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颖
摘 要:新常态下转型调整带来的经济阵痛导致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整体经济不景气,这也使贵州经济受到影响。在后发赶超的关键时期,贵州省如何抓好战略机遇期,积极主动适应贵州经济新常态,坚持既要“赶”又要“转”,保护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推动改革和创新,对贵州省加快新型工业化建设,全面进入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在分析贵州省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指出新常态下贵州省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多角度全面提出应对措施,以期促进贵州发展稳中某进走向新高点。
关键词:新常态;绿色经济;创新驱动
一、贵州经济发展现状
(一)经济增速下行,但整体发展态势良好。新常态下转型调整带来的经济阵痛导致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整体经济不景气,这也使贵州经济受到影响,经济总体回落,但平稳增长。“贵州速度”近年来成为经济增长的一大亮点,在全国平均增速不到7%的宏观经济形势下,贵州增速仍保持在两位数以上。2011年到2014 年,贵州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随不断下降,但仍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年平均增速为12.98%,一直保持在两位数。
(二)工业转型升级成效已经显现。为加快工业转型升级,解决过剩产能,形成一条完整高效的工业产业链条,贵州省循序渐进积极淘汰落后产业,鼓励收购落后企业部门,注重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将“生态”与“发展”并重,加快对高碳排放、高污染企业的兼并重组,控制并减少对高耗能产业如钢铁、煤炭、冶金、水泥等行业的投资增加额[1]。通过鼓励自主创新,推进创客基地建设,加快转型升级,增加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的增加值。通过加强技术改造投资力度进一步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
(三)服务业稳步发展,新兴产业发展强劲。旅游业作为贵州一大吸金产业增长平稳,据统计,单是今年上半年,贵州省旅游业总收入就以达到1588.24亿元,同比增长21.5%。近几年日渐崛起的金融业发展势头依旧良好,同样比上年同期增加了将近16个百分点,增加值高达248.87亿元,其增速之快无疑是贵州经济增速对金融服务需求增加的表现。房地产发展也以
7.2%的增速稳步提升,可以说服务业实现了稳步增长。此外,新兴产业发展十分乐观,电子信息、医药制造、新型建筑建材业都实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
(四)贵州内陆开放型经济已初具规模。首先,对外贸易持续发展。 贵州省对外贸易加速增长趋势明显,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到2014年已经突破108.14亿美元,是2010年的三倍之多,四年内年均增速高达36.6%,发展迅猛,高于西部和全国。其次,招商引资步伐加快。2014年贵州省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72个,实际利用外资总额20.6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
35.4%。最后,对外经济合作长足发展。2014年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5.0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9.1%。引进省外项目2341个,引进省外到位资金6271亿元,比上年增长25.0%。
(五)交通条件正在逐步改善。交通是制约贵州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之一。贵州省不沿海、不沿江、不沿边,周边及省内以山地为主,加之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导致贵州省交通条件相对较差。目前,贵州省的对外交通条件正在逐步改善。公路、水路、铁路等方面的固定资产投资额不断增加,已经基本形成了全方位的交通网络,快速铁路、高速公路、航空、口岸等基础设施建设更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这些变化为贵州省加速经济发展,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提供了有利条件[2]。
(六)推动贵州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明显增强。为促进西部大开发,中央制定了一系列支持贵州加快发展的政策,这给贵州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带来了十分有利的政策环境。2012年,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为贵州省经济发展指明方向。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把贵州开放纳入到国家战略层面。同年,国务院正式批复设立贵阳综合保税区。2014年,国家正式批准设立贵安新区,同时还把贵州纳入长江经济带,将贵州列为全国美丽乡村建设重点推进试点省份等。
二、贵州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世界经济低迷,国内经济调整阵痛期。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进入新调整期,经济增长乏力,世界经济在未来一段时间仍将处于低水平徘徊和缓慢增长时期,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外需严重不足,制约开放型经济发展[3]。而国内经济进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阶段,经济增速回落趋势较为明显,整体经济形势严峻,内需不足。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对贵州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不利影响。
(二)经济基础不牢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首先,贵州省的经济增长速度虽然较快,但从全国来看经济总量仍然较小。2014年,贵州省生产总值和人均生产总值分别仅占全国的为1.45%和1.76%。其次,贵州经济基础一直较为薄弱。在农业方面,受喀斯特地貌、农业技术水平落后等因素的影响,农业向现代转型受限。工业方面,贵州省工业水平仍处于初级阶段,资源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产品高附加值低,产业链条短,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第三产业方面,作为劳动密集型的服务产业发展较慢,服务业种类少,不利于促进就业和开发扶贫。
(三)教育和人才力量薄弱。教育是制约贵州省经济发展的重要障碍,近年来,贵州省虽努力坚持“穷省办好大教育”,却仍计划到2020年赶上全国教育发展平均水平,可见贵州的教育发展与全国发达地区教育有较大差距。据《贵州省民族教育发展调研报告》统计,2013年贵州省人才总量仅为全国总量的2%左右,贵州发展急需的专业人才缺口高达150万以上,人才资源不能满足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
(四)政府职能有待进一步提高。一方面,新常态背景下,经济转型、结构优化,社会需求与以往有所不同,这必然需要政府职能做出相应调整和转变,以提高办事效率。另一方面,现有的职能也存在着缺位、错位、服务不到位等问题。更甚存在着滥用职权、以权谋私、贪污腐败等违法违纪行为。
三、对策措施
(一)扶贫与可持续发展并重,走绿色经济发道路[4][5]。贵州省作为西部落后地区,贫困问题突出,其减贫与发展要同步,但绝不能以牺牲自然资源为代价,盲目追求经济增长。绿色济经济是贵州省平衡发展与生态,实现经济长足可持续增长和消除贫困的必然选择,它为贵州省减贫开发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带来了重要契机。贵州省发展绿色经济首先应当立足省情,从贵州省产业尚不完善、工业技术装备水平还比较低、城镇化水平较低的实际省情出发。把促进发展、消除贫困放在首位,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作为出发点和目标,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发展绿色经济要做到有重点、有层次,在发展贵州生态、文化、旅游等优势产业的基础上,积极引导绿色消费、绿色营销,推动绿色金融,创客经济等新兴经济的发展。
(二)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增强自我发展能力。贵州省经济发展不能过度依赖政策支持,要充分挖掘自身发展能力,建立符合自身资源禀赋、满足市场需求的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体系。贵州最具吸引力、最具发展潜力、最大有可为的就是其特色优势产业。贵州省要充分利用其优势资源,在发展好、巩固好电子信息、大健康医药、山地经济、文化旅游业和新型建筑建材业这五大新兴产业的同时,挖掘更多潜在优势,寻找更多经济增长点,做大做强“多彩贵州”。
(三)加强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平台建设。建立开放型经济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定期发布企业急需的国内外经济合作机会、跨国经营风险评估等方面的信息,提高信息的更新频率,缩短更新周期,增强公共信息服务的国际影响力。大力发展会展经济,向国际化高标准看齐,将会展经济打响国内外。要坚持办好中国(贵州)国际酒类博览会、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筹办好中国(贵州)国际民间工艺品暨少数民族文化产业交易博览会,在全省打造5-8个知名展会平台和开放展示平台。。整合教育、文化、卫生、体育、旅游、外事、侨务、对台、外宣、贸促等部门资源,进一步完善促进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平台体系。此外,可以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示范区,实现开放带动、创新驱动。通过发展内陆开放经济,缩小与全国发展差距,争取实现后发赶超,将贵州打造为西部重要增长极。通过试行摸索发展道路和模式,通过开放深化改革,还可以为其他相似省份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开放成果。
(四)抓好投资驱动,提高创新驱动。贵州省经济发展阶段滞后,其经济增长还主要停留在以投资驱动为主的水平上,所以我们仍要抓牢抓紧“投资驱动”榨干投资拉动经济的最后一滴油。此外,适应新常态,核心要靠创新驱动,加快创新驱动是大势所趋,只有创新才能源源不断的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产业转型升级调整期的阵痛,逆转经济增速下滑趋势,实现地区全面发展。贵州经济需要转向创新驱动的新轨道,培育创新人才、挖掘创新产业,加快推进贵州创客经济发展,培育市场主体,激发全民创新,实现全民创业。
(五)重教育,抓人才。经济转型本质上是“人的转型”,实现转型发展,人才是第一主力军。首先,加大人才引进扶持政策力度,实施人才培训。给予外来人员更多实际优惠,妥善安置其家属,解决生活困难。支持企业和高效联合建立人才培训基地,建立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的国内外交流、培训资助制度。其次,根据经济发展需要调整高校学生人才培养方案,培育出一批批基础知识过硬,科研能力、实践能力突出,专业素养极高的新型人才。最后,合理规划教育布局,加大教育扶贫力度,提高毛入学率。
(六)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首先,要继续放权,精简审批程序,提高审批效率,使审批过程更加突显人性化。完善政府电子政务平台的建设,提高市民参与度,加大政务公开力度,主动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采纳群众意见,提高政务服务总体水平。其次适应时代需要,加强管理创新,提高公务服务质量,不断适应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诉求。最后,从“严”治理,严明纪律、严肃处理违法违纪行为,打造廉洁高效、纪律严明的服务机构。
参考文献:
[1] 曾祥坤.新常态视角下贵州工业化发展研究[J].贵州社会科学,2015(03).
[2] 鲍光翔.水运发展“贵州之声”:以水运通道建设“破题”[J].珠江水运,2016(06).
[3] 何灏.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努力实现贵州经济发展新跨越[J].理论与当代,2015(06).
[4] 朱婧 孙新章 刘学敏 宋敏.中国绿色经济战略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04).
[5] 唐华娇 徐平.政府促进绿色产业发展策略研究——以贵州省为个案[J].理论与当代,2015(9).
[6] 童波.贵州特色产业发展研究[D].贵州财经大学,2013.
[7] 张瑾.中国西部地区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