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教学在中学小说教学的应用探究
——以鲁迅小说为例

2023-04-23 03:03刘海燕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11期
关键词:群文鲁迅小说

刘海燕

(福州第十五中学,福建 福州 350009)

小说是通过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以及环境这三个要素进行叙述的文学体裁。[1]综观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材,小说一直占比最大,总课文169 篇,其中小说选文就有23 篇,占总课文的13.61%。[2]鲁迅作品一直是中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鲁迅也是教材选入作品较多的作家。但现阶段不少中学生对鲁迅及其小说的解读尚存误解: 一是“钻牛角尖”,过于强调鲁迅小说的政治性,导致文本意义解读不明晰;二是“浮于表面”,无法很好掌握鲁迅小说丰富的文学元素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因此,中学小说教学也一直是语文教学难点之一。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承担着多方面能力培养的任务,既是提升学生知识水平的主要途径,又是发展学生综合素养的有力支撑。[3]其中,群文阅读作为传统单篇文章精讲教学方式的革新,能够让师生围绕具有共同议题的多文本展开阅读和建构,最终达成共识。[4][5]尤其在初中语文阅读中,群文阅读可以从单文本或者单主题出发,向横纵两个方向延伸形成“文章群”。比如在鲁迅的小说中,不论是描写知识分子、农民,还是描述乡村、城市,都有可供串联的线索,形成相关性。因此,开展群文阅读的潜在应用价值巨大,能够有效满足《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 》(以下简称课标) 对学生阅读量、阅读速度等方面的更高要求。

一、中学小说教学开展群文阅读教学的价值

对比单文本等其他教学模式,作为师生阅读的新途径,群文阅读更加系统化、科学化,教学成果也更加显著。[6]具体而言存在以下应用价值:

(一) 变革教师小说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的展开给教师的小说教学带来了新模式。一是形成“以学生为中心” 的小说教学新模式。群文阅读是师生共同学习、共同建构的过程。教师在这种学习方式中转变角色,从以前的知识传递者变为现在的知识共同建构者。根据学生阅读小说内容时的具体表现,有层次地引导学生开展群文阅读,辅以举办阅读知识竞赛、阅读分享比赛等活动。这种方式能够将课堂交给学生自己发挥,使学生拥有更广阔的阅读空间,更充足的独立思考时间。

二是建构“师生互动” 的小说教学样态。在群文阅读过程中,师生之间以一种平等的地位交流意见、分享观点,从而形成师生之间的集体建构。[7]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处于平等地位,每个人都能发表自己的观点,对小说议题涉及的各方面内容进行主观评判和反思。经过讨论后,师生一起及时地对意义建构和成果统整,实现了师生对文本的多元解读,在多元解读以及每个人的观点差异的基础上达成共识。通过这种课堂内的交流与沟通,学生的阅读能力也能有效地应用在课外阅读中。比如鲁迅小说题材以知识分子、农民、妇女等居多,多为借塑造人物反映时代特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前查阅旧社会时代背景等相关资料,课上对不同的人物形象进行评判,通过剖析人物形象,体会同类型小说的思想感情,从而对鲁迅针砭时弊的议题有更深的理解,便于理解其他群文文本。

(二) 增强学生小说阅读综合能力

群文阅读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强化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量。群文阅读按照同类型、同主题的阅读素材进行整体阅读,是对多篇文章进行阅读和分析,从而能够拓展阅读的深度和广度。首先是深度。群文阅读可以使学生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进行小说阅读,根据结构理解小说文本群中蕴含的开放性和可议性主题。同时,学生能够结合小说主题各抒己见,通过群文阅读提升小说阅读深度。其次是厚度。群文阅读注重语文阅读知识的展示和整合,拓宽学生的语文视野,获得单文本教学所不具备的综合、立体的认知体验。学生在群文阅读的教学环境中,能在多篇小说作品中就共性展开讨论和深度探究,挖掘其中的核心价值与核心功能,更深刻地了解作品。

二是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开展群文阅读带来了更多元的阅读素材和阅读内容,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学生可以接触大量的同类型小说阅读资料,激活阅读兴趣,从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比如,学生阅读鲁迅的一篇作品后,会对其辛辣的文笔、细腻的描写产生兴趣与好奇,同时会对小说中不幸的人物经历与较黑暗的社会背景产生共鸣,进而主动阅读作者的其他作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形成主动、积极的阅读习惯,同时加深了对单篇作品的了解,进而拓展到该作家的所有作品。

二、群文阅读在中学小说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当前群文阅读在中学小说教学的开展普及程度不高,需要中学教师依据群文阅读中的关键行为,形成具有针对性的教学,促进群文阅读在中学小说教学的有效开展。具体而言,有如下应用策略。

(一) 根据教与学的特性厘清教学目标

教师作为群文阅读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起到的是“领航” 的作用,而“领航” 的“指南针” 即为教学目标。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制定。

一是依据教师的教学活动设定。首先要紧扣文本体式,确立阅读教学目标。文本体式是阅读材料的结构、体裁、技法和语体,其中尤以文章的体裁最能体现一篇读物的特征。[8]小说属于文学阅读类,解读文学阅读类文本离不开分析“三要素” 和叙述视角。比如从时代背景分析典型人物形象: 在阅读鲁迅的《阿Q 正传》时,可以与《祝福》进行群文阅读,探究阿Q 和祥林嫂悲剧命运的共性与个性。他们都是一定时代背景下的社会底层悲剧人物。不了解时代背景的人认为阿Q 是个类似精神质的人,祥林嫂自身性格懦弱,但熟悉鲁迅及其作品的人都知道,这是封建社会压抑、落后思想腐蚀下人的灵魂变质的结果。

二是依据学生的学习活动设定。各年级学生受年龄生长规律制约,认知发展和阅读能力在各阶段呈现不同的发展趋势;各班级内学生的语文水平参差不齐,想要用单一的方法展开小说群文阅读教学也不现实。因此教师对于学生的整体把握,对于学生学情的评估,是引导学生开展群文小说阅读的第一步,要根据不同年级、班级、学生的学情需要,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比如,八年级的学生接触《社戏》这类反映童年生活、民俗文化的小说题材时,教师可以设定“体味景色描写语言的优美并感受作者真情实感的流露” “体会民俗文化的‘风土’ 与百姓在民俗活动中的‘人情’ ” 等较初阶的目标,同时指导学生联系七年级名著《朝花夕拾》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狗·猫·鼠》等相关作品,丰富学生的阅读体会;而八九年级的学生经过前期锻炼,理解力得到了一定提升,进一步阅读了《故乡》《孔乙己》这类反映社会黑暗现实与百姓不幸遭遇的小说题材,因此教师可以设定“根据不同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 “分析作者所思所想” 等较高阶的目标,同时引导学生拓展学习《呐喊》中的其他小说。不可否认的是,鲁迅小说所反映的时代确实与现今的中学生生活相去甚远,也意味着其对中学生的阅读心理和接受能力要求更高。因此,除了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年龄、心理特点大力推荐课文阅读的鲁迅作品外,学术界有必要给广大中学师生提供有关研究材料,尤其是那些通俗易懂的解读文字,以便学生在进行群文阅读时提供参考。

(二) 以课文为主文本确定适宜的教学内容

群文阅读的一个重要意义就是开阔学生视野,促进其在扎实课文理解之余,由 “一点” 打通 “一面”。因此,需要教师把握教学内容的合理性、有效性,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文本,实现对教学内容的进一步理解和拓展。选择阅读文本总的原则是举一反三,数量上以2-4 篇为宜,质量上围绕教材课文为“主文本”,毕竟课文是众多优秀作品中的精品,具有代表性。在方法上,选择的课外文本与教材课文之间需存在明确联系,使得学生能够触类旁通。一是从相关的文本议题出发。在鲁迅的小说中,反映封建迷信思想与礼教“吃人” 本质的篇目占据了半壁江山。正如鲁迅在《自序》中谈到,其命名小说集《呐喊》的缘由在于,通过惊起铁屋子中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以唤起毁坏这铁屋子的希望。同时“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勇士,使他不惮于前驱”。因此,要重点对这类主题的文本进行归纳整理。二是从相关的人物身份出发。比如,初中语文课本第九册的 《故乡》,是一篇典型的乡土小说,刻画的人物均是中国传统农民,从闰土到杨二嫂,通过对比人物身份的今昔形象,反映出辛亥革命后十年间广大受压迫、受剥削农民“水深火热” 的生活,揭露了封建社会对人精神的毒害。可以联系《药》《祝福》等其他课外篇章进行关联学习,通过阅读底层人民的相似遭遇、经历,对当时社会百姓生活感同身受。三是从相关的人称视角出发。比如,初中语文课本第九册的《孔乙己》,作者是站在第一人称、一个酒店小伙计的视角叙事,在对掌柜、酒店顾客以及邻居小孩一言一行的细致观察中,将孔乙己“脱不下长衫” 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同样第一人称叙事的,如《在酒楼上》《孤独者》等篇目,就可以与其联系在一起,学生能够在群文阅读中感受作者是身处那个时代的见证者,在看到这样一群被社会、被时代所毒害的知识分子时内心的真实独白。

(三) 群文阅读需要规划清晰的教学程序

一是课前预习。群文阅读的“群” 所要求的篇章数目、字数都对中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倘若仅靠课堂40 分钟左右的时间,很难让学生“吃透”。因此,课前预习自读的作用就显现了出来。通过课前预习,让学生对篇章有初步的印象,并对其中的生字词做到提前查阅、标记、熟知。需要指出的是,查生字词只是开始,因为字典里的解释只是字词意义的客观表达,只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的阶段。教师还要着重强调在查到字词意义之后,学生应再次返回原文中,把查到的意思结合具体情境再次咀嚼,方能理解字词在文中特定语境的含义,达到“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的阶段。

二是课堂阅读。课标指出,各个学段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精读、略读、浏览。因此,教师需适时使用默读、朗读、略读策略。首先是默读,要与略读相结合。在对课文结构进行划分时,需要学生进行大段的快速阅读,把握文章脉络。其次是朗读,主要与精读相结合。在对部分重点段落、语句进行赏析时,需要学生进行逐字逐句的朗读,感受字里行间的“力量”。比如《故乡》小说教学时,可以与鲁迅的《在酒楼上》进行对比阅读,使用略读和浏览的阅读方法,从不同角度赏析人物形象,学生边读边勾画文中闰土和吕纬甫今昔变化的词句,小组合作进行人物形象对比分析,可以从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职业变化等角度思考。闰土是从热情、勇敢变为颓废、麻木的农民,吕纬甫是从热血青年变成意志消沉的知识分子,学生通过两位代表性人物前后变化,了解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后中国社会的残酷现实。

三是课后拓展。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并给出框架大纲: 按照“把握全文中心思想—找到主要写作手法—分析小说人物形象” 的顺序依次思考,找出组文的相似点与不同之处,最后给出时间进行成果汇报与展示。比如在《孔乙己》小说教学中,结合《祝福》一文设计教学内容。课前教师需要布置预习任务,提前要求学生通读课文并标注好生字拼音;同时了解孔乙己、祥林嫂所处时代背景,对人物不幸遭遇的缘故形成初步体会。课上教师可以通过“填写履历表”、绘制人物画像等方式,让学生在课上精读、个人思考与小组讨论后提炼人物性格特征,形成人物画像;同时结合人物经历,归纳封建科举制的弊端和封建社会“夫权” “族权” “神权” 思想的迫害。当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谈谈对现实中这类人物的看法。在学生回答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观点,鼓励学生相互争鸣,这样才能起到群文阅读的效果。课后教师需要进一步布置学生阅读其他叙述落后知识分子的小说文本加深理解,在课外的兴趣小组上或微信群上分享阅读体会。

猜你喜欢
群文鲁迅小说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鲁迅,好可爱一爹
初中群文阅读的文本选择及组织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群文活动
鲁迅《自嘲》句
她曾经来到鲁迅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