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数学探究过程趣味提升策略

2023-07-10 19:14杨建新习心兵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23年6期
关键词:三角尺钝角锐角

杨建新 习心兵

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和逻辑性,如果不把抽象的问题变得形象具体,不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起来就枯燥无趣。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强化探究过程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从而提升课堂学习效率。

一、探究问题情境化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教材素材的选取应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的现实,以利于学生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数学知识与方法的过程,发展抽象能力、推理能力等。”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资源创设情境,将探究问题融于情境之中,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积极性。

教学“连加、连减”时,笔者创设“奶奶喂小鸡”的情境:有5只小鸡吃食,一会儿跑来2只,过了一会儿又跑来1只。笔者让学生观察发生了什么,并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学生兴趣很浓,能清楚地描述出“原本有5只小鸡,来了2只小鸡,又来了1只小鸡,一共有几只小鸡?”并列出算式“5+2+1”。笔者接着问:“你们会计算这个算式吗?”学生回答“5+2+1=8”。有了情境基础,学生的思路在教师的连续追问中逐渐清晰,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动画中的数学信息,能用算式表达抽象的思维过程,顺利地解决了连加的数学问题。

讲授“连减”时,笔者创设了新情境:“我们手中可以找到哪些东西代替小鸡?”学生回答“书、笔、橡皮”等。笔者随即请第一组学生用橡皮代替小鸡,引导学生数一数第一组共集齐几块橡皮(8块)。然后,笔者从中拿走2块,引导学生计算第一组还剩几块橡皮。学生很容易答出“8-2=6块”。笔者进一步引导:“我还要再拿走2块(边说边从学生手中拿走2块橡皮),现在大家再来数一数,第一组还剩几块橡皮?”学生回答“4块”。笔者小结“从剩下的6块橡皮中再拿走2块,用算式‘6-2=4’表示”,并提问:“从整个过程来看,我第一次拿走2块,第二次又拿走2块,你能用一个算式表示这个过程,并计算出最后剩的橡皮块数吗?”学生交流后回答:“8-2-2=4块。”

以上教学,教师将连加、连减问题情境化,利用动态视频情境和真实情境,逐步引导学生理解连加和连减的含义,明确其计算顺序。

二、探究过程活动化

教材中的知识是静止的,教师可以运用学具,为学生提供学习支架,让学生利用学具探究数学知识,在学习过程中理清解决问题的思路,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强化学习体验。

教学“5以内的减法”时,笔者提供了小圆片、小棒等学具,让学生自选一种学具辅助计算“5-2”。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学具,通过摆一摆、圈一圈、标一标、算一算等方式演示计算过程,得出计算结果,最后在小组内互相说算法。汇报中,学生找到了两种计算“5-2”的方法,以摆小棒为例:①拿出5根小棒,一根一根地减,即先拿走1根,再拿走1根,还剩3根;②从5根小棒中直接拿走2根,还剩3根。学生在摆小棒(或圆片)的过程中理清了两种算理。

教师结合实际操作活动,让学生经历用实物模型解释算法的过程,多种学具的选用持续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为学生后续学习多位数的退位减法积累了经验。

三、探究过程游戲化

游戏贴近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可以使数学探究过程变得有趣味性、有挑战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开展“用一副三角尺拼出一个钝角”活动时,笔者用闯关游戏贯穿教学,效果很好。课堂上,学生认识三角尺后,笔者抛出游戏第一关:“今天我们来玩一个游戏——用一副三角尺拼钝角,拼完后给同桌说说你是使用三角尺中的哪两个角拼成的。”讲完游戏规则后,学生自主活动,笔者边巡视边收集学生的作品(如下图)。

作品展示后,笔者宣布游戏第一关过关,全体学生进入下一关“拆角”:“请你把前一个游戏拼出的角描下来,想一想可以拆成两个什么样的角?”学生操作后汇报:第一个图形可以拆成两个锐角,另外三个图形可以拆成一个直角和一个锐角。在笔者的点拨下,学生还发现:用一副三角尺只能拼出四个钝角,直角和锐角拼出的一定是钝角,但两个锐角有的时候可以拼出钝角,有的时候不能拼出钝角。就这样,学生在通关游戏中用一副三角尺拼钝角,分析拼摆规律,探索出“锐角+直角”“锐角+锐角”等组合方式。

游戏让拼角活动更有趣味性,不仅强化了学生对角的类别的判断,而且发展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作者单位:枣阳市刘升镇中心学校)

责任编辑  张敏

猜你喜欢
三角尺钝角锐角
三角尺中的奥秘
合金钢钢轨组合式钝角辙叉
在“拼”中解决问题
锐角三角形有几个锐角
分法不同结果不同
神奇的三角尺
画角数角收获大
一道国家集训题的简证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