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初中学生物理核心素养培育的有效途径

2023-06-28 12:32荣辉
数理天地(初中版) 2023年12期
关键词:初中物理核心素养课堂教学

荣辉

【摘要】初中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要求初中物理教师在这一教学阶段能够掌握初中学生的发展特点,引领学生在物理学习中揭示事物的本质,培养学生掌握适应社会所应具备的关键能力与必备品质,促进初中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形成.本文以初中物理教学为例,探索初中学生物理核心素养培育的有效途径,旨在优化教师的物理教学指导方法,激活初中学生的物理学习热情,帮助学生在物理知识学习、物理实验探索等学习活动参与中,树立物理观念、形成科学思维、发展科学态度与责任,让学科核心素养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落地生根.

【关键词】初中物理;核心素养;课堂教学

应试教育体制的提出在一定的时期内有着其独有的教学价值,但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应试教育思想已经无法满足教育改革的需求,为了推进我国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在2001年的课程改革中,教育部提出了“三维”教育目标,与最初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教学相比,“三维”目标加入了学生的思想、情感、价值观培养,首次明确了育人价值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地位.直至2016年核心素养的正式提出,又一次革新了育人目标,对“三维”教育目标进行了补充与完善,要求教师将培养学生形成适应社会发展所具备的关键能力与必备品质作为教学目标,要求教师转变单一的教学方式,深化立德树人的育人理念,让教育回归初衷,而不是为了高分数而教学[1].2022年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中再一次强调了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强调各学科教师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设计教学活动,让教学具备全面性与多元化,紧跟教育新时代发展的步伐,抓住教育改革的机遇,不断地摸索核心素养培养的方法,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想要培养学生形成学科核心素养,需要教师从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态度与责任等方面入手,引领学生在全程参与的物理学习活动中,逐渐地形成物理核心素养,获得全面的发展.

1巧妙的课堂导入,引领学生树立物理观念

物理观念是物理核心素养的基本组成,与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所谓物理观念是指学生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所自然形成的物理概念与物理基础,促进学生认识物理世界、认识自身,能够站在物理学的角度思考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读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将抽象的物理问题转化为简单的生活问题,从而将抽象问题实际化[2].为了帮助初中学生树立物理观念,发现物理与生活的关系,促使学生在物理学习中联系生活经验,实现从生活经验到物理概念等抽象化知识的迁移,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下功夫,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物理情境,让学生在情境的引领下进入到物理学探究的世界,能够站在物理学的角度解释生活现象,总结出物理规律.

例如以“摩擦力”一课的教学为例,在这节课中需要学生知道摩擦力并非只是受到阻力的作用,同时还受到动力的作用,并且能够准确地辨别出生活中的哪些是阻力,哪些又是动力,感受到生活中的摩擦力.在“摩擦力”一课中主要由“摩擦力”和“摩擦的利用与防止”两部分内容组成,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中首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播放一段视频,视频中分别展示了三个生活中常见的情境:第一,在足球赛场上,当运动员脚下用力踢出足球后,足球运动了一段距离后停在了一处;第二,妈妈手里拿着两双鞋子,一双鞋子的鞋底几乎没有纹路,而另一双鞋子的鞋底却有很多的竖纹,妈妈开心地说竖纹多的鞋子具有防滑的功能;第三,自行车的锁生锈了难以打开,加点油之后就能够轻松地打开了.当学生观看完视频之后,教师提出问题:“看完这三段视频之后,有没有什么问题?”学生1说道:“为什么足球会运动一段距离后停下来?”,学生2:“为什么有竖纹的鞋底更加防滑?”,学生3:“为什么在生锈的锁上加点油,就会变得更加顺滑了?”学生在观察视频后产生了疑问,是学生积极思考的证明,教师应抓住实际引入主题,并引导学生从物理学的角度思考生活现象,例如教师这样说道:“我们之前学习了阻力,学生们还记得阻力的概念吗?”、“力的作用能够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这里面足球从静止到快速运动、慢速运动,最终停止了运动的状态,说明了受到了阻力的作用,且力的方向和运动的方向相反,那么,请学生们结合所学的知识,尝试解释竖纹和加油的作用是什么?”学生们由此会想到“增大摩擦”、“润滑”,由此教师导入本节课学习的主题:“没错,学生们刚刚所提到的增大摩擦、润滑都与摩擦有关,实际上视频中的三种现象出现都是受到了摩擦力的影响,也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新知识.”通过巧妙的课堂导入,引领学生学会从生活经验、已a有物理知识的角度思考问题,有助于学生树立物理观念,为初中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形成奠定基础.

2开展趣味化物理实验,激活学生科学思维

科学思维也叫科学逻辑,人的科学思维形成需要在科学认识活动中,通过对感性认识材料的加工处理,从而更好地了解自然现象的产生过程,是人类实践活动的参悟,也是各种科学思维方法的统称[3].对于学生是否形成了科学思维,主要有三个判断标准:第一,具备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够达到归纳与演绎的统一;第二,掌握辩证分析与综合分析的思维方法;第三,实现逻辑与历史的一致,依据科学思维的培养目标,教师应在物理教学中设计一些趣味化的教学活动,引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观察与思考,引发学生对趣味化物理现象的进一步分析、猜想、问题思考与解决等,帮助学生在一系列的物理学习活动中,掌握物理学的常用思想与方法,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合理地运用物理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观察态度,养成眼、脑并用的观察习惯[4].

例如以“大气压强”一课的教学为例,这节课的教学重难点体现在学生对于大气压强的概念较为陌生,学生们在生活中极少能够清晰地感受到大气压强,因此难以从自身的经验或感受出发,分析与总结出大气压强的概念,对大气压强的准确计算更是困难.在本节课的学习中需要学生通过观察两个“小魔术”,激活学生的科学思维,促使学生在观察中对物理现象进行严谨的推理,从演示实验观察以及问题讨论中,学会运用物理思想方法,从特殊现象的观察中总结出一般规律.具体的科学思维培养过程如下.首先,教师给学生演示了两个小魔术,第一个“魔术”是将气球放入瓶中,让学生来吹,观察实验现象,第二个实验是将鸡蛋放在瓶口,让鸡蛋自己进出,如图1所示.学生们在看到这两个“小魔术”的时候,必然会对“魔术”产生浓厚的兴趣,想要知道这个“魔术”究竟是怎么做到的,教師可以在“魔术”表演之后,向学生介绍“魔术”的操作方法,在教师刚刚吹的气”球瓶子上有一个小机关,在瓶底有个孔,当教师用手指堵住孔的时候,气球怎么吹也吹不大,当教师松开孔的时候,气球又变得可以吹大了,同时还能够让气球的大小保持不变,在揭秘“魔术”后教师适时地提出问题,如:(1)为什么将气球吹大之后,再堵住洞口气球的体积就不会变小了?(2)思考堵住孔就不能吹大气球,松开孔气球便可以吹大的原因?(3)为什么将空气抽出以后,鸡蛋就可以自己进去,将空气推进后鸡蛋又被送了出来?(4)吹气球魔术与吞鸡蛋魔术之间有什么关系吗?由此引导学生联系空气和液体压强等知识,认识到空气虽然是看不到摸不着的,但是却真实存在,是有一定的体积、重力和流动性的,帮助学生在物理现象的观察、推导过程中得出结论,理解大气压强的概念,形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物理观念,促进学生科学思维的形成.

3树立实验探究精神,主动承担相应社会责任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科学课程,为培养学生形成科学探究精神为主要目标,要求学生在物理科学活动中能够具备客观、严谨和理性的精神,保持求真、求实、求证的态度,始终持有批判、创新、探究的精神,能够促使学生在物理实验的研究中形成积极的科学态度,发展科学创新意识以及科学创造能力[5].科学不仅仅是理性的,同时也是带有温度的,自古以来每一个科学家的科学成果研究都为社会贡献了一定的力量,无论是科学救国还是科技强国,都是人们在科学发展之路上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表现,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发挥出物理课程教学的人文价值以及社会意义,促进初中学生在物理学习中获得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共同成长.

例如在“汽化和液化”一课的教学中,需要学生掌握最常见的两种物态变化,增加学生对生活中液化与汽化现象的了解程度,并且能够用正确的语言描述出汽化现象与液化现象,通过实验探索的方式帮助学生总结规律,树立正确科学态度,体现出科学层面上的知识迁移与运用,在掌握基本的实验方法与操作流程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实验原理自制简易的海水淡化实验,促使学生理解物理学习的意义,进一步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之间存在的关系,促使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形成,能够利用所学保护环境.首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实验器材,水槽、塑料袋、皮筋、塑料薄膜、酒精、平面镜、养生壶等,完成实验的操作过程,要求学生认真地观察并思考,:“气体是从哪里来的?”、“塑料袋内发生了什么物理变化”,引领学生在对生活化的小实验观察中,初步地认识到物理知识与社会之间存在的密切关系,调动学生的物理探究积极性,引领学生立足于生活的视角建构物理知识.接下来,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熔化吸热,凝固放热”的知识迁移、推理出液化与汽化的相互转化过程与规律,确定液化、汽化的吸、放热情况,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以及思維的拓展,掌握科学探究的有效方法.当学生认识到了液化、汽化的现象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举出生活中的实例,说一说哪些生活的现象属于汽化、液化,一名学生表示:“湿衣服被晾干、地上的水消失、用酒精擦拭降温、水果放置一段时间后表皮干皱等现象,都属于液体的流失”,由此教师提出问题:“那么,在生活中我们如何减慢液体的蒸发呢?”“当有需要时,又如何加快液体的蒸发速度呢?”促使学生在物理实验的观察以及物理规律的总结之后,将问题上升到生活的层面.最后,教师布置拓展型实验,鼓励各小组成员自制简易海水淡化实验装置,通过蒸馏法或反渗透法等方式,完成海水的淡化,解释海水淡化的意义,呼吁学生爱护水资源,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推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责任素养形成.

4结语

核心素养培育是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与目标,初中物理教师应积极地渗透学科核心素养,优化教学活动设计,引领初中学生在物理学习中逐步地形成核心素养,为初中学生的物理学习以及长远的发展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郑见端.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探究[J].亚太教育,2022(23):35-38.

[2]梅增高.初中物理“实验改进”内驱“核心素养”形成[J].中学课程辅导,2022(35):51-53.

[3]程琳静,王焕霞,卓嘎等.物理核心素养的研究现状、热点及前瞻[J].中学物理,2023,41(03):16-20.

[4]丁凯.重视物理实验教学,提高学生核心素养[J].数理天地(初中版),2023(04):80-82.

[5]冯春雷.例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数理天地(初中版),2023(04):83-85.

猜你喜欢
初中物理核心素养课堂教学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微课对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分析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