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途径

2023-05-30 21:01:06张羽中
学周刊 2023年15期
关键词:自学能力培养途径初中数学

张羽中

摘 要:自学,即自主学习,是与“被动学习”相对的一个概念,是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究。通过问卷调查与案例分析可以发现,在如今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普遍存在自学能力不足的问题,缺少自学意识,在学习过程中较为依赖教师,这不仅影响了初中数学学习效果,更影响了自主素养的发展。为此,文章特别强调了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原因,并从多个角度论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具体途径,旨在帮助初中数学教师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其“能学习”“会学习”,成为具备良好自主素养的人才。

关键词:初中数学;自学能力;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3)15-0094-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3.15.031

罗杰斯人本主义理论虽然不是打着“自主学习”的旗号,但却以“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实质,倡导平等的师生关系,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其自主学习的辅助者,为在教學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带来了理论与实践的双重借鉴。因此,文章由罗杰斯人本主义理论展开,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展开探究。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原因

(一)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数学课程的需求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数学课程日渐系统化,且抽象知识比重日益增加,对学生学习能力带来极大的考验,使学生不得不发展自学能力。与此同时,新课程改革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变“教学”为“引导”,革新传统教学思维,鼓励学生主动探究知识,主动参与基于数学知识生成的探究活动与互动,这也说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势在必行。

(二)素质教育背景下,学生未来发展的需求

素质教育是以学生为核心、以人为本、以促进学习者未来发展为目标的教育,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精神与自主能力,重视他们在思维、行为、情感等方面对学习活动的主动参与。而从初中生角度来说,能否在学习中全面调动自主思维、行为与情感,通常取决于自学能力的高低。所以可以说,学生自学能力决定着素质教育目标是否能实现,为促进学生发展,教师必须对学生的自学能力进行培养。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途径

(一)让“以学定教”成为潮流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使其成为学习的主人是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此方法,要求教师必须改变“教师主导”的思维,积极落实“以学定教”教学理念。所谓“以学定教”,即教师根据学生需要确定教学方法,根据学生学情确定教学进度,是在“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基础上形成的教学方法。有效落实“以学定教”教学理念,教师可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以导学案为载体。在新课开始之前,向学生发放衔接新课与之前教学活动的导学案,并加强督促,引导学生根据导学案提示进行自主学习。然后,统计学生利用导学案自主学习后反馈的信息,分析其学情,确定教学的基本方向,划定教学重点与难点。接下来,在课堂教学中按照导学案知识呈现逻辑,灵活地组织学生按照需要进行自主学习,将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自主探究知识,使其自主分析并解决导学案中的疑问,教师在重点与难点处进行适当点拨。学生先利用导学案自学数学知识,后在教师引导下强化自主学习,并通过教师点拨掌握不同情况下的初中数学自主学习方法,对其发展自学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1]。在学生逐渐领会导学案精髓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大胆放手,鼓励学生轮流设计导学案,通过导学案传递自主学习思维,进一步感受初中数学课前自学逻辑。从“用学案”到“设计学案”,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不断提高,对其发展自学能力的积极影响同样不断提高。

(二)让信息技术推动学习

如果说抽象的数学知识会影响初中生对数学的自主思考,从而影响其自学能力的话,那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就可以将微课、多媒体、几何画板、教学白板等信息技术利用起来,提高“信息化教学”力度[2]。比如,利用多媒体在课堂上出示所制作的空间几何动画,引导学生对几何动画展开观察,指导其自学对应空间几何数学知识点。再比如,借助几何画板在课堂上绘图,通过数学图形指导学生分析抽象理论,使其在数形结合中强化自学效果,化低效学习为高效成长。又或者,利用多媒体还原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打造生活化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兴趣,促进其自主学习。还可以利用微课讲解课程重点与难点,发挥微课凝练、针对性强等特点,让学生对照微课进行自主学习,根据自身需要适当重播、暂停、慢放微课视频,为学生自学提供稳定、充足的信息化支持。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探究数学知识,在信息技术推动下有效跨越认知阻碍,充分体验数学的乐趣,自学由浅入深,自学能力扶摇直上。

(三)让隐性分层发挥效用

为什么以往的初中数学教学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调查研究证明,“因材施教”的缺失是主要原因。一些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没有充分衡量学生自学能力的差异,一味地按照相同的方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导致部分学生无法很好地适应自主学习环境,也不能有效地提高自学能力。所以,在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应落实“因材施教”的要求,遵循“差异化”原则指导教学。

那么,如何遵循“差异化”原则进行教学呢?

教师应发挥隐性分层作用,根据学生在初中数学课堂学习活动中的不同自学表现,建立隐性分层教学机制,按照学生当下自学能力的高低将其分成低、中、高三个层次,然后在之后的教学中,给予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以不同的自学指导。比如,更多地指导低层次学生自学的方法,适当指导中层次学生学习的思维,适度指导高层次学生学习的习惯,同时鼓励高层次学生在自学基础上随机帮助其他学生。低层次学生“不会自学”“不熟悉自学方法”的困惑被解决,中层次学生自学思维的桎梏被打破,高层次学生形成了良好的自学习惯,并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进一步强化自学能力,每一名学生都能得到自己需要的指导,进而按照适合自己的方式进行自学,其自学能力培养效果自然不言而喻。

(四)让小组合作建设课堂

上文所述“学生帮助学生”自学过程,体现了一个观点——让学生在自学中相互帮助,有助于扩大其自学效果,让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更轻松、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有鉴于此,基于初中数学教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教师还可以倡导小组合作,让小组合作成为建设“自学课堂”的重要手段[3]。一方面,在隐性分层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将自学能力处于低、中、高层次的学生混合分配在同一个小组中,指派处于高层次的学生为小组长,带领另外两个层次的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给他们分享自主学习经验和方法,带动其有效自学。另一方面,信任初中生的学习品质,给予其一定的自主空间。教师可以设计“自愿分组”方案,引导学生根据内心所想,自愿选择合作学习伙伴,自行组建数学自主学习小组。但是,无论在哪一小组合作模式下,学生都有望通过合作强化自主学习,积累更丰富的自学经验,掌握更多样的自学方法,从而显著提高自学能力。

(五)让数学问题激活思维

孔子说:“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上进。”从古至今的教育都在告诉教师一个道理:想要促进学生的学习,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必须先使其产生疑问,解决问题[4]。而初中数学“实用性”的特点,恰好满足师生从“有疑”到“无疑”的活动条件。教师可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先根据数学概念、性質、公式等,设计层次鲜明、难易适度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对问题展开自主思考,鼓励他们运用自学所得知识与经验解决问题,同时提醒他们一边解决问题,一边思考数学实践的正确方法。这样一来,学生数学实践思维被激活,在自学中不断加深对“怎样用数学”等思考,自主找到解决数学问题的多种方法,自学能力同样能够得到提高。

(六)让思想文化丰富探究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与文化的融入越来越多,并且受到多数学生的欢迎。甚至部分学生对数学思想、文化的自主学习兴趣,远高于理论与实践探究。在这样的情况下,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还可以聚焦数学思想与文化。

1.聚焦数学思想。就数学思想而言,其包括转化思想、类比思想、分类思想等,分散体现在不同类型的知识中。据此,教师在讲解三角形、不等式的性质、集合的分类等知识点时,可以巧妙渗透不同思想,先向学生解释知识点所体现的数学思想,再引导他们对相应的数学思想展开自学,根据知识特点总结思想规律,最终实现从“探究知识”到“吸收思想”的发展。此时,在数学思想的指引下,学生不断捕捉思想的规律,对各部分知识展开思想性的学习,自学能力得到更好的锻炼,教师更进一步地实现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2.渗透数学文化。就数学文化而言,现行初中数学教材中均存在数学文化的渗透,可以使学生从文化角度探究、理解数学知识,认识勾股定理等重要数学知识的文化起源,从而在基于文化的数学学习中发展自学能力。因此,教师可以将数学文化渗透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各知识点的文化背景,必要时通过互联网信息补充教材数学文化,鼓励学生自主搜索数学文化,引导他们从文化角度分析不同数学知识的存在价值,寻找更符合其文化背景的学习模式。此番自主搜索、探究与思考下来,学生自学能力自然可以在数学学习中得到发展。

(七)让总结纠错引发反思

对于初中生来说,适当的反思对其发展自学能力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而总结与纠错,是促进学生自主反思的两个重要手段。为此,教师通过初中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还可以总结、纠错为切入点。比如,将总结任务置于课后,提示学生按照喜欢或擅长的方式对课堂内容进行自主总结,以“系统”“细致”“清晰”“直观”为基本要求,减少总结形式的限制。这样一来,选择适合自身数学思维水平的方法进行总结,将自主学习再次落实在总结环境中,在舒适的总结状态下,学生自学能力自然而然地向更高层次发展。而以纠错为例,当学生在课堂自主学习,特别是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错误时,教师可以尝试改变纠错方法,先引导学生自主纠错、相互改错,再根据活动效果,适当介入指导,使学生更多地通过自主学习发现并纠正错误。此刻,随着错误的解决,在自主纠错、改错中积累“改正错误”的丰富自学经验,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样能够发展、提高。

(八)让角色转换变革教学

在一些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发现,学生与教师角色的转换,不仅可以为课堂带来蓬勃的生命力,还可以在日积月累中有效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基于此,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尝试转换师生角色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5]。简言之,从“为师者”角色走出来,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扮演“小老师”角色,而自己则充当他们的“学生”。然后,鼓励他们模仿教师以往的教学方法与风格,对新课基础内容进行讲解,对典型例题和易错问题进行讲解,对总结和梳理数学知识的方法进行讲解,认真倾听他们的“授课”,客观指出问题,进行适当的补充和引导。为在课堂教学中成功扮演“小老师”角色,为不辜负教师和其他学生的信任,将每一个知识点讲解清楚,学生必然需要在课下苦下功夫、深化预习,自主收集丰富的学习资料,如此,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九)让第二课堂促进成长

在互联网背景下,传统课堂不再是初中数学教学的唯一阵地,若能拓展学生数学学习空间,在互联网支持下打造第二课堂,使学生在常规学习基础上通过第二课堂不断自主学习数学知识、探究数学问题,落实可持续的自主学习,定然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此,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建立初中数学线上课堂,通过校园网、微信等媒介,定期开展以“录播课”为主的线上教学活动,将课程资源及时发送给学生,要求他们自主下载资源、自主探究学习,并使其在规定时间内填写、上交学习报告,对学生自主学习进行督促。久而久之,学生不仅在线上深化自主学习,增加知识积累,而且在线上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从持续性自主学习中得到成长的启发,足见线上教学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三、结语

“最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学生的学习,贵在得法,不在知识之多,而在方法之得,一旦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具备了“会学习”的品质,即便面对难度递增的知识,他们也能游刃有余、坦然自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在传授知识的前提下,主动关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采取灵活的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其保持自主学习的深刻性、持续性,为学生学习数学、步入社会奠定坚实稳固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耿精媛.初中数学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途径[J].数学大世界(上旬),2020(7):13.

[2] 沙玉真.浅析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策略[J].求学,2020(48):57.

[3] 柯清江.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J].智力,2020(34):117.

[4] 冯庆林.探究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提升学生自学能力的策略[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0(29):11.

[5] 顾德良.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策略[J].智力,2020(28):119.

猜你喜欢
自学能力培养途径初中数学
浅析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考试周刊(2016年89期)2016-12-01 12:53:22
谈小学数学学生自学能力培养方法
探究初中语文活动课
初中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
新一代(2016年15期)2016-11-16 16:27:52
高等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探讨
科教导刊(2016年26期)2016-11-15 19:56:44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17:05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14:58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00:03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5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