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幼儿健康领域的学习与发展策略探究

2023-05-30 21:24罗蓉
学周刊 2023年15期
关键词:大班健康教育学前教育

罗蓉

摘 要:幼儿园的健康教育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发展五大领域之一,在幼儿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当前的幼儿健康以及幼儿健康教育领域存在着一些问题,对此幼儿园方面应该积极发现问题,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要求,不断完善幼儿健康领域的学习与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大班;健康教育;学前教育;健康教育共同体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碼: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3)15-0166-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3.15.055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的生命和健康是幼儿教育的第一位,是幼儿学习与发展五大领域中最为关键、也最为重要的一个。在幼儿的发展过程中,健康应该是放在第一位的,是幼儿身心发展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元素。由此可见,健康领域的学习与发展至关重要。为此,文章将对大班幼儿健康领域的学习与发展展开探究,以供参考。

一、幼儿园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健康教育在学前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幼儿健康以及幼儿园健康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较多,因此在幼儿园开展健康教育非常有必要。

(一)健康教育在学前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健康就是人在身体和精神方面均处于良好状态。健康教育就是通过各种方法督促人们形成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生活方式。在所有健康教育当中,幼儿健康教育非常特殊,存在多种多样的问题,如时间的延续性、教育主体的多元化以及教育客体理解困难等。因此,幼儿健康教育必须建立科学系统的课程体系,在教师、家长等多方的配合之下,从幼儿的发展价值出发,持续进行具体课程的实施。幼儿阶段是儿童身心发育最为迅速的时期,也是性格形成的关键期。幼儿教育对于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儿童的生命健康是幼儿园工作的首位任务。《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也提出,幼儿的健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幼儿园教育的首要目标就是开展幼儿的健康教育。

(二)幼儿健康以及幼儿园健康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幼儿的健康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近年来,国家对青少年健康状况的调查显示,青少年面临着体重超标、视力下降等问题。这与家长不科学的教育习惯和教育方式有一定关系,也与幼儿园的健康教育不足有一定关联。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幼儿园开始紧抓健康教育。然而,目前幼儿健康及健康教育方面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难题。

1.家长的溺爱造成了不良的生活习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家长过度关注幼儿的衣、食、住、行等物质生活,尤其是隔代家长对于幼儿往往有太多溺爱,导致一些幼儿形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良习惯,而且严重缺乏锻炼,导致幼儿在幼儿园时期就出现体重超标的现象。同时,太过精细的喂养也造成幼儿因挑食而营养不良,这些都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很多幼儿抵抗力非常弱,秋冬季节容易出现感冒、肺炎等症状,这些与不良的生活习惯有着很大的关系。

2.幼儿健康教育有效性不足。一些幼儿园教师对于幼儿的健康教育也存在诸多问题,导致幼儿健康教育的有效性不足。首先,幼儿健康教育的理论教育低效化。由于教育观念没有跟上时代的发展,一些幼儿园教师在健康教育理论上的教学方法太过单一,幼儿接受困难,甚至对教师的知识宣讲毫无兴趣。其次,幼儿健康教育的实践活动开展不足。很多幼儿园的健康教育活动,仅仅通过户外活动来开展,其实这是远远不够的。幼儿的健康教育活动应该渗透到一日活动之中,应该延伸到幼儿园之外,应该有更广阔的实施阵地。由此可见,由于一些教师的幼儿健康教育内容没有切合幼儿的发育特点和生活特征,教和学完全处于脱节的状态,幼儿健康教育不能有效进行,对此,幼儿教师需要探索更加科学高效的教学策略。

二、幼儿园大班健康领域的学习与发展的策略

为了更好地促进幼儿园大班健康领域的学习与发展,教师需要作出多方面的努力。具体来说,可以从健全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密切观察幼儿的实际需求、丰富教学活动形式、打造健康教育共同体等方面入手。下面将结合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和经验展开论述。

(一)健全健康教育课程体系

幼儿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的教育活动,旨在提高和加强幼儿的健康意识和观念,通过培养幼儿的健康行为,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进而持续保持身心健康的状态。具体的教育课程中,幼儿教师要让幼儿对自己的身体产生一定的认识,有意识地保护自我。在日常的生活中,幼儿教师要引导幼儿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掌握最基本的安全知识,进行简单的身体锻炼,同时要确保幼儿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具体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1.丰富生活卫生教育。在幼儿园的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中,卫生教育是必不可少的教育内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也对大班幼儿提出了明确要求:“养成每天按时睡觉和起床的习惯”“能主动参加体育活动”“吃东西时细嚼慢咽”“主动饮用白开水,不贪喝饮料”“主动保护眼睛。不在光线过强或过暗的地方看书,连续看电视等不超过30分钟”“每天早晚主动刷牙,饭前便后主动洗手,方法正确”,等等。这些目标非常细致入微,也比较容易执行。对此,幼儿教师应该不断丰富生活卫生教育,完善健康教育的课程体系。幼儿教师可以从一日生活中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利用绘本进行生活卫生教育,开展卫生保健实践活动,等等。

2.加强幼儿安全教育。在幼儿园的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中,幼儿教师要不断强化对于幼儿的安全教育,传授幼儿一些生活中最基本的安全知识、安全技能,从而提升幼儿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比如,幼儿教师可以组织开展交通安全教育活动、安全用电教育活动、消防演练等等。这些活动能够强化幼儿基本的安全意识,也能够使幼儿掌握最基本的安全常识,有利于幼儿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3.强化幼儿体能教育。《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对大班幼儿的体能发展提出了一些明确、具体的要求,比如要求幼儿“能连续跳绳”“能单脚连续向前跳8米左右”“能连续行走1.5公里以上”“能躲避他人滚过来的球或扔过来的沙包”等,这些有具体标准的要求,是从平衡能力、力量、耐力等方面所提出的,对于幼儿的发展来说是容易评判、操作的。为此,在健康教育活动中,幼儿教师要不断强化幼儿的体能教育,针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所提出的具体要求,为幼儿设计相应的体能活动,从而不断培养幼儿的体能。举例来说,为了实现“能单脚连续向前跳8米左右”这一目标,幼兒教师可以以沙包作为障碍物,进行单脚连续跳的体能游戏,从而训练幼儿这一方面的能力,使幼儿不断提高平衡能力和跳跃能力。幼儿教师需要一一对照相关文件中提出的幼儿健康教育标准,借助新颖有趣的教学形式,开展相应的健康教育活动,增强幼儿的身体素质,从而实现发展幼儿的体能的教学目标。

4.关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健康教育领域中明确提出了动作发展等身体健康方面的要求,同时涵盖心理健康方面的要求和内容,幼儿教师要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品质,增强幼儿对于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例如大班幼儿面临着幼升小的情况,可能会存在一些不适应、焦虑的心理,对此幼儿教师要时刻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对幼儿的一些心理问题进行疏导,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对大班幼儿提出的目标中,包括使幼儿保持良好的、平稳的、愉悦的情绪,能够缓解不良情绪,培养幼儿迅速适应并融入新的人际环境等目标。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容忽视,关乎幼儿未来的人格与个性的形成。为此,幼儿教师要多关注幼儿的情绪与情感,对幼儿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针对大班幼儿有可能出现的升入小学后的适应性不足等情况,幼儿教师可以提前进行引导,例如带大班幼儿参观小学,让幼儿谈谈对小学的认识,以增强幼儿的独立性,帮助他们缓解幼升小过程中的焦虑情绪。对于一些内心敏感、性格孤僻的幼儿,幼儿教师更应该多加关注和引导,使他们始终保持愉快的情绪,并能够自主缓解不安情绪。幼儿教师还要增加更多符合时代特征的教育课程,如让幼儿掌握基本的自我防护知识,增强幼儿锻炼身体的意识,加强对幼儿的安全教育和疾病预防等。幼儿教师还应当在注重卫生、保健的前提下,加强幼儿的心理健康管理,及时帮助幼儿舒缓压力和不安情绪等。

(二)密切观察幼儿的实际需求

幼儿园的健康领域集体教学活动是开展幼儿健康教育的重要方法。教师在进行此类活动时,应设定科学的教学目标。幼儿教师应在幼儿的一日生活当中,密切观察幼儿的实际需求,找到教育契机,设定科学的教学目标。

1.幼儿教师要注重观察幼儿的实际需求。日常生活当中,幼儿总是会遇到五花八门的问题,教师及时解决这些问题,能够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安全感。反之,则会让幼儿失去安全感,进而发生各种问题。因此,教师要敏锐捕捉幼儿在生活中的需求,本着解决这些需求的目的去合理设置教学目标。例如,有的幼儿没有学会如何使用筷子,对此在后续的教育情境当中,幼儿教师就可以以此为目标,教给幼儿正确使用筷子的技巧,具体的教学方法要活泼有趣,如组织幼儿进行夹布偶玩具的游戏,以引起幼儿的学习欲望,从而有效实现教育目标。

2.教师要注意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例如在幼儿的一日生活当中,教师经过观察发现许多幼儿对于黑豆、黑米、桑葚等黑色食物有畏惧、厌恶的心理,对此教师可将转变幼儿的生活习惯作为教学目标,组织幼儿举行“黑色食物我爱吃”的活动,以便扭转幼儿的排斥心理。

3.教师要特别关注幼儿的安全教育。幼儿教师可以将帮助幼儿建立自我保护意识作为教学目标,举办各类安全教育活动,在活动当中通过游戏、唱歌等有趣的方式教会幼儿一定的防护技巧。

(三)丰富教学活动形式

健康领域的内容并非孤立存在的,其可以与其他几大领域相融合。幼儿教师不要拘泥于教学大纲和参考内容的设置,可以大胆引入各个领域的各类知识,通过多种多样的游戏方式,让幼儿参与其中,快乐学习知识,促进幼儿各方面技能的快速发展。例如,大班幼儿面临着升入小学的情形,为了让幼儿更好地进行幼小衔接,幼儿教师可以将健康领域的活动与小学阶段可能学到的知识联系起来。比如健康领域的“动作发展”目标中,第一条是“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动作协调、灵敏”。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幼儿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开展“跳格子”的游戏。教师在开阔的地面上画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各种形状的图形,将图形写上1—10的编号,让幼儿按照顺序单腿或者双腿跳格子,如此不仅能够训练幼儿的弹跳能力和平衡能力,实现健康领域的目标;还能够将小学阶段要学习的简单数字和图形渗透到游戏中,让幼儿直观地感受图形和数字,这对于幼儿未来的发展非常有益。

(四)打造健康教育共同体

幼儿的健康教育需要幼儿园、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仅仅依靠幼儿园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幼儿因为年龄较小,所处环境比较单一,无非是家庭、幼儿园、社区等。这些生活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幼儿的身心发展。如果处在善意的环境当中,幼儿就会在心中埋下善良的种子。而如果处在不好的环境当中,幼儿很可能会受到不良影响。因此,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各方必须通力合作,打造健康教育共同体,使幼儿成长在一个和谐、温馨的环境中,促进其身心的健康发展。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担当的角色非常重要,可以成为三方的契合点。幼儿教师在教学当中,可以多设计一些互动类活动,让幼儿家长也参与其中,或者带领幼儿在社区举行教学活动,让各方力量都参与到幼儿的健康教育中来。幼儿健康教育归根到底是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因此教师要着重关注幼儿日常生活中的状态,给予正确的引导。

三、结语

健康领域是幼儿教育的五大领域之一,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幼儿的健康发展意义重大。尤其是对于大班幼儿来说,其处于幼小衔接的阶段,幼儿教师积极开展健康领域的教育教学活动,针对大班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制定适合的教育策略,有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能够为其今后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基础,因此幼儿健康教育应该成为幼儿教师重点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 汪芳艳.浅析如何在幼儿园大班的健康领域开展趣味活动[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9).

[2] 吕冬晖.后疫情时代幼儿园健康领域课程实施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河北大学,2021.

[3] 庸晶名.民间体育游戏在幼儿园健康领域教育活动中的应用研究[D].天水师范学院,2018.

[4] 吴丽丽.幼儿健康领域教育活动实施的有效策略[J].考试周刊,2017(90).

[5] 高加菊.以信息技术为媒介优化幼儿园健康领域教育教学的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3).

[6] 李辉,李进江.基于核心素养的幼儿园健康领域:独特价值与实现路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5).

猜你喜欢
大班健康教育学前教育
有爱的地方就有家——大班绘本阅读活动《想要一个家》
我是一颗闪亮的小星星——大班绘本阅读活动《高个子皮皮》
从大班阅读活动“七只瞎老鼠”说说课堂提问这点事儿
授权理论在使用无创呼吸机COPD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健康教育在烧伤护理中的应用
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初步研究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