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材文本插图信息丰富,能够对文本阅读形成重要支持。教师适时进行引导,能够成功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促进其阅读认知的成长。教师可以从不同角度(看插图、议插图、搜插图、画插图)展开设计和组织,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阅读课堂逐渐丰盈起来。特别是借助信息渠道收集图片信息和自主创作插图,能够拓宽学生的学习维度,也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为阅读学习带来更多助力。因此,教师要做好规划和组织,让插图成为打开阅读大门的“金钥匙”。
关键词:插图;阅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1737(2023)04-0032-03
引 言
由于学生对插图内容比较敏感,教师根据学生学习诉求展开设计,指导学生观察插图,整合插图内容,组织学生解读插图,创新插图训练,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可以使阅读课堂充满生机活力。图文结合是小学语文教材的基本特点,学生结合文本观察思考插图时,还存在一些认知短板,也会走入一些误区。因此,教师要对教材插图做适当的整合处理,设计有针对性的、有维度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创作个性插图,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丰富其感知体验。
一、整合相关插图,丰富学生想象
(一)整合教材插图,建立立体阅读认知
由于学生对插图有主动观察的热情,教师对教材插图内容做整合处理,能够为学生带来更多的学习启示[1]。也就是说,教师对插图进行筛选,可以为学生的想象带来或多或少的启示,让学生顺利进入文本核心,展开创造性阅读和学习。
例如,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白鹭》是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单元导读提示有插图,课文中有插图,课后训练也有插图。教师对这些插图进行梳理,重点围绕文本的插图和单元导读的插图对学生进行引导,要求学生认真观察这些插图,注意细节,结合文本内容观察和解读。文本中的插图虽然有三只白鹭,但其重点是展示最下方这只白鹭,因为文本中对白鹭的性格做解读时已经有提示,即白鹭喜欢独立行动。有关这只白鹭的插图很特别,白鹭站立在水田中,倒影很清晰,立体感很强,长长的喙和腿,展示出白鹭的婀娜多姿。在“单元导读提示”中,有一朵花,花瓣上点缀着大大小小的晶莹剔透的露珠,这幅插图与白鹭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此时,教师可要求学生进行关联思考“这幅画有什么深刻含义呢?”。学生观察思考之后,会联想到花瓣与露珠的相互映衬的美、阳光与露珠的相得益彰的美,由花之情悟出“一花一鸟总关情”的内涵。接着,学生联系文本《白鹭》,对“寓情于物”的写法就有了一些粗浅的认知,为深入学习《白鹭》奠定了基础。在作者的眼中,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白鹭的美,在于外形美、觅食美、栖息美、飞行美;白鹭的美,在于水田钓鱼的闲适美、枝头独立的悠然美、空中低飞的空灵美。教师对教材文本插图做整合处理,引导学生顺利进入阅读环节,其教学设计和组织是比较成功的。教师要求学生将两幅插图做关联思考,为学生带来更多的学习启示,即白鹭是一种鸟,学生能够想象成一朵花,这是阅读思维升华的结果。
(二)收集课外读物插图,创设直观学习情境
虽然教材中有丰富的插图内容,但是如果阅读学习局限在教材之内,学生获得的信息还是比较有限的。课外读物上也有一些插图内容,可以成为学生阅读学习的重要借鉴。教师借助网络收集一些图片,也能够对学生形成心灵触动,调动学生的阅读想象力。学生有利用网络收集图片的主观愿望,如果让其参与插图信息收集活动,势必会给其带来更多心理冲击。因此,教师需要科学设计和组织这些插图内容,发挥其助学作用[2]。
教师前期可以对文本插图进行观察分析,如果发现插图缺少亮点,就可以借助课外信息渠道展开收集,让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例如,在学习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搭石》这篇课文时,学生由于没有相关的生活经历,自然不知道搭石的模样。虽然课文中有插图,但这些插图不够直观、完整。此时,教师可以借助网络收集一些插图内容,利用多媒体投放到大屏幕上,要求学生观察,结合文本内容进行阅读思考:“这些搭石有什么特点?如何摆放搭石?过搭石有什么技巧和方法?”学生开始阅读文本,并对相关图片信息进行深入观察,开展阅读交流活动,逐渐形成阅读共识:“搭石是一些石头,选择时要考虑其稳定性,尽量找扁平的石块。摆放搭石要考虑过河人的需要,擺放距离要适中,特别是孩子、老人过河时对搭石有更高的要求。”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搭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搭石的丰富内涵也有了更深入的发掘[3]。
二、指导观察插图,拓宽想象维度
(一)图文对接提示,思考更有效
当学生进入图文阅读环节后,教师要适时做出指导和提醒,设计一些思考问题,对图文相关内容进行重点解读,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以提升其阅读效率。由于学生的阅读思维比较活跃,教师在解读插图和提示时,要注意做好对接处理,因为文本内容涉及诸多意象、意境。学生唯有深潜其中,才能获得有形体验和认知,而图片能够起到带动引领作用,为学生规划清晰的思考路径。
图文对接阅读是小学阅读学习的基本形式。教师在具体组织时,要考虑文本内容和图形的融合情况,适时做出提醒,这样才能调整学生的观察方向,让学生顺利进入文本核心,以提升阅读效率。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冀中的地道战》时,教师要求学生观察插图展开思考:“说说这幅插图有哪些人物?人物表情是怎样的?这是什么建筑?该建筑有什么特点?这些人物处于特殊环境中,场面很紧张,你能够具体介绍一下吗?”从插图画面中可以看出,画面不大,却画了八个人,这是一个战斗的场面,男女老少都是游击队员。学生对战斗场面比较感兴趣,观察得非常仔细,对每个人的动作表情进行具体分析,还原了当时的情景。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提示学生注意结合地道展开思考,使学生的阅读讨论活动得以顺利开展。
教师利用问题展开设计和调动,为学生规划思考路线,使学生展开丰富联想,对当时的战斗场面进行立体勾勒,丰富阅读认知。一处小小的插图蕴含着丰富的内容,具有极强的调动力量,能够将学生带到战火纷飞的场景,给学生带来更多的思考,有效提升阅读效率和品质。
(二)图文观察想象,体验更鲜活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行为。学生在观察相关图片内容时,其阅读想象也体现个体差异。由于学生在观察图片时往往没有明确的目标,随意性较强,教师可以适时指导,帮助学生规划想象方向。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插图,讨论插图,设计一些观察点,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多的观察启示。同时,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学习需求布设,这样才能提升其阅读效率。例如,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这篇课文中有多幅插图。教师针对牛郎织女与老牛对话的插图进行具体解读:“牛郎、织女、老牛组成一幅画面,这幅画呈现出来的气氛是和谐的,给读者带来了温暖的感觉。背景是草房和鲜花,为场面带来更多幸福的因素。如果只看这个画面,我们可以想象出一个美好、幸福的故事。”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展开观察和思考,开始勾勒心中最美好的故事。在课堂讨论互动环节,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展开想象,讲述美好的故事情节。然后,教师对学生讲述的故事适时点评,对其想象思维进行归结,并及时补充相关情节,让故事更趋于完美。
观察、想象、讲述构成一个完整的阅读链条,将学生带入深度学习环节。教师可利用插图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引导学生展开深入思考和想象,在故事创作中拓展阅读思维,在故事讲述中提高阅读能力。学生对插图信息进行关联性思考,呈现出故事情节,这样的阅读带有更高创意性和创造性。
三、结合插图深思,建立关联认知
文本插图是比较直观的信息。学生在阅读文本时,自然要关注插图的存在。教师围绕插图展开任务设计,将读写训练与观察插图相结合,能够顺利启动学生想象思维,让学生在深度学习中建立关联认知。
(一)结合文本插图,激发习作思维
学生对插图展开深度分析时,很容易产生一些创作冲动,这是难得的教学契机。教师设计一些练笔训练,可以为学生创作提供一些支持,以提升其练笔质量。对于读写文本插图,其训练设计要呈现开放性,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想象空间,这样才能提高阅读学习效率和质量。读写插图与文本阅读相结合,其助学作用更为突出。
教师利用插图设计读写任务,要做好图文对接,让学生自然进入阅读核心。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鸟的天堂》时,当学生阅读文本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插图:“这里插入了两张照片,仔细观察第二张照片,可以看到無数的鸟在空中盘旋,这里真是鸟的天堂。如果让你用文字来介绍这里的一切,你能够模仿文本写法进行具体展示吗?”学生对仿写训练比较熟悉,接受任务后,开始了观察和讨论。此时,教师可以与学生直接对话,具体交流仿写构思。这里有水、有树,特别是这棵大树遮天蔽日,非常壮观,鸟的数量超出我们的想象,可以想象这是什么样的景象。学生进入仿写环节,课堂学习气氛沉静下来。在仿写展示环节,教师不仅可以让学生诵读仿写的作品,并组织学生展开互动点评,评选出一些优秀作品,进行星级评价,还可以鼓励学生课后把优秀作品以电子文稿的方式打印出来,张贴在教室里的展示台上,让更多学生在课余时间能够反复阅读这些仿写作品。
观察插图展开仿写操作,成功激发了学生的习作思维。教师与学生一起互动交流,给学生带来更多学习启迪。从学生仿写操作表现能够看出,教师设计读图练笔任务是比较有价值的,学生都能够积极响应,读写进入良性互动环节。学生对仿写比较感兴趣,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心理设计任务,其训练效果逐渐呈现出来。读写结合是阅读训练的基本形式,与插图做对接,还是比较有创意的设计。
(二)深度思考建立认知,对文本插图再创作
教师设计插图创作任务,可以快速调动学生的想象思维,为文本阅读带来更多的助推力量。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要提出具体的要求,只有让学生全面理解文本内容,才能做出具体的规划和设计,以提升图文契合性。但文本插图创作不是美术训练,教师不需要追求图画的精美度,而应从阅读思维开发角度展开评价,以调动学生的想象思维为目的,让学生在深度思考中建立阅读认知基础。
教师在引导学生观察插图时,需要让学生对这些直观信息进行关联性思考,这样才能顺利启发其想象思维,使其在深入思考中建立阅读认知。例如,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四季之美》这篇课文写出了四季最美的风景,但其插图比较简单,只有几把纸扇和几片树叶。教师要求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度学习,寻找适合的角度,设计一幅插图,用简笔画的形式插入文本空白处,并准备参与小组展示评选活动。学生大多喜欢涂鸦,对文本插图创作有更高的参与主动性。四季美景众多,可以有多种选择。教师可以给予学生具体提示,要求学生选择其中有代表性的景物,如花草树木、鸟兽虫鱼等,都是可以描绘的对象。学生对自然景物比较熟悉,也有比较喜欢的景色,自然能够快速进入构思环节。在学生绘画过程中,教师可以巡视指导,给学生提出一些操作建议,确保绘画插图操作活动顺利开展。
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期待推出插图创作任务,学生回馈积极,说明教师的教学设计是比较成功的。学生对自然充满热爱之情,利用手中画笔做直观展示,能够激发观察创作兴趣,从插图创作学习过程中获得的学习体验会更为强烈。阅读文本没有固定方法,教师指导学生利用插图创作展开阅读,其操作效果更为突出,能将学生带入特定学习情境中。
结 语
教材中的插图与文本内容紧密关联,教师组织学生观察插图,讨论插图,创作插图,能够为文本解读提供更多启示。由于学生对插图有特殊情结,教师巧妙应用插图开展教学,指导学生进行具体学习,可以顺利调动学生的阅读想象力,让学生在创造性学习中培养阅读能力。插图本身就是一种学习资源,能够引导学生自然进入想象环节,在更丰富的情境下展开创造性学习,对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张广元.利用课文插图 优化阅读导学策略[J].教师,2020(27):59-60.
孙爱蓉.小学语文阅读想象课堂的构建[J].语文建设,2020(04):63-64.
周汝明.活用文本插图提升学生阅读能力[J].安徽教育科研,2022(02):61-62.
作者简介:陈文英(1982.12-),女,福建寿宁人,
任教于福建省寿宁县大同小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