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向思考,探寻解题新途径

2023-04-22 11:44张洁
数学之友 2023年19期
关键词:解题教学逆向思维培养路径

张洁

摘 要:逆向思维是数学思维的重要组成,属于一种间接思考的方式,即站在问题的对立面进行思考,最终寻求一条全新的解题思路.鉴于数学学科的特点,在正向解题思维受限时,应敢于“反其道而行之”,打破传统解题思维的束缚,站在问题的对立面思考问题、解答问题.本论文以此为切入点,结合大量的练习题目,针对逆向思维在解题中的應用进行了详细的探究,具备一定的教学参考价值.

关键词:初中数学;解题教学;数学思维;逆向思维;培养路径

数学是一门思维性的学科,既抽象,难度又大,尤其是在解题环节中,各种各样的难题层出不穷.无论是对于数学教师,还是学生来说,都是严峻的挑战.初中生在解题时,常常受到固定思维的束缚,导致其逐渐进入到解题“黑洞”中.鉴于此,在日常的解题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实际情况,大力培养学生逆向思维,使其在面临复杂数学问题时,能够反其道而行之,站在问题的对立面进行倒推,最终找到一种新的解题思路.经过课堂教学实践证明,通过一段时间的逆向思维训练之后,学生的解题能力、思维能力也随之提升,极大地促进了数学核心素养的落实,具备极强的教育价值.

1 逆向思维在初中数学解题中的具体应用

逆向思维又被称为求异思维,主要是对已经成为定论,或者司空见惯的观点、事物等,从相反的视角进行思考、观察,最终产生新的思路和想法.在初中数学学习中,逆向思维就是从反方向思考和分析数学问题,并对其进行解释和解答.鉴于数学学科的特点,逆向思维在数学学习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俨然已经成为一种有力的“解题工具”.

1.1 在几何题目中应用

几何作为初中数学的重要组成,在常规的解题思路中,学生需要先从题干中寻找已知条件,再依据已知条件进行求解.但在实际解题中,部分学生常常面临着极大的困难,无法从题目已知条件中得出结论.鉴于此,可通过逆向思维,以结论作为出发点进行逆推,最终形成明确的解题思路.

例1 如图1所示,在△ABC中,AB⊥AD,AC=AB,BC和AD两条直线相交,交点为E.BC⊥DC,AD和DC相交,交点为D,求证:AC2=AD·AE.

解析:在这一题目中,凭借求证的要求,即可结合所学知识联想到需要运用三角形相似的方式进行.但按照常规的思路进行解题,学生结合已有的条件出发,单凭题目中所给的两个垂直条件,很难找出能够建立AC2=AD·AE关系的相似三角形.此时,即可借助逆向思维的方式,从结论出发:要想证明出AC2=AD·AE,则可将其变形为ACAD=AEAC.根据三角形边的关系,只要证明出△ADC∽△ACE即可.如此,即可利用题目中所给的条件进行证明.具体步骤如下:∵AB⊥AD、BC⊥DC,且∠AEB=∠CED,∴∠B=∠D.又AC=AB,∴∠B=∠ACB=∠D.

在△ADC和△ACE中,∵∠ACD=∠BCD+∠ACB=90°+∠ACB,∠AEC=∠BAD+∠B=90°+∠B0又∠B=∠ACB=∠D.

∴∠ACD=∠AEC.

且∠DAC为两个三角形的公共角.∴△ADC∽△ACE,∴ACAD=AEAC,∴AC2=AD·AE.

例2 如图2所示,在四边形ABCD中,AB+BD<AC+CD,求证:AB<AC.

解析:如果按照常规的思路进行证明,学生要想证明出AB<AC,需要先证明BD=CD,或者BD>CD,即要先证明出∠BCD≥∠1.如果按照这一思路进行,根据现有题目中所给出的条件,学生常常面临较大的困难.面对这一现状,如果采用逆向思维的方式,即可从AB≥AC出发,对其证明.如此,按照逆向思维的模式,如果AB≥AC,则有∠2≥∠ABC,∠BCD>∠2,∠ABC>∠1,最终由此得出∠BCD>∠1,BD>CD,即AB+BD>AC+CD.显然这与所给出的条件不相符.因此,假设不成立.即:AB<AC[1].

1.2 在一元一次不等式题目中应用

一元一次不等式是初中数学中最为重要的知识点,也是必考的知识点.在解答这一类型题目时,常规性的问题可按照传统的思维模式进行解答,但是针对部分特殊的问题,按照常规思路进行解题,只会导致学生陷入到困境中.鉴于此,就应引导学生转化思维,借助逆向思维的模式,对一元一次不等式进行简化,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

例3 解关于x的不等式组x-m<0,7-2x≤3.如果其存在4个整数解,求m的取值范围.

解析:如果按照常规的思路进行求解,由于不等式方程组中含有字母,学生计算完之后,只能得到2≤x

1.3 在方程题目中应用

方程也是初中数学的重难点,在考试中尤为常见.在解答方程类型题目时,由于学生的思维方式、计算能力存在差异性,在具体解答问题时,学生常常面临着计算和方程知识运用等问题.鉴于此,在优化解题教学时,就可适当融入逆向思维的模式,拓展学生的解题思路,提升其计算能力.

例4 解方程320×40%=(320-x)(1-20%)+20%.

解析:如果按照常规的思路进行解答,学生在解该方程时,需要先将其变形成为320×40%=(320-x)80%+20%,接着通过移项、变形,成为80%x=320×40%+20%,到此之后,学生需要面临比较繁琐的计算,不仅浪费了时间,而且容易出现错误.鉴于此,即可融入逆向思维的模式,先在方程的两边同时除以20%,对其进行变形,得出:4x=320×2+1,最终便可简单地求出x=6414[2].

例5 妈妈购买了几桶牛奶.第一天,全家人喝掉了全部牛奶的一半零半桶;第二天又喝掉了第一天剩下的一半零半桶,第三天把家中剩下的一半零半桶牛奶喝完了.此时,妈妈购买回来的牛奶已经全部喝完,问妈妈一共购买了多少牛奶?

解析:在这一方程应用题中,如果按照常规的思路进行正面求解,学生将面临着很大的困难.此时,就可融入逆向思维进行分析:假设第二天喝完之后家中还剩下x桶牛奶,则根据题意得出x2-12=1,得出x=1,也是就说第二天喝完之后,家中牛奶只剩余1桶.由此进行逆推,第二天没有喝之前的牛奶为3桶,第一天没喝之前为7桶,也就是妈妈买回来的牛奶.

1.4 在三角形题目中应用

三角形作为初中数学的重点之一,在考试中尤为常见.针对一些特殊的三角形题目,当传统解题思路碰壁时,即可融入逆向思维,巧妙运用相关的性质、定理,最终高效解答相关的题目.

例6 在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一个角不小于60°.判断该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

解析:在对这一命题进行判断时,如果按照常规的思维,需要考虑很多情况,因为在题目中给出的是“至少有一个”,也就是说可能是两个、也可能是三个.如此一来,增加了判断的难度,甚至导致学生做出错误的判断.鉴于此,就可引導学生借助逆向思维的方式,从命题结论入手,至少有一个角不小于60°的对立面就是“没有一个角小于60°”,如果这一命题正确,原命题就是假命题.在三角形中,因为其内角和是180°,如果“没有一个角小于60°”,则三角形内角和就超出了180°,因此该命题属于假命题.由此得出原命题“在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一个角不小于60°”属于真命题.

例7 已知△ABC,三条边分别是a、b、c,且a=2n+1,b=2n2+2n,c=2n2+2n+1(n>0),求证:△ABC是直角三角形.

解析:要想证明三角形是否属于直角三角形,按照常规的思路来说,基本上都是从角出发.而在本题目中,给出的却是三条边的关系.鉴于此,就可借助逆向思维这一途径,从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出发,如果三角形三边关系满足a2+b2=c2即可.即:

∵n>0,

∴2n2+2n+1>2n2+2n>2n+1,即:c>b>a.

∵a2+b2=(2n+1)2+(2n2+2n)2=4n4+8n3+8n2+4n+1,c2=(2n2+2n+1)2=4n4+8n3+8n2+4n+1,

∴a2+b2=c2.

∴△ABC是直角三角形[3].

1.5 在函数问题中应用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函数问题历来是重难点,学生在学习中常常面临很大的困难.鉴于此,在优化函数问题解题教学时,就可充分发挥逆向思维的价值,引导学生在反向思考中,寻找出新的解题路径,逐渐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等.

例8 当m取什么实数时,抛物线y=-x2+(m-2)x+m-5的顶点不在第四象限中?

解析:在这道二次函数问题中,如果按照常规的解题思路进行考虑,要想使得抛物线图象不在“第四象限”中,则应考虑在第一、第二、第三象限以及坐标轴上.此时,学生需要对这些情况进行讨论,最终将所有的结论进行综合成为答案.但是这一解题思路比较麻烦,学生需要讨论的范围比较广,以及精准无误的计算等.但是如果采用逆向思维的模式,就可将这一题目简单化,最终完成其高效解答.即:抛物线y=-x2+(m-2)x+m-5的顶点在第四象限时,根据定点公式,即可得出-m-22×(-1)>0,

4×(-1)(m-5)-(m-2)24×(-1)<0.

通过解不等式组,即可得出2<m<4,此时该抛物线顶点正处于第四象限中.反之,当m≥4或m≤2时,抛物线y=-x2+(m-2)x+m-5的顶点不在第四象限中.

例9 如图3所示,抛物线y=-12x2+7x-452与x轴相交,交点为A、B.将抛物线在x轴上方的图象记为C1,之后将C1向左平移,并得到C2,且C2与x轴相交于B、D两点,如果直线y=-12x+m与C1、C2一共存在三个不同的交点,则m的取值范围是(  ).

解析:在这一函数问题解答中,如果按照常规的思维,学生将面临着非常大的困难,难以形成明确的解题思路.而这一题目作为选择题目形式出现,需要学生快速、精准完成解答.鉴于此,就可借助逆向思维的方式,令y=-12x2+7x-452=0,最终通过解方程得出A、B两点的坐标,即:A(9,0)、B(5,0),通过该图象平移,因为C1、C2存在共同的交点B,据此得出D点的坐标为(1,0);同时,结合题目中已知条件,得出C2对应的抛物线解析式为y=-12(x-3)2+2,直线y=-12x+m与C1、C2一共存在三个不同的交点.如果其恰好过B点时,则和C1、C2存在两个交点.于是,将B点坐标带入直线y=-12x+m的解析式中,最终即可得出m=52.随即,结合题目含义,得出m>52,就可以此出发将B、D两个选项排出.之后,对A、C两项进行观察,关键在于是否含有m=4,随即将其带入到直线解析式中,并与抛物线联立方程.如此即可得出最终的答案,即A[4].

1.6 在综合性问题中的应用

在初中综合性复习中,常常会遇到一些综合性的问题.这些问题中常常包含着大量的知识点,综合性十分强,学生不仅仅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体系,还应具备极强的数学思维能力,能够结合题目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逆向思维进行解答.

例10 如果点P(x,y)的坐标满足x+y=2a-b-4,x-y=b-4,且点P不在x轴上.若关于z的不等式yz+x+4>0的解题为z<23,则关于t不等式at>b的解集是什么?

解析:这是一道综合性的数学问题,其中涉及的知识点非常多,主要包括二元一次方程组、点的坐标、不等式等.学生按照常规的思维解答时,常常面临很大的困难,致使多学生都选择了放弃.鉴于此,在优化解题教学时,就可融入逆向思维的方式,先根据题意得出x=a-4,y=a-b.∵点P不在x轴上,∴a≠b.又∵yz+x+4>0,∴(a-b)z+a>0.

最终解答出z<23.同时,结合不等式知识得出a-b<0,得出z<-aa-b=23,最终得出b=52a,∴a<52a,a>0,b>0,则不等式at>b,最终得出t>ba=52,

∴at>b的解集为t>52[5].

2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逆向思维能力培养路径

经过大量的课堂教学实践证明,在初中數学解题教学中,逆向思维的应用,可有效拓展学生的解题思路,使得学生在“反其道而行之”中,获得新的解题思路.因此,作为一名优秀的初中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必须要结合课堂教学实践,培养并发展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首先,关注数学概念教学.鉴于数学学科的特点,概念教学是基础和关键.鉴于数学概念的特点,以及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概念学习的要求,教师在优化概念教学时,要带领学生彻底摆脱“死记硬背”的概念学习模式,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其采用不同的记忆方式进行学习,旨在实现数学知识的灵活掌握.

其次,还应关注学生的解题过程.解题教学作为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教师在开展解题教学时,必须彻底摆脱“就题论题”的模式,不仅要为学生讲解具体的解题思路,还应及时渗透逆向思维,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解决数学问题.需要说明的是,学生的逆向思维素养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在潜移默化中形成.

最后,依托专项训练,发展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不仅要停留在理论上,还应借助大量的实践训练,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逆向思维的进一步发展,最终促使学生真正掌握这一技能.鉴于此,数学教师在完成基本的教学之后,还应及时开展有关逆向思维的专项训练,使得学生在针对性的训练中,逐渐养成运用逆向思维解决问题的习惯[6].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鉴于数学学科的特点,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同时,数学学科还承担着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任务.逆向思维作为数学思维的重要组成,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不仅是培养学生数学综合思维的必然选择,也是提升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关键途径.鉴于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必须精心选择针对性的数学题目,引导学生运用逆向思维分析问题,并将其解答出来.

参考文献:

[1] 扈学慧.如何在数学解题中有效利用逆向思维方式[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2(26):57.

[2] 梁玲.初中数学解题中逆向思维的应用[J].数理天地(初中版),2022(16):5152.

[3] 宋延芹.初中数学解题学习中逆向思维的应用[J].数学之友,2022,36(13):5859+63.

[4] 温怀平.逆向思维在初中数学解题中的应用[J].数学之友,2022,36(9):5456.

[5] 段振富,徐杰.培养逆向思维,探寻解题新途径——初中数学教学中逆向思维培养的思考[J].数学教学通讯,2022(5):1820.

[6] 时间.初中数学解题教学中逆向思维的应用[J].新课程,2022(11):100.

猜你喜欢
解题教学逆向思维培养路径
中学数学中的解题教学及案例分析
高中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路径探究
在小学数学课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探讨高中数学解题教学中的变式训练
独立思考成就独家新闻
逆向思维在小学数学解题中的作用与培养
加强语言表达训练提升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高职院校营销专业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保定市高校培养服务外包人才的路径研究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方式如何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