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平?王陶?朱慧
摘 要:通过对安徽省地方医学院校及其附属医院1695名教职员工思想政治教育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调研等形式发现,地方医学院校教职员工思想政治状况整体上健康向上,但在教育机制、教育方法与途径、社会支持系统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加强和改进教职员工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强化思想引领,守牢意识形态阵地;坚持以德为先,加强师德医风建设;创新传播方式,拓宽思政育人途径;紧密联系实际,协同推进育人实效,助推教职员工成为医学生的热心人、知心人、引路人。
关键词:地方医学院校 教职工 思想政治教育 对策 调查研究
地方医学院校承担着医学人才培养的任务。对医学生而言,学校和医院是接受教育的主阵地。大学附属医院作为医学院校学生的“第一校园”和“第一课堂”,同样承担着医学人才培养的任务,是医科院校履行人才培养职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基地和重要组成部分。[1]教育者首先要受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决定了其示范性的特点。[2]做好医学生的培养工作,加强地方院校及其附属医院教职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关系青年教职员工的健康成长,而且关系医学人才培养的育人实效,对医科院校高质量发展、提升人才质量、构建健康中国意义重大。基于此,课题组对安徽省某医科院校及其附属医院进行调研和考察,分析地方医科院校开展教职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和薄弱环节,并由此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
一、研究方法与样本概况
课题组于2020年7月开始以问卷调研、座谈调研以及访谈调研的形式,对安徽省某医科院校及其附属医院开展教职员工思想政治教育状况进行调查。本次调查涉及7家单位,分别是校本部、附属专科医院1所,附属综合医院5所(涉及安徽省三个市区),样本地区分布合理。问卷调查采用自制量表,通过现场发放问卷1695份,回收有效问卷1664份,有效应答率98.17%。调研对象中,按照性别区分,男性664人,女性1000人;按照政治面貌区分,党员974人,共青团员178人,民主党派72人,群众440人;按照职业区分,专职教师385人,教辅118人,医师236人,护士239人,行政人员477人,其他209人;按照最高学历区分,博士320人,硕士636人,本科556人,专科107人,其他45人。样本涉及不同地域、职业、政治面貌、学历结构。问卷回收后,经过数据录入,分析得出:总体上看,地方医科院校教职员工思想政治素质良好,主流价值观积极健康向上,“三全育人”意识强。调研结果通过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显示信度分析和效度检验良好,结果具有普遍性与代表性。
此外,课题组与医科院校的宣传、人事等负责人、教职工代表、学生代表进行了集体座谈,个别访谈了部分医生、护士、行政人员等。整体上看,本次调研覆盖面广、参与度高,调研结果具有參考价值。
二、地方医学院校教职员工思想政治状况整体上健康向上
(一)政治立场坚定,理想信念坚定,忠诚于党的事业
教职员工政治立场坚定,政策认同感高,认同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成果,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充满信心。调研结果显示,教职员工均认可“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充满信心。调研还显示,教职员工均热爱党、拥护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定,认为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这说明教职员工理想信念坚定,坚决拥护党的领导,忠诚于党的事业。
(二)关注国家发展,心系教育医疗,政治敏感性较强
医科院校及其附属医院“一肩担两义”,教职员工既要治病救人,又要教书育人。调查显示,教职员工关注国家大事,心系教育医疗的同时,政治敏感性较强。座谈中教职员工普遍认为,国家的发展既面临难得的机遇,又面临严峻的挑战,要警惕西方国家通过价值观输出等形式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调查显示,校教职员工日常关注最多的信息类别中,“时政要闻”占72.42%,“社会焦点”占68.33%,“国际局势”占53.06%,“医疗保健”占40.75%,说明校教职工员心系国家稳定、社会发展,高度关注与自身密切相关的社会问题,同时高度关注医疗动态及健康问题。在意识形态方面,66.47%的教职员工感受到或明显感受到西方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渗透,说明教职员工日常保持较高的政治敏锐性和警惕性。
(三)关注单位建设和发展,重视人才培养,具有较强的“三全育人”意识
教职员工注重加强师德师风,爱岗敬业,关心单位建设和发展,关爱学生、实习生的学习和生活状况,具有较强的“三全育人”意识。座谈中发现,教职员工对本单位的发展及改革任务普遍较为了解,对单位的重点建设内容知悉度高。根据调查结果显示,98.32%的教职员工关注单位提出的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举措,98.56%的教职员工关心单位提出的高质量发展内容。走访中发现,教职员工均强调“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均认为自己应在健康中国的构建中贡献自己的力量,使祖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在调查“假如在上课时发现有旷课学生时,你会怎么做”时,选择“查明旷课原因并教育引导”的占82.15%,15.99%选择“交由学生辅导员处理”。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教职员工关心关爱学生,对学生发生的问题能主动作为,不听之任之。在调查“如果有学生邀请您参与他们举办的班会或活动,您会怎么做”时,97.78%的教职员工表示愿意参与,争取有时间就参加,其中77.88%的教职员工选择“调整自己的安排,尽量参加”。这表明教职员工大多愿意参与到医学生的班级建设及课余活动中去。在座谈及访谈中发现,教职员工非常愿意在就业升学、科学研究、创新创业、人际交往等方面和学生深入交流。以上均表明,地方医学院校能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担当育人职责,具有“三全育人”意识。
三、地方医学院校教职员工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薄弱环节
调研显示,校本部及附属医院教职员工大部分均能够立足教职员工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加强和改进教职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育人队伍具有积极、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教职员工对本单位的思想政治教育状况持肯定态度。然而,当代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结构深刻变动、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经济体制深刻变革、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和激烈,教职员工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任何小问题都不容忽视,都可能会影响新医科建设、医学教育发展以及医学人才培养。
(一)单位重视程度高,但机制不够优化
根据调查结果,78.19%的教职员工认为单位对教职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较为重视。但当问及“当前教职工考核奖励、职称评定中,最不受重视的条件”时,“德”“能”“勤”“绩”“廉”五个选项比例相当,说明地方医科院校的考评机制尚需进一步优化,教职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程度仍需进一步提升。
调研发现,宣传部门、人事部门、工会、科研处等均对教职员工的思想状况高度重视,注重师德师风、医德医风建设,但有时因权限不明确,部门职权划分不清晰、沟通不充分,易造成信息不畅通、决策不统一、工作不连续等问题,难以形成合力。在教育体系上,各单位均建立健全了“党委—党总支—党支部”的思想政治教育组织体系,但实际中还存在配备不到位的情况。附院党支部书记大多为兼职,既要忙于行政管理事务,又要忙于临床、教学和科研,没有足够的精力开展工作,较难在工作上主动思考并进行探索。
(二)理论教育开展深入,但教育方法与途径还不够丰富
调查结果显示,教职员工在对自己的思想认识影响因素排序结果中,排在首位的是“单位开展的政治理论学习、党团活动等”(40.81%);其次是“国际国内会议、学术交流活动、民间活动等”(19.23%),“网络、微博、微信、客户端等新型传媒”(16.29%);最后是“广播、报纸、通讯社、书籍、杂志等传统媒体”(11.96%),“记者、编辑、作家等文化战线从业人员”(11.72%)。这表明单位开展的政治理论学习、党团建活动深受教职员工的认可。对于问卷中设置的诸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理论知识问题,95%以上的教职员工均能准确回答,这表明理论学习有较大成效。
课题组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进行调研时,在提供的选项中,认为最好的方法依次是榜样示范、志愿实践、案例研讨、理论教育、咨询辅导和自我教育。这表明单位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的方法还不够多。调研中,有教职员工指出,运用心理咨询技术和方法的谈心谈话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较好方法,但受谈话者的能力、水平所限,大多时候思想层面的深层次问题分析得不够深入,导致谈心谈话效果不佳,甚至还会使个别职工产生抵抗情绪。
(三)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但社会支持系统有待完善
调研发现,各单位开展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整体上能切合社會发展、学校发展、医院发展,但同个人自身的发展实际结合得还不是很紧密,直接影响思政教育效果,削弱了教职员工的主人翁意识,降低了其自豪感和幸福感。例如,有教职员工认为,单位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有时不能根据受教育者的知识水平、接受程度等分层次开展个性化的教育;在涉及教职员工职业发展的一些重大利益问题上,存在脱离工作实际的现象;在涉及教职员工切身利益的问题上,如专业发展、教学科研、职称评聘等,设置条件多,创造条件少。同时,调查结果显示,各单位教职员工在思想上产生困惑时,会主动选择向亲朋好友或同事、领导或部门负责人寻求帮助。综上,这些结果既表明单位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要切合员工实际,提高思政育人实效,也警示我们,开展教职员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要充分发挥学校、社会、医院、家庭等作用,多方协同,不断完善教职员工的社会支持系统,尤其是社会应当对医疗系统释放更多的善意和支持。
三、加强和改进地方医学院校教职员工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思考
(一)强化思想引领,守牢意识形态阵地
多样化的社会思潮不断地威胁和挑战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地位。[3]切实加强思想引领,守牢意识形态阵地,是开展教职员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也是培养合格的新医科人才的根本保证。
一是要持续强化政治理论学习,既要引导教职员工原原本本学,又要结合实际学;既要帮助教职员工坚定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又要引导教职员工树立科学的职业理想,以服务祖国的教育和医疗事业为荣。二是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充分发挥党团组织的理论学习优势,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医德教育、师德教育、形势政策教育等,引导广大教职员工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上下功夫,树立价值观自信,增强对不良意识形态的防御能力。三是要增强国家安全意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家安全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泛,要加强教职员工的国家安全意识,使教职员工在国际人才争夺战中保持清醒的头脑,自觉增强对国家安全威胁的辨别能力,从而引导医学生在科研合作、学术交流等方面提升国家安全素养,自觉维护国家利益。
(二)坚持以德为先,加强师德医风建设
“师德师风建设应该是每一所学校常抓不懈的工作,既要有严格制度规定,也要有日常教育督导。”[4]立德树人,必须先立己德。“教师要时刻铭记教书育人的使命,甘当人梯,甘当铺路石,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5]教职员工的师德医风,直接影响着医学生的思想行为。
一是要加强教职员工的医德教育、职业理想教育、社会责任感教育。地方医学院校及其附属医院要将职业理想、师德规范、医德医风等作为岗前培训、在岗培训、继续教育培训等培训的重要内容,压实教职员工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使命担当,在医、教、研中严守道德底线和学术规范。二是建立“以德为先”的聘任、管理、考核、奖励制度。地方医学院校要建章立制,将医德医风建设融入相关规章制度,要加强对附属医院的指导,在聘任、晋升、考核等方面实行以德为先,强化教职员工的德育意识。三是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倡导教职员工加强自身修养,提升医学人文素养,鼓励优秀教职员工担任医学生的班主任、兼职辅导员、科研启蒙导师等角色,引导教职员工自觉砥砺品行,履行育人职责。
(三)创新传播方式,拓宽思政育人途径
如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手段、载体跟不上受教育者思想变化的需求,那么教育目的难以达到预期、教育效果难以保证。由此,单位不仅要拓宽教职员工的思政育人途径,还要引导教职员工将这些新手段、新方法、新载体运用到对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去。
一是创新传播方式。积极拓展运用现代网络媒体,建立网络教育资源信息库,利用网络技术创设人物形象,建立网络即时交互通道,将新媒体优势与传统的歌剧、电影、戏曲等教育手段融合,发挥网络媒体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二是要开展社会实践,要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安排教职员工参加社会考察、医疗支援、志愿服务等活动,选派优秀教职员工支医支教、挂职锻炼,在祖国大地上发挥所长、增长才干。
(四)紧密联系实际,协同推进育人实效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取得实效,必须紧密联系实际,要及时准确地了解教职员工的思想和工作生活状况,动态调整教育措施,及时改进。
一是健全分析制度。校(院)党委应建立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分析队伍,对教职员工的思想状态进行线上线下信息采集,从实践层面研判分析其发展趋势和规律,做到有的放矢。二是夯实组织保障。建立健全领导机制,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医师协会、工会、教研室、团委等群团组织的教育、服务功能,彰显人文关怀,提升教职员工的归属感。三是解决实际问题。组织丰富多彩的职工文体活动,关注教职员工的身心状况,针对不同的群体开展针对性的关怀和服务,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搭建教职员工成长发展平台、科研提升平台,重视关乎教职员工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为教职员工创造良好条件,协同推进育人实效。
参考文献:
[1] 陈琪.遵循醫学教育规律 推进医科院校科学发展[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5-8.
[2] 本书编委会.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208.
[3] 李瑞德.当前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深层次矛盾及应对策略[J].思想教育研究,2018(7) : 127-130.
[4] 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9.
[5] 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20JDSZ
3005),安徽省教育厅教学研究重点项目(2021jyxm0663),安徽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择优推广”项目(sztsjh-2022-1-3),安徽医科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课题(2021xszh6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