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几点思考

2023-05-30 09:47李彦
家长·下 2023年1期
关键词:德育工作生活化德育

李彦

伴随着社会发展速度的进一步加快,人们对小学德育工作的开展也给予了更多的重视以及关注,尤其是伴随着新课程改革持续深入,提升以及培养学生的德育品质已经成为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对学生良好德育品质进行培育的过程中,小学是十分重要的一个阶段。这一阶段学生的思想有着较高的活跃度,接受新鲜事物的热情往往更高。因此,作为小学德育教师来说,应该对于学生德育品质培养工作的重要性有更加深入的认知,使得教学水平能够得到有效提升。从客观的角度进行分析,要想真正达成上述目标,需要在德育工作中融入生活化的元素。文章具体探讨了关于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的几点策略,希望对小学德育工作的开展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一、进行德育知识生活化教学环境的营造

小学德育教学工作的具体落实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紧密联系生活化的元素,充分地发挥生活化教学策略的优势以及积极作用。从实际教学的角度来分析,通过采取合理有效的教学方式营造德育知识生活教育环境十分必要,这也是德育工作开展的重要前提条件。因此,在小学阶段落实德育工作的过程中,要能够通过文化知识渗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校园内以及教室中融入德育元素,促使学生在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能够受到道德教育氛围的熏陶,让学生针对德育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有更加深入的认知,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以及成长。良好的生活化教学环境可以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高尚德育品质的熏陶,同时对中华优秀的传统美德产生更加深刻的认知,对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思想道德素养的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推动意义。因此,良好的生活化教学活动是高质量展开德育工作的重要基础,也是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进行培育的前提条件。学生只有在好的教学环境之下,才能正确认识学校德育的意义,进而更好地配合教师。

以教师为学生讲解“为父母分担”相关知识内容为例。由于现阶段的小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并且家庭条件优渥,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往往受到了父母以及家人更多的关注,习惯了身边人对自己的付出,却很少想到要给予回报。对此,要想收到更好的德育效果,使学生对于本课的教学内容有更加深刻的感悟,教师就可以尝试在课堂上为学生营造德育知识生活化教学环境,可以组织角色扮演的小游戏,在小游戏中感受父母的一日生活。通過亲身实践,体验到父母平时照顾自己的辛苦,通过这样的方式,自然而然地产生为父母分担的想法。这样的教学方式一方面结合了学生的现实生活实际,减少了学生对于相关内容的抵触感;另一方面也避免了教师单纯说教、学生体验不深的问题,使学生自主产生现实生活中为父母分担的想法。这样的教学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德育效果也往往更好,学生的接受程度更高。

二、依托生活素材为学生营造德育生活化教学情境

教师在实际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 使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掌握并应用有效科学的学习方式。通过这样的方式,促进德育质量和效率的有效提升,使德育的成效能够真正得到有效的保障,为学生的学习以及成长打下扎实的基础。因此,实际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在充分结合生活素材的基础之上组织情境教学的相关活动,使学生在良好的情境之中接受德育教育。德育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融入一些生活化的元素或是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比较熟悉的小细节,对于表现良好的学生给予积极的表扬,促使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主动参加公益活动、主动保护自然环境、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教师在和学生进行交流的过程中,要以礼貌性用语为主,使学生对于德育的积极价值有更加深刻的认知。

以教师教学“让生活多一些绿色”相关知识内容为例。教师可以在课堂进行情景模拟。先为学生展示重度污染、没有一丝绿色的废弃城市,让学生亲身感受这样的生活环境,之后再为学生展示经过生态化建设的城市,城市中到处绿草如茵,环境优美,让学生感受两座不同城市之间的差异。如果教师单纯地进行说教,学生的感受往往不深,而通过在课堂上为学生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则能够使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做出选择。通过情景模拟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引导学生思考在现实生活中要想更好地保护城市的生态自然环境,每一个人的参与必不可少 。让学生想一想要更好地保护城市环境,我们可以做哪些事情?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进行模拟游戏的展示,学生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感受在自己的参与下城市环境所发生的变化。比如,有的学生提出减少垃圾的产生,在生活中尽量变废为宝。在进行了相应的操作之后,城市环境得到了有效的美化,街道上的垃圾减少了,城市的环境变美了,城市中每一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也有学生提出低碳生活,出行时尽量选择步行或是自行车出行的方式。碳排放减少了,城市中的热岛效应得到了有效的改善,人们生活的舒适度有了大幅度提升。学生在教师所营造的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影响下,对教学内容有了更加深刻的感知,更多地受到了德育的熏陶,真正做到入脑入心,日常的行为模式得到了有效改善。

三、定期组织德育生活化相关实践活动

从现阶段社会发展形势的角度进行分析,高质量地落实生活化的德育工作不仅重要,而且关键。在德育中,教师教学活动的组织要有机地结合我国优秀的传统美德,打破以往单纯的知识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定期组织德育生活化实践的相关活动,在教学中融入学生感兴趣的德育素材,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更好地扩展视野,使德育质量得到有效提升,使学生参与德育活动的积极性和兴趣得到有效培养。因此,作为教师来说,要深刻把握我国优秀的传统美德,真正做到紧密联系实际,将教学工作与生活化的元素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德育学习条件。

以教师教学“骄人祖先,灿烂文化”一单元知识内容为例。由于这一部分知识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之间存在一定距离,因此,学生在学习中理解的难度相对较高,往往很难真正做到知识内容入脑入心,导致教学效果受到影响。为了使上述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作为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进行德育内容的学习,使德育活动的开展真正体现出生活化的相关特征。以传统美德源远流长的知识内容为例,众所周知,现阶段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及一些外来思想的影响,社会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人们思想的异化,很多人都丢失了中华优秀的传统美德。受此影响,很多小学生在生活中也出现了很多不良的生活习惯,包括公交车上拒绝为孕妇、残疾人以及老年人让座。不可否认,这本质上是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的异化,但是这种现象却受到了很多年轻人的追捧,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势。对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组织生活化的情境活动,在课堂上设置公交车的情境,引导学生尝试扮演孕妇、老年人以及残疾人等有需要的群体,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加深学生的感悟,让学生说一说在自己有需要的时候身边却无人帮助的感受。通过实践活动的组织,使学生获得亲身的体验,对相关社会现象的合理性做出自己的判断,深化学生的德育认知,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并将德育的相关知识真正转化成自己的良好行为习惯。

四、借助家校共育的方式推动德育生活化发展

小学生在实际学习以及成长的过程中,家庭和学校都是十分重要的场所,而父母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第一任教师。所以在家庭教育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需要对其给予高度的重视以及关注。但是,家庭教育活动的开展会直接受到家长认知程度以及文化程度的影响。因此,要想使小学德育生活化的教学水平真正得到有效提升,作为教师来说,就需要经常和家长进行深入的交流以及沟通,在德育中构建家校共育模式,使家庭和学校在德育中所具有的优势得到有效发挥,弥补各自缺陷。学生自身有着较强的接受能力,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整体更强,他们的思维有着较高的活跃度。要想使德育和学生的现实生活有机融合,真正构建生活化的德育模式,作为家长来说,首先要做的就是以身作则,将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人生观念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善于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美好的事物。家庭德育和学校德育之间有较多的共性特征,但是也存在着显著的区别。家长在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都会使学生受到感染,学生会无意识地模仿家长的言行。而在教学中,学生则是教学的主体,家长和教师对此要有深刻的认知。因此,家长和教师之间要进行深度合作,以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为目标进行交流沟通。教师及时向家长传递学生的在校表现,家长也需要及时向教师反馈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使家长和教师都能够全面掌握学生的情况,为下一步教学工作的顺利展开打下良好的基础。

以教师教学“信息万花筒”相关知识为例。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发展速度的进一步加快,学生接触各种类型信息的渠道也越来越丰富,而小学生的辨别能力有限,难免会受到影响。要有效强化小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以及信息辨别能力,单纯依靠课堂教学很难实现。为了真正有效地达成德育目标,教师在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可以尝试融入家校共育的模式。一方面,教师为家长呈现学校德育的相关内容,使家长明确学校德育的具体方向以及具体计划,进而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针对性地制定家庭德育计划。另一方面,作为家长来说,由于他们中的大多数并非专业的教育人员,在具体实施家庭教育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对此,家长可以尝试将自己遇到的问题以及孩子在家的各项表现告知教师,以获得教师的家庭教育指导,使家庭教育的有效性真正得到提升。在家长和学校的共同监督下,提高学生素养,让德育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之中,指导他们在生活中的言行,实现生活化的德育,真正将德育落到实处,实现德育目标的达成。

五、细化德育目标实现德育生活化教学的规范性展开

从现阶段小学德育工作的实际开展情况来看,虽然很多学校都融入了德育生活化的相关内容,但是普遍存在德育生活化目标笼统、程度过高的问题,导致德育生活化的目标难以真正有效地指导教學。对此,教师需要细化德育生活化的教学目标,使原本宽泛的目标具体化、具有可行性,从而促使学生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更好地践行德育理念。只有如此,德育生活化才能被真正地落到实处,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才能真正得到提升。

以教师教学“同伴与交往”相关知识内容为例。本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正确的与同伴交往的方法。由于这一教学目标相对笼统,可操作性相对较低,难以真正被延伸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之中,因此,可以将教学内容细化成若干个具有可操作性的小目标,包括与同伴交往过程中做到说话算数、当与同伴发生冲突时正确的处理方法等。将德育真正延伸到学生的现实生活之中,实现生活化的德育。

六、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大背景下,在小学德育教学工作之中融入生活化的相关元素不仅重要,而且关键。这也是教学大纲对小学德育所提出的最基础的要求,更是现阶段教学工作开展以及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因此,要想真正将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落到实处,首先要做的就是有针对性以及有目的性地进行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的相关策略的制定,将培育学生的德育品质作为主要任务,高效地落实教学工作,如此才能为社会培养更多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猜你喜欢
德育工作生活化德育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