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靖楠
摘要:鉴于作业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作业设计应关注整体效果。“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应遵循“双减”政策下的作业设计要求,与地理核心素养进行对话,基于大单元教学内涵,设计具备系统性、逻辑性的地理作业,旨在借助初中地理大单元作业模式,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本文以此为切入点,分析“双减”政策中的有关作业设计要求,同时结合大单元作业设计实践,进行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双减”;初中地理;大单元;作业设计
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作业是重要的组成部分,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学习效果。纵观当前初中地理作业设计现状,依然存在以下问题:其一,过于关注地理知识点巩固、解题技能训练,弱化了地理核心素养在作业中的体现;其二,以单个课时作业为主,致使学生学习的知识碎片化,阻碍了其构建系统性、逻辑性的知识体系。在新课程改革、“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如何优化作业设计,落实核心素养和“双减”政策要求,已经成为一线教师关注的重点。鉴于此,教师应正确认知地理作业的价值,以学科素养为导向,基于大单元设计地理作业,旨在借助高质量作业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并促进学生从学习地理知识深化到能力和素养提升。
1 “双减”视域下初中地理作业设计现状研究
“双减”政策进一步肯定了地理作业的价值功效,倡导将作业设计纳入教学体系中,基于素质教育的要求,尊重学生的认知特点,科学设计高质量的课后作业,确保作业诊断、巩固、学情分析价值的发挥。同时,在“双减”政策下,为了落实学科素养的要求,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应设计弹性、个性、综合化的作业,克服机械、无效、重复、碎片化的作业现状。可以说,面对“双减”政策的要求,指向地理学科素养的要求,基于大单元教学理念设计系统化、综合性的地理作业,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纵观当前初中地理作业设计现状,受传统作业设计理念的影响,当前初中地理作业设计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首先,地理作业数量多、类型程式化,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双减”政策要求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遵循学科素养要求,基于初中生的实际情况,科学设计地理作业。但在调查中发现,当前地理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常常忽视作业与地理核心素养、学生认知发展间的研究,致使设计出来的作业常常局限在选择题、填空题等类型中,甚至一味地拔高题目难度。其次,作业聚焦课时,以碎片化作业为主。鉴于“双减”政策的要求,地理教师不仅要精简作业数量,还应指向学科素养的要求,以单元为导向设计综合性的地理作业,方可依托作业助推学生成长与发展。但在作业设计实践中,常常侧重于单个课时中的知识巩固与理解,致使设计出来的作业呈现出极强的碎片化状态,难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最后,作业聚焦理论知识,脱离生活实际。地理学科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凡是与实际生活相关的内容均可成为地理作业设计的资源。但在作业设计实践中,部分教师常常忽视地理作业与实际生活的内在联系,致使地理作业丧失生命力,使学生无法从生活化、实践性的地理作业中获得提升与发展。
2 初中地理大单元作业概述
2.1地理大单元教学内涵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大单元教学模式应运而生。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大单元教学模式不再局限于单个课时中,而是指向学科素养的要求,以“学习主题”和“学科大概念”为核心,将原本零散的知识点进行整合、重构、组合等,最终借助主题和任务的引领,促使学生在探究学习中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结构,并实现全方位的发展。
可以说,在大单元教学中,地理课堂教学不再局限于单个课时中,而是以整体的视角,按照教材的组织,对整个单元内的知识点进行重组、整合;打破了教材的顺序限制,依据某一学习主题,重新划分知识点,并重组单元内容。另外,在大单元教学模式下,教学内容也突破了教材的限制,更加关注学科与实际生活的内在联系,旨在通过课内外整合,促进学生的知识、思维和能力的发展。
2.2地理大单元作业特点
大单元作业就是以大单元为单位,基于真实的情境,依据地理新课程标准、学生的学习需求等,遵循“双减”下的作业设计要求,最终设计出契合单元目标的作业。与传统的作业模式相比,大单元作业具备综合性、情境性和可供选择性三大特点:综合性集中体现了地理核心素养之间的相互联系。地理大单元作业的綜合性,在其形式上表现为作业类型多样化,在其内容上表现为涵盖多个学科的知识,涉及的内容比较多。情境性则是指地理大单元作业中,更加关注真实情境的构建,且贯穿作业的始终。在大单元作业中,基于大单元作业的真实情境性,可促使学生在地理作业中从教材回归到现实生活,使其在学习中逐渐形成一定的问题解决能力。可供选择性是指地理大单元作业契合了“双减”和新课改的要求,更加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特点,设计出的作业内容的难度具备一定的层次性,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3 “双减”背景下初中地理作业大单元作业设计路径
3.1基于核心素养确定作业设计理念
在最新的地理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人地协调、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四大核心素养,指明了地理课堂教学的方向。同时,在“双减”政策下,肯定了作业的功效价值,倡导将其纳入教研体系中,基于学生的学情、学习规律设计能够体现素质教育的作业,充分发挥其诊断、巩固的价值功效。鉴于地理核心素养和“双减”政策的双重要求,教师在设计大单元作业之前,应遵循这一教育理念,以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为侧重点,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既关注学生的基础知识,还应兼顾学生的知识迁移和应用能力。例如,在《陆地和海洋》这一单元的作业设计中,就遵循这一设计理念,在紧扣地理教材内容的基础上,为学生设计了一个生活情境:设想6500万年之后,地球上的陆地会成为什么样子呢?对此,有位学生认为,6500万年之后大西洋将会成为世界上第一大海洋,而地中海则逐渐演变成为一个大陆上的湖泊。你同意这位同学的意见吗?请运用所学的知识阐述理由。如此设计地理大单元作业,对本单元的知识点进行了高度的概括和融合,有效避免了重复性训练,减轻了学生的作业负担。同时,这样的作业极具情境性,又贴近地理核心素养培养要求,真正提升了作业的价值功效,有利于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长远发展。
3.2基于教材确定作业内容
就现行的地理新教材来说,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更加关注学生在地理学习中所形成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素养。地理教材是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具体化,也是作业设计的重要参考。因此,在设计大单元作业时,教师应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立足于大单元的主题,并基于每个课时的内在联系,指向新课程标准下对地理知识与技能的双重要求,结合教材中的内容科学设计地理作业,以便于学生在作业中感悟地理知识的系统性,并从中获得提升与发展。具体来说,在设计大单元作业时,应参考地理教材中的知识安排,紧紧围绕单元主题,科学设计作业,以便于学生通过作业对知识进行系统理解、综合应用。
3.3基于学情确定作业形式
在“双减”政策和新课程标准要求下,地理教师在设计大单元作业时,应兼顾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立足于知识的关联和整体性,科学设计作业,将其作为地理教学系统中的重要组成。一方面,在设计大单元作业时,应寻找教材和新课程标准之间的联系,坚持“大单元教学内容和作业内容一致性”的原则,遵循“基础知识—能力提升—核心素养专练”的流程,设计层次化、梯度性的大单元作业,以便于学生在作业中掌握、应用知识,落实大单元的教学目标;另一方面,由于初中生地理知识掌握情况、学习能力、学习态度、认知思维能力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性,教师在设计大单元地理作业时,应秉承因材施教的原则,提前做好学情分析,并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大单元作业划分为基础性、发展性和创新性作业,给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例如,在“陆地和海洋”大单元作业设计中,就按照上述的原则,将作业划分为“基础型、发展型和创新型”三大类。其中,基础型作业聚焦地理大单元基础知识与核心概念,旨在借助这一类型题目加深知识理解,为进一步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发展型的作业则立足于大单元核心知识,围绕“学生的思维能力”设计作业,旨在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落实学科素养的要求;创新型作业,则基于生活情境,联系教材内容和学生生活经历,借助探究性、多樣性的作业,旨在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如此一来,不仅避免了作业的重复性、单一性,也满足了所有学生的需求,真正落实了“双减”政策下的作业设计理念。
3.4基于大单元目标确定作业方向
作业设计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设计作业时要与教学目标保持一致。鉴于此,在设计地理大单元作业之前,应全面理解地理大单元教学目标,以此作为依据和方向,确定大单元作业的方向、内容等,以便于学生在大单元作业训练中高效达成大单元教学目标。例如,在“陆地和海洋”大单元作业设计之前,就遵循这一原则,基于学科素养下大单元的教学目标:基于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的比例;掌握海陆分布的特点;掌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地理分布概况;掌握海陆不断运动变化的特征;基于板块构造学说,理解海陆变迁的原因;理解板块构造学说,并据此对火山、地震的产生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指向大单元教学目标,结合七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明确了作业设计的方向:第一,运用选择、填空的形式,为学生设计了四道基础类型的题目,分别对应前四个教学目标,旨在借助基础类型题目,完成知识的巩固;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科学工作者在喜马拉雅山上发现了鱼、海螺等生物化石的材料,为学生创设作业情境。并据此提出两大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对这一现象进行解释;利用板块构造学说的理论,围绕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进行说明分析。如此一来,大单元作业紧扣大单元教学目标,可促使学生在针对性的作业训练中进一步落实大单元的教学目标,促进了地理核心素养在作业中的落实。
3.5基于新课标设计大单元作业评价模式
面对新课改和“双减”政策的要求,在设计大单元作业时,不仅要关注作业设计理念、内容、形式、方向的优化,还应持续完善作业评价模式。其一,从评价的标准上来说,面对大单元下作业类型、作业模式,应彻底转变“以结果作为唯一评价标准”,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将学生作业中的参与态度、参与热情、自学习惯、思维方式等隐性的标准都纳入作业评价中,确保学生在全面、客观的作业评价中获得提升与发展。其二,面对“双减”政策的要求,在设计作业评价标准时,应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借助差异化评价指标以及激励性的评价形式,真正实现所有学生的发展。其三,从评价方式上来说,在大单元作业评价中,应遵循“评价要量力而行、重在疏导与激励”的原则,兼顾评价方式和评价语言的优化设计。从评价方式的角度来说,可借助参与比较、网络分享、成果展示的途径,运用符号和文字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评价;从评价语言来说,应持续增加激励性、鼓励性语言,使学生从中收获成就感、幸福感,并运用评价语言的力量强化学习动机。最后,从评价主体上来说,应持续拓宽作业评价渠道,给每位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使其在参与作业评价的过程中获得成长与发展。
综上所述,“双减”政策下,将作业纳入教研体系中,优化作业设计已经成为一线教师关注的重点。为充分发挥初中地理作业的价值,唯有指向地理核心素养的要求,基于大单元教学内涵,确定大单元作业设计理念、设计方向、设计内容、设计形式等,才能形成一套高质量的大单元作业,在达成知识目标的同时,促进地理核心素养的落实,真正实现学生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朱玲,魏昕,李婧婧.追溯科学探索历程的初中地理跨学科单元作业设计探析:以“上雨泽”为例[J].地理教学,2023(1):31-35.
[2]徐葛琳.“双减”背景下的初中地理作业设计策略[J].试题与研究,2022(33):65-67.
[3]王娟娟.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地理单元作业设计的逻辑向度:以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为例[J].新校园,2022(10):4-6,33.
[4]李屏.“双减”政策背景下初中地理单元作业设计探析:以“中国的水资源”为例[J].新课程评论,2022(5):72-80.
基金项目:
本文系甘肃省兰州市2022年度教师个人课题《“双减”背景下,初中地理作业大单元设计的应用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LZ[2022]GR1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