动,能够同步培养学生的纪律意识、协作精神以及创新品质等。由此可见,体育课程是德育渗透的重要载体,通过在体育课程教学中渗透德育,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

二、初中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路径和策略

(一)提升认知,坚持言传身教

立德树人要求融合思政教育和各门各类学科,全面贯彻三全育人方针,充分发挥学科德育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体育教师作为德育渗透的主体,其思想认知和教育理念直接影响到德育渗透效果。因此,初中体育教师要充分明确德育内涵及渗透意义,主动学习德育知识与渗透方法,巧妙结合体育教学和德育工作,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道德思想。

1.加强学习培训。德育渗透并不是将德育内容生硬地加入体育课堂教学中,而是有机融合体育课堂教学内容与育人元素,实现润物无声的目标。如果体育教师缺乏良好的认知与教学能力,将难以保证德育渗透效果。因此,学校要定期组织德育培训活动,引导体育教师学习德育渗透方面的理念、方法和经验,不断提升体育教师的德育渗透能力。同时,体育教师要养成主动学习习惯,持续学习体育与德育融合方面的案例和经验,全面理解德育渗透的本质,积极创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要重构课堂教学目标,将德育目标融入进来,细化具体要求与方法流程,在体育教学活动全过程中贯穿德育内容,帮助学生内化吸收德育知识,促使体育教学的德育目标得到顺利实现。

2.坚持言传身教。体育教师扮演着传授者、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等角色,教师的言行举止、道德素质会对学生产生直接影响。体育教师只有不断提升自身道德素养,严格约束言行举止,才能够充分发挥体育课程德育功能。因此,体育教师在日常生活及教学过程中要严于律己,利用自身仪表风度、行为习惯、道德品质等给予学生正向引导。比如,体育教师要严格遵循各项教学规定,避免出现迟到、早退等情况,逐步强化学生的时间意识;完成教学活动,主动回收各类运动器材,带动学生参与进来。通过长期持续地坚持,可逐步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

(二)整合内容,挖掘德育元素

体育教师在德育渗透过程中,不能够与教学内容相脱离,如果向学生生硬灌输道德理论,则难以保证德育效果,甚至会让学生产生抗拒心理。体育课程中的德育元素十分丰富,为教师德育渗透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良好条件。结合初中体育课程标准及教材内容,可从这些方面着手:

1.爱国主义元素。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及爱国情怀是德育的重要目标,如果仅仅向学生灌输大道理,难以让学生深度理解爱国主义所表达的道德境界,无法保证德育效果。而通过挖掘利用体育教学内容中的爱国主义元素,紧密结合体育教学与爱国主义教育,可帮助学生依托学科知识及具体事例更加深刻地理解其中含义。在具体实践中,体育教师可利用我国优势体育项目以及运动员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带领学生观看奥运健儿为国争光的视频片段,详细讲解奖牌数量对弘扬中国形象的重要意义,引导学生树立报效祖国的伟大理想。

2.规范意识元素。为保证体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体育教师往往会制定相应的制度规范,约束学生的语言和行为,以便维护课堂正常教学秩序。同时,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组织各类竞赛活动,包括篮球比赛、跑步比赛等。这些比赛皆有对应的规则与行为规范,是培养学生规则意识的重要载体。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要向学生详细讲述课堂规定与运动规则,引导学生认真遵守,避免出现违反规则制度的行为。

3.意志品质元素。相较于其他学科,体育课程教学在培养学生意志品质方面具有良好的条件。体育教学活动一般在室外开展,学生需要承受环境考验。体育教学的实践性较强,学生只有具备足够的耐力和坚忍的意志,才能够顺利完成训练任务。因此,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善于挖掘和利用这些德育资源,鼓励学生勇于克服环境、机体疲劳等问题。同时,要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迁移优良意志品质,以自信的态度处理各类难题。

4.集体主义元素。大部分体育活动具有集体属性,学生只有相互帮助与协作才能顺利完成。因此,体育教师要善于利用团体项目教学渗透集体主义教育,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团结协作的重要性。例如,在整理队列环节,体育教师可引导学生认知自己在集体中的重要地位,协调统一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在篮球对抗赛练习中,体育教师要明确划分各个成员的角色与职责,引导学生在展现个人才能天赋的基础上,与队员密切配合,共同赢下胜利。

5.理想信念元素。现阶段,很多初中生缺乏理想信念,没有制订明确的目标,容易失去学习动力,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而体育课程中的理想信念元素众多,能够给予学生有效的激励和引导。例如,在排球项目教学中,体育教师可带领学生观看《夺冠》片段,向学生生动讲述“女排精神”,引导学生学习中国女排为实现理想目标而努力奋斗的精神,协助学生逐步树立理想信念。

(三)创新方式,丰富渗透方法

德育渗透并不是采用机械生硬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理论,而是要在潜移默化中引领学生思想成长。因此,体育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灵活采取多样性的渗透方法,自然而然地开展德育活动,有机融合体育教学和德育,切实保证德育渗透效果。

1.陶冶教育。此种教育方法涵盖人格感化、环境陶冶、文化熏陶等多种内容,指的是潜移默化地熏陶与感染学生,具备自然性、长期性等特征。在人格感化方面,体育教师需利用自己的言行举止、道德修养给予学生有效感染。在环境陶冶方面,教师先从课堂环境着手,优化课堂教学内容与方式方法,改善师生关系,打造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环境,之后逐步延伸到校园环境,定期开展趣味多样的校园体育活动,包括足球比赛、篮球比赛等,不断刺激、发展学生的内在意识与品格素养。在文化熏陶方面,体育教师一方面要带领学生学习体育文化,向学生讲解体育项目产生历程、体育运动员的奋斗故事等内容,在拓展学生知识视野的基础上有效渗透德育;另一方面要积极挖掘班级文化、校园文化中的育人元素,如班级制度、校训等,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

2.举例引导。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学生违反规则制度等问题。如果体育教师直接粗暴地制止和批评,学生将难以真正获得教育。特别是初中生已形成一定的自主意识,虽然表面接受教师的批评,但没有真正产生认同。面对这种情况,体育教师可就具体情况,灵活举例,采用通俗易懂的形式介绍违反规则的严重性,依托一系列具体事实引导学生逐步从心底认同教师意见,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行。例如,在篮球分组对抗训练中,一些学生为赢得胜利,经常做出危险的犯规动作。这时体育教师应及时停止活动,与这些学生深入交流,先肯定学生的好胜心,再引入专业篮球比赛中发生的真实案例,引导学生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尝试复现这种危险情境,生动再现这些犯规动作可能会对球员造成的严重伤害,引导学生在体育规则范围内进行防守,避免因动作幅度过大而伤害到被防守球员。

3.榜样激励。和生硬的理论灌输相比,榜样激励能够产生更好的效果。因此,体育教师要结合初中生的兴趣喜好,精心筛选榜样人物故事,激励学生朝着榜样人物学习,不断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一方面,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引入学生较为关注的名人事例,如中国女排、张伟丽等,采用生动的语言讲述这些榜样人物的奋斗故事,引导学生学习榜样不屈不挠、永不放弃等精神品质。另一方面,体育教师可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表现,树立身边榜样,向学生介绍班级某一同学为掌握技能动作而不断训练的事迹,鼓励学生向身边榜样学习。和名人榜样相比,身边榜样更加真实和熟悉,能够对学生产生强有力的激励作用。因此,体育教师要优先采用身边的榜样激励学生,切实改善德育渗透效果。

4.实践锻炼。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并不是单单让学生理解相关理论知识,而是要引导学生充分内化和吸收,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深入践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达成这一目标,体育教师要积极组织实践锻炼活动,引导学生对美好品德零距离接触和体验,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思想素质。例如,在排球项目教学中,教师可组织开展小组对抗训练活动,引导各小组成员密切配合,在履行自身职责的基础上,努力为同伴创造机会,弥补队伍短板,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在之后的自由训练环节,教师要鼓励接受速度较快的学生帮助尚未完全掌握技术要点的学生,引导学生深刻体会幫助他人的快乐,养成乐于助人的优良品质。

(四)优化评价,完善评价体系

现阶段,体育教师主要采用体育测试的方法检测学生是否熟练掌握体育知识与技能,没有评价学生思想品德发展情况。针对这种情况,体育教师要在体育考核评价中纳入德育评价,利用评价的导向激励功能更好地达成德育目标。

1.注重实时性评价。为改善德育渗透效果,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及时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与态度,帮助学生及时纠正不良行为,促进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在实时评价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性格特点,采用适宜的评价语言和方式方法。如部分学生不喜欢体育运动,缺乏良好的身体素质,体育教师要着重采用激励性评价方式,鼓励学生勇于突破自我,应对训练中的困难和挑战,逐步增强体育锻炼兴趣;部分学生的集体意识较为薄弱,教师可先肯定、赞扬学生的体育天赋,再以委婉的方式指出学生的不足,鼓励学生与同伴加强协作,赢得团队胜利。

2.优化总结性评价。在总结性评价过程中,既要采用体育测试的方法衡量学生对技能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要利用教师观察、师生互动等方式评价德育效果,对学生的体育态度、道德品质等全面客观地评价。为保证总结性评价的有效性,教师可将积分制评价方法引入进来,如实记录学生的德育表现,设计合理的评价指标,包括合作意识、意志品质、规则意识等,赋予相应的权重,计算学生的最终得分,纳入总结评价体系中。

三、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能够充分体现体育课程的育人价值,实现“健体育人”目标。作为初中体育教师,我们需提升自身的思想认知与道德素养,高度重视德育渗透工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深挖课程蕴含的德育元素,灵活引入多样性的渗透方法,同步完善教学评价机制,深度融合体育教育和德育,改善德育渗透效果。

参考文献:

[1] 郭伟.核心素养下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践与探索[J].科技资讯,2021(3).

[2] 康红霞.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华夏教师,2020(8).

猜你喜欢
德育渗透初中体育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选课机制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
初中体育学习方法指导
中学体育先学后教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