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马圣贤初识,是在2018年3月。当时,他到东桥小学实习,是实习生的组长。20岁的他,身上透着文人的气质,给人以谦虚好学的感觉。虽然是组长,但他从不张扬,总是默默地做事,且做得恰到好处。时任东桥小学校长的我,心想:“这个年轻人如果能到我们学校工作,那该多好啊!”这个想法后来居然实现了—— 2020年8月,他调到了我们东桥小学,成了我的一个“兵”。这让我见证了他向语文教改深处沉潜、积极成长的历程。
我是江苏省网络名师工作室和泰州市名师工作室两个工作室的小学语文学科领衔人。我问马圣贤,愿不愿意以编外学员的身份参加工作室的活动。他说,早就有这个想法了,只是不好意思开口。于是,他就成了工作室的“旁听者”。
加入工作室两年来,他先后读完了朱光潜的《谈文学》、宗白华的《美学与艺术》、施良方的《学习论》、张世英的《美在自由》、王尚文的《走进语文教学之门》,还啃下了教育经典《学记》,以及大学教科书《课程与教学论》,开阔了视野,提升了理论水平。
马圣贤每学期都主动申请上教研课,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有《长征》《牛和鹅》两课。在上《长征》一课前,他总觉得难以取得突破,就主动找我讨论。在讨论中,他找到了一个很有价值的话题:“‘红军不怕远征难——既然‘不怕,为什么作者在诗中还用了‘铁索寒一词呢?”上课时,他结合史料,引导学生体会“寒”的深刻内涵,学生体会到了当时形势的严峻,体会到了战士们飞夺泸定桥时的拼死决心和牺牲时的壮烈,深刻认识到了革命绝不是敲锣打鼓轻轻松松就能取得胜利的。
执教《牛和鹅》时,他将批注融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情感的教学之中,使语文要素的训练不着痕迹,又扎实有效。这节课中的“批注”,成了培养学生“洞察力”的重要抓手,也使学生与课文产生了“共情”。我认为,这就是深度学习的理想样态。课后,他从学理的高度将教学心得进行了整理,并写成论文《批注:语文深度学习的重要支架—— 以统编版四年级语文〈牛与鹅〉教学为例》,发表在省级教研刊物上。
马圣贤认真参加工作室的研讨活动:他是教学主题沙龙的参与者、倾听者,撰写研修心得从不马虎。在参加诗歌教学研讨活动后,他写的《诗歌教学:从领悟特点走向创作》一文,也发表在省级教研刊物上。
马圣贤,将工作室当作了自己成长的“助推器”。
2021年秋学期,马圣贤代表姜堰区参加泰州市级赛课。马圣贤一开始是犹豫的,觉得自己太年轻,经验不足。但他又深知参加市级赛课的机会难得,加上我没有给他定过高的获奖指标,最终,他打消了顾虑,答应了下来。于是,他全身心地投入“备战”之中,也因此吃了不少苦。
在确定执教六年级上册文言文《伯牙鼓琴》一课后,我给他提出了如下要求:自主钻研教材,先不看他人教案独立备课;在课堂设计上要遵循文言文学习的一般规律,要体现学科育人的理念。
磨课的过程是艰辛的。马圣贤的教学设计随着试教被一次次推倒重来,但更让人担心的是,随着试教次数的增加,他范读课文也没有了感觉。我知道,试教到了“高原期”,他产生了“高原反应”。想要走出“高原期”,还得靠他自己。于是,我让他先放下备课的书,读读“闲书”。
过了一两天,他告诉我他读到了泰戈尔的诗句“不要因为你没有胃口而怪罪食物”。他说,因为自己处于焦虑之中,所以读课文没有感觉。他打算先放下过于精细的教学设计,重新静静地研读课文,直到读出新的感觉再完善教学设计。
他有了这样的认识,我十分高兴。我让他将课文读给我听。我发现,他对“方鼓琴而志在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有了新的感觉。他说,这两句话中的“方”“少选”,从时间之短、反应之迅速极好地说明了伯牙和锺子期确实是知音。“新大陆”的发现,为教学设计提供了灵感。从历次试教的情况看,这个“点”也正是學生所忽视的。这个“点”的激活,为学生深刻理解“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的内在含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后来的试教中,师生与课文不断产生共鸣,效果越来越好。这样的教学,让学生对“知音文化”的理解走向了深刻。
凭借优异的表现,马圣贤不负众望,从泰州市顺利突围,走上了省级赛课的舞台,并赢得了评委与听课教师的一致肯定,最终获得特等奖。赛后,马圣贤深有感触地说:“教师首先要先打动自己,才能打动学生。”是的,诚如朱光潜先生所言,文学作品“不但要能满足理智,尤其要感动心灵”。师生的心灵感动了,教学也就有了灵性。
我认为,马圣贤淘到了“真金”。
这里的“生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日常生活,二是教育教学生活。马圣贤的父母长期在外地工作,一年回不了几次家,马圣贤是经常一个人在家的。虽然他将自己的衣食起居安排得井井有条,但孤独与寂寞常常陪伴着他。一个人如果没有成长的欲望与意志,是很容易变得平庸的。好在他有着强烈的自我成长意愿,并且深深地热爱着教育教学工作,这让他在成长的路上不断前行。他多次参加省级、市级演讲比赛,频频获奖,有政府部门想借用他,却多次被他婉言谢绝。这是难能可贵的。
我知道,他是将日常生活与教育教学生活融为一体的,两者不可分离。今年暑假,他又接到新的任务,参加泰州市小学语文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马圣贤知道自己的强项并不十分突出,而粉笔字、艺术特长展示又是他的短板。为此,他制定了详细的训练方案,合理分配作息时间,并启动了学艺计划。他每天写20分钟的粉笔字,将小黑板上的字拍成图片发给所拜的师父,请师父指点;每天练习30分钟葫芦丝演奏,录好后与原声带反复比较,找出自己的不足并改进;每天随手写几个词语,稍作思考就开始编写故事;每天围绕一个话题,即兴演讲3分钟,录好后发给同事,请同事找出不足,自己再反复修改并演练……对于“重头戏”课堂教学的准备,他也没有丝毫放松。他反复朗读课本中的每篇课文,直至感动自己,才开始构想教学设计。
生活就这样一天天地过去,他在自律中不断突破自己。不久前,泰州市小学语文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落下帷幕,他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并代表泰州市青年教师参加省赛。他引用宗白华的话自勉说:“‘人生的真实内容是永远的奋斗,是为了超越个人生命的价值而挣扎。参加比赛,不管结果如何,只要自己努力了,提高了,吃的所有苦,都是值得的。”
我为有这样的弟子而欣慰!
生活就是工作,工作就是生活。我认为,这就是诗意栖居的美好样态。我喜欢马圣贤向语文教改深处沉潜的努力。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马圣贤正在用奋斗谱写自己的青春。我相信,他的未来将是美好的。※
(沙华中,江苏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江苏省小语会学术委员会委员、泰州市姜堰区教师发展中心教科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