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训练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2023-06-05 00:56马海龙
启迪与智慧·上旬刊 2023年2期
关键词:朗读训练运用初中语文

马海龙

摘要:朗读训练是阅读训练中的一种,也是默读训练的基础,更是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教学环节。但通过对目前朗读训练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情况分析后发现,受传统教育思想影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轻视朗读,重视文本内容分析,为了节省课堂教学时间,教师通常会要求学生在课堂教学前完成自主阅读,在课堂上则直接开展教学活动,然而实际取得的教学效果却不理想。为有效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应该重视将朗读训练运用到初中语文教学中。

关键词:朗读训练;初中语文;运用;教学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朗读作为教学的一环,在实际教学中并未被受到重视,受传统教育思想影响,教师多要求学生在课后自主进行朗读练习,在课堂上并不设置此教学环节。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应重视在教学中运用朗读训练,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知识的迁移,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并且有效提高其写作水平。

1   运用朗读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感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重视运用朗读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感。语感是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语感是一种需要通过亲身体验并不断总结经验后形成的一种自我能力。语感并不是单纯地依靠反复阅读文本获得的,而是需要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加入生活经验、学习经验以及情感经验等,同时还需配合一些其他综合能力,如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和判断能力等,在以上方式方法的共同作用下,语感才能真正形成,并且帮助学生在阅读文本过程中获得更多感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程度也将更加深刻。简单地说,语感是每名学生都应该具备的文学修养,需要重点培养。

以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春》的教学为例,教师在运用朗读训练培养学生语感的教学中,应注意明确学生是语感培养的主体,教师在语感培养中起到的仅是教学辅助和启发作用。因此,教师需要为学生的语感培养做好教学铺垫。一方面,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一些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春”的图片,包括小草、各种开花的果树、空中的风筝以及春天的雨。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配合这些图片播放相应的背景音乐,在课堂上营造朗读氛围,有效调动学生的朗读情绪,做好情感准备。另一方面,教师先进行朗读范读,指导学生用正确的朗读方法进行语感培养,让学生在适合的语速、明快的语调下,有感情地朗读《春》这篇文章。在朗读中,学生受到背景音乐的渲染,内心升腾起一种想要看一看“春”的想法,进而在阅读文章内容时,思维开始发散,产生联想与想象,逐渐陶醉在文字美中,形成有效的语感。

2   运用朗读训练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重视运用朗读训练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目前,教育体系中倡导学生学习并使用普通话。普通话是科学的语言体系,其严谨、优美、丰富,且有很强的节奏感与自然的音韵美。标准普通话包括语音、语汇和语法三个方面。初中生的语言能力发展,将直接影响其未来的学习。因此,在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的语言发音进行有效训练,指导学生在发音时必须依照普通话标准进行,吐字要清晰、发音要自然、读音要精准,语速要适宜,节奏要自然,朗读要流利,没有拖沓音,一字一句进行有效阅读,不可随意加字减字。在朗读前,需要对文本内容大致浏览一遍,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再进行详细阅读,一边阅读,一边理解,一边融入情感。经过有效的朗读训练,学生将形成阅读语境,在恰当的时机运用适合的语调完成阅读。在逗号与逗号之间、句号与句号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学生将学会用不同的语速、不同的语调阅读文本。最终学生的语言能力将在科学的朗读训练下得到有效培养与发展,并且能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良好朗读习惯。

以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春》的教学为例,教师需要先进行朗读示范,使学生对朗读时的语速、语调、发音等有一个清晰的参考模板。如课文的第一段,第一句话:“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在朗读叠词“盼望着”时,语速要放慢,语调要轻柔,停顿适中,并在朗读中融入阅读情感,阅读时心情应是愉悦的、幸福的。在教师烘托的朗读情境中,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其语言能力将在朗读训练中得到有效培养的发展,语言表达能力也将显著提高,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稳步提升。

3   运用朗读训练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重视运用朗读训练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审美是人类理解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指人与世界(社会和自然)形成一种无功利的、形象的和情感的关系状态。审美是在理智与情感、主观与客观上认识、理解、感知和评判世界上的存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朗读训练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将会使学生从理智与情感、主观与客观方面对文章内容进行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审美中既有“审”,也有“美”,“审”在前,说明需要对朗读的文章进行分析,进而发现文章中的“美”,这个“美”,可能是意境美,可能是文字美,可能是情感美,或者是各種美的综合体现。审美能力是初中生必备的综合能力之一,教师应注重对教材中的文章进行深入分析,寻找其中富含各种美的文章,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中国的现代诗歌,古代文学作品,西方的古典文学作品,都蕴含着各种各样的美。学生在朗读中将静态的文字变成动态的声音,再由声音将文字内容传递到耳朵,进入大脑,形成阅读思维,这个过程正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过程,是学生进入文章意境、感受文章情感的关键。可见,只有正确的朗读训练,才能指导学生在朗读中培养审美能力。

以古代诗歌《观沧海》的教学为例,在学习本篇文章前,学生对曹操这个政治家、军事家的认知已较为深刻,尤其在阅读完名著《三国演义》后,学生对曹操的人物形象理解得更加深刻,但对曹操的另一个身份却了解不多。《观沧海》是曹操在北征乌桓后的归途中登山观海后有感而发,诗中渗透了诗人的政治情怀,此时,诗歌对曹操来说不再是装饰,而是他精神和人格的重要象征。教师运用朗读训练指导学生朗读《观沧海》,便于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诗歌中蕴含的各种美,体会诗人借景抒情的真挚情感。诗人将眼前的海上景色与自己的雄心壮志巧妙地联系融合,体现了诗人想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通过朗读训练,学生很容易发现诗人的这些想法,学生的审美能力也将在此过程中得到有效培养与提升。

4   运用朗读训练促进知识的迁移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重视运用朗读训练促进知识的迁移。语文学科所包含的知识内容繁多,可以培养的能力也非常多。通过朗读训练,可以指导学生在学习中掌握更多学习技巧 ,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朗读训练可以与多种教学训练结合使用,首先,可以与默读结合进行学习训练。初中阅读文本不仅篇幅长,内容多,需要学生关注的重点也很多,因此学生需要在做题前进行文章默读,此时,若先指导学生进行对文章的有效朗读,将会调动学生的朗读情感,对文章有进一步的理解,使学生在默读文章时会有更多收获。其次,可以与复述联系进行学习训练。复述是学生必须具备的一种学习能力,学生需要将文章内容以自己的语言精简有序地复述出来,尽可能地将文章中的关键之处说出来。此时,先引导学生进行文章的朗读,将会更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进而帮助学生快速抓住中心词、关键词,更好地完成复述任务。最后,可以与背诵联系进行学习训练。初中语文的学习任务有大量的背诵要求,当背诵内容多、篇幅长时,若学生先对背诵内容进行整体朗读,将会对文章的整体布局、结构有较为清晰的认知,进而理清背诵思路,高质量完成背诵任务。由上述分析可知,对于朗读训练的合理运用,有助于学生知识的迁移与学习效果的提升。

以古代诗歌《观沧海》的教学为例,学生需要背诵整篇文章,并且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这首诗歌的具体含义。此时,教师指导学生先查找这首诗歌的创作背景,了解诗人曹操是在何种境地,以何种情感创作的这首《观沧海》;然后,教师指导学生对《观沧海》这首古代诗歌进行全文朗读,在朗读中融入阅读情感,尽可能设身处地地感受诗人当时的内心世界,进而在朗读后再进行默读,在默读时,用自己的语言释义整首诗歌,最后在理解文章大概深意后进行整篇背诵,此时的背诵效果将明显提升。

5   运用朗读训练更深入地理解课文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重视运用朗读训练指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古人有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其含义为:一本书读的次数多了,其本身表达的意思就自然显露出来了。相较于小学阶段,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对每篇文章的学习深度与广度都要有所拓展,需要既知其一,又知其二。在传统教学中,初中语文教师多要求学生阅读文章后,按照阅读理解题目的回答模板答题,此种教学方法看似可以短期内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好似学生已经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但实际上恰恰相反,学生并未深入理解课文。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重视运用朗读训练,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进而深入理解课文,当学生对阅读的课文有较为深入的理解后,教师再开展课文讲解教学,学生对课文知识的理解将更加深刻,且在教师讲解知识内容时,学生还可以与教师就知识点展开讨论,课堂学习氛围也会因此而浓厚、活跃,学生的课堂学习质量和效率也将进一步提高。

以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春》的教学为例,学生在初读这篇课文时,看到的是一片生机盎然的春天景象,但在朗读这篇课文后,学生将会在朗读中感受到《春》中充满的叙不完的诗情,看不尽的画意;在朗读中发现整篇课文是以“春”贯穿全篇的,文章中有“盼春”“绘春”“颂春”;在朗读过程中,学生将发现作者运用了二十多处的修辞手法,此刻禁不住去想,作者难道只是在讲“春”的故事吗,只是简单地歌颂春天吗,是不是还隐含着作者的某些情感呢?学生继续在朗读中思考、分析,进而透过对“春”的描写,看到作者的心灵世界,对作者借“春”这个景抒发内心对自由境界的向往之情有了深刻体会,对课文也将有更深入的理解。

6   运用朗读训练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重視运用朗读训练提高学生写作水平。阅读与写作一直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点教学内容,同时也是难点。在传统的阅读与写作教学中,初中语文教师要求学生多阅读,并做好阅读笔记,积累丰富的阅读写作素材,在写作时可以直接使用,这样能有效锻炼写作能力,提高写作水平。学生对教师教授的这一写作学习方法比较认可,但方法偏重理论性,学生实践效果并不理想。学生只是知道阅读的重要性,但对于如何应用阅读积累写作素材,却并不太明白,继而在书写阅读笔记、积累素材时,多会选择摘抄一些优美的字、词、句子,全班学生都进行同样的阅读素材积累,最终,教师布置相同的作文题目后,学生的写作质量也几乎一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究其根本原因,是因为学生对阅读与写作融合学习、互为促进的关系并没有理顺,所以在积累写作素材时,素材过于空洞、苍白,学生若直接选用,写作质量一般。因此,教师在阅读与写作教学中,应重视运用朗读训练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有效提高,教授学生正确的写作素材积累方法,使学生在朗读中发现阅读文章中可积累的知识内容,并且将其合理整合,形成独属于自己的写作素材,在写作中合理运用,写出好作文。

以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春》的教学为例,学生在朗读整篇课文后发现,整篇文章使用了多达二十多处的修辞手法。此时,学生可以在写作素材积累本上写下阅读心得:写作散文体裁作文时,应灵活运用修辞手法,将平凡无奇的内容描写得富有诗意与美感。此外,学生在朗读时不仅会特别关注文字含义,对课文的结构也将更加关注,这些也是学生在写作中需要重点学习的。一篇好的文章,需要有合理的布局,有效的排版,这样的文章才能让人读之有赏心悦目之感。反之,若整篇文章只有一个段落,不仅会让读者读着心累,而且会产生阅读疲劳,不想继续阅读。在朗读训练中,学生一边阅读文章,一边关注文章的结构特点,尤其是学生阅读文章多了以后,对各种文章结构也将有更多认知,在其自己写作时,会自然地模仿其他文章的结构布局方式。

总而言之,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入,初中语文教师应意识到朗读训练运用于教学中的重要价值,从而合理设计教学活动、规划教学任务,完善教学环节,以正确有效的方法指导学生掌握朗读方法,逐渐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最终稳步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李宗穆.浅谈朗读训练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0(9):119.

[2]王晓莉.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课堂朗读训练分析[J].考试周刊,2018(89):53.

猜你喜欢
朗读训练运用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加强朗读指导 提高语文能力
如何重视高中语文中的读与情感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对学生加强朗读训练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