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赋能、创新驱动视角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路径研究

2023-04-29 19:28周萍
中国科技投资 2023年2期
关键词:数字赋能创新驱动创新创业教育

周萍

摘要:在数字赋能、创新驱动视角下,高校通过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为祖国培育创新创业人才,为国家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本文在阐述数字赋能、创新驱动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基础上,探索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路径,以期为国家建设和发展供给更多高素质、高水平、应用型、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数字赋能;创新驱动

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背景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成为社会共识。在数字赋能、创新驱动视角下,以创新驱动人才引领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可以充分发挥人才在经济转型升级中的支撑引领作用。高校承担着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任务,应依托自身办学特色和教学资源,借助产学研协同育人平台,面向创新驱动下经济转型升级对创新创业人才的现实需求,创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为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培养更多创新创业人才。新形势下,如何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创新,对高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一、数字赋能、创新驱动视角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实意义

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高校高度重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积极探索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模式,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

(一)有助于培育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新形势下,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进一步扩大了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高校肩负着为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供给创新型人才的重任。高校通过预测和研究判断新形势下的人才需求趋向,明确高校各专业人才培养定位,通过组织开展创新创业竞赛和创新实践活动等创新创业教育活动,逐步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社会创新和国家创新发展提供更多创新创业人才。

(二)有助于满足学生寻求自我成长、自我提升的需求

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开展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在选择创新教育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时,应建立在对学生学习兴趣和需求的充分调研基础上,精准满足学生的需求,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创新创业项目,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高校通过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为学生提供专业指导,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参与度和成功率,既可以显著降低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也可以在全校范围内形成积极参与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是学习创新创业知识和提升创新创业技能的过程,也是自我管理、成长、提升的过程,对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例如,通过参加创新创业竞赛可以促进学生知识转化成实践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多方面能力的提升,提升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为学生将来创新创业成功奠定基础。

(三)有助于服务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数字赋能、创新驱动视角下,高校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承担着关键的角色。高校通过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可以提升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供给优秀人才。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创造的外部环境和提供有力支持,影响并推动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高校依据区域内政府政策、产业结构特征以及区域发展规划等调整教育方向和教育模式,形成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和良好互动性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服务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二、数字赋能、创新驱动视角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具体路径

高校通过以国家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为背景,以数字化赋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创新,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为落实国家创新驱动战略供给源源不断的优秀人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具体路径应从如下五个方面入手:

(一)优化创新创业管理组织架构

高校应充分结合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要求,优化创新创业管理组织架构,确保创新创业教育各项工作有序开展、落实到位。具体而言:第一,依据创新创业教育要求,合理进行部门划分。例如,可以下设综合管理办公室、创新创业教育管理部、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与竞赛管理部、创业孵化管理部等四个部门。第二,明确创新创业教育各部门的职责。其中,综合管理部门主要负责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各项体制、制度等顶层设计。创新创业教育管理部门主要负责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合理地融入到高校人才培养全过程。项目与竞赛管理部门主要负责学生技能竞赛项目、创新创业大赛项目的组织管理。创业孵化部门则主要负责学生成熟创新创业项目的培育孵化工作,负责学校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的建设管理和校外创新创业孵化机构的对接工作。

(二)创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方法

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施过程中,教学方法选择十分重要。教师需要立足学生个体的年龄特征、思维习惯和成长规律,充分结合课程教学的实际需要,合理地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确保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例如,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情境模拟教学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法、项目任务驱动教学法等。以项目任务驱动教学法为例,将班级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组成员为3~7人,每组都由一个组长和多名组员组成。小组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一个感兴趣的主题,自主采集信息和开展市场调研,并对收集的各项数据进行整合分析,最后形成报告,并在班级上通过PPT等形式展现出来。这种教学法提高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积极性,使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数不断增加,通过课程满意度调查得出,很多大学生都很喜欢创新创业课程。

(三)构筑高校立体化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立体化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可以确保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构建立体化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可从下列三个方面着手:

第一,把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高校应当遵循理论实践并重的原则、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原则、全程化原则等三大原则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正如教育家陶行知所言,应做到教学做合一,教、学应以“做”为中心。其中,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原则强调了在构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过程中,必须要学校、企业等多方参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标准,应优化课程体系和配备专门的教材,并从教学团队、实习基地、质量监控等多个层面入手,以确保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原则强调将创新创业教育合力地融入到专业课程、技能课程以及通识课程中,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个体创新精神、开拓精神、拼搏精神以及洞察力、毅力等的培养。全程化原则强调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应涵盖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为学生未来就业创业奠定扎实的基础。

第二,建构立体化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高校应将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划分为三个层次,即创新创业普及课程、创新技能课程以及创业指导课程。其中,创新创业普及课程面向全体学生,主要以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意愿为目标。创新创业技能课程要充分结合不同专业不同学科的学生存在的差异及其对创新创业教育的不同需求,侧重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知识、技巧和技能。创业指导课程以项目、活动为引导,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学生创业过程的指导。同时,通过互联网平台、创新创业实践训练平台等教育形式,让学生学到更多创新创业的知识和技能。

第三,加强创新创业教师团队建设。创新性、创造性和实践性是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特征。创新创业教师团队要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较高的综合素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教师团队应具备将自身所掌握的创新创业知识和经验以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传达给学生,既要调动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的积极性,也要为学生提供更加专业的指导。在创新创业教师团队建设过程中,高校应坚持内部培养与外部引进相结合的原则。首先,可以积极利用学校教师人脉资源、校友资源等,邀请创业成绩卓越的人物来学校任教或开展培训活动,提高高校创新创业教师团队的整体质量。例如,高校可以积极邀请知名企业家到学校授课,将他们的实践经验传授给师生,并帮助和指导学生解决创新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其次,高校应加强对校内教师资源的挖掘和利用,在鼓励教师加强关于创新创业相关领域内容学习的同时,为教师创造弹性时间和财力物力支持,提升校内教师的创新创业教育水平。

(四)创新高校创新创业评价机制

通过科学的创新创业评价机制可以反馈创新创业教育实效,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进一步优化。优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机制应从优化评价内容体系和优化评价方法两个方面着手,具体如下:

第一,优化创新创业教育评价内容体系。高校创新创业评价具体划分为三类,即价值评价、过程评价以及结果评价,形成三级评价维度,全面评价创新创业教育的实际效果。具体而言,一是价值评价。价值评价主要关注创新创业教育给学生的个体精神价值、与现实价值。精神价值主要涉及学生个体精神价值以及社会精神价值等。现实价值主要关注经济绩效、解决市场中关键问题的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二是过程评价要兼顾不同主体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投入及产出,包括政府层面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政策支持情况,如扶持政策、政策落实情况等;学校在创新创业教育层面的投入情况,如课程体系建设、教育配套投入、教师团队建设等;学生自身成长情况,包括知识、能力、素质等各个方面,例如接受创新创业教育后自身知识与能力的发展、创新意识的形成及创新能力的提升等。三是结果评价侧重通过量化指标对创新创业教育绩效和成果产出予以评定,包括竞赛获奖率、创业率、带动就业率、创业维持率、杰出校友等。

第二,注重评价方法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选用评价方法,确保评价结果的准确性,以保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具体而言,一是采用多种方式评价创新创业教育实效。例如,通过心理测验、情景模拟、测量表等多种途径评价学生创新创业意识、能力、创业素质、人格特征等。同时,也要关注学生个体的行为表现。二是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也要注意短期评价与长期评价相结合以及学生自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可以全面地反馈创新创业教育的实际情况,为后续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开展提供参考,从而有效提高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质量。

(五)充分利用线上线下优质资源,搭建创新创业教育联动平台

高校应充分发挥产学研优势,利用区域内的各类优质资源,借助数字化技术打造创新创业教育联动平台,具体而言:

第一,推进创业孵化园区建设。在校园里建立创业孵化园区,学校出一部分资金,另一部分资金可以号召社会上成功的创业者投资。高校要为创业孵化园区提供必要的硬件设施,同时学校还要紧密联系企业,确定实操性较强创新创业项目,引导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此外,将一部分资金当作校园创作资金,当有学生想要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时,可以从这部分资金中提取一部分对他们进行帮助,帮助其走过最难的起步阶段,还要通过多种渠道为学生提供创业咨询帮助。例如,通过微信公众号和校园官方网站等途径帮助学生解决创业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助力他们更好地前行。通过校企联合、高校联合共同组织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

第二,搭建创新创业教育数字平台。创新创业教育数字平台可以满足学生随时随地学习创新创业相关知识,了解相关成功案例的需求,并为学生提供更加高效率、便捷的数字化学习渠道。同时,加强高校创新创业配套教师队伍,提升教师团队指导创新创业实践的能力和信息化教学能力,适应数字化教学工作需要,使教师能够借助内容数字化、环节游戏化、形式社群化等途径,及时有效地为学生提供专业化的指导。

三、结语

总之,高校应当肩负起培育创新创业人才的重任,从顶层设计、具体安排、教师保障、课程体系等环节,优化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有序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各项工作开展,对接多样化的用人需求和复杂化的创业形势,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配备专业化的创新创业指导教师队伍,搭建数字赋能的创新创业平台,让大学生拥有更好的条件开展创新创业实践,获得更多的锻炼,从而提升创新创业成功率,为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培养更多创新创业人才。

参考文献:

[1]衣志爽,王静,王诗雅,等.创新驱动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2,5(4):61-63.

[2]徐红叶.创新驱动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策略探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4(17):53-56.

[3]官文.创新驱动发展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选择[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2,5(1):67-69.

[4]叶群.创新驱动视域下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优化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2,5(3):23-25.

[5]陈婷.创新驱动战略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J].大学,2022(7):177-180.

[6]孟子博.工业4.0背景下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意蕴、困境与启示[J].教育教学论坛,2022(30):165-168.

[7]蔡莉,张玉利,蔡义茹,等.创新驱动创业:新时期创新创业研究的核心学术构念[J].南开管理评论,2021,24(4):217-226.

[8]徐小洲.创新创业教育评价的VPR结构模型[J].教育研究,2019,40(07):83-90.

猜你喜欢
数字赋能创新驱动创新创业教育
数字赋能城市精细化治理的路径
让“数字”为“两业”融合赋能
数字经济赋能临安山核桃特色产业发展
数字化赋能出口型跨境电商的价值共创研究
“创新驱动”打造山东经济新格局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影响因素及路径探索
关于创新驱动战略的理论思考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创新驱动与我国创新生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