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建党精神 打造多元融合的师范教育实践育人新平台

2023-04-23 03:03:48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11期
关键词:师范教育师范建党

林 榕

(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福建 福州 350007)

实践育人是小学师范教育的初心宗旨。1902 年爱国实业家张謇在江苏南通创办的通州师范学校,在该校开学之初,张謇就以“言有坛宇,行有坊表,学成师范;正其瞻视,堂修礼容” 为目标对学生的言行举止提出了严格要求。[1]一个多世纪以来,我国小学教育(早期称之为中师) 始终坚持以培养“一专多能” 作为人才培养尺度,围绕专业素养、职业道德、教学基本功与技能开设全科课程,通过显性与隐性课程相结合,强化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的教学能力,为广大农村小学输送了大批的合格小学教师,为新中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本文讨论的实践育人是特指在新时代语境下师范教育隐性课程如何融入伟大建党精神,打造一个融思想政治教育于师范生基本功训练的育人新平台。

一、师范教育实践育人的历史依据

新中国成立后直至1999 年,半个多世纪以来,中等师范得到蓬勃发展,为我国小学,尤其是农村学校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教师。师范教育办学秉持“学高为师,身正乃范” 的职业道德准绳,突出德育性、师范性,这个办学理念也成为师范教育的基本遵循。

(一) 德育性是师范教育的本质特征

一百多年前,张謇创办第一所师范学校时就以爱国主义教育为育人初心。自1840 年鸦片战争后,无数仁人志士在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道路上从未停止前进,1894 年甲午战争失败后,一大批爱国知识分子喊出了“实业救国” “教育救国” 的口号,清末新科状元张謇,提出要走“父实业、母教育” 的救国之路,他弃官回乡,在家乡创办了我国第一所中等师范学校,其宗旨就是希望通过办教育来救国救民。自始,师范教育始终秉持着这个办学宗旨,爱国主义教育成为中国大地上师范教育办学的基本遵循,成为中师教育办学的鲜明主题与优势,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

一曲《做一个人民教师无上荣光》是中师教育德育性的写照。彼时师范生入学的第一首歌曲就是学唱这首歌,歌词大意是“我站在人民的讲台上,心中充满温暖的阳光。我要做一个辛勤的园丁,我把满腔的心血洒在祖国的花朵上。我站在人民的讲台上,心中充满美好的理想。我培育的新苗茁壮成长,千万颗红色的桃李布满祖国的四面八方。” 这首歌曲伴随着无数代中师生成长,为中师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坚定理想信念。在整个中师学习过程中,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师德教育作为师范教育主线,贯穿始终,渗入日常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一是以国旗教育为抓手,强化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师学校每周一早晨举行每周一次的升国旗仪式,升国旗、奏唱国歌、行注目礼、国旗下的讲话、国旗前的成人宣誓仪式等等,让学生了解国家标识和象征,懂得国旗、国歌、国徽的内涵与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1]学校还借助国旗下讲话,帮助学生了解国内外时事政治,适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这种方式也成为中小学校的常规教育。

二是师范生道德行为养成教育: 小学阶段是学生道德规范养成的关键期,也是启蒙道德情感,引导学生形成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的情感,具有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美好愿望的重要时期。要达到这一育人目标,关键在教师,因此,师范生行为养成教育就理所当然成为学校育人的基本内容。新生从入学开始要接受严格的军训,除军事基本常识性训练外,如队列队形、行进间转法等,军训的重点在于内务卫生、组织纪律、集体意识等,学生在学校期间始终遵守相关要求,养成令行禁止,遵守纪律、团结同学,具有良好的卫生文明习惯,真正做到“两代师表”。

三是师范生劳动教育: 彼时的中师教育,学校不请保洁工,学校的所有卫生均由学生完成,学生宿舍有严格的卫生标准,此外,每个班级均有划分的劳动包干区,实行全天候保洁,学校始终能够做到窗明几净。通过将劳动融入日常生活实践中,不仅解决了学生个体与学校整体环境的卫生问题,而且培养了未来之教师的劳动意识;不仅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而且还提升了学生的能力素质,为将来走上教育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 师范性是师范教育的基本特征

所谓师范性即“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它既是师范教育的办学理念,也是师范教育的基本特征。首先是在生源上得以保证。当时的师范生是按计划招生的,每个县域指标有限,报考师范的学生一般是当地中考成绩高于县域最好的高中招收成绩,加上是提前批录取,保证了师范教育优质的生源,凸显了师范性的本质特征。不仅如此,彼时师范招生录取还需要进行面试,面试主要是从教师职业要求方面加以考核选择,一般是从身高、五官、表达等方面进行考核,通过面试才能最终被录取。其次是在课程学习上凸显师范性。早期的师范教育强调全科型培养,依据“矮而胖” 的培养理念,在课程开设上,开齐了能够满足小学需要的所有课程,包括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体育、音乐、美术以及教育学、心理学、相关教材教法等等。再次是,突出教师培养全过程的实践性。师范教育以强化学生教学基本功与教学技能为目标的各种实践性课程名目繁多,除课程安排的每学期的教育见习与最后的教育实习外,还利用早、中、晚进行师范生基本功训练,包括“三笔一话(画) ” (钢笔字、粉笔字、毛笔字、简笔画、普通话)、师范生艺术素养(吹拉弹唱、琴棋书画),每位学生基本功过关了才能进入最后的实习阶段,否则就无法参加教育实习,不能毕业。因此,彼时培养的小学教育毕业生都能讲出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写出漂亮遒劲的“三笔字”,画出优美的美术作品,精通乐理乐谱知识,会唱会跳等等。[1]

二、师范教育实践育人的时代新特征与困惑

伴随着教育改革与发展,1999 年国家先后颁布了《面向21 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关于师范院校布局结构调整的几点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等重要文件,从此开启了中师改革的重要征程,在随后的10 年内,我国师范教育逐步由“三级” 师范过渡到了“二级” 师范,原来的中师迎来了“拆停并转”的命运,逐步退出历史舞台。一段时间以来,原有的高师院校越来越多地向综合性院校方向发展,师范教育的空间受到很大的挤压,同时办学质量也受到相应的影响。

近年特别是教师资格证实行全国准入制度以来,各高校师范专业都在不断探索人才培养目标,越来越多学者聚集于专业人才培养问题。很多高师院校由于合并与升级,强调培养“厚基础、宽口径” 人才,师范性不突显。[2]

为解决师范教育改革面临的突出问题,教育部从2004 年开始就着手研究建立教师教育标准体系,2012 年正式印发了中小学教师等教师专业标准,标准从“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三个维度13 个领域、60 项基本要求明确了小学教师专业必须达到的标准,专业标准的颁布促使我国高等师范院校人才培养向一个更加规范的方向发展。2017年,教育部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 》的通知(以下简称 《标准》),师范教育改革迎来了新的时代。

《标准》中的《小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二级/三级) 》是国家对小学教育专业教学质量的合格/卓越要求,主要依据国家教育法规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制定。从内容上看,集中体现在《标准》中的毕业要求上,根据标准,师范专业毕业生毕业要求应涵盖“践行师德、学会教学、学会育人、学会发展” 四个方面。显然,这个标准要求也是秉承了“学高为师,身正乃范” 的师范教育办学理念,“践行师德” 就是要培养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具有良好品德的“四有” 好老师。这些崇高的师德品质与教育情怀实则就是传统师范教育的“德育性”,而“学会教学、学会育人、学会发展” 就是其师范性的进一步表达。

新时代师范教育实践育人根据《标准》的要求,着重体现在“合作与实践” 要求中,它突出强调与地方政府部门及小学建立起协同培养的机制,通过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前期介入,协同制定培养目标、设计课程体系、建设课程资源、组织教学团队、建设实践基地、开展教学研究、评价培养质量,形成教师培养、培训、研究和服务一体化的合作共同体。这些新特征集中体现了师范教育有别于传统师范教育的封闭式教育,它更加开放,更具有时代性。同时,十分突出实践基地的建设,完善实践教学的体系,为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重要的标准衡量。

然而,纵观近二十年的小学师范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新的标准难以达到,传统的师范教育优良做法又丢失殆尽。教师的“师范性” 专业认识、师德修养、教学基本功、教学技能等综合素质不再为学校和教师本人所重视,有的教师的专业思想、职业操守、“三笔字”、普通话、板书、教态等都未能达到基本要求,教师言传身教的影响力十分有限。[3]在新的历史时期,师范教育如何与时俱进,同时能够把百年中师的历史遗产继承下来,成为小学师范教育面临的新挑战。

百年中师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共产党人的理想坚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 “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人才培养一定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而育人是本。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这是人才培养的辩证法。办学就要尊重这个规律,否则就办不好学。”[4]师范教育的核心任务就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就是要把伟大建党精神作为师范教育的精神血脉,打造新的实践育人平台,实现“育人和育才” 一体化推进,通过一代又一代的师范教育,两代师表,代代相传,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三、构建融伟大建党精神为一体的师范生实践育人新平台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开端,是中国共产党立党、兴党、强党的重要滋养,更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的不竭动力。[5]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师范教育培养全过程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必然选择,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之初就将“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 作为使命担当,矢志不渝。为突出师范教育育人导向,强化实践育人,要打造师范生践行师德、提升职业能力的校内多元交互训练环境,形成新时代师范教育育人机制,努力构建融伟大建党精神为一体的师范生实践育人新平台。

(一) “三注重” 突出实践育人品格

办好教育就是国之大者,事关国家前途命运、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社会长治久安。[6]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教师是关键,师范教育是教师的摇篮,要办好教育首先是办好师范教育。百年中师办学经验告诉我们,实践育人的每一个环节是保证师范性与德育性的关键。

1.注重入学教育环节,弘扬建党精神。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 “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7]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首先必须从培养教师开始,抓好师范生入学教育环节是培养学生践行师德的重要环节。借助百年中师的教育经验,学校教育从组织入学宣传教育周入手,在开学第一至二周组织新生开展有关思想教育、职业道德、专业思想等的专题学习,具体包括爱国主义教育、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教育专业导航、教师职业道德等,学习形式以主题宣讲、现场教学、观看影视、交流研讨等为主。通过新生入学教育周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起国之大者的意识,明确人民教师的使命担当。

2.注重全过程育人,传承红色基因。用好每周一的“升国旗” 教育契机,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与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每周的教育活动中。实行每周一主题宣讲,邀请道德模范代表、先进教师代表、优秀学生代表进行系列宣讲,将宣讲主题延伸到政治学习中加以讨论,并与当周的校内实践活动、校园文化宣传结合,用好红色资源,做到润物细无声,全面提升学生思想素质。

3.注重养成教育,完善师德修为。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到“行动是思想的母亲”,师范教育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崇高的思想与良好行为习惯的人。传统师范教育一向重视学生的师德规范教育,将师德规范养成融入日常行为规范中,包括“纪律教育、劳动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礼仪教育” 等等。通过“师范生规范着装、每周卫生包干区劳动及评比、宿舍班级卫生保洁与评比、班级纪律与文化建设” 等项目,抓养成教育,培养学生师德素养。新“实践育人” 在保留上述“融师德养成于日常行为”中做法的同时,融入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并将其作为实践育人的思想指引。

(二) “三结合” 打造实践育人新机制

依据小学教育专业职业特点,师范生应具有普通话与口语表达、“三笔字” 书写、板报设计与简笔画等教师基本功(简称“三笔一话/画) ”。在小学教育师资培养过程中,对应开设了相应课程,但是仅凭1-2 学期的课程是无法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基本技能的,因此,通过每日训练、考核、比赛等方式来强化训练。同时,将建党精神结合到日常训练中,提升实践育人的政治高度,构建校内师范生实践育人的新机制。

1.将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宣传教育与师范生“口语” 训练相结合。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涵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改革开放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等百年建党历史所形成的精神谱系,包括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改革开放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等。普通话是教师资格的一项基本要求,在师范教育中开展普通话与口语表达训练是职业基本要求。除课程学习之外,师范院校传统做法就是通过“晨读” 路径开展持续训练。在“晨读” 训练中融入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实现师范生实践育人内容上的创新: 首先,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收集整理编撰成宣传手册,按照四个历史时期编成四个分册,学生人手一册;其次,安排训练计划(课程计划),每学期完成一个历史时期内容,分四学期完成;再次,每天晨读训练时朗读计划内容,适时开展建党主题口语大赛。

2.将建党精神理论学习与师范生“三笔字” 训练结合。“三笔字” 作为小学教师的基本功,需要经过长期训练才能习得。百年中师的成功做法就是通过“晚练” 来提高学生的该项基本功。“晚练” 即每天课后(含晚自习) 安排各班级进行“三笔字” 自主训练,一般分为三个类型组,一组为钢笔字、一组为粉笔字、一组为软笔字。将伟大建党精神与“三笔字” 训练结合起来,丰富书写内容,达到寓教于行,推进建党精神入脑入心。把伟大建党精神,即“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 作为“晚练”书写三笔字的重要内容。

3.将红色基因传承与师范生“简笔画” 训练结合。将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中的美术作品题材作为师范生“简笔画” 习作的内容,强化红色文化铸魂育人功能,传承红色基因,让“红色” 成为师范教育的鲜亮底色。如广西人民出版社联合中国国家博物馆共同策划的“跟着红色文物学四史” 系列新作——《红色文物中的长征》,是由目前为止唯一有长征题材美术作品传世的长征亲历者黄镇所作。在长征途中,他用自己的画笔真实、形象地记录下大量画面,并汇编成《西行漫画》出版,初版收录的25 幅作品,以速写、漫画创作手法,用一种独特的手段记录了的长征的真实情况,十分珍贵。每幅画作背后都有惊天动地的故事,将这本漫画作为师范生“简笔画”习作素材,具有十分重要的育人价值。

(三) “三发挥” 形成实践育人新合力

结合小学教育专业特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实践育人手段,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师范生专业基本功紧密结合,开创学生思想教育新局面。

1.发挥口语特长,以红色宣讲为手段让党史学习入脑入心。一是开展“家乡党史学习”,充分利用寒暑假,以任务为驱动,组织全体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通过参观家乡所在地的革命遗址、博物馆、革命纪念馆等,聆听长辈口述历史等方式,了解家乡红色故事、重要党史事件和重要人物事迹,收集、整理家乡党史,返校后评选出优秀故事讲述者,组织参加院系“家乡党史故事” 分享会,进行宣讲,既锻炼了学生的“口语” 表达能力,又锤炼了学生的思想品格,促进党史教育走深、走实、走心、接地气。二是围绕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精神,以学生支部为单位,举办“弘扬建党精神,激发新担当新作为” 为主题的理论学习活动,如开展“抗美援朝精神” 与世界读书日活动相结合主题的影评评选活动,线上、线下同步展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优秀影评作品中遴选出若干优秀影评分享者参加主题影评分享会。学生支部以红色影视作为生动教材,通过观影、撰写心得、交流分享三者相结合的方式,极大丰富了党史学习教育的素材与途径,提高党史学习教育的感染力,让学习教育“活起来”。

2.发挥“三笔一话(画) ” 专业优势,营造红色文化氛围。将党的思想政治宣传教育与基本功技能训练等校园文化活动有机结合,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筑牢理想信念,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如结合雷锋日、清明节、五四青年节、建党节、国庆节、政治生日等重大节日、纪念日,在学生思政工作中以党日活动带团日活动,注重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如宣讲、快展、朗诵、话剧、语言模范秀、知识竞答、心得征文、读书分享、剪纸、板报、手抄报、视频拍摄、参观走访、志愿服务、祭扫、观摩、歌咏、宣誓等丰富多彩的方式创新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活动,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同时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达到“思想受洗礼,能力得锤炼” 的双重育人效果。

3.发挥师范生“三笔字” 特长,强化正面引导宣传阵地育人。积极创设楼宇师德文化,将学生书法、手工作品上墙进展柜,将板报实训文化与党的政治宣传相结合,让学生耳濡目染,习得养成。设立党建专栏,红色书籍、党报党刊对外开放。建设开放朗读亭,朗读亭自带丰富的资源库,其中包含红色经典、红色家书、党性教育、歌颂祖国、毛泽东诗词等丰富的“红色” 音频资源。配合“礼赞百年风华 喜迎党的二十大” 理论宣讲系列活动,制作系列主题快展宣传栏,打造移动开放、图文并茂、声情在线的红色阵地。做好新媒体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点建设学院网站,营造师范文化,参与 “万屏联动”,专栏连载“党史百年天天读”。充分利用微信工作群、学生QQ 群等线上社交媒体群,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宣传教育、交流互动活动,展示活动进展实效,不断提高群众知晓率与参与度。

猜你喜欢
师范教育师范建党
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建党百年颂
西江月(2021年3期)2021-11-13 08:56:04
建党百年
庆祝建党百年(五阙)
水上消防(2021年3期)2021-08-21 03:12:10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作品
大众文艺(2021年12期)2021-07-19 08:07:12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作品
大众文艺(2021年12期)2021-07-19 08:06:48
中国近代幼儿师范教育研究文献综述
我国近代师范教育思想发展研究综述
高专音乐师范教育课程建设刍议
师范教育“初等数论”教学改革探索——以长江师范学院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