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教师专业能力培养路径探析

2023-06-05 21:00王印虎刘荣宁张瑞英
河南农业·教育版 2023年5期
关键词:培养路径职业教育

王印虎 刘荣宁 张瑞英

关键词:职业教育;教师专业能力;培养路径

在“双循环”新格局背景下,着眼于推动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三教协同发展,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凸显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类型特色,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些对于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会产生重要的深远影响。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的进程中,逐步建立健全职业教育教师培养体系,构建主体多元、系统全面的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组织职业教育教师专业能力培训,这些是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基础性工作和双高建设计划投入的支持重点,也是职业院校办学水平评估的重要内容。

一、教师专业能力的构成

随着时代的进步,教师专业能力的差距也愈来愈大,主要表现在对学科深入研究的能力、对教学内容的驾驭能力、对课堂的组织引导能力、对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对教育观和学生观的认知能力等方面。教师专业能力是职业院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核心竞争力,是教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专业的核心,其构成因素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一)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能力

教师作为课程改革的主要参与方,也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实施方。在教师提升自身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的同时,可全程参与到课程资源的研发环节中,逐步培养其课程资源开发能力。课程改革是课程紧跟社会发展需要,以市场为导向做出结构性调整的活动与过程[1]。课程开发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确定专业方向的基础上,以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课程相关资源及媒介、课时分配、课程评价等教学全过程中涉及到的多方因素进行综合评定和设计。所以,过程性和动态性是课程开发的显著特性[2]。课程资源的开发是课程开发的核心,也是将潜在的课程资源用特定的方式挖掘出来,以更加开放的方式展现出来,方便学生随时随地调阅和读取,从而发挥它在教学中碎片化、系统化的功能。总之,将学生易忽略、易混淆、易忘记的碎片化知识点通过特定的唤醒方式,以教学内容为主脉络,将其系统化和条理化,形成能够为教学所用、为学生所用的共享资源。

(二) 课堂教学能力

课堂教学能力从狭义的角度来讲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全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的能力,是教师专业能力的核心。课堂教学能力包括:教材的灵活使用与创新、备课过程中对教案的设计与规范、教学内容展示的手段与方式、课堂中语言的互动与沟通、教学情境创设与构建、课堂气氛的整体把控与呈现等能力。

(三) 教学评价能力

教学评价是对教师教学活动所达到的预期效果的综合评价,也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直观反馈。教学评价是一把双刃剑,正向评价是赏识教育的基本组成要素,可以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斗志,能在较大程度上提升学生自信心和学习兴趣。而负向评价,特别是对于职业院校的学生而言,极易使学生内心产生焦虑,心理活动波动频繁,导致学生受到无形的伤害和打击,甚至可能从此一蹶不振[3]。因此,如何正确评价是影响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我们在进行过程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展示性评价时不能只走形式主義,要注意评价的方法和策略,只有这样教学评价才能真正对学生起到正向激励作用。

(四) 教育科研能力教育科学研究能力是将专业知识和学识修养向更深层次提升的最优路径,是教师刀刃向内的自我雕琢和磨砺,是也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前提。教师只有在教育科学领域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研究,才能不断推陈出新,找到适合当前职业院校学生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对于教育科研能力来说创新是最重要的,也是十分艰难的,但这样才能体现出创新的可贵。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其创造力主要体现在善于运用现有的教育学知识,在不断学习和提炼的基础上才能提出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才能将新的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应用于教育实践中,促进教育教学实践转化为生产力,产生更大的社会价值。

(五) 学术交流能力

相对于普通教育来说,以市场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更接近市场,也更侧重于职业技能的训练和研讨。职业教育教师在全过程教学维度、课程改革维度、教科研维度方面都处于循序渐进式的螺旋上升过程,也是一个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往复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不断学习和交流,在总结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不断汲取专业领域学术前沿的最新研究成果,同专业领域的同行、专家进行沟通和研讨,在不断认识和总结中了解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及时更新陈旧的知识架构。教师参加高质量、高水平的学术交流活动,可以思维碰撞、拓宽眼界、激发兴趣、调动积极性、挖掘潜力、启迪新思想和新方法,因此,应不断加强学科间、学校间的学术交流和合作。

(六) 管理能力

优秀的教师不仅是一位优秀的心理学家,同时还是一位出色的管理者。教师的管理能力是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对学生的管理和对全过程教学的管理两个方面。在学生管理维度,教师是学生的精神导师,应注重把激励和惩罚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是非观;在全过程教学维度,主要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教师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和持续学习的能力,并走下讲台,走近学生,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活动,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关爱学生的学习生活,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现状探析

以教育部2013年《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为蓝本,参考王金亚、赵丽萍的职业院校教师专业能力调查问卷[4],走访了职教专家和职教名师,最终设计了职业院校教师专业能力调查问卷,从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现状和影响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因素两个方面进行问卷调研。为确保问卷调研数据真实有效,特从我省近年来成立的名师工作室和教师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中抽选了80位教师,一共发放了80份问卷,回收了75份,其中有效问卷为65份,有效问卷占回收问卷的86.67%,有效问卷比例较高。

(一) 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现状

通过问卷调研,共设计16个职业教育行为,经数据整理、汇总描述如下(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到,受访者对自身在职业教育中所具备的科学文化知识、责任心、专业知识储备、技能熟练度的评价较高,分别排位前四,说明受访者在专业知识、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和管理能力、责任意识等方面的能力是较强的。对项目的获奖情况、行业与学术交流、行业和企业影响力的评价较低,分别排位后三,是今后需要重点关注和锤炼的方面。

(二) 影响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因素分析

经过整理调查问卷数据,将处于职业院校教学一线的专业课教师所具备的职业能力按重要程度进行简单排序(见表2)。

由表2 可知,专业知识、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和管理能力,这三个职业能力的重要程度最高,居前三名。社会服务能力、专业职称和科学研究能力的重要程度偏弱,居后三名,特别是科学研究能力在16 个职业能力中得分最低,居最后。科学研究能力是职业院校教师了解专业领域前沿、专业浸入深度的重要指标,出现较大反差的根本原因有三个方面,即对科学研究认识不足,教师本身科学研究能力普遍较为薄弱,教师自身专业的浸入式挖掘不足。职业院校是技能人才的摇篮,也是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保障基地,应不断为社会培养大量的熟练型产业工人,而社会服务功能力出现较大翻转,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职业院校在发展过程中缺乏与地方经济的良性沟通和交流,社会服务功能出现逐步弱化的趋势。

在调研中发现职业教育日常工作中提得最多的是绩效和薪酬。奉献精神得分较低,居倒数第四,说明奉献精神在职业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出现淡化的趋势,同时也说明了在新时代的改革奋斗中,学校对意识形态工作的认识不足,弘扬和落实奉献精神的执行力度不大。

66.15% 的受访对象认为学生管理能力非常重要,32.31%的受访对象认为学生管理能力重要,然而95.38%的受访对象目前处于教学一线和行政管理岗位,仅3.08%的受访对象处在学生管理岗位,学生管理岗位因平时工作时间较长、事务较为繁琐而出现较大缺口。

三、培养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途径

(一) 多措并举,提高教师教学活动参与度

1、以老带新,以新促老。现代学徒制在职业教育的广泛推进,不仅仅是师徒结对、薪火相传,在师傅队伍中也需要通过“传、帮、带”的形式引导和帮助青年教师熟悉业务,融入教学团队,增强组织归属感和责任感,充分发挥以学促导、导学相长的作用,进而实现双赢。

2、组建团队,以赛促教。组建教师团队,参与优质课大赛、教学能力大赛、说课比赛、教师技能大赛、辅导学生技能大赛等,完成“听课—讲课—评课—磨课”全过程,充分发挥团队力量,实现课程优化、课程融合的内涵建设,促进专业教师综合教学能力的提升,真正做到以赛促教。

3、组织资源,优化培训。职业院校的专业教师经过系统化教学专业能力训练的比重较低。职业院校可利用寒暑假期建立定期的教学专业能力培训制度,组织教师参与线上、线下培训和企业实践,加强专业教师对最新教育理念和政策的把控,优化教育教学方法,推动职业教师的专业理论与职业实践相融合,通过系统化培养,筑牢教学专业能力之基。

(二) 思政渗透,深化教师管理能力

定期開展思政教育培训工作,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以满腔热血投入到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无私奉献,用个人实际行动诠释好、落实好职业教育的精神实质。深度挖掘经典传统文化、中国革命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职业道德素养,引导职业院校教师把红色基因渗透到课堂教学、学团管理等领域,不断提高课程思政能力、课堂管理能力、课程综合评价能力。积极组建学管团队,参与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梳理课程思政元素,明确思政目标,把思政教育贯穿到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学团活动为载体,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思政目标进行有机整合,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题教育、社会实践、学团兴趣活动。不断将思想政治教育、品德塑造教育、意识形态教育有机融合,树立学生自尊、自爱、自信、自强、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提升的良好信念。职业学校教师既做“工匠之师”,又做“灵魂导师”,既能传道授业,答疑解惑,又能敬教劝学,兴贤育才。

(三) 以点带面,提升教师教科研能力

教科研项目是通过对专业前沿、专业导向、专业核心模块的深入研究和探索进一步优化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和体系,是提升年青教师教科研能力最有效、最便捷的途径[5]。一是充分发挥名师科研项目的示范引领作用,组建一定规模的教师团队,搭建科研平台,营造科研氛围。二是积极引导中青年教师参与资源库建设、精品课程建设、学术论文研究、课题项目研究等。三是定期组织学校之间、行业之间的学术沟通和交流,共同分享和品评优秀教师的教学论文、科研成果、教学成果,提升教师的教科研创新研究方法和能力。

(四) 引企入校,培育教师实践创新能力

加强校企深度合作,把企业的工作场景、先进技术、实践经验和创新理念引进学校,为教师打开一扇看社会的窗,拓宽眼界、更新理念。通过培训、参观、交流、到合作企业实践等方式增强教师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实时更新专业知识,紧扣社会时代发展。结合学校环境、专业特点、校企合作企业生产工艺特点等不同情况,开展团队技术创新建设,搭建技术交流平台,学习企业和国内外的先进技术,并在学习交流中进一步创新和总结[6]。深化校企合作、实施产教融合,更好地实现教学与生产对接、课程与职业标准对接,最终提升教师实践创新能力,使教师成为真正的“双师型”教师。

(五) 助力科技下乡,增强教师服务社会能力

职业院校教师联合企业、政府部门、研究机构、公益团体等组建专业团队,积极参与到社会服务中,搭建“手拉手”帮扶平台。根据“三农”建设需求,协调职业院校教师科技下乡,在科技下乡服务过程中增强教师服务社会的能力,进而实现合作共赢。

作者简介:王印虎(1984-),男,河南新密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刘荣宁(1972-),男,河南中牟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张瑞英(1974-),女,河南安阳人,副教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

猜你喜欢
培养路径职业教育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浅析
高中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路径探究
幼儿教学趣味的培养初探
浅谈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方式如何与时俱进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