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就业为导向,以特色促发展,打造农村特校现代职业教育样板

2023-07-04 04:53杨锦王成琴
现代特殊教育 2023年9期
关键词:现代职业教育就业

杨锦 王成琴

【摘 要】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特殊教育学校根据农村残疾学生对种植养殖比较熟悉的特点及本地区农业相对发达、土地资源较为丰富的实际,以残疾学生教育培训就业基地规模化建设为依托,积极探索“教育—培训—就业”为一体的农村特殊教育学校育人模式,以就业为导向,以特色促发展,努力打造农村特校现代职业教育样板。

【关键词】 农村特校;现代职业教育;就业

【中图分类号】 G760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特殊教育学校创办于1986年,原名“溧水县聋哑学校”。建校以来,学校始终围绕“为残疾学生终身发展服务”的办学理念,扎根农村办特教。根据农村残疾学生对种植养殖比较熟悉的特点及本地区农业相对发达、土地资源较为丰富的实际,2001年,在原溧水县委县政府及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学校在时任校长葛华钦带领下,申请到了300亩荒山建设“溧水县残疾学生教育培训就业基地”(以下简称“基地”),开始了长达20余年的“教育—培训—就业”为一体的农村特殊教育学校育人模式实践探索,从根本上解决农村残疾人的生存发展问题,实现共同富裕。尤其是2017年后,学校抓住新校区启用契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以及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系列文件精神,“坚持面向市场、促进就业”“坚持面向实践、强化能力”“坚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强化职业教育类型特色”,坚定不移以就业为导向,以特色促发展,努力打造农村特校现代职业教育样板。

2017年6月,学校“提升残障学生生活质量的教育—培训—就业—康复一体化办学模式的研究”被确定为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一类)。2021年,学校在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结项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提炼,形成了“以‘就业为导向的农村特校‘一体化课程建构与实施”的教学成果,于2022年1月获江苏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一、強化基地育人功能,突出现代农业特色

基地建设是现代职业教育的基础保障,是以育人目标为导向,打造现代职业教育特色亮点的重要举措。学校不断探索和实践基地的育人功能,提升基地建设水平,推动形成独具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范式。

现在的基地与新校区相连,总规划1075亩,一期建设500多亩。建有牡丹园、枇杷园、竹园、桃园、月季园、菊花园、茶园,以及蔬菜栽培区、水产养殖区、草鸡放养区、农耕实践区、野炊区等;还有2500多平方米的玻璃温室和5000多平方米的连栋大棚,现代农业特色鲜明。各个园区的种植养殖项目为教育、培训提供了良好的课程资源和实践场所。基地中华乌骨鸡产出的青壳蛋销往全省各地,各种无公害蔬菜供不应求,逐步形成学、产、销相结合的运行模式。基地促进了学生职业技能的习得,学生习得技能后用于基地的生产、建设,有效促进了基地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了良性循环。基地从创办之初就安排残疾学生进行独立性就业与辅助性就业。从2006年9月起,学校为独立性就业的残障职工办理了“养老、失业、工伤、医疗、生育”5项保险。在基地就业的残疾职工收入逐年提高,真正实现体面地工作、有尊严地生活。学校获得了“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单位”等多项国家级荣誉。

基地在运行过程中不断拓展教育功能,已成为南京市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开发了短期、中期、长期3类共40多门社会实践课程,为普通学校对学生进行乡土教育,培养知农爱农新一代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与良好的环境,先后接待南京外国语学校、南师附中、金陵中学等学校的多批中小学生社会实践30多万人次。在接待的过程中,残疾学生与普通学生一起学习、体验,互相交流,共同生活,促进了普特深度融合。

基地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现已成为南京市休闲农业观光景点。每年举办一届南京溧水牡丹节,至今已举办了十六届,接待市民累计20多万人次,为残疾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他们成了乡村振兴的建设者和受益者。

二、重构十五年一体化课程,探索贯通育人培养模式

学校充分发挥十五年一体化办学优势,以“学会一技之长,培育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建设者”为育人目标,统筹推进五育并举,并把残疾学生的学业与就业相贯通,实现学前教育、九年义务教育和三年职业教育课程的一体化建构与实施,保证学校育人目标的整体性和衔接性。

一是德育课程一体化。学校进行了德育工作整体设计,立足残疾学生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3大领域,以自我悦纳、行为养成、爱国爱家、劳动光荣4个板块来整体架构德育课程。3个学段的教育内容逐步深入、环环相扣,形成了15年贯通衔接的序列化德育课程,实现了多学段育人的有序递进、螺旋式上升。如自我悦纳课程学前阶段开展“认识我自己”“我的小伙伴”等主题活动,小学阶段开展“我自信,我能行”“夸夸我的小伙伴”等主题活动,初中、职业教育阶段则开展“精彩有你,精彩有我”等主题活动,发挥残疾人先进典型榜样力量,激励学生自强自立,深受学生欢迎。

二是职业教育与基础教育相对接。为了实现劳动教育、职业启蒙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学校对学前教育、义务教育与职业教育阶段的相关课程进行了二次加工,研发了“三段四领域+任务群”的系列化课程,实现了全面接轨。学前段依据《上海市学前特殊教育课程指南》,主要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侧重于简单的穿衣、如厕等技能的学习。义务段主要围绕日常生活领域、生产劳动领域、服务性劳动领域,以任务群为基本单元,分学段进阶安排课程内容。其中1—3年级主要培养用餐、个人卫生清洁、个人物品的整理与收纳、清洗蔬菜等基本技能,让学生坚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体验劳动的快乐。4—6年级侧重培养整理与收纳、家用器具的使用、简单的烹饪等基本技能,让学生在学会照顾自己的同时能独立生活。7—9年级侧重培养学生的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能力。7—9年级的学习内容也是中职段专业课程的先导和预演,即中职段专业课程的过渡与衔接内容。学校为每一个年级开发了2册教材,共计18册。每册编排12课(4个单元,3个学习任务+1个主题活动/单元)和1个特色单元(2次特色活动)。特色单元立足特色文化,结合季节特点,将基地的农业生产与劳动教育相融合,开发特色农耕类、农趣体验类、农业手工劳动类教学内容,融合生活语文、生活数学等课程元素,打造多学科融合的劳动教育特色单元。同时,学校围绕义务段劳动教育的重点,深入研究与梳理学习内容,形成每册教材对应的“劳动清单”。此外,每学期举行一次成果展示比赛。

中职段主要按照“作物生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构建以常见农作物生产、基地常见果蔬花卉种植,以及水产、畜牧养殖为主要内容的专业课程。学校在作物生产技术专业设置了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技能)课程和顶岗实习,其中公共基础课程有必修课程和必选课程。专业(技能)课程包括必修课程和任选课程。在必修专业课程中安排了以种植和养殖为基础的专业类平台课程,“蔬菜育种与生产”“果蔬育种与生产”等6门专业核心课程,以及多肉栽培、蔬菜嫁接、果树修剪等6门综合实训课程;在选修课程中安排了艺术插花、鱼缸造景等4门任选课程。

学校采用实践教学、项目教学、现场教学、情境教学、个别化教学等方式推动各学段的课程实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有效学习。课程评价聚焦学生的劳动态度、劳动技能、劳动习惯、劳动纪律和劳动效果5个方面的评价,采用即时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评价主体多元化,既可以是教师、学生、家长,也可以是基地职工、农业技能人员等。

三、争取家庭、政府、社会多方支持,形成多元开放融合办学格局

多元办学是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的重要特征,没有包括家庭在内的方方面面的支持和参与,就办不好职业教育。

学校充分发挥在校陪读家长的作用,开设专家讲坛,对家长进行思想引领和个案指导。通过通识培训、亲子实践等,推动残疾学生家长实现由“养护者”向“影子教师”的转变,使家校共育落地生根。与此同时,学校积极整合资源,不断拓宽开放式办学路径。学校主动与相关企业、高校、机构加强合作,开展基地共建共享活动,打造了温室花卉、生态养殖等富有现代都市农业特色的示范性实践项目。在南京农业大学的支持下,学校不断推进基地种植、养殖一体化建设,加快生态循环种植、养殖产业转型升级,调整基地种植、养殖结构,由低端产品产出向中高端产品产出转移,以适应新时代产业发展需求。現在,越来越多的专业人才进校园进基地传承技艺,指导学校编写具有地方特色、适应社会需求的重点专业教材,使学生真正能够所学即所用。近10年来,学生的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

学校还通过项目申报,完善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建成残疾人之家、残疾人农疗基地等,争取到农业部门和残联部门在政策、经费上的支持,保障学校和基地健康可持续发展,形成多元支持、协同办学的良好局面,推动学校职业教育进入提质培优、增值赋能的新阶段。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学校将抓住2022年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二类)“以‘就业为导向的农村特校‘一体化课程建构与实施”的培育与推广契机,联合项目联盟学校开展共学共研、互帮互促,努力让农村特校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再上新台阶。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特殊教育学校,211224)

猜你喜欢
现代职业教育就业
试论现代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机制
现代职业教育背景下环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论现代职业教育的本质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问题与对策
浅议民办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工作
高职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对策研究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