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德育的策略

2023-05-30 09:47毛贵春
家长·下 2023年1期
关键词:班会德育班级

毛贵春

德育教育工作的高效开展对学生思想道德素养提升、行为习惯养成等方面有着积极影响。尤其是在小学教育阶段,需要做好德育渗透工作,确保学生在掌握基础学科能力的同时提升道德修养。班主任需要发挥引导作用,确保德育渗透的合理性,主动针对管理工作进行创新,保障小学德育教育高效开展,实现对学生的高效管理。

一、小学班主任工作德育效能

(一)价值导向

导向主要是针对引导方向,事物向着某个方向不断发展来说的,而小学班主任的价值导向则体现在工作中,借助启发、动员、教育等方法,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目标,明确价值取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认同感。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人的思想意识发生较大变化,而小学阶段作为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逐渐形成的重要阶段,在面对多元价值诱惑时表现出防范不足等问题。所以小学班主任需要发挥价值导向效能作用。首先,做好学生思想观念的培养工作,提升学生的自我激励与约束能力,培养道德观念与理念。其次,及时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以辩证的态度面对各类信息。如果发现学生出现错误思想,班主任需要借助谈话等方式掌握学生真实想法,针对错误思想重点引导,结合班级内部发展情况,形成良好的价值导向。最后,通过开展与小学生实际情况相符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二)精神激励

精神激励就是针对内在所进行的激发与鼓励,借助外部刺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小学班主任在工作中应当及时关心学生日常学习与生活,了解其精神需求与心理健康情况,确保学生感受到来自班主任的关心。尤其是对于家庭经济困难、人际交往能力不足的学生,需要尊重、掌握学生情感需求,得到学生认可,打造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用激励教育法时还需要从挖掘情感共鳴出发,利用榜样事迹等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认识到经过自己不断的努力能够超越榜样,进而达到预期教育效果。在使用惩戒激励法时则需要引导学生反思自身的错误与不足,唤起进取心,让学生保持学习动力。

(三)行为规范

规范主要是针对明文规定等来说的,规范要求能够指导行为操作,确保行为满足规定要求。班主任在工作中应当严格按照道德标准对学生进行教育与引导,确保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学生明确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能做,进而逐渐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一是班主任与学生共同合作,制定专属的班级管理规定,发挥管理作用,让学生认识到规则的重要性;二是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提升班级凝聚力,调动成员积极性。

(四)人格塑造

人格主要是指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表现在适应环境时的能力、情绪、兴趣等方面。小学班主任在人格塑造中需要坚持循序渐进原则,培养学生高尚人格。在教育中应当坚持以人格为基础,依靠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班主任与学生的接触时间较长,与学生是比较亲密的,所以班主任需要承担起学生人格塑造的责任,在工作中以身作则,依靠自身的道德作风与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

二、小学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德育时的问题

(一)理论教育为主

在传统教育工作中,班主任在班级中占据权威地位。由于班主任的日常工作任务比较繁重,造成班主任在教学中难以给予学生过多的关注,更多的是需要学生自我管理,确保学习、生活的正常化。但是许多学生在学习、成长中会遇到问题、犯错误等,而班主任在面对问题时就需要针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利用引导等方式开展德育教育。然而在实际中许多班主任会直接使用批评教育、口头教育等形式进行德育教育,在这种教育方式下学生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难以发挥教育引导作用。

(二)教育方法单一

在小学阶段使用单一的德育教育方式难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甚至会让学生产生抵触心理。针对小学生开展德育教育活动时需要掌握学生年龄特点。小学生正处于好奇心较强、对新鲜事物的接受与把握能力较强的阶段,所以班主任需要采取多样化教育手段,做好德育引领工作,确保学生在参与德育学习活动中获取良好的成长经验。在开展德育素质教育时,存在思维方式单一化等问题,如部分班主任习惯使用统一的教育方式,很少运用其他形式,造成学生道德素质与行为习惯养成受到影响。另外,一些班主任虽然会使用讲座等方式开展教育,但是却存在吸引力不足等问题,使得学生逐渐产生抵触心理,难以实现培养学生素质的目标。

三、小学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德育的策略

(一)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小学德育教育需要从传统的理论教育模式出发,增加丰富多样的实践探究活动,发挥德育引领教育作用。多样化的实践探究活动能够提升学生德育素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转变学生思想认识,在规范行为的基础上提升教育效果。第一,班主任需要做好德育引领工作,主动创新实践形式,提升学生对德育素质的认识。如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公益活动、义务劳动,让学生在参与实践中认识到无私奉献的意义与价值。第二,可以在班级中发挥学生之间的影响力,强化德育观念引领作用。如班主任可以将学生划分成不同小组,针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提出要求,鼓励其主动帮助学习能力不足的学生,如果小组成员均可以提高成绩,则针对小组进行鼓励与表扬,让学生感受到奉献与帮助的意义,进而体现自身价值,从根本上转变情感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第三,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到社会公益活动中,如进入孤儿院、养老院等,通过提供与人相处的机会,在完成力所能及事情的基础上让学生体验良好德育素质提升的意义,完成自我约束。第四,展现自身优势,对学生进行正面引领。针对小学生开展德育教育时班主任需要发挥条件优势,了解学生家庭情况与生活背景,提升德育教育的有效性。在教育中应当主动尊重与引导学生,如发现学生成绩下滑时,应当避免直接教育学生,而是结合学生家庭情况了解影响学生成绩的因素,或是通过对话的方式了解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提出引导建议。利用换位思考的方式能够激发情感共鸣,提升德育教育效果。

(二)创新德育教育方法

1.使用现代技术手段。

在小学教育中使用现代教学科技手段能够提升德育教育的时效性,让学生更好地接受教育。班主任在开展德育教育引领工作时应当避免使用传统教育模式,要强化德育教育活动的具象化特点,提升德育教育的时效性。借助现代多媒体技术能够促进德育教育开展,在班级中通过加强多媒体与德育教育之间的联系,在节约时间的基础上做好德育引领工作。教师可以在互联网中收集与德育教育相关的视频资料,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比如《我在故宫修文物》《朗读者》等节目,不仅可以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也可以提升德育教育的特色化,提升知识呈现与表达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实现对学生的有效教育与思想引领。因此,在引导学生参与知识学习活动时需要发挥多媒体工具的优势,依靠现代化知识做好知识输出工作,帮助学生端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借助溝通开展教育。

小学班主任开展德育教育时不仅要构建完善的教育体系,也要掌握沟通方法。在教育中需要学生明确班级中的课程体系、教育原则等并不是随意产生的,而是经过不断完善后形成的。班主任在要求学生落实班级规则时应当保持良好状态,将班级规章制度真正落实到具体环节中,帮助学生实现自我提高与发展。在渗透德育时还应当做好民主氛围营造工作,让学生了解教育意图,得到学生认可与支持,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在保持良好状态的基础上让学生认识到道德的重要性,明确自律的意义,进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作风,主动将良好习惯转变为美德。

3.开展德育主题班会。

在小学德育渗透中利用主题鲜明的班会活动能够更好地让学生接受德育教育。主题班会作为日常工作实践的组成部分,班主任需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把握学生心理认知特点,确保德育教育的高效开展,创新教育形式,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在开展日常工作时应当主动渗透德育,利用班会形式来吸引学生,确保德育渗透的深入性。首先,确定班会数量。通过了解学生具体情况,确保主题班会活动的及时性,在选择主题内容时应当以学生实际思想道德水平为主,保障德育教育全面开展。其次,结合教学要求做好学生组织与引导工作。利用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主题班会活动,保障德育教育工作的有序开展。比如,为了加强学生对自觉遵守交通规章制度的重视程度,可以开展交通安全主题活动,要求学生在班会前收集相关资料,了解与交通相关的信息。在主题班会活动中可以借助抢答等方式,使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析,逐渐加深对交通规则的认识,进而养成良好的习惯。

4.开展常规训练活动。

小学生正处于好奇心较强、活泼好动的阶段,很容易受到其他事物的影响,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如果班主任直接向学生讲述大道理,势必会影响德育教育效果,甚至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所以班主任需要从日常工作实践出发,做好德育教育渗透工作,依靠无声语言来感染学生,帮助学生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在不断反思中接受德育教育,提升德育教育的有效性。在训练中增加德育元素能够提升教育的针对性,使学生逐渐树立起正确的思想观念,自觉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在开展教育活动时还需要保持足够的耐心,利用激励等方式来调动学生,让学生具有主动性,逐渐消除负面因素的不利影响,为学生的良性发展提供支持。

(三)发挥家长联动作用

1.延伸沟通渠道。

在新时期发展背景下,家长逐渐认识到自身在孩子教育方面的促进作用,通过主动与班主任沟通,在做好家校合作的基础上共同做好教育工作,为孩子身心健康发展提供支持。目前班主任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主要以微信群、电话等方式为主,而实际中许多家长忙于工作,很容易出现沟通失败等问题。所以班主任应当主动寻求多样化的沟通方式,及时与家长联系,提升家长、学生对班主任的信任感。在学校中还可以使用家长会等形式进行沟通,将学生在学校中的表现传递给家长,帮助家长理解班主任的工作,为后续交流提供支持。

2.组建家长委员会。

家长委员会能够更好地满足家长与班主任的交流需求,可以形成完善的家校社教育体系,为素质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支持,展现家长的特长与优势,为学校教育工作、社会实践活动开展提供支持。家长委员会还可以进一步提升家长的教育素质与教育能力,所以班主任应当主动提供场地、条件支持,邀请家长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实现对学生的有效管理。一是传递通知与信息。让家长明确组建家长委员会的原因、目的,鼓励家长积极参与。二是确定委员会中的成员。由于家庭环境、文化程度等存在较大差异性,家长水平与素质等方面也是各不相同的,所以家长委员会应当发挥带头作用,提升责任感与组织能力,辅助班主任开展德育教育。三是制定规章制度,确定成员具体分工。在确定家委会成员后,要及时召开会议,探讨各项工作,确保班主任与家长之间的协调性,明确工作重点,找出存在的问题。

(四)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1.选拔班级干部。

想要提升德育教育效果,就需要做好班级管理研究工作,选拔能力强的班级干部,主动配合班主任开展各项工作,减轻班主任的工作压力。首先,确定选拔理念。在选拔班级干部时应当从重能力、重平衡、重发展方面入手,结合现状做好创新工作,保障选拔理念的先进性。其次,确定选拔标准。通过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特点做好工作分配,并及时针对班级干部进行考核。

2.营造良好班风。

班风属于班级中比较稳定的、具有较强独特性的集体风格,同时也是班级整体的精神面貌,对班级未来发展有着直接影响。一是以奋斗为目标。在班级中需要确定共同的理想,明确前进方向,做好动员工作,完成学情分析,结合目标设计出适合的活动。二是完善规章制度。借助有效的规章制度促进学生良性化发展,发挥对学生的约束作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为学生学习与发展提供支持。所以在制定班级规章制度时要鼓励学生参与,避免出现朝令夕改等问题,提升规章制度的权威性。

3.建立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提升教学任务完成的效果,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支持。所以班主任需要及时观察学生,掌握学生实际情况,主动与学生一起学习、活动,从而建立深厚的情感。只有充分了解学生需求,才能给予学生相应的帮助,才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班主任在工作中渗透德育教育时应当从更新德育教育理念出发,转变传统理论教育为主的思想,做好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引入多样化教育手段,发挥家长教育优势,提升班级管理的有效性,确保德育教育的全面性,让学生在接受德育教育的同时端正思想,养成良好的道德素养,实现良性化发展目标。

猜你喜欢
班会德育班级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班级“四小怪”
班主任如何有效开展主题班会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初中生主题班会创新策略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不称心的新班级
主题班会共话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