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霞
家校共育课程是一门实践性、体验性的活动课程。活动性课程的设计要把握三个原则:一是活动目标明确,即目标引领活动情境和活动任务的设计;二是活动情境有效,即要以真实情境强化家长和孩子的体验感,激发家长和孩子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三是活动内容有序,即多个活动的安排要有层次性和连贯性,让家长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深化情感体验,丰富知识储备。
有效的家校共育活动离不开明晰的目标。如“家庭关系”专题课程,一方面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在家庭中的身份以及如何正确处理自己与爸爸妈妈的关系;另一方面要更新家长的教育观念,使家长主动拉近与孩子之间的距离,努力打造幸福和睦的家庭环境,促进孩子健康、快乐成长。为此,教师围绕“营造幸福的家庭关系”目标,设计了课程情境和具体的课程内容。在目标引领下,学校可以开设家庭教育工作坊,围绕目标设计不同的主题活动。如在“爱需要信任”主题活动中,教师先请家长同其他孩子一起完成一项任务,再请家长同自己的孩子一起完成一项任务;任务完成后,教师请家长、孩子分享活动感受,引导家长理解“爱的信任”,改变包揽孩子学习生活中的所有問题致使孩子失去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做法。又如,在“与爱同行”主题活动中,教师让家长和孩子互换角色,完成一项需要相互帮助才能完成的任务,进一步强化家长和孩子对彼此的信任感。
家校共育课程内容的设计应该符合家庭生活和学习生活的现实需求,一方面需要教师打开思路,围绕既定主题综合多元化内容,摆脱固定课时的限制,落实专题教育;另一方面需要家长了解孩子的真实情况,积极参与主题亲子活动。
如在“幸福的家庭关系”课程正式开始前,教师通过家校平台做调查,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如常住家庭成员有哪些?在外家庭成员多久回一次家,生活状况如何?家长工作之外会做什么?家中最辛苦的人是谁?以此明确家庭关系课程的重点。活动中,教师通过“亲子沟通锦囊”引导学生和家长分别用画笔描绘对方的特点,也可以用猫、老虎、刺猬、蜗牛等形容对方,以了解学生和家长在对方眼中的形象。有的家长说孩子做事拖拖拉拉,学习积极性不高;有的家长说孩子脾气暴躁、不听教导;等等。教师倾听家长的困惑,疏导家长的情绪,引导家长以全面、长远的眼光看问题,学会表达爱,给家长提出与孩子建立平等、亲密、信任的亲子关系的具体建议。然后,教师组织游戏活动,设计接力跑、花绳带跳、拔河等趣味活动,通过游戏强化学生对家长的信任,加深家长对孩子的了解。最后,教师给学生布置和家长共绘“家庭树”的作业,让全家人通力合作,完成任务。学生的作业中呈现了各式各样的“家庭树”,有的按长幼顺序绘制家庭树,如先在树顶处绘制爷爷奶奶的形象,再依次向下绘制;有的把家庭成员中工作最辛苦的父亲放在大树主干位置;还有的把家庭中最受宠爱的孩子放在大树最显眼位置。无论家庭树的呈现方式如何,通过交流分享,家长和孩子都能从中感受到血脉相连的家庭关系,有利于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家庭成员间的亲情,明确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的支持和父母等长辈的养育,激发学生对家庭的感恩,自觉学会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家庭成员的爱。
(作者单位:十堰市竹溪县教师发展中心)
责任编辑 刘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