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宝峰
【摘要】概念是小学数学课程中的重要内容.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优化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成为提高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必要保障.基于此,教师应积极革新概念教学模式,将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加以整合,为学生构建真实的学习场景,使其加强对概念的理解与应用,从而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推动数学核心素养的提高.文章先介绍了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基本原则,而后重点探究了概念教学的实践策略,旨在提高概念教学的效率,促进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优化策略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概念是学生展开深度学习的基础,每一个深层次的思考问题都是以概念为中心延伸得来的.因此,教师要提高对概念教学的重视程度,根据学生的基本学情设计个性化的课堂活动,使他们体会到概念的重要性,经过不断的探究与摸索总结出学习概念的有效方法,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还能在无形中起到优化概念教学的作用,为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打下坚实基础.
一、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基本原则
(一)概念教学与思维能力相结合
从本质上来说,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与数学概念学习具有紧密联系,二者相互促进,相互成就.概念作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础内容,可为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做好铺垫.同时,良好的思维能力也能在帮助学生深化概念理解方面起到促进作用.所以说,根据概念学习与思维能力发展的关系,教师在备课时的首要任务是深入挖掘概念中蕴含的逻辑性、系统性的思维发展要素,准确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切入点.接着,教师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依据制订课堂教学计划,不局限于教材内容、课程标准、教学层面的要求,而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为目标,有计划地组织教学活动.这样一来,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学生便能掌握相应的概念知识,还能在潜移默化中得到逻辑思维锻炼,不断拓寬数学思维的广度与深度,达到提高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
(二)概念教学与日常生活相结合
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应用是学习概念的根本.因此,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教师应遵循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将概念知识与实践活动或拓展性学习内容加以整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逐渐转变其学习态度与方法,切实保障概念教学的整体效果.这种方式使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运用所学概念知识进行深入研究,探求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以此增强学生的思维灵活性.总之,为了达到优化概念教学的目的,教师应将概念知识与日常生活结合在一起,这样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课程内容的难度,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思路,还可以锻炼他们的知识运用能力,将概念相关内容运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数学学科的应用价值,有效增强学生的问题求解能力.
(三)概念教学与语言表达相结合
概念教学离不开语言的加持,教师在介绍概念知识的同时要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现实世界,这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具体来说,教师在介绍某个概念时,应通过多种方式激活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他们主动参与到互动中,形象地掌握概念内涵.当学生对概念形成初步了解后,教师要鼓励大家用自己的语言转述概念的具体内容,在交流与讨论中完成从抽象到具象的过渡,以此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由此可见,在教师的带领下,概念教学和语言表达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学生能借助语言阐述独特的想法或观点,对数学概念形成全面且深刻的认知,实现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共同提升.
二、优化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
(一)依据生活原型,初步感知概念
数学概念与现实生活有着较强的关联性.但是部分学生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在学习过程中将大部分精力用于对理论知识的研究,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记忆概念内容,无法深刻理解概念的内涵,从而影响了最终的学习效果.面对这一情况,教师应明确学生的问题所在,挖掘概念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内在联系,利用学生熟悉的事物引出概念,使他们对所学内容形成初步感知.与此同时,教师应根据概念知识提出针对性的思考问题,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分析,使原本抽象的概念变得直观化,建立初步的概念模型,为接下来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以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大数的认识”为例,本课重难点在于熟记数位顺序表和有关计数单位的知识,知道每个数位上数值的含义.教师使用课件展示算筹,让学生对算筹形成直观的了解,知道它在古代实际上就是一根根同样长短和粗细的小棍子,一般长为13~14cm,多用竹子制成,也有用木头、兽骨、象牙等材料制成的.在师生共同演示下,学生感受到用算筹表示大数时比较困难,顺其自然地引出算盘和计算器,并让他们结合生活经验总结计算器的结构和功能.在探究大数的读法时,学生要掌握相应的概念知识,知道如何正确读出含有两级的大数.结合生活原型使他们很快得出结论:(1)先读万级,再读个级;(2)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3)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他数位上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0.在生活情境下,学生真切感受到数学概念在现实生活中的原型,为后续对概念知识的深度研究打下基础.
(二)注重新旧衔接,提高学习效率
数学知识间具有相互依存的关系.要想优化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教师可以采用新旧衔接的方式介绍新知,组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之前学过的概念知识与新课内容的关联性,在集思广益中完成新旧知识的正向迁移,不仅能让学生及时复习与巩固概念知识,还能顺利地引出新课内容,起到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作用.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进行新旧衔接,可使学生自主回顾之前所学内容,将自己的心得与体会分享给组内其他成员,大家依次发言,阐述不同的见解,在思维碰撞中对新课涉及的概念知识形成一定了解,利用现有的知识储备进行深入研究,切实保障概念教学的实际效果.另外,这样的方式也能拉近学生间的距离,有效培养他们的团结协作精神,在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深化概念理解,促进数学学习有效性的提高.
(三)引导直观操作,促进概念内化
小学阶段的学生身心发育不够成熟,在学习过程中习惯于运用形象思维分析问题,而数学概念本身富含抽象性和逻辑性,对他们的学习效率具有直接影响.基于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课堂活动,明确教学目标以及本课重点概念知识后,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的方式亲自感受概念的形成过程,在实践中抽象出概念本质,以此促进数学概念的内化,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在此背景下,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渠道,不局限于“教师讲,学生听”这一种模式,而是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参与概念教学的各个流程,在直观操作中对概念形成全新的感悟与体会,将其内化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彰显动手操作对深化概念理解产生的重要影响.
以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多边形的面积”为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以直观操作的方式探究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关系,以此内化相关概念.教师先行示范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的过程,要求学生进行模仿操作.首先,以平行四边形的一条从顶点引出的高为基准剪下这条高一侧的直角三角形,将平行四边形分为直角三角形和梯形两个部分.其次,移动直角三角形,直到它与梯形的斜边重合为止.最后,将直角三角形移回原位,再沿着平行四边形的底边进行移动,达到与斜边重合的效果.此时,教师提出问题;“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后面积有什么变化?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分别有什么关系?”学生经过深入思考后得出结论:平行四边形可以转化为长方形,转化前后两个图形的面积相等,也就是说,由之前学过的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可以推理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用字母表示是S=ah.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借助之前学过的概念知识推理出平行四边形的相關内容,其逻辑思维能力得到锻炼,以直观操作的方式顺利引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取得了促进概念理解与内化的教学效果.
(四)开展故事教学,完善知识体系
考虑到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认知能力,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教师应加强概念的直观性,或是淡化概念的抽象性,以符合学生基本学情的方式进行渗透,充分保障他们的概念学习效果.对此,教师要以学生的思维习惯为核心,带领他们透过现象看本质,理清概念的基本内涵后,在脑海中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再通过不断的研究丰富框架内容,加强对概念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讲故事的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概念知识创编成生动有趣的故事,帮助他们更好地记忆概念知识.在故事的辅助下,学生会转变对数学学科的态度,感受到概念教学的趣味性,认真聆听故事内容并踊跃分享自己的想法,在与老师和其他同学的互动中对概念进行进一步的了解,实现对概念的深入研究与灵活运用,为数学核心素养的提高做好准备.
以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为例,本课要求学生知道体积、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能够正确换算单位,并掌握体积和容积单位的意义.课程开始之前,教师引入一个学生耳熟能详的童话故事“乌鸦喝水”,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故事的视频片段,引导他们思考:“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呢?”很快便有学生回答:“乌鸦将石子一颗一颗地放进瓶子里,随着石子数量的增多,水位呈上升趋势,它就能顺利喝到水了.”接着,教师继续提问:“为什么在水中加入石子,水位就会上升?”要求学生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带领大家进行了一次实验,拿出提前准备好的石子、与石子体积相等但密度不等的橡皮、一个有刻度的杯子,分别投放石子和橡皮,师生共同观察水面的上升情况,教师顺势引出体积的概念.上述过程中,教师借助寓言故事使学生对体积的概念有了全面的理解,在无形中增强了学生数学思维的发散性和广阔性,在帮助学生完善知识体系的同时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重视实际应用,巩固概念内涵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部分教师过于注重概念的生成,而忽略了它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提高.因此,当学生对概念形成初步感知后,教师应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基本学情提出生活化的思考问题,鼓励学生将自己对概念的理解应用于解题过程中,起到巩固概念、内化概念的作用,同时提高他们的知识应用能力,实现数学综合水平的全面提升.从另一个角度分析,重视实际应用也意味着学生能够获得更多实践机会,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中领悟概念内涵,并能熟练地利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学习中或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使学生领悟到数学概念的运用价值,从而达到理想的概念教学效果.
以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比例”为例,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掌握比和比例的概念,知道比、分数、除法的联系与区别,理解比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商不变的规律之间的关系.教师先带领学生复习之前学过的概念,如两个数相除,又叫作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作比例等.接着,教师在大屏幕上出示相应的例题: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并说明理由.(1)全班人数一定,出勤人数和缺勤人数;(2)三角形的底面积一定,它的底和高;(3)y=3x,y与x;(4)正方体的表面积与它一个面的面积.学生应结合相关概念内容加以分析,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数形结合等方式探究问题的正确答案,这一过程不仅使他们的手、脑、语言等方面得到锻炼,也在思考过程中增强了对概念的理解与运用,实现了巩固概念内涵的目标.
结 语
综上所述,概念教学是小学数学课程体系中不可忽视的关键内容,要想保障概念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准确地掌握概念内涵,教师必须创新教学观念和授课模式,以学生为中心优化教学活动设计,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实现内化概念的教学目标.具体来说,教师要注重新旧知识的衔接,依据生活原型让学生对概念形成初步感知,通过直观操作、挖掘联系、实际应用等方式灵活运用概念解决具体问题,在提高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同时推动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发展.
【参考文献】
[1]陆灵洁.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优化策略[J].求知导刊,2022(36):26-28.
[2]李宁宁.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优化策略[J].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2022(7):66-67.
[3]苏丽.“设计+巩固”: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优化[J].求知导刊,2022(18):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