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数字经济快速发展,人们进入到了数字化时代。当前,以网络为依托,以文化资源为关键资产,以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为发展方向,带动经济社会文化整体发展的新兴数字文化产业正在形成。精品在线课程具有交互性、灵活性、共创性和共享性的文化特征,其教学内容经过转换后可成为数字文化资源的一部分,成为数字文化消费体系中的一环,基于此,文章以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精品在线课程为例,探讨职业教育在线课程助推数字文化产业消费升级策略。
关键词:数字文化;在线课程;职业教育;消费升级
Research on Online Courses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Promoting
the Upgrading of Digital Cultural Industry Consumption
Li Li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digital economy,people have entered the digital age.Currently,a burgeoning digital cultural industry is taking shape that relies on the internet,considers cultural resources as key assets,and is oriented towards networked,digital,and intelligent development,driving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society,and culture.High-quality online courses possess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interactivity,flexibility,co-creation,and sharing.The content of these courses,once transformed,can become part of digital cultural resources and serve as a component within the digital cultural consumption system.Based on this,the paper takes the high-quality online courses of Wuhan Vocational College of Software Engineering as an example to explore strategies for online courses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to promote the upgrading of consumption in the digital cultural industry.
Key words:digital culture;online courses;vocational education;consumption upgrade
一、数字文化产业内涵及发展现状
数字经济的到来,国内外数字文化产业都在蓬勃发展,成为了社会经济增长的重要发力点。数字文化产业就是将文化产业数字化,从其内涵来说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数字文化内容产业,常见的电子书、数字期刊等;第二,文化科技,指处理文化内容的数字技术;第三,网络平台,涵盖手机、电脑等移动通讯设备的数字内容载体。数字文化产业的发展代表着文化产业和科技产业的不断融合,产生协同作用,互相推动。数字文化内容提供者是整个数字文化产业链的起点,将数字文化产品推给数字技术提供商,技术提供商将其变为带有版权保护的数字文化资源传递给移动终端设备厂商,为消费者提供硬件支持,平台运营商则通过网页等平台形式展示数字文化产品,整个产业链中需要通信服务商提供网络服务,经由这些步骤后,最终由消费者接受。在整个产业链运转过程中,消费者不仅是一个被动接受者,也是一个内容提供者,消费者的不断反馈可以推动数字文化产品的迭代,使产品形态朝着更加多元方向发展。
发展至今,数字文化产业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第一,产业链利润分成不均匀,由于网络运营商的强势地位和数字技术的重要地位,现有利润主要偏向于网络运营商和数字技术提供商,内容提供商没有得到很大比例的利润;第二,数字文化内容重复,企业想要通过占领优势的产业链结构来获取更加稳定的利润,导致现有数字文化产业市场同质化严重,产品内容重复;第三;文化资源质量,现有很多数字文化内涵浅薄,其是否具有可推广意义还有待商榷;第四,版权问题,由于我国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还有待完善,因此现有文化产品极易因为版权出现纠纷。
二、职院校精品在线课程发展历程及文化特征
(一)高职院校精品在线课程发展历程
二十一世纪初,“新世纪网络课程工程建设”可以被看做是我国在线课程的最初框架,建设远程课程来实现网络教育,为我国在线精品课程建设奠定了基础。但是最初的远程教育只注重教学内容的呈现,课程形式单一,教学内容缺少逻辑,交互性较弱,欠缺课程评价。到2003年,全国高等学校开始开展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高职院校也开始积极探索在线精品课程的建设。这一时期的课程建设从“以建设资源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习者为中心”,经过建设后初步形成一定规模的教学资源库,但是受限于信息技术等其他相关技术的发展,网络教学在那个时期还没有大范围开展。这一时期高职院校在线精品课程存在经验不足,“重申报轻建设”、教学理念落后等问题。2011年,教育部发文启动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高职院校也加入到这一建设当中。《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文件中相继提出要大力建设高质量在线精品课程,从政策层面反映出我国高职院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重要性,文件对课程建设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我国高职院校在线开放课程从数量建设走向了内涵式建设阶段。
虽然国家在资金和政策上大幅度支持在线精品课程的建设,且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的资源库,但是在线课程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制约因素。第一,其他支持力度欠缺,相较于本科院校,高职院校在地方支持、社会资源、设备技术支持上都明显不足,导致现阶段高职院校建设的在线课程良莠不齐,质量水平相差甚大;第二,建设团队力量不够,现有课程建设团队多为该门课程的授课老师,一个团队的老师在教学风格和教学水平上是不同的,没有好的策略统一,另外,由于授课压力较大,没有足够的精力投入到课程建设当中,也影响到了在线课程建设质量;第三,在线课程未形成统一范式,当前各个高职院校都在投入资金大力建设在线精品课程,然而并没有形成统一范式,各个院校根据自己理解开展建设,导致各个院校之间融通共享程度不够,很多课程重复建设。
(二)高职院校精品在线课程文化特征
课程即文化再生产的观点中认为任何社会文化中的课程,本质上都是这个社会文化的反映,因此在线课程本身具有一定的文化特征。第一,在线课程具有较强的交互性。在线课程会将建设的课程资源放到在线平台,无论师生之间还是生生之间都可以形成良好的沟通机制。第二,在线课程具有灵活性,在线课程打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学生可以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进行学习;第三,在线课程具有共创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主动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资源,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可以再创造出新的内容;第四,在线课程具有共享性,在线课程不是封闭式学习,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获取到在线课程资源,共享学习资源。
三、数字文化产业的产业环境分析
文章利用PEST分析法对数字文化产业环境进行分析,通过全方位的分析,找到产业消费升级的助力点。
(一)政策环境分析(P)
近年来,国家大力支持数字化方向的发展,行业走上了规范发展道路,从2012年至今,国家出台多项政策鼓励和规范数字文化行业的发展。相关政策总结如表1所示。
(二)经济环境分析(E)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年,数字文化新业态特征较为明显的16个行业小类实现营业收入39623亿元,比上年增长18.9%;两年平均增长20.5%,高于文化企业平均水平11.6个百分点;占文化企业营业收入的比重为33.3%,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2022年,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继续显现,我国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不断健全,文化产品供给质量稳步提升,文化消费市场总体趋向活跃,文化市场主体发展活力将进一步增强,文化产业规模有望持续发展壮大。
(三)社会文化环境分析(S)
随着手机等智能设备的普及和我国互联网配套设施的建设,我国网民规模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截止2021年12月31日,我国网民规模已经突破了10亿。网民规模变化如图1所示。
(四)技术环境(T)
随着5G、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数字化科技要素的持续发展,数字文化产业有了新的生机。“元宇宙”概念日渐火热,也为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带来了更多想象,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创造出来的虚拟空间和我们生活的物理现实空间的融合,也就是数字化和文化产业的关系。虚拟现实技术为数字文化产品提供沉浸体验,5G技术让数字文化速度加快,人工智能则带来柔性连接、服务升级。
综上:数字文化产业整体环境较好,呈现积极向上的态势。无论是政策、经济、文化和技术都在为数字文化产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政策环境是数字文化产业重要保障,推动数字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促进科技进步。现有网民数量保证了数字文化产业的需求旺盛,技术为数字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四、职业教育在线课程助推数字文化产业消费升级策略
数字文化产品与在线精品课程之间存在诸多内在联系与耦合,直观的数字文化资源为在线精品课程的建设提供了新思路,同时,在线精品课程的建设也可以助力数字文化产品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本文选取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建设的《新媒体营销》和《职业指导》两门在线精品课程为例着手探究如何利用在线精品课程助力数字文化产业消费升级。
(一)利用在线课程开放共享性推动数字文化产品传播
在线课程突出的文化特性是开放共享性,在助推数字文化产业升级过程中,可以从这一特性入手。在线课程可以供有需要的学习者随时随地的开展学习,学习者还可以通过分享等行为将在线课程分享给其他学习者,利用这一传播渠道优势可以帮助数字文化产品扩展影响力,将数字文化产品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传递给学习者,引发学习者对数字文化产品的兴趣,推动数字文化产品消费。例如以职业指导课程为例,该门课程是为广大在校大学生提供职业规划教育,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提供指导服务而开设的课程,该门课程希望传递给学习者正确的职业理念、创业理念,这是这门课的文化价值。从该价值出发,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可以融入职业规划有关的数字文化产品,学习者在平台学习过程中,将职业理念有关的数字化产品展示给学习者。在这个过程中,课程开发者可以寻求与本地的公益机构达成资源互惠合作,本地图书馆往往拥有相当多的文化产品,但是急需更多的展示机会,在线课程平台可以为图书馆文化产品提供一个展示平台,课程也可以获得更多的文化产品,提升课程本身的文化内涵。
(二)利用在线课程的共创性推动数字文化产品创新性发展
在《“十四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中提出要“充分运用数字文化产业形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线课程在资源库上架后,同学校的学习者或者其他学校的学习者可以自由进行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可以对课程提出自己的想法,课程开发者根据学习者提出的反馈完善课程内容,这就是在线课程的共创性,这一共创性与数字文化产品的“双创”理念不谋而合。数字文化产业在“双创”过程中,需要坚持文化内容为王,内容是其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利用数字化手段不断完善更新文化产品,将传统文化巧妙地融入到数字文化产品当中,打造出更多创意产品。在线课程在其设计和开发过程中,可以在课程内容中巧妙融入我国传统文化,推广中国文化,这一思想也符合课程思政建设理念。学习者在线观看到课程中传统文化数字化后的展示,可以从自身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储备出发进行文化创意,推动数字文化产品更新迭代。例如在新媒体营销课程中,在介绍热门的抖音、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宣传方式时,选取课程案例可以选择故宫博物院的官方抖音号,当前故宫博物馆官方账号共有20个藏品介绍合集,涵盖了我国传统绘画、建筑、医药、公益、青铜器、历史等多个方面,在线课程可以带领学习者分析这些数字文化产品的内在逻辑及构建思路,使用启发式教学让学习者参与到这个文化共创中,可以产生很多文化衍生物,推动数字文化产品消费。
(三)利用在线课程交互性挖掘潜在消费需求
数字文化产业需要坚持公共供给与个性需求双向发力,才能够持续推动数字文化产业升级。对于数字文化产业而言,用户在购买产品同时,也是利益相关者,因此产业需要能够持续了解用户需求,定位并满足用户需求。在线课程的交互性可以帮助挖掘和激发潜在消费需求。文化供给必须瞄准文化消费的新需求,调动市场力量增加有效供给,提供更多高品质、适销对路的文化供给来释放文化消费潜力,是促进文化消费持续增长的关键。在线课程在使用过程中,学习者可以通过平台提供的讨论等功能参与到课程建设当中,这个过程中,学习者会反馈出自身的需求,进行数据分析,可以挖掘出学习者潜在需求,提供给数字文化产业用以创造出更多符合公众需求的数字文化产品。例如在本校所使用的在线学习平台上,都会有讨论区域,在这个区域,学习者可以畅所欲言,对课程内容进行评价,后台对关键词进行收集分析,可以了解到当前学习者的需求。在线课程交互性除了可以用于挖掘用户需求外,还可以通过让学习者参与到线上活动中,获取数字文化产品。例如在线课程可以设置有线上答题、问卷调查、抽奖活动,学习者通过学习课程内容,完成线上答题等活动,就有机会获得相关数字文化产品,以此增加数字文化产品的影响力,让更多人了解和喜欢上数字文化产品。
综上所述,文章基于当前数字化产业现状,探讨职业院校的在线精品课程如何参与到数字文化产业结构当中。通过PEST分析法论述当前数字文化产业整体处于蓬勃向上的发展态势,在线精品课程因其本身所具备的文化特性,可以转化为数字文化产品,通过传播渠道、传播内容、挖掘需求为数字文化产业创造出商业价值,推动数字文化产业消费升级。
参考文献:
[1]马建.文化产业中数字生态营造与高质量发展路径探析[J].文化产业,2022(26):157-159.
[2]顾江.文化强国视域下数字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创新[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30(4):12-22.
[3]李林博,王冉,章激扬.“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中国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研究[J].中国市场,2022(17):182-184.
[4]李凤亮,刘晓菲.新发展格局中的文化消费走向[J].山东社会科学,2022(6):171-180.
[5]黄永林.数字经济时代文化消费的特征与升级[J].人民论坛,2022(9):116-121.
[6]张伟,吴晶琦.数字文化产业新业态及发展趋势[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39(1):60-68.
[7]章玳,胡梅.在线课程的文化选择[J].江苏高教,2013(4):74-77.
(责任编辑 陈润梅)
收稿日期:2023-03-09
作者简介:李礼(1984-),女,湖北洪湖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技术、职业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