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鹏
【摘要】“双减”背景下,学生体育作业如何开展?通过“家校共育”作用于体育作业,构建“家校”多联动机制,进而有目标地开展家校共育的体育作业,使学生在体育作业学练过程中,通过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等方面逐渐养成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及关键能力。为了达到让家校共育循序渐进,螺旋上升,整体养成的目的,做到随时随地皆锻炼,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增强学生的实际获取能力。
【关键词】“双减”;家校共育;体育作业
教育部发布《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版)》,课程标准以全体学生为对象,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和学习需求,贯彻“教会、勤练、常赛”的宗旨,实行“学、练、赛”一体化教学。坚持课内课外有机结合的原则,引导学生掌握基本运动技能、体能及专项运动技能等,并提供较多时间供学生进行运动实践,巩固并应用已学过的运动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学练兴趣,感受体育运动带来的魅力,了解体育运动的重要意义,养成终身体育意识,以达到自主健身的目的。
因此,如何进行家校共育,让体育作业走进学生的生活,显得尤为重要。需从家庭教育化解家长焦虑和转变家长认知这一本源入手,采取精准措施,依托家校协同推动“双减”,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赋能。
一、学生体育作业的主要问题
1.传统观念影响,轻“体”重“文”
曾在钉钉打卡中布置了“21天体育打卡活动”任务,其中一名学生很多天未打卡,询问后家长说:我们家没有时间和孩子一起体育锻炼,只要在学校里动一下就行了,我们有好多语数英家庭作业,体育家庭作业索性放弃。
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观念,尤其是在“双减”之后,各种学科的培训越来越少,家长们更着急,孩子的文化课怎么办,能不能跟上教育。但是不知道好的体质,才能促使孩子更好地学习,这种思想把体育作业放在了对立面,忽略了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到实处,才是“双减”的最终目的,才能让学生促进全面健康发展的核心素养建设。
2.作业内容单一,多样性缺失
多彩的体育作业能够更加吸引学生,然而目前的体育作业都是围绕所要测试的项目进行设置,带有一定测试性,简单枯燥更不利于体育作业的有效实施。学生是作业的主体,如果学生不喜欢体育作业,必然导致作业无趣,完成效果自然不好。
3.作业布置与指导,智能化不足
体育课结束后的作业批阅方式多用打卡,照片,家长反馈等方式,视频和其他形式均处于较浅层次,造成了教师在学生的完成流程中碰到了什么问题,怎么解决等都不知道,对学生缺少实质性引导。
4.家校赋能無法同步
将体育作业作为家校共育的纽带,能让家长更直观地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很多家长不知道科学锻炼的益处,不能判断运动的量度和难度是否合适,也不可能科学地掌握锻炼的运动间歇时间、负荷强度、水分补充等。有的家长对孩子的身体发育情况不够了解,认为孩子的身体素质差就对体育作业敷衍了事;还有的家长对体育运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等等。
二、家校合力,助力儿童茁壮成长
1.改变体育理念,建立正确的育人观
家长和学校要树立正确的育人观,使教育回归正常,使人才培养循序渐进。学生的成长是漫长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孩子首先是父母的孩子,其次才是学校的孩子,社会的孩子,父母对孩子永远是第一责任人,孩子个性的成长和发展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长的引导。
曾在微信朋友圈转发了一篇射击冠军杨倩的推文:学习好,运动棒。一位家长看到推文后这样评论:优秀的都是别人家,对于父母是“运动渣”,孩子也是“运动渣”怎么办呢?笔者回复:天赋是一部分,但是孩子后天的努力更加重要,我比较看好的是1%的天分加上99%的汗水。让她明白体育锻炼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2.依托智能平台,可视化跟踪与指导
为了扭转这一状况,智能运动平台便凸显了巨大的作用。借智能App构建云课堂,体育教师以“天天跳绳”App为纽带进行家校沟通,让孩子爱上体育。该软件内训练项目非常丰富,对儿童各身体机能进行全面锻炼。智能App利用AI技术对作业动作质量进行“D、C、B、A、S”五个等级的“按顺序递增的优秀程度”评定,AI在锻炼时可即时根据学生完成程度进行指导,也可进行鼓励,实时跟踪提醒学生完成情况,实现过程性与终结性测评的有机结合。教师可以对完成质量优秀的作业进行实时共享,鼓励自评、他评,优化评价体系。
此软件具有以下优势:①AI直播课程,全校全班实时互动。②课程数据一键回收,多维度分析结果。③课后作业一键布置,提醒、批改轻松完成。
“双减”的推动,促使教育的形态发生改变,不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这就意味着家校更紧密。因此,借助智慧平台布置体育课后作业,可为家长与体育教师构建共同培养孩子的桥梁。
3.家校共育,通力助学
3D虚拟跑酷是居家学练中学生最喜欢的体育内容,包括体育空中课堂也有很多虚拟跑酷的设计。跑酷中有慢跑、快跑、跳跃、下蹲,俯卧撑等一系列组合运动,外加虚拟情境渲染,极佳地集中学生学习注意力。相聚云端,几番尝试,隔着屏幕依然能够感受到学生喜欢这样的运动,每次课结束他们都能留下运动的汗水。通过这项任务,学生爱上了运动。甚至有的学生会问:“老师,今天有跑酷吗?”当然,有的家长也会来问老师能不能把课件发出来,孩子很喜欢,课后和孩子一起运动起来。
抓住线上体育课契机,让家长和孩子一起运动,既增加了亲子关系,也为教师与家长搭建家校共育的桥梁。有了家长的参与,学生的体育作业更加有激情,家长也为孩子树立了运动标杆。
三、家校协同 AI体育作业有效策略
作为一线体育教师,涉及大量的班级和课时,尤其是在“双减”背景下,在日常体育课的基础上,如何上一节好的体育课,还要让学生完成高质量的体育作业,这是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家校共育的教育形式是趋势和必然,如何做好体育作业的合作探究,让学生达到减负增效的效果,是作为体育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命题。
1.转变教育观念,把“双减”工作落实到位
“双减”使家长由原来的全方位“保姆”变为“家长”,即道德模范、学习参与者、生活引导者。在体育运动中,很多家长应该成为一个与孩子一起学习的人,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家长应是教师的伙伴,要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态度、与他人的交流和想法。了解孩子的行为习惯,孩子喜欢哪些体育活动,从而有效地指导规划和发展。
2.巧用AI让情境作业设计家庭化
在“智能云”应用软件开发的中小学体育作业模式中具有三大特点:数字化、便捷化、互动性。AI技术平台涵盖了体能、体感、亲子游戏等多种形式的运动,提高了幼儿的综合能力和运动能力,同时也提供了AR技术,解决了家庭场地小、运动设施缺乏的问题。
3.以问题促研究,突出团队智慧
设计和制作体育作业内容,需要理论支持,也需要操作性设计,更需要运用信息化手段呈现给学生。体育教师们应当发挥团队中每一位老师的特长,大家分工合作,共同完成这一任务。
4.家校联动激活体育效能
学校体育的逻辑关系是 “家庭—学校”,其中学校体育为主导地位,家庭体育为基础地位。学校要加强家长对学校体育的支持,支持少年儿童开展校内体育活动,积极引导家长参与学校体育活动。对于老师布置的体育作业,家长要转变观念,积极陪伴或指导孩子和青少年进行体育锻炼,主动完成。学校要加强与学生、家长的密切沟通,围绕 “学、练、赛” 构建学校体育新生态,引导学生向运动场、向运动、向健康迈进。
在“双减”的时代背景下,把家校共育放在教育的首要位置上。共育的专场不能局限于课堂,应做到随时随地、每时每刻育人。AI体育作业正是着眼于体育课内课外的有效延伸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仅要优化体育作业内容,也要合理利用各类线上智能平台赋予体育作业更多价值和实效,进而形成一体化作业,以实现课后作业实施路径的全方位、立体式优化为目的,以“布置—监督—完成—评价—反馈”为循环。深入挖掘体育课后作业中现代信息技术的价值,在教师、家长、学生三个主体多方位参与合作的基础上,突出体育課后作业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 [EB/OL].(2021-07-24).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2107/t20210724_546576.html.
[2]于素梅.从一体化谈家、校、社联合的困境及突破[J].中国学校体育,20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