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允
【摘 要】統编教材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是革命文化主题单元,属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学习内容。教学时,教师要明了本单元的教学要义,并从学习任务群的视角整体策划学习任务,梯度推进学习活动,全程跟进学习评价,推动学生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能力的提升,使学生得到革命文化的滋养。
【关键词】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革命文化
研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可以发现,“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各个学段的学习内容中都包含了革命文化类文学作品,鲜明地体现了语文课程独特的育人功能和奠基作用。
以第三学段为例,《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欣赏革命领袖、革命先烈创作的文学作品,以及表现他们事迹的诗歌、小说、影视作品等,感受革命领袖、革命先烈伟大的精神世界和人格力量,认识生命的价值;运用讲述、评析等方式,交流自己的情感体验。”
统编教材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以“理想与志向”为主题,正适合落实“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教学时,教师需根据学情,创设合理的情境,设置学习任务,引领学生在情境中阅读,并用丰富的语言表达崇敬之情,内化革命精神。
一、梳理融通,明确主题单元的教学要义
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是小学阶段最后一个革命文化主题单元。相较于之前的同类主题单元,本单元更注重引导学生深入地体会革命先辈的优秀品质,充分地接受革命精神的洗礼,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产生表达与创作的热情。本单元旨在综合培养学生的阅读与表达能力,要求学生有选择、有重点地查阅资料,在感受人物内心的基础上内化人物的精神品格,并联系自身,展望未来,表达心愿。
为落实以上要求,教材编排了四篇课文,还安排了主题为“奋斗的历程”的综合性学习板块。其中,精读课文《古诗三首》重在引导学生感受古人高洁的人生追求;精读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侧重引导学生关注文中对人物的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深刻体会人物品质;精读课文《为人民服务》重在引导学生梳理行文思路,把握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借助相关资料,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略读课文《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侧重学法迁移,引导学生展开自学。
教师要充分发掘综合性学习板块中阅读材料的学习价值。如,在教学《为人民服务》之前,学生可先阅读《十里长街送总理》等材料,圈画批注、有感情地朗读百姓送别总理的句子,品味文中对老奶奶、青年夫妇和红领巾等不同群体的描写。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革命先辈的崇敬、爱戴之情,还能使学生深刻地领悟“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这类语句真正的含义。
二、整体策划,助力阅读与表达有机交融
(一)整合学习资源,明确单元的教学方式
《课程标准》倡导课程整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课文、阅读材料中的主要人物、事件虽然有所不同,但都指向相同的理想、信念——为人民服务。教师可从整体出发,统筹安排整个单元的学习资源,对文本进行合理的重组,使其互相借力,实现资源融合,逐步推进学习活动。在活动中,要注重多种学习方式的整合,将学生带入语言文字中,使其充分感受文学形象,丰富审美体验,进行创意表达。
(二)基于整体视角,搭建单元的任务框架
教学中,如何在关注单元语文要素“关注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品质;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习作时选择适合的方式进行表达”的基础上,让学生潜移默化地传承红色基因,真正助力学生阅读与表达能力的提升呢?主题情境的创设与运用是关键。教师应从单元整体入手,紧扣单元主题与语文要素,把课内阅读、课外阅读、写作与综合性学习有机整合在一起,从而实现文道合一。在这一教学理念指引下,本单元创设“回首奋斗历程,追寻人生志向”的单元学习情境,确定以下学习任务框架(如图1)。
(三)梯度推进活动,提升阅读与表达品质
1.多样诵读,感受民族气节
古诗和红色诗词是学生厚植文化基因的绝佳资源。然而,由于时代变化,学生领悟这类诗歌所传递的精神、情感是存在难度的。为了拉近诗歌与学生的距离,教师可多形式、多方面地补充背景资料(文字、图片、视频)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继而引导学生多形式地读诗(吟、诵、唱、对),在反复阅读中汲取精神养分。
任务一“漫步诗歌王国”中,教师安排了“读懂诗中人,悟出诗中志”的学习活动,联结古今,将古诗学习与红色诗词学习相融合。学生诵读《古诗三首》,发现身边物象的特点与诗人内心情思的关联,读懂诗中物、诗中人,读出诗人保家卫国的雄心、不断锤炼自我的高尚品质、刚正不阿的坚韧傲气,更读出古圣先贤身上的民族精神。学生思接烽火岁月,查阅(补充)资料,自读并理解阅读材料中的两首红色诗歌《囚歌》《春天的故事》,从中体会革命党人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深刻感受如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最后,结合综合性学习板块中的“制作小诗集”这一实践活动,教师组织学生查找资料,分类搜集红色诗歌,开展朗诵、研读、演唱、对诗等活动,在此基础上,制作班级红色诗集。在丰富的活动中,学生提升了审美能力,培养了民族气节,丰厚了文化底蕴,打好了精神底色。
2.讲述故事,内化革命精神
革命文化类课文中,一个个血肉丰满的革命人物展现了他们的家国情怀与革命精神。如何让革命故事更鲜活,让革命人物更可亲,让革命精神更好地内化?代入角色,品读文字,体会情感,讲述故事,是使学生生发崇敬之情、感知责任使命、内化革命精神的好方法。
《十六年前的回忆》《董存瑞舍身炸暗堡》《毛主席在花山》《狱中联欢》《飞夺泸定桥》等都是典型的描写人物、事件的文章。教师可锁定核心篇目《十六年前的回忆》,挖掘文本的教学价值。为了迅速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课前要求学生查阅并梳理文章的历史背景,初感“白色恐怖”。课上引导学生品读人物的神态、外貌和言行,抓住“反常表现”,对比“反动派的魔鬼式表现”,触摸李大钊作为父亲的慈爱心,感受李大钊作为革命者的坚定心;让学生聚焦“伟大的力量——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代入角色,引发情感共鸣,创写情境对话,促进学生更深入地领悟李大钊平静的目光背后所隐含的千言万语和不屈信念,逐步让李大钊在心中站起来、活起来。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运用所学过的查阅资料、品析细节和场景等方法阅读其他几个文本。在阅读的基础上,要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如教唱《英雄赞歌》《如愿》等歌曲,适时播放相关视频资料,等等。在文字、音乐与画面的多重冲击下,学生的情感得以激发。他们回顾学习过的有关革命先辈的故事,采用描述场景或者人物外貌、神态、言行的方法,讲述革命故事,组织小组故事会。在此基础上,教师引领学生精学《为人民服务》,以这篇议论文为线索,进行课程内容整合,将本单元所学的革命故事融入观点“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丰富讲故事的形式,鼓励学生交流自己的情感体验,以实现资源融合,优化学习效果,内化革命精神。
3.鏈接生活,尝试多样表达
本单元教学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是提升学生审美能力与表达能力的好载体。要想让革命精神在学生内心扎根,革命文化类内容的学习就不应仅仅停留在阅读与讲述上,还应联结中华民族未来的发展,联结当下的社会生活,联结学生自身的生活经历。
“绘制心愿树,畅写我的梦”就是为此而设计的。革命先辈为美好的新中国而奋斗。当下的我们,又该为什么而奋斗?借由这一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由历史联系现实,由他人联系自身,在对当下生活和自我的审视、反思与畅想中,内化革命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了鼓励学生将心中所愿有创意地表达出来,教师可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心愿导图”,帮助学生打开思路;鼓励学生不拘泥于形式,可以创作诗歌、记叙故事、写信、写日记、写议论文等,体现个性。在此基础上,班内组织召开“我的心愿交流会”,让学生以小组交流的方式分享习作内容,互评、互改习作。
三、评价生成,促进阅读与表达能力提升
《课程标准》强调,应该突出学段特点,关注学习过程,设置重点突出、丰富多样的评价方式和评价标准,让评价更科学完善。
(一)评价方式多样,根植红色基因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评价要兼顾“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如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参与讨论、即兴写片段时的表现,给予评价;设置“最佳朗诵者”奖,从朗诵的正确性、情感的饱满度、诗词的丰富性等角度为学生评分,鼓励学生争做“最佳朗诵者”;设置“最佳讲述人”奖,从所讲故事的完整性、感染力和对故事感悟的深度等角度为学生评分,颁发“最佳讲述人”证书;评选最佳资料卡,布置“优秀资料卡展示板”;选取内容合理、形式丰富的习作,布置“班级心愿树”,不仅能鼓励优秀的小作者,还能更好地感化学生……部分评价标准见表1。
(二)评价主体多元,传承革命文化
对学生学习的过程进行评价,仅靠教师的力量远远不够,亦难免有失公平。因此,鼓励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家长参评,以期更全面、更多维、更公平、更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这样还能够使学生乐于讨论、敢于发表意见。在讨论、发表意见的过程中,学生再一次深化对“回首奋斗历程,追寻人生志向”这一学习主题的理解,回顾革命先辈的感人故事,体会到革命先辈的崇高品质与高洁的民族气节。这样更有利于红色基因深入根植于学生的心田。
总之,教师应明了革命文化单元的教学要义,立足学情,整体策划,在落实语文要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充分挖掘教材的育人价值,最终达到立德树人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27-28.
[2]李海华.大单元视域下的革命文化主题单元教学:以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为例[J].语文建设,2021(20):28-31.
[3]张霞.“阅读链接”在统编教材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教学中的应用[J].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2021(3):13-16.
[4]朱艳娥.革命文化内容的教学认知及优化教学路径探微[J].语文建设,2022(24):65-67.
[5]王崧舟,彭才华.立象以尽意 情动而辞发:《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解读[J].语文教学通讯,2022(27):10-16.
(江苏省常州市邹区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