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念?刘蕾?谢燕
摘 要:区域活动是培养幼儿学习品质的有效途径之一,它通过幼儿自主学习、交流、探索的过程促进幼儿学习品质的发展,从而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学习态度,为幼儿终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当前,区域活动中幼儿学习品质培养存在环境创设形式化、材料投放不科学、教师指导不适宜、活动评价单一化等现实困境。因此,本文基于以上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优化策略:营造宽松自主、多元发展的区域环境;投放难度适宜、结构适宜的游戏材料;掌握科学观察、适时介入的指导策略;优化幼儿分享、教师总结的评价模式。
关键词:幼儿 区域活动 学习品质
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国家教育目标之一就是帮助美国所有儿童做好入学准备,“学习品质”自此成为儿童早期学习与发展及入学准备的一个重要领域。我国《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要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1]学习品质是指个体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学习风格和学习方式,是个体展现出的稳定且持续的学习倾向和行为,主要包括兴趣与好奇心、主动性、坚持与专注、想象与创造、反思与解释五个构成要素。[2]对于幼儿来说,知识和技能不是“学习”的第一位,更重要的是培养幼儿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兴趣、良好的习惯、正确的方法,即强调的不是“学什么”,而是“怎么学”的过程。[3]幼儿园区域活动是一种灵活、自主的活动形式,在区域活动中幼儿自主自愿选择区域、材料、玩法,能够充分满足其爱玩、好玩的天性,展现其强烈的探索欲望和主动性。[4]因此,区域活动是培养幼儿学习品质的有效形式和途径,有利于培养幼儿积极探索、专注坚持、反思与解释等积极的学习品质。
一、區域活动中幼儿学习品质培养的价值意蕴
(一)激发幼儿好奇探索、主动参与的天性
每个幼儿都是独一无二的,在性格、生活习惯、认知能力和兴趣爱好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因此幼儿园更注重个性化的教学方式,而区域活动所具备的自主选择区域、材料、同伴的形式恰好满足幼儿的需求。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学习内容,自然而然地激发学习动机,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而且区域中色彩鲜艳、结构多样、品种丰富的材料对幼儿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另外,幼儿在选择区域和材料开展活动时,不仅是从自己的兴趣动机出发,而且还会接触到同伴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在这个过程中增强了幼儿与环境、材料、同伴之间的互动性。
(二)增强幼儿想象创造、坚持专注的能力
区域中的环境、材料为教师提供了创造性的教学方法,也为幼儿提供了实际操作和体验的机会,让幼儿能广泛接触、自由探索,从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例如,在进入区域前,教师提出此次活动任务,给予幼儿足够的时间和材料,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和创新。在音乐区、表演区、美工区这类艺术性质的区域中,幼儿可以创编音乐、角色、故事,锻炼想象与创造能力。此外,区域活动比较适合组织幼儿进行同伴合作,教师可根据幼儿的兴趣和能力安排相应的小组活动任务,促进同伴之间创意的迸发、想象力的释放。
(三)培养幼儿解决问题、反思问题的习惯
区域活动以幼儿自主学习为主,幼儿之间会发生合作行为,也会不可避免地产生同伴冲突,合作时同伴间的交流与分享,冲突发生时的应对与处理,是培养幼儿解决问题、反思问题的重要历程。另外,区域中环境和材料的多样性也为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了条件,例如在种植区,引导幼儿观察为什么有的豆子不发芽、有的葱长得矮,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区域活动还可以作为集体教育活动的延伸活动,对于未解决的问题或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教师可将相关材料投放到相应的区域中,让幼儿在区域活动时间进行自主思考和解决,通过不断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反思问题,帮助幼儿形成积极的学习品质。
二、区域活动中幼儿学习品质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环境创设形式化,限制幼儿探索欲望
幼儿园区域是幼儿学习和玩耍的空间和场所,也是培养幼儿学习品质的重要场所。有研究指出,幼儿园区域环境创设过度关注观赏性,互动性和实用性不强,幼儿可操作的墙面较少,没有发挥环境的隐性教育作用。[5]区域标识牌、规则牌也并未起到应有作用,一是教师没有引导幼儿阅读并注意,二是标识设置的高度不合理,没有顾及幼儿的视角。此外,区域设置形式化,教师根据自己的主观经验设置区域类型,虽然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并没有询问过幼儿的想法,忽略了幼儿自主选择的机会和权力,不能充分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
(二)材料投放不科学,忽视幼儿发展水平
区域材料是开展区域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材料投放的层次性和丰富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幼儿学习品质的发展。目前,区域活动中投放材料的安全性在提高,材料的数量、种类在增加,但对材料的难度、结构把握不当,导致材料与幼儿的需求和发展水平不符。[6]投放的材料难度明显低于幼儿现有发展水平或与幼儿现有水平相同时,对幼儿来说,已经掌握了相应的技巧和方法,不利于思维能力的提升。此外,还存在高结构材料投放过多的问题。[7]高结构材料有固定的形状和结构,幼儿在掌握一定的使用规则后就能按自己想法进行游戏,容易获得成就感,但随着幼儿认知、思维、动手能力不断发展,高结构材料固定的玩法会限制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教师指导不适宜,背离幼儿发展需要
区域活动中教师指导是非常有必要的,不恰当的介入指导会影响活动的流畅性以及幼儿在活动中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8]有研究指出,教师缺乏观察能力,指导方式单一,无法对幼儿的学习进行有效且针对性的指导。[9]具体表现为教师指导存在过多干预、介入时机不当、缺乏引导性等问题。过多干预是指在幼儿不需要指导的情况下,教师因担心幼儿不能完成相应的任务,从而多次、主动地干预指导。介入时机不当是指预先干预和第一时间干预的情况。如幼儿在区域中玩拼图玩具,正在试图将板块放在错误的位置,教师马上上前指导,告诉幼儿正确的位置,这属于预先干预。指导缺乏引导性是指教师通常告诉幼儿不该怎么做,但幼儿不知道原因,导致指导缺乏教育性。
(四)活动评价单一化,剥夺幼儿分享机会
区域活动中评价环节是重要手段和途径,准确、全面又具有针对性的评价有利于幼儿积极学习品质的发展。从评价主体来说,教师主导性、掌控性太强,幼儿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忽视了幼儿的表达和交流需求。[10]表现为教师作出泛化笼统的总结式评价,评价目的主要是为了保障活动顺利开展和完成,而不是提升幼儿的相关能力。另外,研究指出教师对幼儿评价多采用整体评价和直接灌输的方式,而且评价内容带有主观色彩,偏重对技能的评价等。[11]例如,教师从幼儿完成作品的程度方面进行评价,忽视了不同幼儿能力的差异,注重结果且带有主观色彩,没有倾听幼儿的想法。
三、区域活动中幼儿学习品质培养的优化策略
(一)环境创设:营造宽松自主、多元发展的区域环境
区域环境是引发幼儿活动兴趣、激发幼儿探索精神最直观的体现。首先,要将美观舒适和可操作性相结合,满足其动手动脑的欲望。例如,在数学区的墙面可以创设关于天气、时间的装饰,准备不同的天气和日期牌子,请值日生轮流负责更换;表演区可以运用明亮、鲜艳的装饰材料,定期更换场景布置,并且让幼儿参与环境布置,培养其主动参与的学习品质。其次,教师在选择区域类型时不仅要依据相关的理论知识和自身经验,还要从本班幼儿的实际兴趣和发展情况出发,通过谈话、绘画的形式了解幼儿的兴趣,选出大多数幼儿感兴趣的区域,并且区域类型要随着幼儿兴趣、需求、能力的发展而更换,保证室内区域活动的有效性。另外,教师应结合本班幼儿的人数情况合理划分区域空间,保证每个区域能容纳合适的人数,对此可以设置一个机动区域,当某个区域人数过多时,可以请幼儿带上材料进入机动区域,避免由于空间不足阻碍幼儿游戏。
(二)区域材料:投放难度适宜、结构合理的游戏材料
區域材料直接影响幼儿学习品质的养成和发展,科学且适宜的材料有利于培养幼儿坚持、专心、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等学习品质。因此,要选择并遵循一个难度适宜、结构合理的投放程序,而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考标准。一是投放难度适宜的活动材料。难度适宜并不代表没有挑战性,而是根据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投放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适宜材料,吸引幼儿主动探索、动手操作。例如,建构区中积木的投放,小班可以放置简单的空心积木,以三角形、长方形和圆形为主,大小适中、颜色鲜艳;中班可以丰富积木的种类和形状,增加积木的重量;大班可以使用自然色的实木积木,形状和数量更加丰富,以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然而,有的幼儿园从小班到大班建构区材料都没有变化,对小班幼儿来说太难,对大班幼儿来说又太简单。因此,材料投放要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兴趣需要,以更好地促进幼儿学习品质的发展。
二是投放结构合理的游戏材料,根据幼儿年龄和发展水平,灵活使用高结构材料和低结构材料。对认知、思维和想象发展不足的小班幼儿来说,在使用材料的过程中目标性强,更注重操作结果是否正确,所以小班应以高结构材料为主,低结构材料适当投放。例如:在小班娃娃家区域中投放大小不同的娃娃、家具、衣物、餐具等高结构材料,使幼儿更加专注地投入到活动中,激发幼儿对材料产生联想,将生活经验运用到活动中,再从中生发新的生活经验。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大班幼儿在知识、技能和经验构架方面越来越丰富,对材料的探索和运用不局限于简单的拼贴、摆放,而是在没有明确的步骤和指导下,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想象自由地探索、体验和创造。因此,中大班区域材料投放应以低结构材料为主,其他结构材料适时、适当投入,以促进幼儿积极探索、主动参与、想象创造等学习品质的发展。例如,在中大班建构区投入易拉罐、筷子、纸杯、纸箱、纸牌等低结构材料,美工区投入贝壳、棉花、纽扣、吸管等材料,这类材料不局限于固定的玩法、规则或搭配,甚至能在不同区域中使用同一种材料,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
(三)活动引导:掌握科学观察、适时介入的指导策略
区域活动中教师的观察指导是幼儿能否在区域活动中得到较好发展的关键,要求教师必须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通过观察掌握幼儿学习品质的表现,再把握合适的时机介入指导。首先,教师要明确观察范围和观察方法,如整体观察、局部观察、表格式观察、参与式观察等,在此基础上观察并记录幼儿学习品质的要点。观察内容可以是幼儿在活动中是否保持兴趣和专注;操作使用材料时是否动脑思考,是否发挥了想象力与创造力;在与同伴交流合作中是否敢于表达、解决问题;以及是否愿意参与反思回顾的环节等,活动结束后教师要根据观察记录分析幼儿学习品质的发展情况,以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后续更有针对性的指导打下基础。
其次,根据活动进行的阶段,确定恰当的介入时机。在活动刚开始时,幼儿容易出现扎堆、争抢的情况,此时介入可以帮助幼儿协调矛盾;在活动时,有的幼儿无所事事,没有进行活动的意愿,此时介入可以帮助幼儿明确游戏的方向和时机;在幼儿没有明确目标,构思游戏发生困难时,此时介入可以帮助幼儿展开想象、构思材料玩法;在活动高潮阶段,大部分幼儿都能积极投入到活动中,当活动内容消极不合理或幼儿与同伴产生冲突时,此时介入可以帮助幼儿转换游戏内容和解决同伴矛盾。此外,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学习需要和活动情况,灵活地选择介入方式以帮助幼儿更好地进行活动。如小班幼儿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比较差,也缺乏解决问题的技巧技能,教师可以采用角色介入的方式,尽量避免直接介入干扰幼儿,逐渐培养幼儿的主动性、想象力与创造力。
(四)评价激励:优化幼儿分享、教师总结的评价模式
首先,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评价主体多元化可以使评价更加准确、全面,有助于发现幼儿的优势和潜力,并能针对性地培养幼儿的学习品质。此外,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可以创造一个更加开放的教育环境,促进师幼之间、家园之间的交流互动,更有效地培养幼儿的主动性、独立意识等学习品质。第一,重视幼儿为主体的评价模式。如请幼儿解读自己的作品或表达对活动的体验和感受,引导幼儿说一说画画的内容,讲一讲拼搭的汽车,或谈一谈活动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第二,教师评价是关键。教师全程跟随幼儿的游戏活动,对幼儿有专业的观察和记录,并了解幼儿的前期经验和能力,因此,教师可以评估区域活动中幼儿的发展阶段、幼儿的表现以及目标的达成度,根据观察结果做出适当的指导和调整,帮助幼儿养成解决问题、反思问题的习惯。第三,家长参与评价也是至关重要的。邀请家长参与幼儿的区域活动,了解幼儿在幼儿园和在家的差异,评价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表现和发展情况,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幼儿参与的积极性。
其次,基于幼儿各方面能力和需求的差异性,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能更全面和深入地进行评估和指导,促进幼儿良好学习品质的发展。如讨论法、成果展示法、主体探究法、记录分析法、情景再现法,以及个体、小组、集体评价法等。教师要根据不同区域和场景运用不同的评价方式,例如在建构区、美工区活动后,可以采用讨论法和成果展示法,引导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并向同伴介绍创作的方法和过程;个体评价针对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个人表现,小组和集体评价侧重于活动中幼儿的整体表现,旨在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意识以及互评的能力,多种评价方式相辅相成,培养幼儿反思问题的学习品质。
四、结语
在终身教育理念下,培养3—6岁幼儿积极的学习品质,不仅是幼儿进入小学学习的重要准备,也是影响幼儿自我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关键因素。其中高质量的区域活动顺应了幼儿活泼好动的自然天性,满足不同幼儿的差异性和个性特征,是支持幼儿学习品质发展的重要途径。目前,幼儿园开展区域活动在环境创设、材料投放、教师指导、活动评价等方面还存在不足,因此幼儿教师要不断深化学习,提高组织区域活动的能力,提升捕捉幼儿学习品质的敏感度,理解幼儿学习品质的习得与发展过程,同时呼吁家长要在“玩”中培养幼儿的学习品质。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社,2012:2.
[2] 鄢超云.学习品质:美国儿童入学准备的一个新领域[J].学前教育研究,2009(4):9-12.
[3] [美]马里奥·希森.热情投入的主动学习者——学前儿童的学习品质及其培养[M].霍力岩,房阳洋,孙蔷蔷,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6:21.
[4] 赵玲.利用区域活动培养幼儿的学习品质[J].学前教育研究,2018(3):64-66.
[5] 宋绫. 幼儿园科学区域物质环境创设的现状研究[D].包头: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师范学院,2023.
[6] 候天赋.如何让区域活动材料更具挑战性[J].早期教育,2023(13):26-28.
[7] 汤碧霞,朱莉.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投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建议[J].基础教育研究,2022(20):95-97.
[8] 薛婷婷.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指导的必要性与基本原则[J].学前教育研究,2018(4):70-72.
[9] 舒秀珍,陈海燕,张倩,等.幼儿园新手教师区域活动指导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20(11):85-88.
[10] 李思译.区域游戏中幼儿学习品质的表現以及促进策略研究[D].南宁:南宁师范大学,2021.
[11] 徐丽玲.室内区域活动中教师对幼儿评价的现状及对策[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22(1):8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