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教育的专业针对性探索

2023-04-29 14:24:57徐俊丽欧文静
鹿城学刊 2023年2期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

徐俊丽 欧文静

摘 要: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教育教学实效性,必须要加强学生教育的针对性,要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等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文章以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为例,将把他们培养成为宣传民族团结和中华优秀文化的使者作为教育教学目标,探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如何实现专业针对性教育。

关键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业针对性;旅游管理专业;使者

Exploration of Specialized Targeted Education in the Course“Forging a Strong Sense of the Chinese National Community”

——Taking Tourism Management as an Example

Xu Junli Ou Wenjing

(Institute of Marxism,Baotou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Baotou,Inner Mongolia 014035)

Abstract:To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education and teaching in solidifying the consciousness of the Chinese national community,it is essential to strengthen the targeted education for students,and to teach according to the students' majors,characteristics,and other practical circumstances.This article takes students majoring in tourism management as an example,setting the goal of cultivating them into envoys who can promote national unity and the excellent culture of China through the curriculum.It explores how the educ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al community consciousness course can achieve professional targeted education.

Key words:Solidifying the consciousness of the Chinese national community; Professional targeted education; Tourism Management major; Envoys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要紧紧抓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是向高校学生系统讲授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及其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旨在引导新时代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促进民族团结、共建美好家园的伟大实践中建功立业、成就梦想、实现价值,为“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贡献正能量。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是否能够做到有形、有感、有效意义重大。其中,是否能够结合学生专业,加强学生教育的专业针对性,有的放矢开展教育教学至关重要。

笔者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例,针对旅游管理专业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的教学设计及实施进行具体展开。旅游管理专业主要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掌握旅游[1]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旅行社、旅游景区、在线旅游企业(OTA)等领域的[2]旅游服务人员、旅游管理人员、旅游营销人员等职业领域,能够从事旅游咨询顾问、导游服务、旅行社计调、旅游营销、旅游新媒体运营、旅游定制师等工作的复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的人才涉及面广、传播性强,所以针对此专业的学生,对他们作为宣传民族团结和中华文化的使者身份这样的定位,展开教学设计和教育实施。

一、课程教学整体设计

(一)基于“专业化”学情分析

课程教师要牢记育人职责,全面分析学生的发展特点,了解每个学生的目前学习状况、思政情况,有意识、动态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首先,学情分析至关重要。一方面,课前和专业老师、班主任老师进行沟通了解班级情况和每一个学生的情况。授课对象是学校旅游管理专业一年级学生,均来自本地,包括汉族和蒙古族。另一方面,为深入了解学情,使授课更有针对性,专门针对该专业进行了问卷调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思考和设计教学。课前通过问卷星发布调查问卷,认识把握学生对新课内容的了解情况和思想动态。

1.知识基础

通过前导“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等专题学习,学生已具有一定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理论基础,但对我国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基本内容的掌握还不系统、不全面。

2.认知能力

学生喜欢本专业,对各地、各民族的认识优于其它专业学生。但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重要性以及与本专业密切联系的认识还需要进一步深化。学生对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民族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历史和现状非常了解的学生只达到45.83%。

3.学习特点

学生外在形象好,表达能力强,互动愿望强,对新事物接受快,但缺乏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喜欢将视觉、听觉、语言、情感、思想交流等多种形式融入课堂,凸显课堂的鲜活度,增强获得感。学生喜欢线上直播和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形式的比例合在一起达到100%以上。

4.专业特性

旅游管理专业坚持文旅融合培养定位,实施场景化、智慧化教学,学生参加各类大赛屡获佳绩。但学生掌握民族理论知识、文化底蕴情况参差不齐,需要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同向同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基于“导向性”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大纲和标准,对接岗位能力要求,结合学生知识、技能习得规律,明确了专题教学着重培养学生“明思想、懂理论、护团结、担使命、树五观、增认同、为新人、成使者”教学目标。具体如下:知识目标是明思想、懂理论,完整准确全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重要思想;了解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能力目标是护团结、担使命。能自觉维护民族团结;能自觉承担传播地域文化和中华文化的使命。素养目标是树五观、增认同、为新人、成使者。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增进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成为知、情、意、行统一的时代新人;成为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和担当中华文化传播的大美使者。

(三)基于“交互性”教学策略

依据教学目标、学情特点以及线上线下授课实际,充分利用教师主导搭建的职教云“精品在线课”平台和师生主体自建的新媒体“鹿演说思政”公众号、今日头条、抖音等两个平台、智慧旅游VR实训中心和掌上云游博物馆两个系统,以线上线下授课、专业岗位实践、“专题+故事+歌曲”等教学形式,以“成使者”为最终目标导向,聚焦教学专题,紧紧围绕“交互性”,师生全程多维互动,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学、线上线下随时学、课中互动乐于学、课外拓展终身学,突出学生主体性,实施课前“启旧知”、课中“导新知、明内涵、解重难、引共鸣、促升华”、课后“行实践”的三阶段七环节设计课程,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全面反映学习成效。

二、教学实施过程

(一)以学生为主体,培育“主动”使者

旅游管理专业的同学普遍热情开朗、活泼好动、多才多艺,我们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思考和设计教学,突出了广大青年学生“我”的主体地位,这一原则贯穿于课前、课中、课后。课前有效利用平台和资源,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并启动旧知,起到课程预热作用。课中导新知、明内涵、解重难、引共鸣、促升华,导新知环节通过多措并举、巧妙导入,调动学生参与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和成就感;明内涵环节教师详细解析民族理论及政策知识,使学生入脑入心;突破解答重难时通过案例引入、内涵剖析、组织讨论、重难疏解;通过讲述本地民族团结进步故事,传承民族大爱来引起学生的共鸣。为了增强课程的学习效果,提高课程的亲和力、针对性,结合学生学习特点,精心选择、实践,确定了每个专题1首歌“一课一歌”的“铸牢+美育”形式,提升了课堂效果,深得学生喜爱。通过开展“一课一歌”活动,促进价值升华。课后实践环节,通过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相结合,让同学们意识到每个人都是一颗民族团结石榴籽,在课后实践中激发学生作为时代新人的使命担当。

(二)以目标为导向,培育“认同”使者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是高校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具有很强的政治性、理论性、政策性、导向性、现实性、知识性和实践性,课程的目标之一就是增进广大青年学生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本次授课是旅游管理专业,这方面的目标就更加重要。通过课前调查知晓班级民族构成情况,课上结合专业更加深入解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等内容,课后让学生带着任务践行课堂所学理论知识,结合智慧旅游VR实训中心和掌上云游博物馆进行学习和实训指导,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更强。

(三)以资源为依托,培育“大爱”使者

在我国,民族团结进步故事资源多,事迹感人,如何讲好、用好这些故事至关重要。教师采取了多种方式,如亲身走近人民楷模、录制微课、学生课堂课授、学生讲述等等,让每一个民族团结进步故事深深走进每一名学生的心中,感染、激励广大青年学子,再通过她们的岗位实践讲给更多的游客听,口口相传,让故事主人翁的“大爱”情怀传播得更远、更广。尤其突出本地民族团结进步的优良传统,讲好昭君出塞、土尔扈特万里东归等历史佳话,通过身边人、身边事,当地人、当地事的教育教学效果更有效、更深刻。

(四)以文化为底蕴,培育“宣传”使者

本地区地域辽阔,有四季精美的自然景观,也有底蕴丰厚的历史文化景观和红色文化景观,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特色资源非常丰富,如昭君博物院、XX市博物馆、王若飞纪念馆、乌兰夫革命活动旧址、大青山支队司令部纪念馆、套马沟景区等,课程充分考虑融入旅游管理的实践元素,聚焦培育具有文化自信的“传播者”,致力于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家国情怀,让学生带着梦想去践行文化“使者”的使命,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做中华文化的传承者和践行者。尤其通过和专业课老师以及企业导师合作,带领在实习期间的旅游管理专业的同学们开展不同的现场教学形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去感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性,自觉承担中华文化传播使者责任。

(五)以评价为杠杆,培育“英才”使者

课程将评价分为理论运用、学生能力、信息素养、专业精神、职业精神、使者意识六个维度,将评价主体分为思政教师评价、学生自主评价、专业教师评价、实习企业评价、工作单位、服务对象评价六个评价主体,评价指标分为课前知识作业,课中网络评价、调查评价、导游日志,课后岗位实践等,全过程多元化考核学生,考量使者意识的达成度。

三、学生学习效果

(一)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理解度加深

在课堂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本,通过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交流,使学生产生主体意识。一让学生“心动”,达到情感上的认同;二让学生“脑动”,进行思维火花碰撞;三设置“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四让学生“行动”,行胜于言,落实到学生的实践行动上。“四动”即“一动”,让学生从被动到主动。

通过参与、体验、实践,学生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及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等的理解更加深入。经过前后两次调查问卷显示,结课后学生对有关思想、知识以及课程重要性的认识均达到95%以上,课程效果得以突显。

(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使命感增强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通过巧妙设计教学环节,针对社会时政热点和大学生普遍关注或感到困惑的重大问题予以科学的有说服力的回答,设计学生参与度高的课堂教学活动,巧妙解决“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教学重点,以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要求;正确把握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的教学难点,注重正面引导,帮助学生建构理论体系并学会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生活,达成“中华民族一家亲,共心共筑中国梦”的学习目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使命感增强。

(三)民族团结进步宣传使者意识彰显

融入民族心、铸入民族魂是知、情、意、行辩证统一的过程。课程将知与行结合起来,把学习与践履结合起来,使知识转化为内在素质,不断强化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激励的能力和维护民族团结的自觉性和行动力。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以“实践引导—实践探求—实践达成”三步骤最终实现了“动、学、教、思、感、悟、行”一体化课堂教学任务。广大学生的民族团结进步宣传使者意识通过参加大赛、自制视频、进行直播、岗位见习、单位骨干等充分体现出来。

四、结语

以上是针对旅游管理专业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的教学整体设计、教学实施过程以及学生学习效果。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专业针对性,事半功倍;反之,则事倍功半,甚至可能收效甚微。我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不尽如意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师所讲的内容和开展的教学活动与学生的需要和兴趣点是“两张皮”,没能抓住学生的眼球,更没有触及学生的思想灵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特点、思想实际和专业特性,开展富有针对性的教学,了解学生兴趣点,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愿望,学生只有真学才有可能真懂,真懂才有可能真信,真信才可能有真情,有真情才可能唤起实感,才有可能培育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新人,实现培养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的任务。同时,思政课程和专业课的课程思政同心同行、协同育人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EB/OL]http://www.gov.cn/xinwen/2022-03/05/content_5677371.htm

[2]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 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N].光明日报,2021-08-29.

[3]王丽,代宏丽.内蒙古高校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探析[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22,(11).

[4]秦朗.思政课与专业课结合促进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初探[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6,(9).

[5]刘建娥.校企合作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思政研究[J].当代旅游,2020,18(10):38-39.

[6]王蕾,郑岩.“大思政课”理念下旅游管理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研究[J].大连大学学报,2022,43(2):16-22.

(责任编辑 张 烨)

收稿日期:2023-02-28

基金项目: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实践育人类项目“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青年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路径研究与实践”;2022年度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思政专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内蒙古自治区高职院校教学育人全过程研究”(NJSZZX2213);2021年包头职业技术学院科学研究项目“高职院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师生多维互动模式的探究与实践”(SZ202104);2023年度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思政专项“民族地区高校推进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研究”(NJSZZX2316)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徐俊丽(1983-),女,内蒙古乌兰察布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

猜你喜欢
旅游管理专业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中实训课教学研究
旅游管理专业“3+3”中高职课程衔接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本科旅游管理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的思考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的实践与研究
中等职业学校旅游管理专业有效教学的实践探讨
东方教育(2016年4期)2016-12-14 07:55:22
泛北部湾区域经济视野下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东方教育(2016年16期)2016-11-25 00: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