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情境在小学美术鉴赏教学中的有效运用,能够调动学生的多重感官,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其在立体化、趣味性、多维度的鉴赏活动中提高审美认知,培养艺术情趣,提升美术技能,进而实现美术素养的内化。文章首先概述情境教学的内涵,其次分析情境创设在小学美术鉴赏教学中的重要意义,最后提出基于情境创设的小学美术鉴赏教学策略,以期对小学美术鉴赏教学有所启发。
关键词:小学美术;鉴赏教学;情境创设
中图分类号:G40-0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1737(2023)04-0082-03
引 言
鉴赏教学是小学美术教学的重中之重,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丰富学生的美术体验,发展学生的美术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小学美术鉴赏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美术感知觉。教师要在美术鉴赏教学中创设情境,以生动形象的情境来触发学生的美术欣赏体验,在发展学生审美认知与鉴赏创造能力的同时,尽可能淡化专业知识的传授,突出对学生美术鉴赏能力的培养。
一、情境教学及内涵
情境教学是一种独特的教学方法,即教师在教学时依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为学生创设声情并茂的具体场景,激发学生口、耳、眼、脑等多感官投入,在真实情境的学习氛围中体验、感知、思考与探究。情境教学重在以“境”的营造来激发学生“情”的感悟,丰富学生的情感与认知,激活学生的思维与审美能力,使学生融“情”入“境”[1]。
二、情境创设对小学美术鉴赏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课堂活动趣味化
小学生身心发育还不成熟,课堂上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加上自身认知基础的薄弱与探究意识的不足,他们很难真正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也无法深入探究有难度的内容。这就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来创设情境,以情境来丰富小学美术鉴赏教学内容,使课堂活动更有趣。在趣味化的课堂活动中,教师用色彩对比鲜明、线条简洁有序、构型富有层次感的美术作品来刺激学生的感官,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获得深刻的审美体验。这样,学生就能在趣味化的课堂活动中,充分感受美术元素,掌握美术鉴赏技巧,加深对美术作品内涵的理解。
(二)审美理解个性化
由于美术鉴赏是一种基于儿童视角的审美体验活动,它注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因此,基于情境创设的小学美术鉴赏教学,体现了對学生的审美理解个性化的高度重视及对学生个性审美体验的深入挖掘。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小学美术鉴赏教学,往往以教师对教材的解读为主,忽略了对学生个性化审美能力的培养,导致审美鉴赏活动浮于表面,学生对美术作品及内涵的理解是公式化的,而非个性化思考与审美体悟。然而,真正的小学美术鉴赏教学应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根植生活来发现美术、理解美术、感悟美术,进而形成个性化的审美理解。这就需要教师通过情境创设来激活学生的审美体验,使其融情于境来感受作品的色彩、构图等元素,思考作品设色及用墨的独特之处。
(三)价值渗透情境化
现代信息技术与美术课堂的整合,为学生美术鉴赏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强大的资源支持,同时也为创设丰富多元的教学情境提供了有效途径。人教版小学美术教材中有许多名家名作,这些作品蕴含着丰富的艺术价值,也是价值观教育的极佳范本。可以说,学生在美术鉴赏活动中发现与理解的过程,本身就是价值观教育的动态过程。因此,价值渗透情境化,可以让学生与作品有效对话,形成极富韵味的艺术审美空间。在小学美术鉴赏教学中,教师应创设多元化、开放性、情境化的学习空间,帮助学生深入感知背景并理解作品内涵。
(四)知识呈现形象化
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在小学美术鉴赏教学中,教师通过精心设计,将抽象的知识以趣味化的活动、直观化的情境、结构化的思维导图等方式形象呈现,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使其“寓学于乐”,获得较深刻的学习体验,产生较为理想的学习效果。基于情境创设的小学美术鉴赏教学,能够以情境的方式将抽象的知识呈现给学生,使其主动探究作品中的色彩、构型、线条等元素,融入生活体验来感知作品主题思想,提高自身的审美趣味。在传统的美术鉴赏教学中,知识呈现方式单一,学生的美术兴趣不高。而基于情境创设的小学美术鉴赏教学,由于所创设情境较多根植于生活,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学生对情境中所蕴含的知识要素及课堂结构理解起来较为轻松,学习效果也会大幅提升。
三、基于情境创设的小学美术鉴赏教学策略
(一)创设活动情境,关注独特体验
在课堂教学中,要想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独特体验,而教学情境能够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其联系生活经验及认知基础来学习新的知识与技能。因此,在小学美术鉴赏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活动情境,以情境启发学生思考,注重培养学生的鉴赏学习能力,让学生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鉴赏学习方法,既有理性的方法掌握,又有感性的审美体验。生活场景或活动情境往往蕴含着色彩、图形、线条等美术元素,或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动漫游戏,或是小学生熟悉的生活游戏,或是简单形象的真实情境,容易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鉴赏中拓展思维。比如,在人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生活中的线条”的鉴赏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玩游戏——“翻线”,以游戏情境使学生快速进入知识的学习中。然后,结合学生的游戏体验,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你从“翻线”游戏中是否观察到了线条的变化?在生活中你还能见到哪些不同类型的线条?学生调动生活经验并发现:直线、波浪线、弧线等在生活中较为常见,如笔直的公路可以视为一条直线,舞蹈彩带拉长就是直线,而将彩带挥舞起来就是曲线。当然,生活化的问题也可以蕴含在美术鉴赏活动中,以开阔学生的美术视野,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理解能力。教师可以将实际生活问题转化为美术鉴赏问题,引导学生在活动情境中感知美术元素:旋律响起,人随着音乐节拍舞动,身体就变成了柔美的曲线。音乐停止,舞蹈结束,人站直了就成了直线。学生联系实际探讨发现: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民俗活动中舞动的龙,都是曲线美的生动体现。由此可见,教师创设活动情境能够让学生主动参与审美活动,从而获得深刻而独特的审美体验。
(二)创设直观情境,激发鉴赏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促使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主要动力”。直观情境兼有实物、声音、图像、文字等多种形式,能够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课堂学习,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鉴赏兴趣。因此,教师应利用图片、音乐、视频等形式为学生呈现直观情境,充分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使学生在丰富多样的鉴赏活动中体验,达到“寓学于乐”的效果。例如,在人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我是汽车设计师”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汽车模型,将学生带到汽车天地中。然后,结合多媒体所呈现的汽车图片,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从1905年的蒸汽汽车到现代的越野车,汽车制造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它们在结构上仍存在较多的共同点,你能说出几点?学生从车头及车身的比例、车轮大小等角度观察并思考。在此基础上,他们能够深入观察汽车模型或汽车玩具,自主设计汽车草图并在小组内展示,明确汽车造型与车轮、方向盘、车身的关系。当学生能够通过直观情境理解汽车造型、功能及色彩方面的美术元素时,他们才能从美术创作的角度来观察与发现,从而形成个性化的美术鉴赏。
(三)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审美鉴赏
生活是美术创作的源头活水,学生对生活的认真观察与细心体悟,有利于美术鉴赏能力的提高。在小学美术鉴赏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丰富情境体验,促进思维发展,教师可以将山川草木、虫鱼鸟兽、亭台楼阁、世情百态等融入课堂,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来进行鉴赏体验,从中发现美、感知美、创造美,获得审美素养的发展与提升。当教师创设生活化情境并引导学生审美鉴赏时,学生的艺术创造热情便会被充分激发,这时教师不要设计太多条条框框,应积极鼓励学生进行美术创作。以人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色彩的冷与暖”一课为例,理解冷暖色是基本的鉴赏知识,但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为了让学生从色谱上区分冷色与暖色,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白色、黑色、红色等不同颜色的衣服,说说自己的视觉感受或心理体验。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鉴赏名家美术作品,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不同色彩给自己带来的感受与联想。这时,教师便可创设生活情境:春节期间,大红的鞭炮响起来,大红的灯笼挂起来,红色的春联或福字贴起来,人们着红装、发红包、系红绳,用红色讨彩头。从色彩与心理感受来看,为什么新春节日或喜庆典礼多以“中国红”为主?学生通过思考,明确红色或橙色能够让人兴奋或温暖,如火红的辣椒、燃烧的火焰,所以红色或橙色是暖色。教师继续提问:那么,其他颜色会带给你什么样的心理感受?学生通过思考与交流,得出结论:蓝色让人想到月光、大海等,给人以冰冷与清凉的感觉。绿色让人想到树木、森林等,给人以生机与希望的感觉,许多人用以蓝色或绿色为主的图片做屏保,是源于这两种颜色带给人的視觉上的愉悦感。当学生熟悉生活情境中的冷暖色之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为什么幼儿绘本多选用红色、绿色、黄色等鲜艳明亮的色彩来配图?学生通过探讨,明确红、绿、黄等色彩能够刺激人的感官,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使其对绘本内容产生兴趣。这样,学生由生活情境来理解美术问题,便获得了审美认知能力的提高。
(四)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审美思维
问题情境的创设能够有效发展学生思维,使学生在感性的审美体验基础上获得理性认知。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的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度,使其主动理解情境并对知识形成精加工,优化认知结构,获得审美思维的发展[2]。在小学美术鉴赏教学中,教师应因材施教开展活动,通过故事、游戏、猜谜语等多种形式来引出问题,让学生以问题为主线深入美术鉴赏活动中。例如,在人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彩墨世界”的教学中,教师可用多媒体呈现黄永玉的《红荷图》,让学生观察作品并思考:生活中的荷花与作品中的红荷有什么不同?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与生活中的荷花相比,彩墨画中的荷花色彩更艳丽,更富有变化;生活中的荷叶是绿色的,而彩墨画中的荷叶是墨色的,有浓有淡,有轻有重,极富层次感。这样,学生就可以在问题情境中鉴赏、观察并比较,尝试自主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此外,教师还可以在《红荷图》鉴赏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延伸,选取吴冠中的《花草地》让学生交流探究,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可以贯通美术作品与学生生活体验的联系,利用多媒体设备将作品直观呈现在学生面前,并提出问题:我们来到了什么地方?你看到了哪些颜色的小花?能否给这些小花换种颜色?换了颜色的小花,会有什么样的美术效果?在问题的启发下,学生能够感受墨色的深浅变化与线条粗细变化,体会“水”在焦、浓、淡、清等墨色中的重要性。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认真观察画面,能够感受色彩美,体验到花草地之美,体验到春之生机勃勃及生命的美好。需要强调的是,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考虑小学生的心智发育程度及认知特点,选取具有审美价值的经典美术作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认知来感知作品中的色彩、构图、造型等,并进行审美鉴赏。当学生能够通过多个角度欣赏美术作品时,便会从美术的角度来观察世界、思考生活,从而获得审美思维的发展。
结 语
情境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使其多感官参与审美鉴赏,获得审美能力的提高[3]。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教师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创设情境,以情境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以活动来丰富学生的审美认识,将会从根本上改变当前“满堂灌”式的课堂困境[4]。这样,学生也能因情境教学而获得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感悟美术作品的内涵与价值,发现生活中的美术元素,从而获得审美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杨军.自然美育视角下小学美术鉴赏探索与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1(12):156-157.
白红梅.基于情境的小学美术鉴赏教学探索[J].美术教育研究,2021(17):154-155.
邓峰.发现美,欣赏美:对小学美术鉴赏教学的思考与探索[J].华夏教师,2019(23):35-36.
吴晓芳.发现美,欣赏美:浅谈小学美术课堂的鉴赏教学策略[J].新课程,2021(22):128.
作者简介:路涛(1991.6-),男,甘肃镇原人,任教于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太平镇俭边小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