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中小学图书馆读者服务的强化策略

2023-04-23 03:03陈慧娜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11期
关键词:馆藏双减图书

陈慧娜

(福州市第四十中学,福建 福州 350007)

重视提高中小学课后阅读服务质量,满足不同阶段学生的个性化阅读需求,是“双减” 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小学图书馆作为课后阅读的服务载体,具有广阔发展空间,也被赋予更多更大的时代责任,在读者服务内容、服务时间、服务模式、馆藏资源配置等方面面临新的挑战。如何利用“双减” 政策实施的历史机遇,提升中小学课后阅读服务水平,助力贯彻落实全民阅读发展战略,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中小学图书馆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双减” 背景下中小学生阅读行为的新特点

第一,阅读时间增加,“空间体验” 需求增强。“双减” 政策实施后,中小学生课后作业占用时间缩短、课后阅读等业余时间增加。第二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22 年0~17 周岁未成年人图书阅读率为84.2%、人均图书阅读量为11.14 本,较2021 年分别增加0.3%、0.21 本。[1]可用于阅读的时间增加,中小学生对阅读空间便利性、友好性、舒适性等空间体验方面提出更高要求,以确保能随时随地投入课后阅读,更舒心地享受阅读时光。

第二,阅读内容多元,“优质资源” 需求增强。中小学生因家庭背景、成长经历、学龄阶段、情感认知、兴趣爱好、思维模式等方面差异,阅读内容和图书书目选取存在异质性。“双减” 政策实施后,中小学生被赋予更多自由空间去追求自身感兴趣的阅读内容和书目类别,这对学校图书馆的馆藏资源丰富度、书目品类多样化、图书质量等提出更高要求。

第三,阅读形式丰富,“数字赋能” 需求增强。信息化、数字化读物,数字化阅读器和播放器等软硬件技术快速发展,手机移动阅读、“听书” 和“视频讲书” 等阅读形式的普及,大大提高中小学生对数字化、便捷化、广泛内容阅读形式的需求。中小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不够完善,不能完全辨别阅读资源的恰当与否,不能明确自身阅读需求,阅读行为和内容,容易受外界干扰,因此需要图书馆员、教师和家长为中小学生甄别阅读资源。

二、“双减” 背景下中小学图书馆读者服务的挑战

(一) 图书阅读空间建设不完善,体验感和便利性不佳

一是图书馆馆舍面积偏小。在《关于加强新时期中小学图书馆建设与应用工作的意见》(教基一〔2015〕 2 号) (以下简称《意见》) 的推动下,绝大部分中小学按照国家规定标准建设图书馆。但很多图书馆空间面积有限,阅览室书架放置空间、自习室空间均受限,影响学生阅览的空间舒适性。有学者基于169 所中小学的调研发现,仅有50%的小学、18%的初中和10%的高中图书馆馆舍面积达到《中小学图书馆(室) 规程(修订) 》规定的示范图书馆的面积标准。[2]二是图书馆环境设计友好度存在提升空间。多数图书馆空间规划和功能设置与校外盈利性机构存在较大差距,室内外装修风格、读书桌椅和学习辅助用品相对陈旧,设计感和趣味性不足,无法满足学生对美好事物和高质量的空间体验感的追求,无法提供温馨舒适的阅读氛围和研究探索的学习环境,难以从感官冲击方面吸引学生进馆、停留和调动阅读兴趣。中小学校专业化图书馆员队伍建设不足,多由任课教师兼任,难以胜任图书编辑分类、电子编目、数字阅读管理等技术工作,制约学生进馆阅读体验提升。[3]此外,部分学校未充分利用有效空间,建设教室图书角、阅读走廊、户外阅读区等图书馆外的辅助阅读空间,这制约学生图书借阅的空间便利性。

(二) 馆藏资源数量与质量不足,多元阅读兴趣难满足

一是馆藏图书资料多元化程度不足。优质且丰富的图书资源是中小学图书馆服务读者的基本前提。现阶段多数中小学图书馆的图书品类不健全,多以青少年绘本、辅导工具书、教材推荐书目为主,文学、艺术、科技、历史、地理、动漫、绘本、魔幻等相关领域的图书品类偏少,与学生自身生活联系紧密的书目偏少,无法助力中小学生拓宽知识面,自主地从片面化阅读转向纵向深度阅读。二是馆藏资料采购未征求学生意见。多数中小学图书馆采购馆藏资料时未进行学生需求摸底与分列,采购书目、杂志、绘本等图书资料与学生需求不匹配,且未能及时更新采购学生喜欢和配合课堂知识的图书资料,[4]导致图书馆出现“学生无书可读与图书落满灰尘” 的不利局面。三是社会资源“进校园” 成效不显著。多数中小学图书馆与周边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民营书店等外部主体的协作交流少,无法让学生共享利用外部主体多元、优质的图书资源,无法便利获得自身感兴趣的有益图书资料。

(三) 学生阅读指导服务不到位,精准有益阅读难实现

一是学生阅读活动内容和形式较单一。尽管中小学图书馆通过举办各类活动拓展读者服务,但活动内容和举办形式仍较为单一、刻板,特色化、趣味化、专业化服务欠缺,缺少丰富多样的服务内容和精细扎实的服务过程,引领带动功能和育人功能有待提升,未能实现寓教于乐。二是学生阅读指导工作欠缺。应试教育背景下的图书馆书目推荐和阅读指导只推荐必读书目,与“双减” 背景下学生阅读内容多样化、个性化需求不匹配,难以为学生阅读思维、阅读水平的提升提供有效指导,也不能满足学生全面均衡发展的阅读需要。三是可供远程阅读的电子化馆藏资源不足。图书馆馆藏资料多以纸质化书籍为主,电子图书和数字化读物不足,数字化阅读器和播放器等软硬件配置不足,图书借阅管理的数字化、自动化和智能化转型滞后,无法满足学生对数字化、远程化阅读的需求。

(四) 图书馆开放时间不合理,制约学生进馆自由度

一是图书馆开馆时间不足。部分中小学图书馆因缺乏足够资源和人力,无法提供长时间的开放服务。《意见》要求中小学图书馆每周开放时间原则上不少于40 小时,[6]许多中小学校图书馆开放时间未达要求,农村学校开放时间短于城市学校。二是图书馆开馆时间与学生上课时间冲突。部分图书馆员下班时间与学校放学时间一致,未配置专门人员在放学后继续值班,即图书馆仅在工作日的白天开放,开放时间过于固定,与学生上课时间冲突,限制学生在课后和节假日时间进馆阅读,无法满足学生进馆阅读需求,造成图书馆空间和馆藏资源的浪费。对中小学生的调查访谈发现,去图书馆“上自习” 的学生居多,而非借阅图书,进馆学生主要利用图书馆安静的学习环境,更加剧开馆时间与学生上课时间冲突的不良效应。

三、“双减” 背景下中小学图书馆加强读者服务的对策建议

(一) 优化图书馆阅读空间设计,打造舒适阅读环境

一是优化图书馆阅读环境。强化摸底,识别中小学师生对阅读空间的诉求,用心设计打动人心的建造和改造方案,通过艺术振兴、创意点亮等手段,构建特色整体空间结构,合理布局图书自助阅读区、阅览区、特色主题阅读专区等多功能专区的阅读空间,设计低龄段、中龄段和高龄段阅读区。注重图书馆外墙颜色与风格设计,以及图书馆周围的环境绿化与美化,着力营造书香校园环境。优化完善软场景设施配置,添置沙发以及有设计感、有特色的学习桌椅,形成以中小学生为本、各具特色的内部装修方案,为中小学生提供放松愉悦的学习空间,着力塑造出适合中小学生需要的公共文化空间。实时关注中小学师生反应强烈的意见,及时改进和优化图书馆空间设计与体验“槽点”。二是扩大灵活便利“微图书馆” 筹建。中小学图书馆应合理利用校内有效空间,以学校图书馆为中心,积极打造教室图书角、廊道阅读区、户外阅读区、书屋等泛阅读空间,探索推行“图书馆+教师” “图书馆+走廊” “图书馆+宿舍” “图书馆+食堂”“图书馆+教室” “图书馆+凉亭” 等阅读空间组合模式,灵活适应自读、共读、讨论读等各种阅读需求,推动图书资源广泛覆盖校园各个角落,渗透学生学习与生活空间,实现“随时随地可投入阅读” 的便利目标。

(二) 强化多元馆藏资源筹集,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一是购置多元化馆藏图书资料。中小学校图书馆应根据教育发展规律、学生认知规律、阅读兴趣、成长需求,按照不同学段、特色课程特征、兴趣偏好、学生心理发展需求,坚持高品质和趣味性强的采购原则,采购多样化、层次化的图书资料并明确分区,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阅读需求,以多元、优质、有趣的内容让学生进馆、停留。二是精准点单式的馆藏资料采购。以学生为中心,滚动式、常规化地收集中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图书需求,采取“学生选书学校买单” “学生定主题学校采购” 等方式,尽力做到为每位学生的阅读和成长提供全方位、人性化、精准化的服务,不断扩大图书馆服务群体覆盖面,有效践行“不落下一个人” 原则。三是加强数字化馆藏资源建设。着力推进自助智慧图书馆、数字图书资源库建设,实现纸质化与数字化图书资源的互通、共享,有条件的图书馆可创建图书馆APP、阅读小程序等数字化工具,帮助中小学生足不出户、阅读天下,支持读者延长阅读时间、拓宽课外阅读量。四是借助社会力量筹集多元图书资源。中小学校应积极对接公立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当地大型书店等社会主体,拓宽多元化图书资料筹集渠道,如公立图书馆将配置未成年人读物的流动图书车开进校园等,满足中小学生对不同类目图书的个性化需求。

(三) 健全学生阅读指导机制,助力学生有效阅读

一是强化“课堂课后” 有效衔接的阅读指导。立足“双减” 背景,中小学校应组织任课教师深入研讨“课后阅读服务课堂教学的有效实现路径” “哪些有趣读物能助力提升课堂学习效果” 等问题,并基于研究成果,实现学生课后阅读内容与课上阅读、课堂教学内容的对接,让学科教学成为学校课后育人实践活动的内容,助推图书馆资源成为学科教育的辅助力量,在应试教育为主导的教育模式下帮助中小学生获取更佳成绩。二是开展形式多元的阅读推广活动。注重寓教于乐,坚持让学生在欢乐中学习的原则,创新阅读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将简单的书目形式向图文结合、个性化的海报、短视频等形式转化,线上公开评选最有趣图书,分享值得阅读的图书,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多维度拓宽学生的阅读领域。挖掘特色元素,如红色文化、非遗文化、地方特色工艺等元素,开设专题阅读推广活动。三是开展阅读指导与自我阅读相结合的活动。中小学校应建立包含图书馆员、任课教师和阅读经验丰富学生的阅读指导团队,根据不同学段中小学生阅读特点、兴趣偏好,设计阅读内容和活动形式,适时指导和训练学生阅读相应年龄阶段具有正向教育意义的图书,帮助学生掌握有效阅读的方式方法,进而形成科学合理的阅读结构。

(四) 科学设置图书馆开馆时间,适配学生进馆时间

一是增加开馆时长,合理设置开馆时间。中小学校图书馆应严格执行《意见》规定,确保图书馆每周开馆时间不少于40 小时。根据实际,合理安排值班人员在放学后、节假日值班,以保证图书馆定时对学生开放,有效规避学生上课时间和图书馆开放时间的冲突,实现课后时间与图书馆开放时间的有机衔接,帮助中小学生更好利用图书馆的空间和资源,充实课后学习时光,充分利用图书馆的学习资源。二是灵活设置开馆时间。图书馆可以根据读者的需求和学校的教学安排,灵活调整图书馆的开放时间,增加临时开放时间或延长开放时间。通过调查问卷、访谈、观察等方式收集读者的反馈,了解读者在什么时间段需要使用图书馆,优化图书馆开馆时间。若大部分学生需在晚上或节假日使用图书馆,可增加晚上开放时间和节假日安排一定开放时间,并通过校园广播、海报、微信群等方式加强与读者的沟通和宣传,帮助学生知悉开馆时间信息和临时调整信息。

猜你喜欢
馆藏双减图书
馆藏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图书推荐
博物馆的生存之道:馆藏能否变卖?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知还印馆藏印选——古印篇
班里有个图书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