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梅珠
【摘 要】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是人们沟通交流的工具。智障学生通常语言发展滞后,词汇贫乏,理解能力较弱。培智学校教师应重视发挥个别化语言训练作用,让智障学生“能说”;重视发挥互动性语文课堂作用,让智障学生“会说”;重视发挥综合性实践活动作用,让智障学生“说好”。
【关键词】 智障学生;语言表达;培智学校
【中图分类号】 G764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是人们沟通交流的工具。智障学生通常语言发育迟缓,词汇贫乏,理解能力较弱,难以有效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和观点。因此,培智学校教师应从多方面着手,发展智障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使其“能说”“会说”“说好”。
一、重视发挥个别化语言训练作用,让智障学生“能说”
智障学生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语言障碍,必须开展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的语言训练,让智障学生“能说”。
存在重度发音障碍的智障学生缄默症很普遍,语言发展处于原始水平,以重复持续的叫声最为常见,有的甚至没有言语机能。因此,在个别化语言训练中要加强构音矫治。如发“a”音时,教师先让学生感受声带振动,即教师发音并引导学生用手抚摸喉部(教师的),感受声带的振动,然后,学生自己发“a”音,并用手抚摸自己的喉部,感受声带是否有振动。经过几个回合的训练,学生在有意识地发音时,声带就会振动,并能准确发出“a”的音。
中度智障学生多数吐字不清,伴有口吃、说话前言不搭后语现象。这时要对其舌内肌肉施以反复、适当的机械刺激,帮助学生获得对舌内肌运动的感受,正确发音。如进行“ch”的语音训练时,教师用压舌板将学生舌中部压住,指导学生舌尖微微向上卷,嘴唇放松,坚持5秒,发出“ch”的音。
轻度智障学生大多语言发育迟缓,语言表达能力较弱。在训练中,教师要注重训练学生的舌内肌,使学生舌内肌的敏感趋于正常。如进行“风”字发音训练时,教师示范强调唇舌音,即学生上齿触碰下唇,作无声的构音运动,轻声地引出靶音,再训练辅音和元音相结合,然后進行重复机械的对口训练,最后过渡到单词和短语的训练。
二、重视发挥互动性语文课堂作用,让智障学生“会说”
学生的发音能力得到提高后,就要注重在生活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智障学生理解和执行指令、主动表达能力,让学生“会说”。《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生活语文课程标准(2016年版)》指出,应以真实生活为基础,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采用示范、模仿、游戏、表演等手段,结合生活情境体验活动开展语言训练。教师创设生活情境游戏,让智障学生在游戏中互相交流,边玩边互动,能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积极体验、能动发展。
如,教授《红灯 绿灯》一课时,教师创设过十字路口的情境,请学生分成两组排好队后,教学生如何根据红绿灯来过马路:教师亮红灯,学生说“红灯亮,停一停”,并停下脚步;教师亮绿灯,学生说“绿灯亮,向前行”,在教师引导下仔细看路向前行;教师亮黄灯,学生说“黄灯亮,等一等”,在教师指导下仔细看灯的变化。接着学生分组分角色扮演“警察”“行人”,“行人”过斑马线,“警察”及时劝导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人”。再如,教授《小兔子乖乖》这篇课文时,让学生先仔细观看《小兔子和大灰狼》动画片。在学生观看的过程之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兔妈妈下山去找吃的前对小兔子说了什么,小兔子是怎么回答的;大灰狼来敲门时,小兔子是怎么做的;小兔子有没有给大灰狼开门;兔妈妈来敲门时,小兔子是怎么做的;小兔子有没有给兔妈妈开门。在学生看完动画后,教师请学生复述动画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词语或故事情节,使学生很快理解了课文《小兔子乖乖》的内容,并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然后,让学生通过戴头饰演课本剧,通过对话、表演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三、重视发挥综合性实践活动作用,让智障学生“说好”
在培智学校中,要重视综合性实践活动的作用,围绕教学主题开展实践性活动,扩展智障学生活动范围,促进智障学生语言发展,使智障学生“说好”。
如开展“找春天”综合实践活动,把学生带入公园后,先把学生带到玉兰树下说:“你们抬头看,看到玉兰树……”学生补充:“玉兰树开花了,白白的。玉兰花好香!”再引导学生看看整个公园的春景,学生不由自主地说:“柳树发芽了;燕子飞来了;鸟儿叽叽喳喳地叫……”在这一综合性实践活动中,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观察力、注意力、审美能力得到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得到训练。再如组织“社区义卖”活动,请学生在社区内展示自己的作品,从设想、用途、功能等方面向社区居民进行具体介绍,说服人们购买。这一活动为学生创造了语言交流的契机,使其语言表达应变能力得到提升。
智障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注重发挥语言训练、语文课堂、综合性实践活动的作用,持之以恒,使学生逐步“能说”“会说”“说好”。
(作者单位:福建省三明市泰宁县水南小学,354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