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华平
【摘 要】高中体育教学中,利用网络平台开展智慧课堂教学,有利于提高中学体育课堂的教学质量。本文设计了中学体育智慧课堂教学模式,通过与传统体育教学模式比较,证实中学体育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在技能掌握、自主学习、课上氛围、教学满意度、课后练习积极性等几个方面,较传统体育教学模式都表现出极大的优越性。
【关键词】中学体育;智慧课堂;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671-7384(2023)06-075-02
实验对象及方法
1.实验对象
选高二年级100名学生进行为期16周的篮球三步上篮教学实验,自由分组,一组为实验组,另一组为对照组。其中,对照组用传统体育授课模式,实验组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智慧课堂体育教学模式。
2.实验方法
(1)问卷调查法
编制并发放调查问卷,就学生对两种教学模式的成效做直观调查。
(2)实验法
①误差控制
第一,前期对受测学生进行摸底,确保男女比例一致。同时,剔除参加篮球队训练的学生。
第二,整个实验过程,同一时间、同一授课内容。实验的讲授考察环节由同一教师执行,避免出现测试双盲状态。
②问卷效度控制
通过微信、QQ等线上教学平台,在实验前进行1次线上问卷调查。间隔1周后,对受测的两个实验组进行重复问卷调查。两次问卷调查结果进行效度测试,系数大于0.8,说明问卷调查可信、可靠。
中学体育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
1.课前预习
保证两个组同等的教学进度,实验组、对照组开课前半小时安排预习。对照组的教学内容、教材和教案由教师在QQ群里发布,供学生自行学习。实验组,教师通过优慕课教学平台公布教学任务和重难点,让学生按照教学录像进行预习,并将预习的录像上传平台反馈给教师,教师在平台上掌握学生的学情概况[1]。
2.课上教学
对照组的教学方法:教师做技术动作的演示,学生分小组按示范动作练习,由教师监督和引导。最后,集中时间、集中纠正出现的问题。
实验组的教学方法:通过优慕课教学平台,教师展示练习的图片和视频。学生练习的过程,由同组同学上传自己练习的视频,通过学生的自评和同组的互评反复纠错。教师及时对训练方式进行调整,以适应学生的训练进程。
3.课下作业
对照组:布置课后作业,控制关键技术点,督促学生学习。
实验组:根据课上视频反馈,针对性给学生安排作业。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并反馈到优慕课教学平台。没有及时反馈的,教师通过平台发作业提醒,督促学生巩固练习。
中学体育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应用效果
1.技能
实验组,技能达标成绩的平均分为61.2,总评成绩超过90分的学生11人。
对照组,技能达标成绩的平均分为52.3,总评成绩超过90分的学生4人。
两组达标成绩的平均分差异不显著,就术科技能练习而言,这与两组技能练习的强度和次数差不多有关。高分培养上,实验班明显要优于对照班。这说明在智慧课堂教学软件的引导下,学生更容易掌握练习技巧。在多维度的反馈和交流中,更有利于学校培养尖子生。
2.自主学习
实验组,90%(45人)认为学习意识得到提升。
对照组,20%(10人)认为学习意识得到提升。
两者的差异显著,这与智慧课堂多样化的教学,课上及时有效的反馈,更有利于学生自主完成学习有关。
3.课上氛围
课上氛围上,实验组90%(45人)的学生认为学习氛围浓厚,对照班50%(25人)的学生认为学习氛围浓厚。分析认为,智慧课堂上,学生可以通过智能设备交流互动,尤其组间学生相互录像上传、相互纠错改正,大大活跃了课堂技能练习的氛围。对照组,学生单纯地分组练习,练习方式单一,彼此间缺少互动,不少学生选择偷懒,严重影响学习氛围。
4.教学满意度
实验组,12%(6人)的学生满意,28%(14人)的学生比较满意,48%(24人)的学生非常满意。选择满意的44人,认为这种教学模式形象生动,加上智慧课堂各设备的应用很容易掌握技术重难点。选择不满意的6人,他们觉得过多的辅助设备使原本的学习变得繁琐,不容易被接受。
对照组,10%(5人)的学生满意,10%(5人)的学生比较满意,12%(6人)的学生非常满意。剩下68%(34人)的学生,认为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枯燥,学习厌倦感较强。
5.课后练习积极性
在积极性问卷调查中,实验组82%(41人)的学生认为自己课后练习的积极性得到提升,对照班40%(20人)的学生认为自己会积极参与到课后练习中去。
采访中发现,实验组的学生在网络平台上能清楚比对自己在训练前后技能上的差异变化。在课后的交流中,他们能获得积极的回馈从而增强练习的自信心。然而,在传统的课堂上,学生普遍认为这种训练方法过于僵硬、机械,随着反复练习次数的增多,学生慢慢失去了练习的兴趣。
中学体育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反思
中学体育智慧课堂并非完全否定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它是对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补充与完善[2]。就应用效果来看,中学体育智慧课堂在教学成效、活跃气氛等方面展现出极大的优势。但是,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有待加强
中学体育智慧课堂对大部分体育教师而言属全新课题。在体育智慧课堂上,教师不仅要学会运用各种智能仪器,还要不断地进行“线上”与“线下”交互教学,以提升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激情和热情。
2.学习资讯推送还需适时、恰当
与其他科目相比,体育术科技能的学习更看重学习者的本体观和一刹那的成就感。因此,针对练习过程中出现的任何问题,都能适时地将反馈信息传递给学生,突破任一阶段的技术壁垒,做好连贯工作的练习衔接。这就要求教师能有较好的洞察力,这是目前仅凭智能仪器不能解决的难题。
3.课程教学评估体系尚待改进
体育智慧课堂是将线下教学整合到“线上线下”的全新教学模式,在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实践过程中,不仅存在教师不能完全适应的状态,更存在学生不能完全适应的情况,学生的情绪状态、注意力把控等都存在较大的起伏。就此,大数据的分析能否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学习状況,准确地描述学生的情绪波动,为教学客观有效地评价学生提供数据支撑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重大难题。
注:本文系福建省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立项课题“新时代高中体育武术模块课堂学习评价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MJYKT2020—100);龙岩学院面向龙岩市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立项课题“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体育修习与评价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22JCJY36)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袁秀娟. 智慧课堂的理念构建及模型解析[J]. 教学与管理,2017(21): 11.
韩勤. 在体育教学中智慧课堂的应用探究[J]. 当代体育科技,2020(4):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